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肺結節,該怎麼辦?平常需要注意什麼?

夢想成真5159



隨著CT檢查的增多,發現肺小結節的人群也在增多,很多人會問患了肺小結節怎麼辦?答案肯定是去醫院啊。

但是大部分的小結節,醫生是不能一眼判定出來它到底是什麼,因此很多患者會懷疑小結節是不是腫瘤。


首先,看一下自己屬不屬於下面這類人

(1)長期吸菸(每年超過30包)、吸二手菸、油煙等;

(2)有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病、間質性肺炎等肺部疾病;

(3)職業或環境中接觸石棉、砷、鈹、鎘、煤煙等,也就是說個人職業是與化工廠、煤礦、切割大理石等有關的,或長期住在相關場所附近;

(4)家族裡是否有人患得腫瘤疾病;

(5)曾經有過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等;

(6)工作壓力緊張,精神負荷大。

如果不幸,符合了上述條件,那麼就需要警惕了。

看小結節是什麼樣的,是實性的、磨砂玻璃樣的還是半實性的。

最危險的就是半實性的,但也不是說半實性的就是癌,只是它是癌的可能性相比其他兩種稍微高了那麼一點。

(1)半實性的結節需要複查CT的間隔通常是3個月,而其他兩種則為6個月。

(2)只有大於5mm的半實性結節是高度懷疑對象,對於小於5mm的小結節,就可以6個月再複查了。

(3)如半實性成分複查以後仍小於5mm,每年複查,連續5年。

(4)如果是多個小結節,那就需要3個月左右複查CT,複查如果沒有什麼變化,就繼續定期複查,如果2~4年以後仍然沒有什麼變化,以後多數也不會有太大變化了。

(5)但如果結節大於10mm,建議活檢或手術切除。如果不想活檢或手術的,就要密切隨訪,每3個月做一次CT複查。


寫在最後

如果有吸菸、喝酒等習慣的,請及時戒除;

若有上述提及的工作環境的,也請及時做出改變(申請調崗等);

發現肺結節後,請及時就醫,並保持良好心情。另外,對於不需要進一步治療的,仍需遵循專業醫生的隨訪安排,密切觀察肺結節情況。


胸外科陳振光醫生


對於肺結節一定要鑑別良惡性,包括它的大小、密度、形態和外部特徵,結節的直徑越小,它對人體的威脅性越小,而直徑越大,如三公分以上,是腫瘤的概率高達85%以上;另外,惡性程度高的結節,它的密度相對於良性結節要高一些,當然有些慢性肉芽腫是需要進行特殊鑑別診斷的;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鈣化,包括瀰漫性的鈣化、中央型的鈣化以及爆米花樣鈣化,這些都是通過專家的對影像的解讀,給鑑別診斷提供參考依據。所以在診斷的時候一定要做高分辨的薄層ct,這樣才能夠對小結節看得更仔細,下的結論更加準確。在這裡要特別強調,因為低劑量螺旋ct的掃描只是初步的初篩,清晰度不是很高,所以如果發現小結節,一定要到專業的醫院進行高分辨圖像重建,才能看清結節的血管、周邊的組織是否有毛刺、是否有分葉等,繼而判斷是良性病灶還是惡性病灶。

如果我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請關注頭條號“海上名醫”哦~海上名醫是上海報業集團旗下醫患互動服務平臺,持續提供健康科普原創內容。能解答您的疑惑,是我們共同的追求。

海上名醫


隨著人們體檢意識的提高及CT設備的完善,肺結節發現率逐漸升高,很多人被小結節所困擾,整天憂心忡忡怕變成肺癌,到底要不要手術。其實大部分肺結節都是良性結節,首先要放鬆心態,正確對待肺結節。

什麼是肺結節?

所謂肺部結節,即單一、邊界清楚、直徑小於或等於30mm,周圍被含氣肺組織包繞的病變。臨床上是這樣定義的: 1.直徑小於30mm的軟組織病灶稱為肺結節; 2.而小於10mm的結節稱為小結節,小於5mm的結節為微小結節。

得了肺結節怎麼辦?

