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都说他是哭出来的?

兔牙传说


在三国里面我们都知道刘备是蜀国的皇帝,而且我们要知道蜀国其实在三国里面可能是是不可能建立的国家,因为魏国地势最大,而且实力也是最强的,手下的人才也是不少,所以他能够建立是非常正确的,而吴国虽然是不如魏国那么强势,但是吴国的靠近大海,所以其实吴国他的自保能力是很强的,而且吴国的人也是不错,孙家也是在吴国统治了很久的,所以吴国的建立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我们要知道蜀国就不是这样的了。

刘备占据的地方虽然是有着大山可以依靠,但是最后还是被攻了进去,而且刘备手下的人虽然很厉害,但是在最早的时候刘备不管是和谁打都是一直在输的,所以按理来说刘备应该是不会建立起蜀国的,那为什么最后刘备成功的成为了蜀国的开国皇帝,而且为什么会有人说刘备得到蜀国完全就是他自己哭出来的,我们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在三国里面刘备到底是做了什么事。

刘备一开始的话就是一个卖草鞋的,所以他手底下是什么都没有的,要不是他运气好可以和关羽张飞结拜的话,可能刘备早就被人给杀了,但是这三个人一结拜的话就不一样了,刘备这个人其实还是很有能力的,当然他还有一个很厉害的本事就是哭了,虽然不像大家说的他的蜀国是他自己哭出来的,但是刘备确实是利用哭得到了不少的好处的,而且刘备的表面功夫也是做的非常好的,而接下来我们就给大家说一说刘备是怎么样一步一步的得到了他自己的地盘,一步步的让自己发育了起来。

刘备在得到他人生中第一个地盘徐州的时候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当时徐州的统治者陶谦已经是活不时间长了,而且当时他还给把曹操气到了,所以这个时候的徐州其实是很威胁的,对于自己家里的儿子陶谦也是知道的,他根本就不是一个能够守住的人,所以这个时候陶谦就想要把徐州给了刘备,刘备这个时候为了自己的面子也是肯定不可能介绍的啊,所以就一直在推辞,而且刘备这个时候也是哭了出来,但是最后陶谦还是把徐州交给了刘备,而刘备也是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地盘。

虽然之后刘备还是把徐州给丢了,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刘备其实就是和曹操对上了,所以在此时刘备就是在袁绍的手下,而刘备的弟弟关羽就是在曹操这里,并且关羽不知道刘备在袁绍这里,所以和袁绍的手下颜良打的时候就是直接杀了他,而且这个时候袁绍就是很生气想要杀了刘备,但是刘备说了不少的好话,而且也是说可以把关羽给弄过来,所以袁绍就没有杀他了,但是关羽又把袁绍手下的文丑给杀了,袁绍更加生气了,但是刘备这个时候就放出来自己的大招,又是哭了起来,然后袁绍心一软,直接就是让刘备去找关羽,结果刘备带着关羽跑了。

而刘备下一次的哭就是在和诸葛亮的面对了,要知道诸葛亮这样的存在其实在三国里面也是一个很厉害的存在,所以其实诸葛亮本来也是不打算出去的,但是这个时候刘备知道了诸葛亮这个人,而且也是知道了他很厉害,所以就在这个时候去找诸葛亮了,而诸葛亮也是前两次都不在,在最后一次就和刘备相见了,而且诸葛亮也是用自己的实力把刘备给征服了,所以刘备就希望诸葛亮可以和自己出去,但是诸葛亮不想要出去,于是刘备就又放了大招,而这个时候诸葛亮也是被感动了,没有办法和刘备一起出去了。

而其实刘备的成名之战就是这次了,刚刚和孙权联合起来打败了曹操,但是这个时候刘备手快把荆州给占领了,而孙权这个时候就是要鲁肃来给要,毕竟一开始的时候刘备是没有什么地盘的,完全就是孙权面对曹操,而刘备就是打了一个辅助,所以这个时候刘备占领了荆州孙权就不爽了,但是鲁肃这个人其实心还是很软的,所以在面对鲁肃的时候刘备直接就是哭了,而诸葛亮就在旁边说,所以鲁肃最后来这里是什么都没有得到,而且还彻底的把荆州让给了刘备,可以说刘备的哭在这个时候是又帮助了他的。

