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防疫志愿者服务岗向“三八”敬礼

(一个防疫志愿者的抗疫经历)

作者:瞿文华(电信科学技术第四研究所)

我在防疫志愿者服务岗向“三八”敬礼

2020年的3月8日是第110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在这一天,无数的女士们依然坚守在抗疫防疫的第一线,用青春和温暖,用执着和奉献给这个节日装扮上最美丽的花环。在这个祝福的节日里,我站在防疫志愿者岗位上向“三八”敬礼。


这是一场全民阻击战,已经胜利在望,随着企业复工陆续推进,真正的春天就要到来了。回顾这一个多月时间,我经历了思想上的诸多变化。从开始对疫情的懵懂认识,到随后多地进入一级响应,我的心中也产生了胆怯和畏惧,后来通过学习防疫知识和朋友的教导,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迅速地意识到:在这场全面的抗疫战中,作为共产党员的我,作为央企员工的我,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我,不应该有任何怯懦,我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抗疫防疫的大军中去,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我的责任。


早在1月22日,西安还没有开展疫情防控,听一位医生朋友说:最近有一种肺炎,且具有流行性。我查询了新华社的信息,看到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一边告诫民众“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在1月18日赶往武汉抗疫前线。读完这些信息,我被一个伟大的职业深深感动,于是我在朋友圈写下了第一篇关于疫情的信息。文中配发了医生抢救的画面和新冠肺炎是什么,有什么症状,怎样判断,怎么预防等图片,还附上一段心里话:

“当新春来临,我们期待阖家欢乐;当病毒肆虐,白衣天使赴汤蹈火;世界就这样,因了一种信念,一种奉献,分成了天上人间。我们在无助、被动的同时,应该面壁沉思: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借此,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致敬!给我认识的所有医生朋友鞠躬!”当时我只是想通过这些告诉身边的朋友:敬重医务工作者,自身也做好科学防护,显然并没有认识到新冠病毒的严重性。


第二天上午,也就是西安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病的1月23日,经媒体报道后,半天时间口罩和酒精都销售一空。随后全国各地患病人数不断攀升,多省进入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状态,网上各种渠道的信息铺天盖地,真伪难辨。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以措手不及,无知的懵懂伴随着惊惧随之而来。我一边关注着人民日报、国家卫健委、武汉日报等官方消息,一边思量着怎样做好自己的防疫工作。经过大量的阅读、筛选,我学习到了一些预防知识,如《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和《中医药治疗方案》等,并迅速转发到朋友圈,我希望引起更多的人重视防疫,做好科学防疫。


1月24日晚,在这个本该辞旧迎新、阖家欢乐的除夕之夜,医务人员逆行的背影成了新春最动人的画面。在扶风召公的乡村,通过视频看到这一幕,同无数勤劳善良的中国人一样,我流下了悸动,感动,激动的泪水,为武汉人民的苦难伤心,为医务人员的高尚医德敬佩,更为我们有如此的国家而欣慰。此后,一批批驰援武汉的英雄,用医者仁心和英勇无畏点燃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烈火,照耀着湖北和武汉的夜空,全民阻击疫情开始了。政府对人民进行了精心的呵护,在物品供给、控制物价等方面做足了工作,作为普通民众,我们的任务就是居家不出门。借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就是:我们宅在家,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大家在闭门不出中,盼望着疫情早日过去。


1月26日,由于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经医疗专家建议,国务院发布通知春节放假延长。这在我四十多年的记忆里,从未有过如此大范围的停产停工、全民宅家的状态,虽然人到中年的我心理上已经很成熟了,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面对医务工作者以命相搏的逆行,眼看着局势并未取得多大的进展,我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疫情数据分析,心理状态就跟着这种变化,波动着,震颤着。总盼着疫情得到控制,明天的数据降下来,心理上的担忧随之愈加强烈。开始有朋友打电话来,问家里是否有足够的食材,是否有口罩,需要的话她安排人送来;我们互相安慰着对方,诉说着疫情也像是一次考验,只要万众一心,我们必将战胜疫情。


在与一位医生朋友的交谈中,我透露了对疫情惧怕的担忧。我说:我怎么觉得自己有点害怕了?第二天他给我发来一篇文章《新冠病毒肆虐,但是,对不起,你没有资格害怕,更没必要害怕!》,这篇署名“南柯一梦”的文章,以丈夫的视角安慰惧怕中的妻子,首先给人一种亲情上的关怀。文中列举防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乡镇、村组、社区干部们,还有已经封城的武汉人,相较于他们身处在与病毒作战的最前沿,我们这些宅在家的人,遮风挡雨、有吃有喝,有什么资格害怕?文章中还通过叙述火神山医院建设的数据、各地医疗援鄂的人数、各行业配合疫情防控作出的停业、封村等积极响应,给人以精神上的支撑。这篇文章后来有10万+的阅读量,1月27日发布在微信号《冯站长之家》上。