肺結節分為三種,一種實性結節,一種部分實性結節,一種磨玻璃結節。

一、肺實性結節

高危結節:直徑大於15mm或表現惡性徵象(有分葉、毛刺、胸膜牽拉、偏心厚壁空洞等),這類結節應行進一步檢查(胸腔鏡活檢、手術、CTPA或支氣管鏡等)

中危結節:直徑5mm-15mm,且無惡性徵象,3個月隨訪,直至隨訪2年

低危結節:小於5mm,1年隨訪

二、肺部分實性結節(此類惡性程度最高)

高危結節:直徑大於8mm,進一步進一步檢查(胸腔鏡活檢、手術、CTPA或支氣管鏡等),3/6/12/24個月隨訪,直至隨訪3年

中危結節:直徑小於8mm,3/6/12/24個月隨訪

三、磨玻璃結節

中危結節:直徑大於5mm,定期隨訪(3/6/12/24個月隨訪)

低危結節:直徑小於5mm,定期隨訪(1年)

所以,患有肺結節,尤其是肺小結節跟微小結節,不要過度擔心,定期隨訪就好。


小楊醫生


經常有患者做胸部CT時,發現肺部結節,雖然醫生告知並沒有什麼大問題,需要繼續觀察。但是自己並不明白肺結節是個什麼東東?上網一查,竟然有專家說得了肺結節就是得了肺癌,由於缺乏對肺結節的科普知識,很多患者還真信了,整日惶惶不可終日。那麼得了肺結節就一定是得了肺癌嗎?得了肺結節該怎麼辦?接下來給您講講關於肺結節的科普知識和處理方法。

什麼是肺結節?

肺結節指的是小於或等於3釐米的結節,小於1釐米的結節叫做肺部小結節,小於5毫米的叫做肺部微小結節。大於3釐米的就不能叫做結節了,而是腫塊。



除了大小之外,肺結節在密度上也有著實性結節和亞實性結節的分類,亞實性結節包括磨玻璃結節和混合磨玻璃結節。

肺結節就一定是肺癌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肺結節有良性病變和惡性病變,通常肺部炎性肉芽腫、肺部淋巴結、良性腫瘤等良性疾病都會以結節的形式表現出來,屬於良性病變,而惡性病變才是肺轉移瘤或原發性肺癌。




同時,肺結節也需要達到一定的度才能有惡變成癌的可能,如:

直徑小於5毫米的惡性概率為0~1%;直徑5-10毫米惡性概率為6%~28%;直徑11-20毫米的惡性概率為33%~64%;直徑大於20毫米的惡性概率達到64%~82%;磨玻璃樣SPN(實性結節)惡性的可能性為59%-73%。

所以,檢查出肺結節先不要擔心,它不一定是癌,有很多良性疾病會以結節的形式表現出來,但也不要不當回事,最正確的方法是請醫生根據結節的影像學特徵和結節的動態變化以及結節的性質確定結節是良性病變還是惡性病變。


得了肺結節該怎麼處理?

針對肺結節目前有以下兩種處理方法:

一、良性或未定性質肺結節

結合患者自身會導致肺結節惡變的危險因素,進行定期CT隨訪以及動態觀察,及時針對治療。

8mm以下的小結節多數為良性病灶,不必擔心但也不要疏忽,可以3-6個月複查胸部CT觀察有無增大,如果變化不大則每6個月複查一次持續3年,觀察期間直徑增大2mm應考慮胸腔鏡手術切除;對於8mm以上的小結節3個月需要複查胸部CT,必要時胸腔鏡手術等積極處理;如果3個月後複查結果顯示結節沒有增大或者縮小,此時改為半年複查一次;再次複查後,結節仍然沒有變化,則可改成每年複查一次CT,直到觀察結節的時間達到五年。

二、有癌變高危可能的肺結節

這種具有癌變高危可能的肺結節通常直接進行微創手術切除,只要治療及時,即使是癌,預後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總結:以上就是對題主問題的解答,總的來說肺部結節無論是良性病變還是惡性病變只要治療及時預後相對都是較好的,所以肺結節患者應該時刻保持既不過分擔心又不掉心輕心的態度,同時在醫生指導下持續隨訪和複查CT。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關注或是點個贊吧,謝謝!