其实刘备这个人还是有很多的厉害的地方的,而其实哭才是他厉害的方面,因为当时的人都是爱脸面的,所以刘备这样实际上是完全不要脸面了,而我们要知道当一个人完全连自己的脸面都是不要的时候其实他就是一个很厉害的存在了。

而且刘备在当时的时候也是一直在做表面功夫,所以比起曹操和孙权来说,刘备也是一直在装作很需要能人的样子,而且慢慢的刘备也是把自己发育的可以和他们两个人对抗了,可以说在当时这可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了,相当于一个穷小子和两个富二代比到最后他们地位是相同的了,可以说刘备也是一个很厉害的的存在了。





月夜luck


说这话的明显是被《三国演义》给骗了,在《三国演义》里刘备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哭,遇到问题都是靠诸葛亮来解决。不过正史里刘备也是一代人杰,无论文治武功都非常出色。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最后只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家。而这三大势力中,刘备无疑是起点最低的一个。因为父亲死的早,刘备和母亲“贩履织席”为生,在族人的资助下才得以拜卢植为师。后来靠着镇压黄巾军的建立军功,刘备正式出仕为官。开始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尉,一步步从底层做起。此后刘备多次创业失败,颠沛流离,年过半百以后才创立了一份基业。

虽然出身低,创业之路艰难,但是刘备还是网罗到了不少人才。像关羽、张飞有万人敌的美名,曹操、周瑜等人对他们都有很高的评价。但是关羽和张飞却始终追随在刘备左右,不离不弃,可见刘备的人格魅力还是很高的。

而刘备的军事能力也不错。和演义里打仗靠诸葛亮不同,刘备的基业其实基本都是靠自己打下来的,直到他死后诸葛亮才接管了军权。败在刘备手下的人不少。像曹操手下的刘岱、王忠、蔡阳、夏侯惇、于禁等人都先后被刘备击败过。甚至曹操在汉中之战时也吃过刘备的亏。

也正是因为刘备文治武功都很出色,曹操才会评价“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袁绍、刘表、孙权、刘璋等人面对曹操的军事压力,都会想起刘备,请他来帮忙。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同,可见刘备能力之强。

因此正史上的刘备绝对不是演义中那个只会哭的废物,能力强,性格坚韧,是个可怕的对手。


不沉的经远


一、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爱民爱材、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

二、刘备的哭

刘备经常哭是因为要收拢人心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

最经典的一次哭:

刘备挨了打,后边有曹操在紧追着,准备要了刘备的命。当时那种情况下该落跑了吧,可刘备不跑,抓紧时间掉了几滴泪。为啥啊,想带着百姓逃难但是带不走啊。于是刘备情真意切的哭了一哭,这一哭,百姓们算是铁了心要跟着刘皇叔打天下了。

还有一次:

刘当初结盟的时候,把妹妹给许配给刘备了,意思是让她当个间谍,随时汇报情况,孙尚香也应了。刘备回不去荆州的时候,哭着对孙尚香说,我舍不得你才不走。给孙尚香感动的鼻涕一把泪一把,间谍的事也忘了,直接倒戈成刘备集团的人了。

所以说,刘备为何总爱哭?当然是为了笼络人心。




品势怪兽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刘备的为人一直存有争议,大多数人认为刘备是仁德之君,少数人认为刘备有“腹黑”的嫌疑。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从三国演义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其实是有一定原因的,很多关键时候确实刘备“哭功”起到了一定效果。

一哭得来诸葛亮

刘备军师徐庶,因母亲被曹操掳获,不得以要辞别刘备,投身曹营。刘备送别徐庶时,声泪俱下,徐庶感其至真至诚,许诺终生不为曹操献上一计。此外将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这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从此如鱼得水

二哭换来“仁德之君”称呼

曹操征讨荆州时,刘备无力抵抗曹操大军,只有逃亡,刘备不愿舍弃新野百姓,决心带着百姓一起走,行走过程中看到百姓艰苦,徒步艰辛,不禁潸然泪下。百姓更是感其恩情,唤之“仁德之君”

