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忽必烈、朱棣、玄烨四位帝王鼎盛时的版图,你觉得哪个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较好?为什么?

楼外斜月


如果比版图,清朝版图最鼎盛的时期是乾隆,而不是康熙。

在康熙、乾隆时期,西北嘉峪关外的土地(包括今天的新疆),其实都不属于清朝,尚被准噶尔汗国所占据。

至于其他几位,恰恰所处的正是唐朝、元朝、明朝版图最鼎盛的时代,所以这种比较是不公平的。

正如上面这张康熙《皇舆全览图》所示,西北嘉峪关外、哈密以外的土地,对康熙时期的清朝而言,仍然是陌生的。

真正一统天山南北,再一次大幅度增加了中国版图的皇帝,其实是康熙的孙子乾隆。

但如果非要比较,康熙时期的版图,也是远远超过明成祖朱棣的,可见清朝和明朝的实际差距。

抛开明朝和清朝以外,版图最大的是忽必烈,其次是唐高宗。但是,唐朝的疆域并不稳定,很快一些都护府就自己给抛弃掉了,大小范围更是比不过元朝。

以版图的大小和稳定性作为标准,唐元明清四朝中,综合水平最高的是清朝。

清朝最鼎盛时期,不仅统治的疆域最为庞大——要大于元朝。注意,元朝并不等于蒙古帝国。

此外,清朝还实行了各种制度,包括扎萨克制、祝藏大臣制、军府制等等,采用各种多元的法律,包括《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部则例》等等,对边疆地区,进行了直接且有效的管辖。

这都是唐朝、元朝和明朝所不能做到的事。特别是明朝,这真是版图最小的大一统王朝了吧。

总而言之,几位的比较虽然不公平,但是也是能分出胜负的。


HuiNanHistory


1,唐高宗年间,安西都护府管辖今中亚五国和阿富汗全部、巴基斯坦大部、伊朗大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一带,这一大块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安北都护府管辖今外蒙古和中西伯利亚地区,这一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淡水资源丰富!森林资源丰富!安东都护府管辖今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半岛,这一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渔业资源丰富!

2,忽必烈在位期间,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管辖范围比唐朝安北都护府+安东都护府管辖范围略大,但资源是一样的!中亚地区不在元朝版图之内。

3,明成祖在位期间,设置三宣六慰,把中南半岛大部分纳入版图,在印度洋有出海口!今日缅甸、老挝、越南、泰国北部、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大部、吕宋岛都是永乐皇帝的,这一大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矿产丰富!

4,康熙帝在位时,乌里雅苏台和外东北是中国的!森林资源丰富!矿产丰富!水资源丰富!

综上所述:唐高宗李治时的中国资源最丰富!自然条件最好!如果把安西都护府、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三宣六慰整合到一块,那是最好的!








楼外斜月



李同民


如果你非要专挑这四个皇帝,当首推忽必烈

唐高宗李治时期中国版图达到顶峰,但是持续的时间不长,而且战乱频繁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本来是与皇帝无缘,无奈至极的嫡亲大哥太子李承乾被废黜,嫡亲二哥李泰因为过早的暴露夺嫡野心而被受到冷落后,抑郁而死,而作为唐太宗嫡子的李治则在自己亲娘舅长孙无忌的支持下成为皇帝。

李治继位后,老爹唐太宗已经给他留下了一份不错的家底,而且东突厥、吐谷浑、高昌、薛延陀等尽数被灭,不顾高宗李治也很厉害,他统治时期,号称“内圣外王”,周边的蛮族胡人绝对不敢欺负唐人,否则只有被灭的结局,这与后来两宋动辄对外卑躬屈膝要强得太多。

唐高宗的武功很高,他灭亡了高句丽,算是解决了隋炀帝和唐太宗的心头之恨,灭亡了西突厥,在唐高宗时期,唐朝的版图空前的辽阔,大西域尽数纳入版图,并在中亚设置波斯都护府,从伊朗以东一直到大东北(不是今天的小东北)尽数纳入到唐朝版图之内,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版图巅峰。

唐高宗时期版图

不过唐高宗时期外患较多,虽然将开疆拓土的功绩空前绝后,但是边疆频繁的战事,西域大部分丢失,后来在唐玄宗时期在才收复,而降服的突厥人后来也造反,重建了后突厥,塞外的大片土地重新丢失。

一次唐高宗时代,尽管打下的地盘很大,但是丢得也很快,而且由于边疆战乱频繁,唐朝的军费开支空前提高。

朱棣时期的版图,是明朝版图最为辽阔的时候,但是没有能够收复西域是一个遗憾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了大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而后为了防御蒙古,由南京迁都至北京。

朱棣时期的明朝吊打蒙古人,此时的蒙古人见到明朝人,只有抱头鼠窜,但是明朝并没有能够在草原上建政,将其纳入版图,反倒是在东北开疆拓土上,功绩显著,朱棣时期将整个内外东北全部纳入版图,成为了明朝的奴儿干都司,就是后来的库页岛上也有明朝树立的界碑。

在西南方向朱棣时期,因为越南内乱,明朝趁机征服了越南,这是自五代时期越南脱离中国以后,唯一一次被彻底收复。

但是终明朝一代,并没有收复西域,着绝对是一个遗憾。如果....那么...

不过朱棣的这两次开疆拓土并未持久,越南和奴儿干都司先后被放弃,最后明朝的疆域萎缩的很厉害。

康熙时期的清朝版图,青海和西域仍未收复

后人对康熙的评价,说他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击败沙俄。

诚然这是康熙皇帝的功绩,但是康熙皇帝继位时,一直到他去世的时候,青海和新疆等地并没有征服,仍在反叛的蒙古人手中。

直到雍正时期才彻底平定青海,乾隆时期才平定新疆,收复西域。

其实康熙时期手里有着杀手锏,那就是玉米、红薯和马铃薯,中国人口自古以来都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是也面临这一个最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吃不饱,底层的普通人始终处在半饥饿的状态下,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的作物水稻和小麦都是对于田地的要求较高,而且产量不高,而康熙时期,来自每周的玉米、马铃薯、红薯被西方人引入,并得到大量种植,这些高产作物极大的缓解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康熙末年的版图

不过此时国家还未能完成统一,对外战争仍旧比较频繁。

忽必烈时期,国内长期稳定,国家有了良好的发展时期

忽必烈是蒙古的第五代大汗,是元朝的开创者。

蒙古的第四代大汗是蒙哥大汗,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蒙哥在进攻南宋的时候,意外的在重庆的钓鱼城战死,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蒙古汗位,最终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取得了大汗之位。

此后,忽必烈灭亡了南宋,统一了全国,此时蒙元王朝,除了西北边疆上与察合台汗国不睦,爆发过战争之外,在庞大的国土范围内,元朝实现了总体和平。

而且,当时元朝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中南半岛,蒙古的海外贸易十分发达,而棉花种植和棉纺技术普及,让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同时由于忽必烈在位时间较长,元朝在忽必烈在位期间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


所以如果从发展时机和条件上看,忽必烈的算是最好的。


大东北的小豆包



惊觉五千年


当然是康熙大帝。固定1500万平方公里疆土,争服和解56个民族,收复台湾,中国东北也种植水稻,康熙词典延续了中华文化,清末无能却发展到四亿人口。康熙时期,中国鼎盛时期。


东来阁公爷


康熙大帝呀。康熙版图,奠定了中华近代史的格局,南北通达,东西横管,出海口,大森林,各种资源广有分布。其时,康雍乾盛世初起,国势正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