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探析宋代农民的职业流动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探析宋代农民的职业流动

宋代,是一个社会经济特别发达的朝代,也正因为经济的发达,使得宋代农民开始产生了一系列的职业流动。农民,并不会永远呆在这一块土地上,或是在农闲时节去兼职小商、小贩,或是干脆脱离农籍,成为其他方面的专职。宋代农民之所以职业流动频繁,也是有着一定的原因的,但究根问底,其实也是为了脱离贫困,因此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宋代乡村农民职业流动的一种趋势,反映出宋代社会的自由和开放性发展方向。

一、 宋代农民的职业流动

因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土地所有权的快速流动,宋代农民的职业流动也越加的频繁起来。具体来说,主要是从“农民”流动到“手工业者”、“被雇佣者”、“专职或兼职商人”以及“军人士兵”等等职业。

1、从“农民”到“手工业者”

首先,从“农民”到“手工业者”的职位,其实是最好转变的,因为

宋代手工业比较发达,而且分工很细,规模也愈加扩大了。再加上中国古代社会“男耕女织”的历来传统,使得农民流动到家庭纺织业等等手工业,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

据《能改斋漫录》记载:“宣和间,新喻傅侯初为蕲春蔡氏壻。登第之岁,妇家簇蚕不茧,缘屋吐丝,自然成段。长丈余,广数尺,奕奕正黄,厚薄若一,如有边幅然。”由此可见,当时的农民转而兼职成为家庭纺织业的手工业者,是一个十分常见的事情。

不仅仅是种桑,养蚕,矿业也是农民从事手工业的主要途径。宋代矿业也是手工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发展自然需要许多劳动力来做出贡献,因此这些劳动力,其实基本上就是来自于一些靠出卖劳动力来获得温饱的一些农民。其次,还有屠宰业,也是农民从事手工业的一个主要去处。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探析宋代农民的职业流动

2、从“农民”到“被雇佣者”

第二点,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渐发展,雇佣制度开始在宋代慢慢兴盛起来,因此,一些农民,为了生存,也会去从事一些雇佣活动。宋代农民从事雇佣活动,并不是单单限制于某一个行业,而是说分布在各行各业,这也与雇佣业在各行各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

首先是从事本职业的雇佣者,也就是继续从事农业的雇佣农民。有一些穷苦农民,自己并没有地,因此只能出卖劳动力,给地主做事,为其进行农耕活动。当然这些农耕活动,主要是一些蔬菜花果的种植。其次,一些农民也被雇佣到手工业进行发展。宋代的手工业高度发达,因此各类手工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平时赋闲在家的农民,就可以从事此类雇佣活动,靠劳动力赚取钱银。

再有,交通运输业,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从而给农民提供了一定的雇佣机会。宋代的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不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需要大量的船工或者是车夫,这就为农民的职业流动提供了一定的机会。总而言之,在宋代,既有农民利用闲暇时间,来从事雇佣活动,挣取额外的金钱;也有农民完全抛弃农业生产,成为受雇佣者。

3、从“农民”到“专职或兼职商人”

第三点,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使得宋代的一些农民,开始从事一些商业活动,既有兼职从事商业活动的农民,也有全职转为商人的农民。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探析宋代农民的职业流动

首先,从兼职商人的农民来看,宋代农民普遍存在着一种兼职的现象。不论是上文的手工业者,还是受雇佣者,都有从事兼职活动的人存在。这是因为当时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得到减弱,能够有一定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也可以看出,许多农民的商业活动,只是暂时性的,通常以小商、小贩为主,而且贩卖的也以农作物产品居多。

其次,也有部分农民,选择全职投入到商业活动当中去。这也是因为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市市场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扩大,再加上城市人口的密集以及流动性强,给农民的经商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比如许多服务业,如客栈旅店业、饮食业等等,都是农民放弃农业生产后,主要从事的商业活动。

二、 宋代农民职业流动的主要原因

从上文中可得出结论,宋代的农民的职业流动主要以向手工业、雇佣业和商业活动为主

,其原因除了因为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因素,如土地兼并问题的出现,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以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等等原因都是需要值得论及的。

1、经济原因: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最基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繁荣的商品经济不仅为农民的职业流动提供了一定的职业场所,也成为了农民职业流动的基本条件。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最为繁荣的一个朝代,正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给其他手工业、农业的发展都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从而也使得农民,在从事农业活动之外,可以依据其他的职业活动,来摆脱贫困。据记载,宋代的制瓷业、矿冶业、造船业、雕版印刷和造纸业、丝织业等等都非常发达,而这些行业之所以发达,也是因为商品经济的流通需要这些商品的存在,从而也为宋代的农民提供了一定的职业场所。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探析宋代农民的职业流动

2、土地原因: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农民贫困加剧

其次,也是因为土地原因,宋代土地兼并问题十分严重,这导致了农民如果专职从事农业活动,无法摆脱贫困,因此宋代贫农需要从事其他职业活动,来满足温饱。

中国古代自古以来,

都以抑制土地兼并国策为主,但是宋朝开国以来,就开始实行“不抑兼并”的一种思想政策,所以导致了宋代的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大部分土地被官僚地主掌握在了手中,普通农民的土地面积要不就是没有,要不就是只有少量,如果只靠土地吃饭,农民的温饱都成了最大的问题。

又因为宋代人口开始不断增加,以及后来国土面积的减少,使得大部分农民无法只靠土地吃饭,因此被迫选择了从事兼职活动,或者是直接转向其他的职业。背井离乡并不是小农经济下农民的思想,只是因为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使得农民的流动现象十分常见。

3、关系原因: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更重要的是,宋代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是他们职业流动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也是因为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使得大部分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这为当时的租佃制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租佃制的主户和客户的划分,使得客户,也就是没有土地的农民拥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探析宋代农民的职业流动

在《宋会要辑稿·食货》当中记载:“仁宗天圣五年下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 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 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如此一来,租佃制的存在使得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从而使得农民从事其他职业活动也变得简单起来,拥有了人身自由之后,宋代农民的职业流动自然也十分频繁。

4、发展原因:地区发展不平衡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地区发展非常的不平衡,这也就造成了一些农民的城乡流动也十分频繁。从经济落后的地方流动到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之后,农民自然而然无法在其他城市从事农业活动,因此转而从事手工业、雇佣业和商业活动都是十分有可能的。

具体来说,宋代农民的职业流动,也与当时农民从农村流向城镇,由平原流向山区地带有着一定的关系。从农村流向城镇之后,农民自然不可能在城镇从事农业活动,也只能从事一些商业和手工业活动了。其次,山区地带也并不是从事一些农业活动的场所,因此地区的发展不平衡,造成了一定的农民流动现象,从而造成了宋代农民的一些职业流动。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探析宋代农民的职业流动

三、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化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宋代的农民产生了一定的职业流动现象。在脱离全职的农业生产活动之后,一些农民选择从事兼职活动,一些农民也有选择全职从事手工业、雇佣业和商业活动的行为。这种职业流动受商品经济的影响所导致,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过来促进了宋代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提供劳动力、增加市场需求方面,宋代农民的职业流动促进了宋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论宋代乡村客户的流动》

2、《宋朝阶级结构》

3、《宋代经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