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最顺时为什么没占领印度?印度二战时期有多厉害?

赵庆树


这是一个让人们都很疑惑的问题,二战时期的日本那么顺时怎么还会没占领印度,难道印度比日本还厉害?这些问题都令人们惊异。但是从历史地理位置上看,就迎刃而解了。到达缅甸的时候日本的补给线已经达到极限。我们还要知道的一个问题是在1942年的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这就爆发了当时历史上有名的太平洋战争。日本还与次同时向东南亚发起了进军,导致处于东南亚的各国都只能暂避他此时的锋芒。当时在缅甸的时候,英国的军队弱到令人惊异,中国的军队领导人孙立人带领中国的远征军奔赴缅甸支援英军作战。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仁安羌一战,却成了英军准备溃逃前的最后一大胜战,英军一路逃脱竟然到了印度。日军见到此刻这种状况怎么可能不乘胜追击。



日本指挥官密谋了一段时间后,在1944年1月7日下达了英帕尔作战计划其代号为"乌",他们的目的是占领科希马和英帕尔等一些重要之地。凭借这些打算控制整个东印度地区。可见他们当时的胃口真大。这样的日本在当时人们看来可算是膨胀到了极点。他们打算让牟田口廉也中将带领军队去实施本次的作战计划,当时的他也是有着"小东条"之称的。英帕尔会战是当时二战中很是出名的战争,却也是二战中日陆军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战。日军中五万三千多人战死和失踪。如此损失惨重,却也最终没有取得想要的结果。这一次的战争彻底拖垮了日军的第十五军,缅甸这次的开始了总进攻战略阶段,更是令日军消灭我国的远征军制定了计划,本次计划的代号为"断",但是他们驻缅甸的兵力已是不足。所以本次计划算是胎死腹中吧。日军没有占领印度,其实并非是印度有多厉害。而是他们自身的问题。


首先,日军忽视了最基本的战略保障,后勤保障。粮食带不足,保证计划不周。本次战役仅仅才携带了一两周的粮食,根本不够,这也算是当时失败的重要原因。其次,太过于轻视了对方,说白了就是轻敌。原以为当时的英军弱爆了 可是没成想他们请来了美军援助。还有,就是他们对当时的热带雨林恶劣气候不适应。最后才是,他们的兵力也是不足。这可以说明,骄兵必败,外部条件再顺势,也架不住自己不行。


军武小咖


日本二战期间没能打进印度去不是因为印度有多牛,而是因为二战中日军最大的问题就是战略方向始终不明确,确实如果它们倾尽全力在开战初期集中路海军主力向印度进军,那么英国很可能根本守不住印度。德国如果也同样通过北非或者高加索方向集中兵力挺进中东地区。那么日本和德国在中东实现了战略握手将是非常可怕的态势。

但是正如希特勒在先打莫斯科还是先进攻乌克兰问题上一样来回犹豫,日本人初期也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好,尤其是消灭了英国远东舰队之后,机动部队毫无所谓的斯里兰卡周围傻乎乎的转悠了一圈。其实当时在整个印度洋上已经没有能阻拦日本联合舰队的力量了,所有的英国舰队都已经逃到了东北日本完全可以通过海陆机动,将大量的部队运往印度发动进攻,但是他们终究没这么。

这其中的原因既有,日本陆海军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战略主攻方向争论,也有日本害怕自己的力量不足,无法放心让主力部队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手头仅剩下的机动兵力如此劳师远征,那么在太平洋方向上,日本恐怕无法有效的面对美国的反击。美国确定先欧亚战略这件事情,在日本人看来还是一个未知之谜,他们绝不敢如此冒险。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联合舰队机动部队在袭击过斯里兰卡的亭可马里之后又回到了太平洋战区发动了中途岛战役,而实际上澳大利亚方向对于日本同样具有威胁。美军完全可能从这里发起战略反攻。

日本在认识到了这一点之后,又慌忙的向所罗门群岛和伊里安岛一代发动了进攻,但是时机已经错过。他们又一次不能集中足够的陆海军兵力,结果打成了一场胶着战。白白的栓住了一部分兵力之外一无所得。

