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为燕国质子,嬴稷如何度过政治危机,又是如何做到大权在握的?

本为燕国质子,嬴稷如何度过政治危机,又是如何做到大权在握的?

引子

公元前307年,一代雄主嬴荡因举鼎身亡,远在燕国为质的嬴稷被接回国内继承了王位。但此刻摆在嬴稷面前的并非外界看上去那样一个强盛的秦国,其实在光鲜的外表下,还隐藏着众多的隐患。

因为秦武王是突然去世,因此嬴稷根本没有时间在国内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执政班底。而且此时的秦国,真正具有话语权的是自己的母后——宣太后。

本为燕国质子,嬴稷如何度过政治危机,又是如何做到大权在握的?

宣太后剧照

在这一时期,宣太后的权力非常强大,连甘茂这样的能臣都害怕卷入权利漩涡里,因而出逃魏国。

此时秦国的国内嬴稷能用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这段时期,嬴稷的性格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原本在燕国为质的时候就整天担惊受怕,待到现在更是整日坐立难安,因此这一时期的嬴稷极度易怒,喜怒无常,性格开始变的扭曲。


01

那么本为燕国质子的嬴稷是如何渡过执政初期的政治危机,又是如何做到大权在握的呢?这一切都与一位名叫范雎的人脱不开关系。

范雎初到秦国之时,早就已经对秦国的内政了如指掌,他意识到嬴稷充其量是个傀儡。但他决心要帮助嬴稷取得属于自己的权力。

本为燕国质子,嬴稷如何度过政治危机,又是如何做到大权在握的?

秦王嬴稷

因此在觐见嬴稷的时候,范雎故意站在车马行进的正中央,吸引嬴稷的注意。这时士兵高呼: “大王来了,闲杂人等一律回避”,范雎知道机会来了,于是不屑地回答道:“我来秦国这么多天了,只听到过宣太后和大将军魏冉,哪有什么大王?”这句话深深的刺痛了嬴稷的心,但也让他记住了这个口出狂言的男子。

后来范雎对嬴稷说道: “难道你想让天下人都不知道你这个大王吗?”忠言逆耳利于行,范雎的话透着一股劲,令浑浑噩噩的赢稷醍醐灌顶,仿佛眼前的范雎正是救他于危难的大救星。

赢稷没有选择杀掉范雎,而是将范雎奉为上宾,客客气气地邀请到王宫里详谈一番,两人相见恨晚、一见如故,高谈阔论到凌晨。次日清晨,赢稷宣布封范雎为上卿,范雎向赢稷提出两套治理战略,一套主外,一套主内,对外实行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不断蚕食六国的领土范围,但不要集中力量消灭一国,不然会引起剩余吴五国的激烈反抗。

本为燕国质子,嬴稷如何度过政治危机,又是如何做到大权在握的?

秦王嬴稷

02

至于内部势力斗争,范雎建议赢稷先不要过于心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既然骨干官员由宣太后和魏冉掌管,那么赢稷就要从零散的官职入手,继而在地方安插人手,由外向内包围。范雎的做法一针见血,将基层力量牢牢地掌握于手,赢稷逐渐看到了一丝曙光,部分骨干官员意识到局势可能会发生变化,纷纷跑去表示效忠秦昭王。

几年的时间里,赢稷熬死了宣太后,继而逼迫识趣的魏冉交出兵权,以此作为安享晚年的保障,大势已去的魏冉或许是年龄到了,对权力失去了欲望,还主动向赢稷推荐一个得力干将,他的名字叫做白起。秦国内部统治稳定后,秦昭王赢稷决心发动对外扩张战争,起初他重用一手扶植起来的将军蒙骜,但儒雅内敛的蒙骜,难以训练出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秦军需要的是血性,而不是一昧地讲究仁义。

本为燕国质子,嬴稷如何度过政治危机,又是如何做到大权在握的?

蒙骜剧照

对付其他诸侯国倒还算凑合,可对付常年和游牧民族打交道的赵国,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秦昭王对蒙骜的军事能力一目了然,眼下秦国最需要的不是儒帅,而是血气方刚的将军。赢稷的目光扫到白起的身上。众所周知,白起是魏冉一手栽培的部下,魏冉在军中的威望颇高,这么一来只怕不利于秦昭王管理军队,可赢稷坚持自己的主张,于是白起成为了秦军的主帅。果然白起在长平之战一战成名,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本为燕国质子,嬴稷如何度过政治危机,又是如何做到大权在握的?

白起剧照

结语

然而白起的风光却没能持续太久。秦昭王五十年,赢稷想要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可苦与没有可用之将,于是再次想到了白起。可白起依然沉浸在之前嬴稷不许自己乘胜追击的事情之中。因此始终不肯奉命。于是愤怒的秦昭襄王竟下令将一代名将白起处死了。嬴稷的杀伐果断从中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西汉】司马迁:《史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