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九一八,汉中抗战大事记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随着战事日益吃紧,汉中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和军事重镇,汉中人民倾其所有,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出钱、出粮、出工;发展后方经济,兴办各项事业;有志男儿奔赴沙场,用血肉之躯抵御日寇,为全国的抗战胜利做出重要的贡献。


汉中抗战大事记回顾


1931年


9月18日,日本国发动侵华战争,汉中学生掀起爱国反日高潮,成立“汉中学生抗日外交后援会”,响应平津学生南下请愿,并游行示威,要求政府出兵抗日。

1932年


2月,洋县农民抗日救国会和洋县妇女抗日救国会成立。

3月12日,南郑县城学生在北校场召开孙中山逝世纪念会,并要求政府出兵抗日。4月,县城各校学生在县中学校前集会,要求校长彭俊卿答复问题。彭用手枪击散学生。事后,绥靖司令部出动军队镇压学生运动,一面借召开学生会之名,扣留五中校长易厚安、联中校长周彬如、教员陈浅伦及段维特;一面派军队包围学校,搜焚进步书籍,逮捕进步学生王明新、李致中、牟新钊、刘元宗等20多人。后在各界声援下,全部获释。

3月29日,洋县县委组织领导学生、居民300多人,冲进国民党洋县党务指导员办事处,斥责干事长王勉生破坏抗日活动,并强扭其游街示众。

1936年


12月,汉中学生和民众举行盛大集会,声援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兵谏”的抗日爱国行动。

西安事变后,城固县进步知识青年志愿组织抗日宣传大队,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和国民党不抵抗罪行。

1937年


5月29日,洋县成立抗敌后援会。

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平津学生“抗日救亡歌咏队”来汉中演出;中共中央西北局、陕西省委派江侠、余洪远、杨永昶来陕南组织抗日救亡运动;辽、冀、鲁、豫、皖等省难民陆续到西乡县者687人,县府设义民收容处安置救济;旅汉同学会民先队员刘彩凤等在勉县武侯祠、县城街头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剧。

“汉中同学会”成立,选举尚锡铭为主席,开展爱国抗日活动。

8月,留坝县成立抗敌后援会。

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青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陕西总队派黄佐舟等10人到西乡,开展演讲、演剧、贴标语、壁报等宣传,至各学校教唱抗日歌曲,秘密发展队员。临走时留下一批进步书刊和宣传材料。

11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一分校由河南洛阳迁至汉中。1944年停办。

12月,著名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作者、共产党员张寒晖,率西安二中、女中、女师等校学生组织斧头剧团,来西乡进行抗日宣传演出活动。冬,全体旅汉同学,组织抗日宣传队,由联中教师方仲宽率领回勉县宣传抗日。

1938年


2月,洋县妇女抗日救国会发动530多名妇女做鞋袜、针线包,并捐赠钱物,写慰问信,慰问前线抗日将士。

人民音乐家张寒晖带领“斧头剧团”来留坝县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流亡三部曲》等。2月22日,为避日本侵略军战火,迁至南京的故宫博物院7000多箱珍贵文物经汉中西迁,是日押运至汉中,分存于府文庙及张寨马家祠堂等4处,次年运抵成都。

3月13日,日本飞机首次轰炸汉中西郊飞机场,其后多次轰炸汉中。至1944年,共出动飞机575架次,轰炸44次,投弹2056枚,炸死637人,炸伤612人,毁房2689间。

3月16日,西安临时大学(由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等校迁西安后组建)迁来汉中,校本部驻城固,后改名西北联合大学。7月,工学院独立建院,称国立西北工学院。1939年8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改为国立西北大学,原师范学院和医学院独立分设,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和国立西北医学院。

春,私立北平文治中学、西安乐育中学、西北联大教育学院附中、附师迁驻城固县。后五三中学、上大中学、国立一中、国立七中、国立二十二中等先后迁到城固县。此期间,城固县及外地迁来公、私立中等学校先后计22所。

7月,山西战区中小学教师第八服务团和太原第七中学(简称国立七中)迁到洋县。

9月,日本侵略者派飞机轰炸关中,西北农学院迁来勉县,1939年冬迁走。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迁至汉中城东郊黄家坡。

西乡县民教馆利用收音机,抄收广播新闻,刻印简报散发,向全县传播抗日战争消息。后发展为《西乡日报》,并交国民党县部接办,1947年裁撤。

秋,因避日机轰炸,省立西安师范、西安女中、西安女师和西安私立培华女职相继迁来西乡。毕业于培华女职西乡籍学生百余人,城乡织袜者增至数十家。

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在汉中建西北儿童教养院,以西郊凹口寺等处庙宇为院址,收容日本占领区逃难来汉中孤儿,施以教育,院长智澄。

11月4日,26架日机狂炸汉中城西关。

11月,洋县设立难民收容所,收容安徽、河南等沦陷区流入难民。

在西安上学的陕南青年,回乡组织汉中返乡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团,团领导人为姚作兴、刘瑞琨。宣传材料中有教育家熊文涛亲自写印的《告汉中同胞书》。