最不可理喻的事,他们在此期间还发动了中途岛战役。能让自己有限的兵力分散到这个地步,他们大约是真的被前期胜利冲昏了头脑,妄想能在多个方向上多点开花并且都能取得胜利。事实教育了他们,在中途岛海战日本联合舰队的核心航空母舰力量输的一干二净,从此之后他们也无力在印度方向发动什么海陆联合突击了。

当然中南半岛西部的地形本身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在日本强拉泰国参战修建完毕泰缅铁路之前他们无法通过陆路保证自己的部队提供足够的给养。到了1944年,他们才勉强的让占领缅甸的日军发动了一次毫无所谓的英帕尔战役也正是因为给养的严重缺乏结果造成了惨痛的溃败,这简直就是更不知所谓了。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日本在狂妄的自己认为战无不胜外表之下,实际上内心还是存在着深深的自卑。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一方面再干小叫花操办大庙会的傻事,另一方面,头脑根本不清醒,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做什么。

至于说印度二战时候有多厉害,这个么……看看新加坡有多少印度士兵投降,然后转身加入日本支持的“印度国民军”就知道了。别看什么北非战场印度出了不少力,那是跟着英军好么。英军对于远东的中南半岛一带基本就是没存心认真保住,对于北非因为可能威胁到他的命根子苏伊士运河,打得比较认真了。但是这一切都跟印度没啥关系。倒是忘了谁在希特勒面前提说考虑招降纳叛的弄点印度人组成军队去打英国人,希特勒评价说“印度军队唯一精力充沛的事情是转动XX”。


千里岩


这是两个问题,就分两部分回答吧。

日本在二战期间曾经分别从海上和陆地上试图进攻印度,一次是1942年,一次是1944年。1942年的缅甸战役中,日军击败英军和中国远征军以后,顺利占领缅甸全境。不过,这个时候参与缅甸战役的日军只有第33、55和56三个师团,而且从2月打到5月,已经颇为疲劳,对于和缅甸隔着重重大山的印度倒是无力进攻。但在此期间,日本海军展开了印度洋袭击作战,其中对印度的攻击倒有那么一些。1942年3月,南云忠一率领空袭了珍珠港的联合舰队主力进入印度洋,对孟加拉湾的英国船只展开攻击,击沉23艘商船;日本潜艇还在印度西海岸击沉5艘英国商船。4月5日,日军空袭斯里兰卡的科伦坡;9日,又空袭斯里兰卡的亭可马里。两次空袭击沉英军1艘轻型航母(“竞技神”号)、1艘辅助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英国人认为,日军会趁机进攻斯里兰卡甚至印度,当然,这个攻击最终没有发生。也许是因为日本海军从来没有这个计划,也许是因为杜立特对日本的空袭吸引了日军的注意力。

此后,就是1944年3月日本缅甸方面军在英帕尔发动的攻势了。当然,这一仗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参与进攻的3个日本师团被打得落荒而逃,损失惨重。

之所以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都没有对印度发动什么像样的进攻,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里离日本本土太远,供应线延伸到缅甸已经超出日本的极限了。所以英帕尔战役时,日军的物资极其匮乏,被打得大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且相对于印度而言,太平洋、中国战场、东南亚方向……有太多更重要的战场需要日军关注,印度实在排不到前面去。事实上,日军对于缅甸方向的期望也就是保持占领和对云南方向中国军队的压迫即可。

第二个问题,印度在二战有多厉害?可以说,这个问题其实不存在。因为印度在二战中是作为英国的一部分参加的,你没有办法单独说印度厉害还是不厉害。从物资生产来说,印度在二战期间基本上是作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存在,有一些兵工厂,但主要以生产轻武器和维修重武器为主。从军队战斗力来看,印度并没有独立的军队,只有一些英印军,其特点是指挥官基本都由英国人担任,印度本土征召人主要是士兵。也有少数印度上层精英在英国的军校接受教育后从军,但大都担任中下级军官。例如,印度大名鼎鼎的陆军元帅马内克肖,1934年从军,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也不过是一名中校参谋而已;而印度陆军第一任司令、也是第一批在大英帝国担任指挥官的印度人蒂迈雅,也是到了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也就是印巴分治前一年才被晋升为准将,指挥一个英印旅。所以,单就印度而言,在二战中没啥可说的。T