或许是朋友医生身份的特殊性,我在思想上对他有一种对医务人员的天然信赖,他虽然没有对我的忧虑做任何文字的应答,读完他分享的文章,我明白了两件事。

一是,从科学角度,从理论上,从形态的发展上来说,我们国家有科学而强大的医疗体系,我不该害怕。第二,我觉得他其实在借用这篇文章批评我:作为一个年轻人,在这种国难当头的时刻,不能只用害怕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应该换一种姿态,来关注整个民族,关注西安城市的发展。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努力地调整心态,我觉得应该点干什么。我怕!那是不是我们家人也在怕?我的朋友也在怕?如果大家都在怕的话,那抗疫防疫前线的工作人员的努力是不是就变得没有意义了?我是党员,是志愿者,是央企的员工,无论从学历、经历、经验上,我都具有较强的抗击风险的能力,我不能怕,处在这个全民抗疫的时代大局中,我不应该是被动的,不应该是蜷缩到角落等待他人关怀的状态,我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行动起来,用勇敢战胜怯懦,帮助身边的人,科学地认识疫情,做好防控工作。


在志愿者平台“志愿汇”上,我报名参加了一个主题为“秦团战疫 志愿先行”的活动。活动要求是:积极参与团委及政府相关防疫通告、防疫措施,通过微信转发告知、引导亲人和朋友文明防疫、居家防疫、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在实际操作中,我主要采用图片、文章通过朋友圈、聊天等方式告诉大家要科学防疫,克服畏惧心理,包括展示我自身的精神状态;我会把自己做的美食、盆栽开的小花、阅读《道德经》等场景拍成照片,发送给朋友们。让身边的人、我的朋友们感知:

在这一场史无前例的战疫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其中,我们要从心理上战胜对病毒无知的畏惧;通过学习官方发布的病毒相关知识,我们可以做到科学地防护,重视而不惧怕,同时还要注意甄别信息真假,明辨是非,不信谣,不传谣。就这样,我找到了自己的抗疫位置。


以前,我在工作之余也写一些杂文,但这一次,我觉得在灾难面前抒发任何个人感情都是无用的,与其说一些很空泛的、很高调的话,还不如做一些实际的事情。我在朋友圈写了这样的一段话:放下文人的笔墨,加入阻击病毒的队伍,用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做好为人民服务。“秦团战疫 志愿先行”这个活动从2月6日开始,根据以往惯例,志愿者无法完成指定地点签到就无法登记服务时长,我们每天在网上扫描式地收看各大官方媒体报道,选择合适的内容转发到相关的群体或者朋友圈,做了大量的阅读、甄选、转发工作,一天下来时长都没法记录,但是大家毫无怨言,我们觉得在社会需要我们站出来树立一种正确的意识流的时候,我们做好该做的事情,就是对志愿者这个称呼最好的拥护

。后来,在2月11日主管老师设置了专用签到地址,我们的服务才被记录到系统。


从2月6日至3月6日,“秦团战疫 志愿先行”这个活动我们团队160多人坚守了整整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每天近10个小时,平均至少在朋友圈转发两次以上有关疫情防控的最新重要消息,这些信息都是来自于官方报道,有人民日报、国资小新、新华社、团中央权益部、人民网、三秦青年、陕西中医、中医出版、陕西青年志愿者、陕西省中医药研究所、今日雁塔等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在舆情防控工作中,我主动观察朋友圈及微信群的聊天动向,对不正确的言论,及时提出批评、纠正,积极引导其思想认识走向科学的、正确的道路。这段时间我也学习了一些中医的知识,在与朋友、同事的交谈中,我积极地推荐给他们,提倡大家利用我们优秀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做好预防。此外,我还利用微信朋友圈,对身边朋友中参与防疫和援鄂的英雄事迹,进行及时播报,树立时代楷模就在身边的氛围,鼓励大家立足自身,发挥优势,积极投身到抗疫中去。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发出自己的光和热,百花开放的春天就为时不远,国家为民众竖起了遮风挡雨的屏障,我们在后边也应该珍惜拥有,积极努力,好好生活。


蓝田“西蓝人家”志愿者募集捐款,我也积极响应了,因为我也是蓝田人。我还跟着做了志愿者承诺《2020我为“战疫”添光彩承诺人》活动,我是第21号承诺人,作为公益志愿者我庄严承诺:“2020,万众一心,战疫必胜!我用文字记录更多感人事迹,弘扬奉献精神”。后来“西蓝人家”志愿者团队采编了蓝田三个医院医务工作者的抗疫专访,我帮他们编发,做了一期题为《战场上的天使》的报道,借此向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在这期专访中我特别写了一个编后记,希望以自身在文化上的影响,来给他们多一些鼓励和安慰。他们来自于我的家乡,我觉得很亲切,当然我更敬佩于他们在抗疫一线做出的实际努力。


“秦团战疫 志愿先行”志愿者活动截止3月6日结束了,我已经报名了新一期“战疫情 我志愿”活动,将持续到4月29日。如今惊蛰已过,春耕伊始,抗击新冠肺炎的形势也迎来了可喜的变化,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我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通过防疫志愿者这个岗位,用语言文字和精神状态来引导身边的人,我其实只是坚守了一名志愿者该坚守的岗位。

志愿者等级上点亮的每一颗星,都是一份永久的荣誉,虽然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我觉得它对我来说更是一种青春的记忆,我非常珍视它。志愿者也是一种信仰,我从读大学时做学校志愿者秘书长,到如今一直坚持着,我觉得它是一种荣耀,我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奉献他人,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也将一直坚持下去。


(作者简介:瞿文华,笔名蓝烟。电信科学技术第四研究所工程师,陕西省民协会员,西安市作协会员,中国青年志愿者。)
我在防疫志愿者服务岗向“三八”敬礼


我在防疫志愿者服务岗向“三八”敬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