三哭换来赵子龙的忠心

赵子龙七进七出带着刘备之子刘禅,逃出曹操包围圈,当刘备看到带子而归的赵子龙,不管刘禅,大手将刘禅一扔,抱着子龙泪如雨下,从此赵子龙忠心护主,数次救刘备性命。

四哭换来荆州之地

刘备巧借荆州时,东吴的鲁肃前来讨要荆州,刘备又是一哭,一番匡扶汉室之类的正义之词,换的感性之人鲁肃的同情,以此设定期限归还荆州,从而短期内占得荆州,以此为根据,图谋霸业。

五哭换来蜀汉皇帝

当得知汉献帝刘协为曹丕所害之后,号啕大哭,以至于混到晕厥,不能理政。此时以法正为首的蜀国大臣,全力劝刘备继承汉室大统,成皇帝位。






暴雪长空


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咱们国内老幼皆知,其中最让人记忆深入的君主那么非刘备莫属了,许多老百姓都认为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纵观刘备一生有几次哭,十分的著名,也十分地见效果:

一哭徐庶,徐庶是有名的孝子,在其母被曹操拘留之后,无法之下,只能归顺曹操,徐庶一走,于刘备而言,无疑是在失去左膀右臂的同时,又壮大了敌人的实力,所以,在送走徐庶的时分,刘备声泪俱下,意想不到的是,徐庶非常地领情,不但承诺进曹营之后一言不发,还向刘备引荐了更为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假如没有这一哭,刘备的实力恐怕不会壮大。

二哭新野百姓,刘备因故必需放弃新野,却舍不得新野百姓,宁可冒着拖慢行军速度的风险也要带走新野的一方百姓,看到百姓因旅途劳累,而苦不堪言,刘备再一次流泪,其实,有没有必要带上百姓还是有待商榷的,假如刘备不带着百姓分开,或许这一方百姓也用不着遭受这旅途劳累,但刘备这一哭,着实得到了爱民如子的美名,都说三国之中,曹操占了天时,孙权占了天时,而刘备占了人和,纵观三国,刘备的人和多数是他哭出来的。

三哭子龙,常山赵子龙,一勇挡万将,长板坡,赵子龙七进七出救阿斗,将阿斗完好无损地交给刘备,谁想刘备接过阿斗便摔了下去,一把将子龙抱住声泪俱下,这一哭,哭得子龙对刘备再无二心,鞍前马后,任劳任怨,假如没有子龙交命,刘备恐怕早就与世长辞了,何来蜀汉基业?综上所述,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也是不无道理的。

另一方面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实力无疑是最弱的,即便是在正史之中,刘备的实力也是最弱的。

可是现往常的大局部人们最为敬仰的是枭雄曹操,曹魏的实力以至是要比孙权和蜀汉加起来都要凶猛。不过曹魏最终的赢家不是曹氏宗亲,反而是司马懿。话说回来,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刘备表现的是十分仁义的。

这样对刘备停止描写与很多要素有关,历史上的刘备与小说中的刘备可有很大的区别。小说中的刘备,遇有大败和将士阵亡只会哭鼻子抹眼泪,三国演义对刘备这样的描写,结果招致了后人们以为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历史上的刘备可不是这样。首先刘备在历史上并非窝囊废,并非只会用哭和泪水换来江山。要晓得,蜀汉可以树立,刘备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因而刘备绝不是会哭那么简单。

论出身,魏蜀吴三国的首脑,曹操系世家子弟,其祖曹腾官至中常侍大长秋,为皇后心腹,其父曹嵩位居太尉,掌管军事,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孙权本将门之后,出道时已有其父兄替他拼杀奠定的雄厚基业;独刘备乃草芥庶民,织席贩履为生,完整凭数十年东征西讨,终至称王称孤,与早已割据坐大的吴魏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平心而论,不能不说刘备是比曹操、孙权更为出色的英雄。而且刘备取天下纯以宽厚,曹操夺天下好耍阴谋;刘备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曹操待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二者在人格上也有优劣之别。