联合防务


名扬青史的事情谁都想去做,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谁也不愿意去干。二战时的印度没有什么战斗力,根本就谈不上厉害。日军没有占领印度,归根结底是因为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日军的兵力有限。

中国的抗日战场拖住了日军三分之二的兵力,为了切断中国与外界的联系,日军还有一部分在缅甸和中国的远征军在耗着,东南亚其他日军占领国日军还得派兵驻守,海军在太平洋上和美军在拼命,此时日本的兵力已经了强弩之末的地步,印度侥幸逃过一劫。

其次,日军的补给不足。

日军打下缅甸的目的就是为了切断中国与外界唯一的补给线,占领缅甸后,由于缅甸贫困,日军无法得到足够的战争所需,补给已经相当的困难。


第三,日军的对手强劲。

日军为了夺取盟军的反攻基地——印度东部地区英帕尔,以此威胁盟军重要的补给基地迪马布尔,切断中印公路,改善其在缅甸的战略态势,于1944年的3月到7月对印度英帕尔发动了进攻,英军自缅甸兵败撤退至此后,为了守住盟军最重要的战略补给基地,拼死保卫英帕尔,再加上盟军空中力量的强大优势,日军惨败,再无能力伸手印度。


综上所述,就是日本二战时没能占领印度的原因。


野钓鱼倌


二战期间,在战争的中后期,日本军国主义已经疯狂至极,将战火燃烧到了整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日本军国主义不仅占领了我国的大部分国土,膨胀的战争野心,促使日本军国主义,将战争魔爪伸向我国的香港,以及菲律宾,新加坡,缅甸等国。并偷袭珍珠港,悍然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占领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但却未能染指印度,真的是印度军队的强大,抵挡住了日军的侵略吗?非也,日军之所以没有占领印度,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印度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是英国在亚洲的战略基地。英美盟军极其重视印度的战略地位,不会让日军轻易得手。日军占领缅甸以后,也曾经通过缅甸进军印度,进而控制这个亚洲。从而发动了英帕尔战役,日军投入十万人的兵力,由缅甸向印度发动进攻。英印军队组织抵抗,消灭日军五万余人,英帕尔战役以日军惨败告终。

二,中国战场牵制了约二百万人的日军兵力,占日军总兵力的一半以上。再加上日军发动的太平洋战争,占领了香港,菲律宾,新加坡等地区,日军战线过长,后勤补给极其困难,兵员严重不足,已经无力组织大规模的军力,对印度发动进攻。

三,日军占领缅甸以后,已经达到切断盟军对中国战场援助的交通动脉之目的,进攻印度已非其主要战略任务。且有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和印度,直接对日军作战,牵制和消灭了日军的部分军力,增加了日军进攻印度的难度。

四,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国军队开始逐步取得主动,日军进攻的势头被阻止,开始出现败退。中国军队在缅甸以及云南开始了局部反攻。中国的远征军,也曾进入印度配合英军对日作战。日本军队在战略上已经呈现败势,无力组织有效的进攻。

整个二战期间,日本没有占领印度,主要原因是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主力,以及英美盟国对印度战略地位的重视。


无奈且向上


日本当年和英属印度也有过一番较量,那就是1944年的“英帕尔战役”。此次战役,日本出动了10万人,结果日军伤亡6.5万人,英印军伤亡1.6万人。此战过后,日本知道印度不好对付。所以,进攻印度的计划,自然也难以成行。

日本当年在亚洲,连中国都没有占领完,占领印度对他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一件事情。以日本当时的兵力,想完全占领整个中国都让他够呛的。更别说,占领印度了。在二战时期,日本横扫了半个亚洲,包括中国在内以及所有东南亚国家,几乎无一幸免。可见当时日本的野心不小。日本进攻东南亚国家,主要是掠夺东南亚地区的资源,比如石油、橡胶、钢铁等资源。占领东南亚以后,由于战线太长,日本兵没有扩大战场。因为日本兵力有限,他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需要分兵把守,兵力会被分散,战斗力就会被削弱。不过日本在当时能一国单挑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甚至美国。还能坚持这么多年,可见日本人的战斗力也不弱。