是年,西安高级中学、西安第一中学、陕西省民众教育馆迁入洋县。1942年,以西安一中留县师生为主体,建立陕西省立洋县中学。1945年7月,省民众教育馆迁回西安。

东亚航空公司在汉中设办事处,每周开班机一次,此为汉中商业航空运输之始。

宁羌县抗敌后援会成立,下属抗日救亡农村工作团,负责人宋一涵。

冬,西安私立太华中学迁来宁羌。

1939年


2月,简师学生组成长风剧团,赴桑园、沙河、私渡、贯山、峡口、柳树店、杨河坝作抗日宣传,并秘密进行社会调查。

5月16日,日机15架,空袭本市城区,投弹百余枚,次日又12架投弹50余枚,居民有伤亡。

7月7日,西乡各界在南河坝举行抗战二周年纪念暨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落成大会。

10月25—26日,日机16架次轰炸北关、东关、七里店、吴基庄等处,死近百人,伤者甚多,炸毁民房数百间。

修建城固五渠寺飞机场,至1945年6月大举加工扩修,7月开罗会议后,日本乞降,机场停修。

11月,开始在汉中焦山庙修建国际无线电台,至1944年7月23日建成,正式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英、瑞士、荷兰、菲律宾等国通报。

1940年


在北教场修建忠烈祠(今为市文化馆址)暨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将汉奸汪精卫、陈璧君夫妇石雕跪像置于碑前,并在十里村建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春,西大学生在城固县城用石灰、红土刷写“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民抗战”等大幅标语。部分进步学生利用假日到农村宣传抗日救亡。

2月,中共西简支部以抗敌后援会名义,组织党员和民先队员12人成立先锋剧团,支书刘继述(刘洪)任团长,赴堰口、司上、杨家河及镇巴县城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并募捐款300多元。返校后出特刊介绍沿途见闻。

5月20日21时,日本侵略者出动飞机夜袭汉中,飞至褒城县城一带。

6月12日,西乡成立志愿兵团,全县1122名爱国青年应募入伍,团长董仲岳。训练7个月后拨归三十六军上前方抗日。

纪念九一八,汉中抗战大事记


1942年


3月,国民政府空军王叔铭率航空队进驻汉中西郊机场。

4月30日下午,驻汉中空军击落日本侦察机一架,坠毁城固县黄沙铺乡陈家寨。机中4人烧死,1人跳伞后被俘

1943年


2月8日上午,日本飞机9架轰炸西乡城关。先以机枪扫射,后投弹近30枚,其中定时炸弹5枚。炸死6人,伤多人,炸毁西中教室及广庆寺街、小东街民房多间,震损房舍无数。

3月,县防空指挥部增加人员,城内外挖防空洞、壕百余处,居民备沙包、水缸等防火用具。

7月7日,宁强县各界举行抗战4周年纪念大会,通电声讨汪精卫。

1944年


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移驻汉中张寨,陈诚任司令。

美国空军援华第14航空队混合团(“飞虎队”陈纳德部)第三战斗机队驻汉中,参加抗日战争对日作战。7月4日,日本飞机轰炸汉中,驻汉美国援华空军起飞迎战,击落日机1架。

夏,美机自汉中起飞,轰炸日占区武汉市,空战时一机负伤,返航中坠毁西乡县司上瓦房坪,驾驶员跳伞身亡。

10月28日黄昏,日本飞机再次轰炸西乡城。广庆寺和北门外中弹数枚,炸伤2人,毁房多间。

秋,南郑、城固各派民工300人修建五渠寺小型民航机场。次年(1945)春,动员12县民工8万余人,续建扩建为军用机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及附中迁兰州。


1945年


夏,国立一中由河南省迁来城固县,驻东关老爷庙。1949年6月,与迁来的国立七中、国立二十二中合并为汉中临时中学。1950年初,临时中学解散。

6月19日,美国空军唐纳、赫尔、乔其三名中尉驾驶一架 POI 式战斗机,从苏州返回重庆时,在镇巴县赤南乡长滩寨子砭上空因燃料耗尽坠落。三名驾驶员跳伞,被当地群众护送到县城,21日县政府召开欢迎会,22日乘船由国民兵团护送到西乡。

7月15日晚,碾子沟农民出窑炭,被日军飞机发现火光,投弹10余枚。庙儿沟、丁家沟庄稼及山林遭受损失。

8月15日,日本国侵略军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城乡人民欢庆。

9月3日,在汉中北校场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会。

1946年


4月30日,西大为纪念侨寓城固县的八载经历,于校本部立《国立西北大学侨寓城固记》碑。

秋,西北大学迁西安。西大在城固县期间(1938~1946),有教职员工约200人,在校学生1100多人;毕业7届,共1632人(男1429人,女203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