论得人心,刘备也可谓数一数二。关羽、张飞是何等人物,一个自视甚高,一个暴躁难驯,就连号称卧龙、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的诸葛亮,有时也极难驾驭。可刘备竟然能同关张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且又能使他们于稠人广座之地侍立整天,不忘君臣之礼。这恩威两面的尺度,如何把握才干恰如其分,真实是刘备独到的学问。大抵刘备能得部下死力,而卒成帝王之业,不可谓与此无关。故然后来决意替关张二弟报仇,置社稷于不顾,亲提数十万大军伐吴,甘冒矢石之危,以致兵败猇亭,无论如何,都是令人了解而大受打动的做法。人格的感化力气,在刘备身上,可说是到达了圆满的表现。

至于三顾茅庐,历来被后世传为美谈。从中固然反映出刘备礼贤下士的王者风范,但诸葛亮之“许先帝以驱驰”,必是于三顾之中,调查出刘备是比曹操、孙权更值得本人效命的君主。否则何不近投孙权,远奔曹操,而何乐不为跟定了尚无立锥之地的刘备?在判别刘备终究属于何种级他人物的问题上,一向旁若无人的曹操,也得供认刘备与己同为天下英雄;东吴名将周瑜,赤壁大战能够傲视曹操,对刘备却不敢小觑,称其面带“枭雄之姿”。二人评价,恰从另一侧面,阐明刘备并非等闲之辈。所以前人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其实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面。刘备于诸葛亮,除情感要素而外,的确就有许多让诸葛亮自愧弗如的优点。街亭一仗,马谡违亮节度遭至兵败,其本源在诸葛亮用人不当。令人诧异的是。刘备早已看出马谡“夸大其词,不可大用”。就知人之明而论,诸葛亮显然不及刘备眼光。

论见识器度,刘备更足令历朝历代所谓圣君明主,相形见绌。白帝城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自秦至清,抱定“家天下”传统不放的皇帝,有谁敢对功高权重的大臣,作如此一番说话?单以此点而论,刘备也不失为名垂千古的英雄。

现往常看来,小说三国演义对刘备的仁义描写,只能说是让刘备表现的更为仁慈。由于在小说中,刘备是遭到追捧的,三国演义是捧刘贬曹的。从这一点来说,刘备遭到了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赞扬。

历史上的刘备关于人才是十分注重的,其次刘备更是善用人才,这一点是很难得的。知人善用,这一点就是刘备最大的特性。举个例子来说,刘备停止汉中之战,携带的谋士是法正而不是诸葛亮。为什么呢?由于诸葛亮的内政十分凶猛,但是军事就差很多了。这样一来刘备只选择带了法正,没有带诸葛亮,这就是知人善用的表现。当然了,刘备的为人与功绩我们都是在史书上了解的,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已留在历史与传说之中。



寂静漫谈


刘备是一代英雄,辛弃疾有词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词对三国三位大佬的评价,不可谓不准确。只有曹刘才是真正的英雄,孙大帝也算枭雄,但籍父兄之名,再加上合淝十万送人头,终究差点意思。为什么说刘备是哭出来的天下,这个印象应该和《三国演义》脱不了干系。

鲁迅曾评价《三国演义》云“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罗贯中先生作为蜀汉忠实粉丝,为了凸显刘备的仁德,不断地给刘备增加戏份。从而把一切优秀品质都堆加在刘备身上,以致露出一些有悖人情道理的马脚,比如摔阿斗和不停地哭鼻子,最终达到了一粉顶十黑的作用,使得人民大众觉得刘备虚伪和无能。但这些其实都只是罗贯中先生的艺术创作,只是小说家之言,如果把这些小说情节带入历史里面,便是不准确的。

历史上的刘备其实并不爱哭,年轻时和好朋友田豫分别的时候哭过一次,中年功业未成,髀肉复生哭过一次,后来庞统,法正去世哭过,以及晚年杀刘封哭过。但这些在正史里的描述只是痛苦哭“流涕”,也就是流眼泪,和曹操比起来还是算不了什么。