其实,以日本当时的兵力,单独占领东南亚还是绰绰有余的,而日本想蛇吞象占领中国,甚至招惹美国,他真的太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和野心。日本的战略想征服整个亚洲,印度也包括在内的,如果真的像日本所说:“三个月灭亡中国”那么,印度绝对是逃不掉的,只可惜,日本高估了自己。当时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因为有中国这道屏障,和东南亚诸国的阻隔,日本的兵力一下难以将印度这块骨头啃动。总之,以日本当时的军力来说,占领中国、东南亚,再惹怒了美国,要想再吞下印度,他的体量还不够。上面我们也说到了,日本与印度也较量过,结果吃尽了苦头。不过那时的日本已经穷途末路,在做困兽之斗,立投降也不远了。日本1942年,占领缅甸以后,就停止了领土扩张。其实二战时期的缅甸也是英国殖民地的一部分,属于英属印度的一个省。日本战略缅甸只想掠夺哪里的资源,并没有心思进攻印度。

当然,上面我们也说到了,日本兵不是不想,而是日本军力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印度的国土面积在当时的亚洲,仅次于中国。当时缅甸到印度的道路不通畅,到处都是雨林沼泽,日本要想占领印度谈何容易。以日本当时的人口和军力,可以说是,心有余力而不足,根本办不到。


谋士说


二战时印度地区是英国的殖民地,还没有印度这个国家,所以印度二战时有多厉害无从谈起。至于二战时日本为什么没有占领印度,那是因为日本没有这个能力再占领印度地区。

虽然二战时日本占领大半个中国领土,占领了东南亚地区,太平洋上很多岛屿,甚至发动了珍珠港偷袭战,但是当日本占领英国的殖民地缅甸以后,企图以缅甸为跳板,西进进攻印度板块,然后挥师中东同德国会师。但是,当日本发动对英国殖民地印度的英帕尔战役后,结果日本战败,西进战略受挫。

那么,日本为何在英帕尔战役中失败呢?

首先、日军准备不充分,无法有效补给。

日本准备发动本次战争时,只携带了1-2周的干粮,弹药携带也不充足,所以赶着成群结队的牛羊,为的就是干粮吃完了有肉吃。由于缅甸的丛林地形,在雨季泥泞湿滑,非常不便于运输,导致后期进入相持阶段后难以有效的补给。

其次、日军无法适应环境恶劣的丛林战。

日本此前虽进行过丛林作战的演习和训练,但是并未真正在复杂环境下进行热带丛林的作战。进入缅甸丛林,又是雨季,丛林中充斥着各种危险,随时都会夺取日军的生命。

再次、中国远征军进驻缅甸,对日军形成有力牵制。

中国从开始救援英军开始,先后派遣30万远征军赴缅作战。中国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派出10万人,伤亡总数达6.1万人。缅北反攻战中,中国远征军及驻印军参战兵力共计307281人,驻印军伤亡人数高达12729人 ,滇西远征军达40000余人。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

综上,英军撤出缅甸后,中国远征军接替英军进行布防,牵制了大量日军。日军为了打掉盟军的反攻基地,切断英美对中国的物资援助通道发动英帕尔战役,由于日军后勤补给难以维持,最后付出5.3万人的重大伤亡后撤回缅甸,从此没有再发起对印度的进攻。

而集结在印度地区的大量英军却可以借此对日军进行反攻,英军能够取得本次作战的胜利,当然也有中国远征军的功劳。


铭苏先生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印度二战时期有多厉害?题主你出来老梁保证一定不打死你,这帮吃啥啥没够,干嘛嘛不行的玩意,从一战起到二战止就没有雄起过。你就想想他们就是有事跳段印度舞,没事再来段印度舞的玩意,能有嘛战斗力,他就和厉害俩字扯不上任何的关系。

所以老梁给题主脑门上先盖一章pass一下,第二个问题根本就不成立,您那凉快那歇着去。

那咱就只剩下一个问题:为嘛二战时期牛的不要不要的小日本没揍印度这傻小子?

为嘛?

