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为什么会被冤枉?

凤形小辉


南宋开国皇帝赵构也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他在北宋彻底灭亡的时候,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打下了南宋的江山,并且延续了150多年。

岳飞能够被曲死、冤枉,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第一:宋高宗赵构。岳飞死在赵构当政的时候,因此岳飞的死跟赵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北宋不灭亡,从皇位的继承顺序上说,赵构是没有可能当上皇上的,因此赵构能够当上皇上是非常的幸运,所以岳飞一心要迎回二帝让赵构非常的不满意。再就是赵构在建立南宋政权的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担惊受怕,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逃跑的路上,所以赵构也过后够了这种逃跑的生活了,因此赵构心里你厌倦了战争。岳飞的主张是不符合赵构的执政主张和切身利益的,所以赵构对于岳飞是相当的不满意的。

第二:当时南宋控制地区的民意。北宋朝的建立前期中国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军阀混战,所以大批北方的居民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南方去生活,再加上北宋时期跟北方民族的战争使南方人增加了不少的负担,北方的战乱跟南方的太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南宋控制区域的民众已经都厌倦了战争,都不想进行战争。所以民意上是不支持岳飞北伐的。

第三:以秦桧为代表的反岳派,秦桧是当时的丞相,又是当时最有权势的权臣,内部不和的矛盾比起外部敌人来面对的形式也很恶劣,因为政见的不同,所以在朝廷中,帮着岳飞说话的人少,这也是冤死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四:岳飞的岳家军来源也不是单一的。所以岳家军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在岳飞被“诏”到朝廷之时岳家军的骨干岳云等几个重要的人也都去了朝廷,最后被一块抓起来了,岳家军失去了主心骨,所以岳家军在失去岳飞等骨干后已经涣散,岳飞最主要的支持者,岳家军已经垮了,这也是当时的朝廷敢杀岳飞的最主要的原因。

综合这四点, 因此岳飞在当时能够被冤枉也是符合了当时历史趋势。不过岳飞的一腔热血,一直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潇骁宇1


民族英雄岳飞之死是千古奇冤,为什么?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当时宋朝官员一部分主战,另一部分主和,关键是最高领导宋高祖也主和,而岳飞是主战。宋高祖的主和岳飞成了政治牺牲品。

二,宋高祖怕岳飞久握重兵,威望特高,对皇权构成威胁。

这两个原因都成为了历史,几乎人人皆知。我却想用另外角度看这个问题。

下面用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岳飞死因:

1,我想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假如当时最高领导人是毛泽东主席怎么样?”我敢肯定不会出现这样情况。因为毛主席说过:“一边斗争一边和谈,以斗挣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这是毛主席用实践验证的真理。

2,我想再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假如站在正义的角度。宋高祖和秦桧就是千古罪人。”他们为了自己地位一再退让求和,不惜杀害“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这是多么愚昧的政治错误啊!

通过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宋高祖愚昧退让求和是直接导致岳飞被杀原因。而又再一次证明毛主席说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在我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避免出现“宋高祖”一样错误,更不要出现象“岳飞一样事件”。我要学习毛主席思想和智慧 来改变人生。


读毛选改变人生


我是历史的影像,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之所有岳飞会被冤枉,有三点:一是秦桧的嫉妒,二是金国给秦桧密信要想求和,必杀岳飞,再就是宋高宗一心求和。

下面我就系统的说一下原由。

岳飞像(清宫殿藏画本. 北京故宫博物馆)


岳飞北伐

1127年靖康之变,金兵攻破开封,北宋覆亡。1134年(绍兴四年),岳飞首次北伐金,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1136年(绍兴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阳、洛阳,后因孤军作战而被迫撤回鄂州。岳飞在是次北伐中壮志未酬,写下《满江红》。1140年(绍兴十年),金兀术南侵,岳飞出兵大破金兵,收复郑州、洛阳,进至朱仙镇,离开封只有四十五里。岳家军士气高昂,高喊“直捣黄龙”。无奈宋高宗一心求和,以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京。岳飞退兵前,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结果岳飞的北伐因为政治原因而失败,岳飞亦被杀害。

南宋·《八相图》中的秦桧全身立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被诬陷和遇害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岳飞在收到十二道金牌班师回朝之时自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岳飞回到京城。之后,向高宗请辞。高宗当时没有答应他的辞呈。次年(绍兴11年)四月,拜枢密副使(从一品)。但是这次,岳飞请求拿回兵权,未得允许。