每日醫學科普


前天遇到一位70歲的老人,開始是因為持續的記憶力下降來做腦部磁共振檢查,結果發現兩個轉移瘤:

我們知道,腦轉移瘤最常見的原因是肺癌,又做了個肺部CT,結果發現右側小肺癌,才2.8釐米,貼近胸膜:

這位老人已經腦轉移幾個月了,2.8釐米的小肺癌卻已經是晚期,但他沒有明顯的肺部症狀。

肺癌早期大多表現為肺結節,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可以通過胸部CT檢查發現。

但是反過來我們要知道,在所有的肺結節中,良性遠遠多於惡性!不要因為有肺結節,就恐慌緊張,甚至嚇得睡不著覺,那違背了我們篩查的初衷。

發現肺結節該怎麼辦?

按照指南,我們根據危險程度把肺結節分為三種類型:高危結節,中危結節和低危結節。

其中只有高危結節需要進一步處置。

中危結節和低危結節,隨訪觀察是最常用的方式,不會耽誤治療。

高危結節的定義如下:

發現高危結節不應隨訪觀察,應當採取進一步手段,明確是否為惡性,常用的手段有多學科會診、增強掃描、支氣管鏡、經皮肺穿刺等,有時候腫瘤標誌物檢測也有輔助意義。

大家最關心的,哪些肺結節需要手術切除?

我們看一張言簡意賅的圖片總結,來自齊魯呼吸王光強老師的網絡學習文章:

符合這三個特點,應當考慮外科手術切除,多采用胸腔鏡下微創手術切除,一般要根據病理分期,確定切除範圍,浸潤性肺腺癌一般選擇肺葉切除,原位腺癌和微浸潤腺癌屬於非侵襲性腺癌,可以選擇楔形切除。

大家關心的另一個問題,小結節隨訪觀察會不會耽誤治療?

不會的,即使是惡性的,早期生長也很慢,不會耽誤治療。

有兩種情況要格外注意一下:吸菸者和有腫瘤家族史者。

雖然病理機制還沒有研究明確,但我們發現肺癌病人的低危小結節,可以在一年內進展到晚期,所以複查間隔要短一點。

這是山東腫瘤醫院黃教授分享的一個典型,老年男性吸菸多年,體檢發現右下肺5毫米小結節,屬於低危結節,按照指南可以一年複查。

然而很遺憾,一年後已經廣泛轉移:



所以吸菸有害健康,是證據確鑿的!

這些人群發現肺結節,複查間隔要更短一些,發現結節增大應及時處理!

肺結節的病人平時要注意什麼?

有一些網友分享,吃某些食物或者中藥可以肺結節消失,很遺憾,我們沒有發現這方面的具體病例。

但有一些炎性肺結節,經過抗炎治療或者隨訪觀察的確可以消失。這也是我們反對肺結節過度醫療的原因之一。

很多炎性肺結節表現為邊緣模糊的磨玻璃影,抗炎兩週左右,3~4周複查可以消失或者縮小。

當然抗生素不能亂吃,要遵循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則,聽從臨床醫生的指導。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友學習分享,侵刪)


影像科豪大夫


肺小結節大多是在體檢的時候發現的,在肺的影像學檢查發現有較小的圓形或者橢圓形的,密度高於一般肺組織的影像,一般肺結節都是良性的。


上圖是一位是一位腫瘤病史患者,檢查發現肺內多發轉移的胸部CT圖像。

形成肺結節的原因也比較多,可能是肺結核形成的,也可能是炎症反應,或者是一些鈣化,以及出血點等,當然也有很少一部分是惡性的肺結節。

一般,小的肺結節是不會有特殊的症狀表現的,這也是肺結節一般是在體檢的時候發現的原因

因為沒有症狀,所以不會有人因為這個去就診,一般是因為其他的疾病或者是體檢才發現的。如果是因為肺部的炎症反應的導致的,要積極的治療原發病,炎症反應治好了,肺小結節也就消失了,這種炎性結節是不會有太嚴重的後果的。

