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明、清三朝及民國政府取代清王朝,在1927年前北京一直是中國的國都。老北京的城垣、城門基本上是明代在元大都的基礎上改建而成。它是由紫禁城、皇城、內城及外城所組成。舊北京的城門有裡九外七皇城四之說。也就是內城有九門,外城七門,皇城四門。正陽門是九門之中最大的,在甕城的左側或右側設閘門,供人、車、馬通行。圖為正陽門閘門。
正陽門城樓因位於皇宮之前,俗稱“前門樓”,1915年至1916年為了改善內外城的交通,在城樓的東西兩側開了門洞,並拆除了甕城。在甕城內原有關帝廟和觀音廟,兩座廟於1967年拆除。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事變中,前門箭樓、城樓遭受浩劫。先是義和團火燒大柵欄裡的老德記大藥房,殃及前門箭樓和城樓。而後八國聯軍在天壇架炮向前門一帶開炮,前門箭樓和城樓被毀。光緒三十二年才將城樓和箭樓修好。圖為正陽門城樓。
崇文門城樓原址在今崇文門飯店與哈德門飯店之間稍北處。現崇文門外大街過街天橋處就是原崇文門箭樓的舊址。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箭樓被燒燬。崇文門從明朝開始就建立了稅關,經歷了明、清及民國。由於崇文門過往的商販最多,而成為北京最大的稅關,至清末這裡的稅銀全部用作慈禧太后的梳妝費。為了改善北京市的交通,城樓在1965年拆除。圖為崇文門城樓。
宣武門位於正陽門以西,舊時北京的刑場就設在宣武門以南的菜市口,處決犯人要通過宣武門押往菜市口刑場。圖為宣武門箭樓。
阜成門是京西煤炭進城的主要通道。在城門洞牆上鑲有一塊刻有“梅花”的漢白玉石,以“梅”“煤”諧音,說明這座城門的功能。圖為阜城門城樓。
西直門是帝、後去圓明園、玉泉山、頤和園的必經之處。東直門與西直門一樣,其甕城獨特,是正方形。城內所需木材主要是通過東直門運進。西直門於解放後拆除。德勝門,皇帝每次出征都由此門出城。城樓因殘破於1921年被拆除。箭樓完整的保留至今,現成為一座小型博物館,對遊人開放。安定門,皇帝出征凱旋歸來,都是由此門進城。圖為安定門箭樓。
內城的城牆,城門大都在解放前或解放後為了市政建設需要而拆除,現城牆僅在北京火車站附近還殘存一小段,近來在全市各單位和居民捐獻城磚等大力支持下對這一段進行了修復。九座城門現存正陽門城樓、箭樓和德勝門箭樓,其餘只能從過去遺留的老照片中看到了。圖為朝陽門城樓與箭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