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岁以上的地产行业从业者都干什么去了?

雷大妖怪


从2013年入行房地产,就与这个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很多收获,也有一些遗憾。

最大的收获是,让我知道了买房可以是一种投资,而不只是居住。于是,终于排除各种困难,在深圳买下了自己的房子,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

但现在,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都在离开房地产行业,有35岁以上的,也有35岁以下的。甚至,有70后上市公司中层管理者就直言建议90后年轻人,一定要离开房地产行业。

也有80后的朋友,也曾经一度想离开房地产行业,但迄今,也还没能离开。

为什么离不开?

一是,你的职业履历已经被打上行业标签,越到中年,换行不仅意味着从零开始,还意味着降职降薪,要想保持原来的薪酬和职位水平,基本不太可能,更别想再升职加薪。

二是,房地产行业相对是比较传统的行业,与新兴互联网产业脱节较严重,即便你具备了业务技能等的可迁移能力,也很难被其他行业雇主认可,导致换行也很难。

所以,但凡越在房地产行业越深耕过的人,离开的难度越大。

而35岁以上的地产人,有离开的,也有留下的。

不能说,离开的就一定不好,或者留下的一定好。但是,我也奉劝一句,如果你还年轻,能离开房地产行业就趁早离开吧。


深圳K姐


我从业10年来深耕行业和企业,身边大多从业人员依旧在行业内发展。只不过行业发展中出现了新的岗位也有一些岗位成为了历史。我认为35岁并不是不可跨越的鸿沟,带着多年的从业经验继续在行业里发展更应该得到鼓励。


西陲泥匠


据我接触了解,三十五岁以上的地产行业(新商品房)从业者很多人继续在本行业深耕,晋升为部门领导。其中销售部门对年龄有特别要求,年纪三十五岁以下的居多。一线销售,一旦超过三十五岁要么晋升要么跨部门调岗,也有跨行业就业的,再者自己创业的也不在少数。三十五岁以上的二手房销售从业者还是比较多的。无论是二手房一线销售还是管理岗,我们都可以看见三十五岁之后职场人努力的身影。

三十五岁对于职场人似乎是一个魔咒,无论是哪个行业。所以,我们最好是未雨绸缪,在正好的年纪努力当下,选择好方向,为未来做基础!

弓长白丁


现当下,地产从业者大都是年轻人的天下,在地产行业做到35岁的人,要么已经处于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要么凭专业能力一直长期坚守技术岗位。还有一部分看不到希望的,就自己独立创业去了!


地产智汇


地产行业,大多数高速发展的行业,职业经理人35岁以上还在一线奋斗的总是少数,要么做到高管,要么转行。

互联网、金融还有地产是公认的三大高薪行业。

拿互联网来说,比如我那位梦想以后当包租婆的阿里女高管朋友,就说在互联网行业里,40岁以上还在奋斗的真的很少了。

大部分人在40岁之前就做好了资本积累。40岁之后,很多人开始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说换一种方式生活和赚钱。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放弃工作,开始一味享受生活,而是选择一种更加随性自在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下半生。

地产行业也是如此。

Part 1

要么走管理序列,要么做专业大牛

在高压环境下,地产人要是不能在35岁前做到管理序列,或者专业总监级别以上,后面的路会走得比较吃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超过35岁还没有做到管理序列就没有机会。

比如一些超过40岁以上的专业大牛,往专业总工方向发展也是极好的,关键要认清楚自己的定位和目标。

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做精做专,在专业领域方面做到专家级别,努力让自己不被轻易替代。

至少对于大公司的招人标准而言,年龄确实卡掉一部分有实力的人选。

尤其是那些45岁以上的地产人,要么上,要么下,确实很残酷。

比如一些70后,虽然他们工作年限长,累计了丰富的工作和项目经验,但机会真的少得可怜。

part 2

45岁,要么上,要么下

这么说难道意味着45岁以上就无用武之地了吗?当然不是,只是说在地产行业里,超过45岁再做上去的人是凤毛麟角。

比如,以咱们身边较为熟悉的top房企区域总、城市总级别为例,目前在职的区域总(或者城市总)年龄层集中在35-45岁左右。(年轻的在84-85年,年长的在75年左右)

项目总年龄反而跨度较大,年龄从90后跨度到70后。

目前我们手上要招的项目总年龄基本要求40周岁以前。明确要求88-89年的也不在少数。

未来超过40周岁还没有做到项目总的人选,再上升的机会就比较少了。

如果40+已经做到区域总、城市总级别,看似已经到达一定的高位,但是他们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并不是高枕无忧了。

所谓职位越高,承担的就越多。作为一把手既要对区域、对集团汇报,又要管理下面百人以上的团队。

而且能够做到这个级别的人,大多都极其自律,情商智商、资源人脉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