雖然說肺結節大部分的是良性反應引起的,但是也是有可能發生惡變,變成肺部的惡性腫瘤,所以對於肺結節,也不能完全的放鬆警惕,針對不同的結節建議定期複查,特別是磨玻璃結節。

磨玻璃結節需要根據其具體的大小,密度情況和邊緣等等,來制定隨訪間隔時間,觀察結節有無惡變的可能,如果檢測三年以上,都沒有變化的話,那惡變的可能性基本可能忽略了。

在不確定良性還是惡性之前,除了定期的檢查之外,還要積極的鍛鍊身體,增強身體對於疾病的預防能力;另外儘量不要吸菸,原理吸菸人群,因為這些因素可能誘發癌變;對於空氣質量不太好的地區,外出儘量佩戴口罩,減輕肺的負擔,減少可吸入粉塵進入肺內。

總之,就是儘可能的保持健康,愛護肺臟,畢竟肺是唯一的呼吸器官,而人不能離開呼吸。


張浩醫生


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人不斷提高和檢測手段的越來越先進,非常多的肺部小結節被發現。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14億人口現在有1億多人有肺結節。

很多人體檢或者在進行檢查時,意外發現了肺結節,從而出現了嚴重的焦慮,嚴重的影響了生活和工作。 但是科學的數據統計顯示,肺結節絕大部分是良性的,尤其是對於小於一公分的肺部結節,絕大部分是由於炎症結核等原因引起的。即使這些肺結節是腫瘤,大多也是處於癌前前病變或者不活躍的良性狀態。因此發現了肺部的結節,千萬不要緊張,一定要找專業的醫生進行判斷,判斷它的原因。

對小於8mm的結節,一定要經過一個觀察期,經過觀察確認結節還繼續在進展,再進行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因為大多數的炎性結節在觀察期通過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可以消除,如果在發現後就急切去做一些有創的診斷和治療就會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胸外科喬貴賓醫生


肺部小結節是很多人揮之不去的陰影,近年來,隨著胸部CT在體檢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查出肺部結節的人越來越多,不僅是病人,甚至醫生查出肺部結節的人也不在少數,據統計,全國目前有約1億2千萬小結節患者,每年還有很多新增患者,比肺部最常見疾病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病還要多,這使肺部結節成為知曉度越來越大也令越來越多人煩惱的肺部疾患。

確有一些結節是惡性

然而讓肺部小結節如此聞名而又令人驚恐的原因是部分小結節是早期肺癌,這些小結節也是由細胞成分組成,多為終末細支氣管或者其他分級的支氣管上皮細胞惡變而來,惡變的結節從誕生開始就雜亂無章而又發展迅猛,是一支野蠻而又貪婪的部隊,毫無規則的陣法和紀律,只要能搞到營養生存下去,每一個細胞都會不擇手段的生長,所以這樣的結節並不會像肉芽腫結節那樣規則的生長,因此其內部的密度不均勻,有的地方長的密,濃度高,有的地方濃度稀,表現的比較淡,特別是一些結節圍繞一箇中心不斷的往外猛長,會形成中間高密度,周圍低密度,也就是中間實性結節,周圍磨玻璃結節樣改變,這種形狀特別傾向於惡性。還有一些結節生來就是純磨玻璃影,也是惡性腫瘤的早期表現。

什麼是肺微小結節

肺微小結節是指直徑在5mm以下的結節,這樣的結節在胸片檢查上基本上不可見,一般要做胸部CT檢查才能發現,大部分肺微結節以良性為主,如果是不抽菸的人群,發現肺微結節基本上不需要特別擔心,一年複查一次胸部CT觀察結節變化即可,如果是抽菸人群做胸部CT發現肺部微結節,需要複查的密切一些,最好6個月複查一次,如果病灶無明顯變化,可以拉長到一年複查一次。

5mm以上的結節是惡性嗎?