小日本迈着八字腿,手里拎着一把比自己都高的三八大盖,挑着膏药旗,把亚洲这地界的老人们挨着个的暴揍,就连脑袋比一般人都大,屁股比一般人都肥骑在这帮老人们头上的西方列强,也一起踩在脚下使劲的搓。

大有天下唯我独有的样子,这42年的时候,就缅甸这块弹丸大小的地方,小日本撸着手里的三八大盖,就去捅英国佬的屁股,说实在的这帮子蹲在亚洲殖民地里吃香喝辣的玩意,真心没啥子战斗力。

这刺刀还没碰上英国佬,这帮子怂货,比兔子窜的都快,一股脑就窜到了印度,到了印度地界,这帮怂货就剩下一大裤衩,撸套衣服重新穿上,仿佛嘛事没有发生过一样,人模狗样的蹲在印度地头上,捧着大腕饭安安心心的这就吃上了。

这小日本的大脚丫子,就停在了同属英国殖民地的印度边界线上了,也没再捅捅英国佬的肥屁股,其实这话有点子过了。

小日本这是一个有便宜就要占的玩意,轻轻松松搞定缅甸,他能不骚扰一下这印度?

《牟田口廉》

这就是著名的英帕尔战役,当时占领缅甸的是小日本第十五军,这个军的大脑袋是一个叫牟田口廉的蠢货。

这货从自己的军队里,扒拉出十万大头兵,对着这十万王老二家的二傻子,叫嚣:“俺们大日本陆军天下无敌,这膏药旗已经告诉我占领印度指日可待,去吧回来的时候,俺给你们准备一杯清酒。”

接着这货,从口袋里刮出二个星期的口粮,外加100发子弹丢给了这十万要去送死的傻帽。

好吧,三个师团长看着这点东西都快哭了,纷纷要求再加点。

“滚!你们不知道就食于敌?就算你们没有补给,你们不是还有刺刀,没有了刺刀你们还有拳头,没有拳头你们还有脚,没有脚你们还有牙齿,去吧,我很看好你们!”牟田口廉丢下这句话,拍拍屁股走了。

好吧,当第31师团抵达钦敦江,开始发起总攻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各位只要没有奇迹发生,咱们这几头蒜,就算是彻底玩完了,但绝不是死在子弹下面,我们是被饿死的,好吧善意的提醒就到这了。”

好吧,看到这里大家伙也就明白了,小日本失败在糟糕透顶的后勤补给上了,当然还要外加一个蠢的不要不要的大脑壳牟田口廉。

那小日本的后勤补给有多糟糕呢,首先他们没有制空权,再有他们是渡江作战,只能通过陆地进行补给,这陆地上无遮无拦盟国的飞机不仅可以阻断小日本的补给,还能通过飞机给英国佬发补给。

这还不算,打着打着雨季就来了,小日本有三万多人得病了,疟疾、霍乱外加要命的伤寒,食物缺,药品缺,子弹也缺,就没有不缺的东西,当然按照牟田口廉的要求这帮子家伙嘴里都塞满了草(因为牟田口廉说过小日本就是一吃草的民族,只要有草他们就能够活下去,这话真是牟田口廉说的,不是老梁说的)。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小日本的还是冲到了英帕尔的边界线英国佬的家门口,好吧这个时候的小日本八字步已经迈不下去了,膏药旗也不知道扔到那个地界了,惦着个大脑袋被英国佬这顿踩,失败是注定的。

这一战,小日本死了六万多人,英国佬外加印度大兵一共死了1.6万人,这小日本的第十五军已经不是一个军的建制了。

而这个时候,咱中国远征军也开始对缅甸发起进攻,小日本已经是无力再战印度了。这印度就这么完整的留到了二战结束。

好吧,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不是印度厉害,而是日本人太不能打了,在进攻缅甸,实图切断国际最后一条援华通道――滇缅公路的时候,进攻东南亚的日本可以说已经是强弩之末,在仁安羌被孙立人所部刘放吾的一个团围住日军的一个师胖揍,完了还徒手救出英军及神父、记者七千余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也就是说,日本的战争机器虽然在开始时开的马力大,但小国的天生弱点――顾头不顾腚的劣势已然出现,从中国的东北到东南亚的缅甸,展现实在太长了,即使日本人在战前一直在鼓动国内的娘本多生快生,一家至少五个,要不然就是不爱国,是要遭白眼的!

但战争就是最残酷最无情的绞肉机,纵使日本人用装备上的优势一度掩盖着人手不足的缺点,加上中国国内大批汉奸的涌现,使得日本人的确一段时间内不缺人手,越玩越花!