在正史里,曹操才最爱哭,而且还是痛哭。年轻时,年轻的时候东征陶谦,把家人托付给好朋友张邈,后来活着回来了,两个人面对面流眼泪,那场景想起来就很有感觉。讽刺的是张邈马上在陈宫的唆使下造反了,劫持了时任郡功曹毕谌的家人,曹操说你走吧,毕谌说不管他们了,我就跟着您干,曹操又感动哭了。最后捉住陈宫时,曹操在杀他前又为他哭了一场。袁绍死的时候,他又痛哭流涕,转眼把人家全家老小杀得干净。荀攸跟随策画三十年,死时当然要哭,庞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当然也要哭。但是任峻只是个负责屯田的官僚,袁涣更是一辈子忘不了在刘备那里的时光,这些人曹操通通都要哭。至于哭曹冲什么的,都不用提了。人死了哭一下还不算什么,作为老牌文艺青年,平时也是要哭的,他看古书的时候看到乐毅蒙恬的事迹,就会忍不住哭(己亥令),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自己逝去的汉忠臣梦想。死前,曹操把曹林托付给其他儿子的时候又哭了一次。



那为什么说刘备是英雄呢?刘备龟缩益州,三分天下最弱,屡战屡败怎么能算英雄呢?怎么评价比国家更强的孙权更高呢?

1.刘备出生微末,白手起家

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但在东汉末年,这个名头着实是没什么价值。大汉国运400多年,汉室宗亲基本满地都是,军阀里面汉室宗亲就有刘虞,刘表,刘焉刘璋父子,还有刘繇,刘岱,就连曹操的谋士里也有汉室宗亲刘晔。刘备这个沦落到织席贩履的远房穷亲戚,有谁会拿正眼瞧?袁术就曾经不屑一顾的说道:“术生年以来,不知天下有刘备”。

而刘备对手曹操呢?曹操爷爷就是十常侍出身,父亲也是太尉,虽然被人嘲笑,但也是高干子弟。幼年就可以和四世三公的袁家兄弟玩耍,年纪亲亲就被举孝廉,随后担任洛阳北部尉,而同时代的刘备还在和老母亲卖草鞋补贴家用。刘备和曹操的区别,就像国级干部子弟和路边流动小贩的差距,可这个小贩竟然能被这个干部子弟视为一生最大的对手,可见这个小贩的能力。

2.刘备屡败屡战,从不放弃

众所周知,刘备前期缺乏合格的团队和稳定的地盘,屡战屡败,一路从河北流亡到湖北。年过半百都还没有一块土地,要知道在当时的平均年龄,刘备可能说不准哪天就病死了。可刘备却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失败了大半辈子还在坚持,这种精神,又有几人能做到?袁绍,袁术这些人不厉害吗?袁绍官渡之战一输,本钱还在都还接受不了,转眼气死了。袁术也是,输了几次而已,可淮南还在,就气的吐血而死。要是刘备也是这种性格,徐州一丢,刘备也就气死了。

3.当时的人也认为刘备是英雄。

陈登陈元龙曾说:“有王霸之气,吾敬刘玄德。”袁绍也曾说:刘玄德宏雅有信义。”曹操更是直说:“天下英雄,唯使君和我耳。”

刘备前来投靠,曹操是“礼之愈重”,表刘备为左将军,袁绍亲自出邺城二百里相迎,刘表也是“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对刘备更是没话说!

而陶谦更是一见刘备来徐州,就甘愿以徐州拱手相让(而且还是一让再让)?反复无常的吕布夺了刘备的徐州、抓了刘备的妻子,刘备一无所有了,为什么吕布还会归还刘备的妻子,让刘备屯兵小沛,给了他安身之地,尽力讨好他?难道这些军阀都是老好人?看刘备可怜同情他?

还有关羽,张飞,诸葛亮,这一大群人才为什么一直跟着刘备,为了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刘备仁义

刘备携民渡江这件事也是真的,而不是小说虚构的,想当年曹操数次屠徐州,官渡之战坑杀数万袁军,孙权也屠杀了沙羡一城,相反刘备不但没屠城,还带着百姓一起逃跑。难不成,真像易中天说的:“把百姓作为资本吧?”都生死存亡了,还搞这些,不早点跑路,不是蠢就是真的仁义。看其他人对刘备的评价和诸葛亮,关羽张飞的行为,我更愿意相信后者。


百胜军节度使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爱民如子,举国拖孤为世人赞叹。政治家,军事家。