事實上臨床上還會碰到更多肺部有5mm以上結節的患者,甚至有些人查出來的時候結節已經在1cm以上,特別是一些具有特殊徵兆的結節,比如說磨玻璃結節,在胸部CT上看起來像是哈在玻璃上的霧氣,還有一些結節周圍會有毛刺,和周圍的肺組織分界不清晰,結節內部的密度不均勻都需要警惕肺癌的可能性,但總體來說,如果結節直徑不大,不超過8mm還是可以繼續隨訪的,事實上小於8mm的結節即使是惡性,長到不可根治的地步並沒有那麼快,三到六個月複查一次是安全的,而且如果複查後變化不大,還可以再拉長複查的時間,但儘量不要超過一年。

患上結節該怎麼辦

很多人體檢發現肺部結節就擔心的無法入睡,長期焦慮,上次有位大姐肺部發現了一個8mm的結節通過一個醫療APP打電話給我諮詢,甚至說著說著哭了出來,其實大可不必,因為小於1cm的結節,即使是惡性基本上通過手術都能根治,這樣的結節也不會產生任何症狀,隨訪一段時間或者手術都是可行的選擇,關鍵看心態,如果無法保持樂觀,每天受盡心理折磨不如切除,如果不放在心上,能夠做到按照醫生的醫囑按時隨訪複查,不手術暫時觀察也沒問題,等到增大再手術也是可以的。所以我常說肺部小結節和膽囊炎沒啥區別,兩者都能通過手術根治,小結節甚至不會出現任何折磨人的症狀,保險公司也早就把表現為小結節的原位癌排除出了大病保險的範疇。


胡洋


體檢發現肺小結節,特別是小於5mm的磨玻璃結節,不用擔心,請肺結節專家診治分析及跟蹤隨訪最重要,診治策略上可以參考乳腺癌、甲狀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將“原發於上皮的惰性病變”,而不再使用“癌”一詞?

該不該手術或者積極處理?需要和肺結節專家一起判斷!肺結節預後取決於很多因素,包括腫瘤的分級和分期。與轉移風險很大的2--3釐米肺癌不同,0.8釐米的小肺癌一旦切除,很可能是完全無害的,但如果不加以治療,則可能發展為臨床意義重大的腫瘤,漏診和過度治療同樣不可取。

所以,肺結節診治及隨訪跟蹤非常重要!作為近年來胸外科臨床熱點之一,磨玻璃病變,雙肺多髮結節,特別是混合磨玻璃結節,多半是早期肺癌,惰性發展。

胸部薄層CT掃描平掃隨訪最重要,小於5mm:純磨玻璃就1年複查,不純的半年複查;5-10mm:純磨玻璃半年複查,混合磨玻璃視惡性可能大小(以下同)3或6個月複查,實性視惡性可能大小(以下同)1.5或3個月複查;

10-20mm:純磨玻璃3或6個月,混合磨玻璃立即手術或3個月複查,實性即手術或1.5個月複查;

大於20mm:惡性可能大的均手術,惡性可能小的分別3個月、1.5個月、1個月複查。

雙肺多發肺結節需要有醫生幫忙判斷和挑選出主病灶,選擇繼續隨訪跟蹤還是去除主要病灶,手術後不得已留下的觀察病灶繼續隨訪。

胸部薄層CT掃描還可以判斷肺結節所處位置,局部周邊病灶,可採用楔切或者段切,若結節所處位置較深且肺段之間,需切除肺葉,手術需要慎重評估。

隨訪跟蹤過程結節變化或者醫生準備改變治療方案,還需要評估全身狀態,包括PET和心肺功能,以備方案選擇,需要與肺結節專業醫生溝通選擇合適的治療或者隨訪方案。

歡迎關注我,專注胸部腫瘤及肺結節管理科普,廣東省人民醫院胸外科周海榆醫生,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胸部腫瘤及肺結節管理專委會主任委員


周海榆醫生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特別是CT的普及,以及人們生活水平、健康需求觀念的提高,肺結節越來越多的被檢查出來,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那麼,如何對待肺結節呢?

