2020龍巖上杭教師資格筆試:學習動機理論

一、成就動機理論

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激勵個體對自己所認為重要的或有價值的工作樂意去做,並努力達到完善地步的一種內部推動力量。成就動機涉及成就活動的各個方面。這種動機是人類所獨有的,是後天獲得的具有社會意義的動機。在學習活動中,成就動機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動機。成就動機最初由麥克裡蘭和阿特金森提出,後來由阿特金森加以發展。

1.成就動機傾向類型

阿特金森認為,成就動機由兩種有相反傾向的部分組成,一種稱之為力求成功,即人們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帶來積極情感的傾向性;另一種稱之為避免失敗,即人們避免失敗和由失敗帶來的消極情感的傾向性。他在研究中發現,由於這兩種動機所佔比重的差異,會產生兩種不同的人:一種稱之為避免失敗者,另一種稱之為力求成功者。

(1)求成型的人傾向於選擇難度適中的任務,喜歡選擇有50%把握的、有一定風險的工作,通過完成任務提高其自尊心,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2)避敗型的人傾向於選擇或者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難的任務,迴避有50%把握的工作。選擇容易的任務可以避免失敗;選擇過難的任務,即使失敗也能找到藉口以減少失敗感。這種選擇能防止自尊心受到傷害和產生心理煩惱。

那麼在我們考試中,經常出現一些給出選擇的任務難度、成功率,然後進行反選成就動機水平或反之的單選題,我們主要要掌握的就是不同成就動機水平的人去選擇的任務難度或成功率。

2.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於1977年提出的一個概念,指個人對自己是否具有通過努力成功完成某種活動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觀判斷與信念。

俗話說“藝高人膽大”說的就是一個人的自我效能感很強。

自我效能感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是有一些影響因素的,主要的影響因素包括:個人自身的成敗經驗(這是最重要的)、替代性經驗、言語勸說、情緒喚醒等因素,在實際考試中,經常出現實際事例來問大家是何種因素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

經過簡單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對這兩個學習動機的理論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練習幾道小題吧。

1.成就動機水平高的人,遇到困難不是直接退縮,甚至有時會可以追求一定的挑戰,他們總是傾向於選擇成功率在( )的任務。

A.很小 B.中等

C.絕不可能 D.非常大

2.某人認為自己的同學與自己水平相近,自己的同學考上了教師編,於是他認為自己也能考上教師編,這是( )因素對其自我效能感的影響。

A.成敗經驗 B.替代性經驗

C.情緒喚醒 D.言語勸說

答案解析:

1.【答案】B。解析:成就動機水平高的人傾向於選擇難度試中的任務。

2.【答案】B。解析:看同學的經歷,對其是一種替代性經驗的作用。

以上就是上杭中公教育整理發佈的2020龍巖上杭教師資格筆試:學習動機理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