但是日本人不进攻印度,不是他俩关系好,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在军事外教上都受英国挟制,包括遇到侵略时,英国也有与来抢食的野狗撕咬一番的权力和义务。


英国人鸡贼的地方在于并不远与日本短兵相接,而是采取了以空间换间的策略,主动让出缅甸,同时怂恿美国和中国协防东南亚,试图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目的,花最少的力气办最多的事情。

事实也确实如英国人所料,蒋介石派遣了大规模的1军事力量保卫缅甸,在国内战事吃紧的情况下,不可谓不说是个大手笔。

而英国人则放心的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印度的防务上,因为印度才是英国人的战略核心,只要印度在,南亚次大陆就跑不了,东南亚也跑不了。


一个缅甸就把日本的“向南计划”打的稀碎,更不要说花力气去进攻更加难啃的狗骨头印度,小日本也是人,是人就有缺点,日本人的缺点就是“小”,干啥都小人家一截!

因此,不是印度厉害,是日本人太不禁干!


历史三日谈


二战期间印度有多厉害?

首先声明一下,印度在二战期间并未成为国家,而是英国一块比较重要的殖民地,直到1950年印度共和国才成立,二战期间,真正管理和掌控印度的是英国。

当时的印度并不能说有多厉害,因为印度的位置来说,是英国殖民地里面比较安全的,是得天独厚的,而最二战中英国最危险的地方,不是他的殖民地,而是他的本土,德国在1940年攻陷法国后,就将侵略的方向对准了英国,要不是希特勒担心登陆英国本土作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说不定海狮计划就实行了,但是在1940年到1941年间的不列颠空战,也着实让英国人捏了一把汗,每天头上有飞机拉粑粑不说,万一希特勒真的冒险打过来,那英国很可能会成为流亡政府。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又怎么可能去管印度这块殖民地呢!

日本最顺的时候,看不上印度

日本最顺的时候,应该在1941年偷袭珍珠港左右,在中途岛海战之前,这个时候不论是日本还是德国,轴心国气势如虹,颇有称霸世界的趋势。

在这个时候,日本如果发动对印度的进攻,肯定会攻下印度,很多人会难以置信,印度有英国保护,印度人多等等,其实这都并不成立,在整个东南亚对日战争中,不管是英国还是美国都处于节节败退中。

在日军进入缅甸时,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建立,中国派出十万远征军帮助英国阻挡日军,结果是英军跑得比兔子都快,致使中国远征军在撤退的时候损失惨重。

以日本的海军实力,虽然和英国海军全面开战可能打不赢,但是打败英国的局部海军还是可以做到的,这希特勒邀请日本加入轴心国的原因,德国海军是短板,有一个海军强大点的盟友,会给英国造成一定的压力。

事实上,日本也没怎么把英国放在眼里,不是看不上英国,只不过日本和英国从地球上来说,应该处于对立面,就是隔着千山万水,没有核心矛盾,没有必要大动干戈,对日本来说,对日本影响最大的国家是美国,日本意识到北方不现实后,就制定了南下的策略,南下当然是东南亚了,这一块是英美荷等国的殖民地,为了防止美国事后报复,日本率先偷袭珍珠港,先下手为强。

这个时候,日军一面在太平洋上和美军作战,一面向东南亚进军,到1942年春,日本开始进攻缅甸,中国远征军应英国政府要求入缅作战,中国之所以会调动十万精锐进入印度,也是为了保持中国的对外通道。

等日本想要搞印度的时候,已经不顺了

在攻占了缅甸之后,日本的战略诉求,就是逼迫重庆国民政府投降,实际结果是中国并不投降,日本的战线拉得更长了,对外侵略的不走就放缓了。

到1944年1月日本开始想要搞印度的时候,日本已经穷途末路了,属于放手一搏了,在英帕尔会战中,日军更是遭受重创,为第二次缅甸反攻创造了条件。

实际上日本想要进攻印度,动用海军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在1942年中途岛海战后,日本海军已经受挫,光是美国海军已经够头疼的,更不可能抽调兵力去攻打印度。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印度并不是日本直接能够控制的地方,即使能够打下来,也因为距离日本本土和其他占领区太远,而显得没有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