一、笼络人心哭,求贤若渴哭

徐庶的妈妈被曹操抓走后,徐庶要离开,刘备哭了。目的是希望感动徐庶,让他留下来,辅佐自己。望着徐庶离开的背影。

赵子龙拼死救出阿斗后,谁想到刘备接过阿斗便摔了下去,一把将子龙抱住痛哭流涕,这一哭,哭得赵子龙对刘备再无二心,鞍前马后,任劳任怨。

二、爱民如子哭

刘备放弃新野时,舍不得新野百姓,冒着危险也要带走新野的一方百姓,一路上看到百姓因旅途劳累,衣衫不整,内心苦不堪言,刘备哭了,刘备这一哭,得到了爱民如子的美名。

三、出山哭,托孤哭。

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这其中,刘备也哭了一场,如果不是刘备这一哭,诸葛亮未必会出山,刘备拜请孔明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这一哭,带来的好处一直到刘备死后。

刘备将死时说,”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渝!”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吾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一哭,哭的诸葛亮,中心不二,辅佐阿斗,继续为蜀国大业,鞠躬尽瘁。




青柑蓝白


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材、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三国志》评论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尽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不二,诚君臣之圣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侠,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看,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尔。

  ”他能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材收为己用。

为什么说他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呢

是为了要得人心吧

失徐州,投袁绍,附刘表,多少挫折,刘备没有哭,可见其是坚强的,唯有欲得人心时,男儿泪随叫随到。即使这样的眼泪不完全真诚,但也算是“以人为本”了。



妖在西游


刘备虽然是白手起家,但我觉得他就是个小人。他投靠曾投靠过,公孙瓒、陶谦、袁绍、吕布、曹操还有刘表。吕布死时刘备一句话也活帮他,陶谦、刘表的地盘都他夺了。虽然他能曲能伸,但知恩不报就是一小人。

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其实也不为过。一、哭徐庶,当时天下两大奇才“凤雏卧龙”。为让凤雏徐庶不为敌所用,也不愿背负杀人才之名,让天下有志之士寒心,在送徐庶走时,痛哭流涕让徐庶感动,答应刘备只为救母,不为曹操出谋划策。还为刘备推荐未出山就已三分天下的旷世奇才卧龙诸葛亮。

二、哭新野百姓,刘备为留得爱民如子的美誉,带领新野百姓离开新野,还撤离时看到百姓途中苦不堪言流下了眼泪。

三、哭赵子龙,长板坡赵子龙单骑七进七出舍命救出刘备之子阿斗,刘备抱住赵子龙哭得昏天暗地,哭得一干将领无不感动,哭得手下死心塌地的跟随左右。

四、哭刘表,哭自己情非得已,哭自己被逼无奈。

可见,刘备的文臣武将是哭来的。刘备占的人和,爱民如子的美誉也是哭出来的。甚至刘备的立足之地、江山都是哭来的。





历朝历代


刘备有几次哭,非常的著名,也非常地见成效:一哭徐庶,徐庶是有名的孝子,在其母被曹操扣留之后,无奈之下,只能归顺曹操,徐庶一走,于刘备而言,无疑是在失去左膀右臂的同时,又壮大了敌人的实力,所以,在送走徐庶的时候,刘备痛哭流涕,意想不到的是,徐庶十分地领情,不但承诺进曹营之后一言不发,还向刘备推荐了更为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如果没有这一哭,刘备的实力恐怕不会壮大。二哭新野百姓,刘备因故必须放弃新野,却舍不得新野百姓,宁可冒着拖慢行军速度的危险也要带走新野的一方百姓,看到百姓因旅途劳累,而苦不堪言,刘备再一次流泪,其实,有没有必要带上百姓还是有待商榷的,如果刘备不带着百姓离开,也许这一方百姓也用不着遭受这旅途劳累,但刘备这一哭,着实得到了爱民如子的美名,都说三国之中,曹操占了天时,孙权占了地利,而刘备占了人和,纵观三国,刘备的人和多数是他哭出来的。三哭子龙,常山赵子龙,一勇挡万将,长板坡,赵子龙七进七出救阿斗,将阿斗完好无损地交给刘备,谁想刘备接过阿斗便摔了下去,一把将子龙抱住痛哭流涕,这一哭,哭得子龙对刘备再无二心,鞍前马后,任劳任怨,如果没有子龙交命,刘备恐怕早就一命呜呼了,何来蜀汉基业?综上所述,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也是不无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