1、什麼是肺結節?

肺結節,就是肺器官長出了小疙瘩,專業術語叫“病灶”。病因多樣,病象模糊,發展不明,必須查明。

肺內小於3釐米的佔位性病灶叫結節,大於3釐米的叫腫塊。肺結節包括純磨玻璃結節、混合磨玻璃結節以及實性結節。其中以混合磨玻璃結節最可能為惡性。

CT、增強CT、PET,都不能100%確診。

2、肺結節的風險如何?

肺結節為小的侷限性、類圓形、影像學表現密度增高的陰影,可單發或多發。不伴肺不張、肺門腫大和胸腔積液。孤立性肺結節無典型症狀,常為單個、邊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徑小於等於3釐米且周圍被含氣肺組織包繞的軟組織影。主要是定期複查,有無變大及改變。

是否牽拉、形狀、毛刺、是否毛玻、實性與否、血管穿行、邊緣清晰與否,標誌物指標,等等,都不是確診的硬性標準。

一般而言,肺結節增長速度(倍增速度)快的,惡性可能大。長時間不長或有所萎縮的,良性可能大。但這些都不能100%確定。病理(活檢切片)是硬道理。

3、怎麼對待?

一定要呼吸科和胸外科結合。在診斷和治療方面,呼吸科比較保守,胸外科比較積極。在全國,對待肺結節,可以分成兩大陣營。以鍾南山院士為代表的呼吸科,嚴禁肺結節“一刀切”,認為肺結節做切除手術,是過度醫療,是“謀財害命”。以腫瘤醫院為代表的,提倡手術切除,以除後患,認為良性的結節也可能有惡變可能,是一顆“定時炸彈”。

肺結節的定性,是個難點。有時,即使是同一張片子,一眾醫生也是各有各的看法和結論。這是正常的,也是惡的難以確定之處,當前這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根據中國醫學會的一份誤診數據資料顯示,中國臨床醫療總誤診率為27.8%,其中惡性腫瘤平均誤診率為40%,器官異位誤診率為60%。

由於肺結節,關乎生命、關乎健康、關乎人生、關乎家庭,因此,每個人都極為重視。所以,應該多看幾家醫院,頂級重點醫院要選擇2家,一家呼吸科,一家胸外科,一般地方醫院2家(三甲),一家呼吸科,一家胸外科。結合著分析定性。既要防止糾結期過長,也要把握最佳時期。



4、是否手術?

肺結節手術一般在微創胸腔鏡下即可完成。病人的疼痛和術後預期都很不錯。主要術式包括:肺楔形(局部)切除、肺段切除、肺葉切除。選取何種術式主要看結節大小、密度、位置以及是否多發等方面綜合考慮。除了部分特定的病例,肺段切除並不是一個應該大力推廣的手術方式,因為沒有淋巴結轉移情況下,肺段與楔形切除效果相當,而有淋巴結轉移情況下,肺段也不夠,得肺葉切除。

1cm以下,如櫻桃大,可以觀察一段時間;2cm左右,如蛋黃大,看心理承受能力;3cm宛如杏子大小,即使是良性,也是很難受的,還是痛下決心吧。

5、術後影響?

如果考慮是肺癌,再有影響也得開刀!具體影響肺楔形切除對肺功能的損失可以忽略不計;肺段切除影響也較小;肺葉切除有一定影響(術前能跑1000米,大概切除一葉肺後,等到恢復好以後,跑到700米左右就與以前跑1000米時差不多累,或者呼吸費力)。

一般基本康復期在1個月時間,完全恢復期需3~6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