完颜兀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绍兴十一年七月右谏议大夫万俟卨上书指控岳飞“爵高禄厚,志满意得,平昔功名之念,日以颓情。……而乃稽违诏旨,不以时发……伏望免飞副枢职事,出之于外,以伸邦宪”,接着御史中丞何铸和殿中侍御使罗汝楫等亦相继弹劾。八月甲戌,罢岳飞之职务。此后岳飞闲居庐山。九月八日,岳家军鄂州前军副统制王俊向王贵告发岳飞在庐山曾致信鄂州张宪、岳云,要求张宪起兵造反,以迫朝廷恢复岳飞军职。十月,岳飞、岳云父子被逮捕,命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寺卿周三畏审讯,但岳飞下狱两个月都没有查出罪证,不仅齐安郡王赵士㒟以阖门百口保岳飞没有二心,连原本曾弹劾岳飞的何铸都反而为岳飞求情,秦桧遂将主审官由何铸换成万俟卨。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刑部大理寺发布《刑部大理寺状》,认定岳飞“坐观胜负,逗留不进”、“指斥乘舆”(对皇帝不恭)、“致张宪意待谋反”等罪名成立,“飞狱成,寺官聚断,咸谓死有余罪”。大理寺按律:“临军征讨,稽期三日者,斩。”一般史家皆同意岳飞的死从头到尾都是件冤案。


岳飞的罪名还有“坐拥重兵……逗留不进”,宋朝皇帝的“祖宗家法”就是猜忌武将,绍兴七年(1137年),高宗已经警告他“犯吾法者,唯有剑耳”,只是当时议和还没成功,高宗仍需要岳飞来抵抗金人南侵;岳飞自从改任枢密副使,已经没有兵权,因为不赞成议和,也已辞职去庐山为母守墓。但绍兴十一年高宗以“示逗留之罚与跋扈之诛”为由,默许或指示秦桧杀岳飞以示议和诚意及换取其母韦贤妃南归。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高宗下诏“特赐死”,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命自鸩,并把岳飞枭首。目前史界以鸩死为通说,其余说法,尚有“拉胁而殂”(打断肋骨)或者赐自缢而死。或傍晚被狱卒持白布勒毙于杭州郊外凉亭名风波亭,其尸体后被狱卒隗顺冒死盗取,葬在临安外九曲丛祠旁供隗顺家人悼念。风波亭今址即杭州岳王庙。

武汉黄鹤楼后塑像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宋高宗一心求和且宋朝皇帝的“祖宗家法”就是猜忌武将重文轻武,加上完颜兀术给秦桧的信示意要想求和必须杀了岳飞,于是就有了秦桧一手炮制的千古冤案。这也就是岳飞为什么会被冤枉了。


历史的影像


政治上一个背冤枉和迫害的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的问题,明哲保身并不是每一个背冤枉的人的自救之道,结合史实和岳飞身边的人和事老西儿给你分析一下为什么一个忠臣会被陷害

论岳飞为何被冤枉,我们必须解读一下冤枉他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赵构,他的大哥兼皇帝宋钦宗让他当河北兵马大元帅以方便勤王,金兵破汴梁,靖康之耻,赵构在河北开大元帅府,宋钦宗没有等到勤王,反而等到赵构称帝,金兵南下,赵构抛下自己的百官,一路南逃到杭州甚至上海,一辈子都在与金国乞和,这样不顾自己脸面、父亲、兄长、百官、天下、社稷的人能是什么好人吗?所谓蹿身而不耻,屈膝而无惭,不可谓有生人气也!

秦桧,除了陷害岳飞之外,他还做了那些事?将赵鼎贬于潮州,每天派人监视,导致赵鼎羞愤绝食而死,将王庶贬于道州,将胡栓贬于新州,即便遇赦,永不录用,盘查和控制言论,让自己的儿子监修宋史,一个为了结敌国欢心,为了自己的权柄,横行无忌,封杀言论的臭流氓而已。

一个没有血气的利己主义皇帝,一个酷爱搞封杀的权奸流氓宰相,岳飞的下场能好了吗?但凡只要不想着明哲保身的人下场都不会比岳飞好到哪里!所以岳飞被害,其实和岳飞的关系不大,看陷害他的人是什么人就知道原因了!


老西百科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战功卓著,多次击败金兵,收复失地,无奈南宋皇帝与一般文臣无意进取,只想媾和,结果12道金牌召回岳飞,不久还处死了他,那么岳飞为什么最终会被冤枉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 宋高宗赵构有心理阴影,翻翻赵构的发迹,就可以知道,在靖康元年,金兵包围开封,他曾经以亲王身份在金营当人质,后来呢,金兵再次南侵,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幸亏宗泽拦下才避免成为俘虏。而后他的父亲亲属等等被金国掠走,他成了南宋第一位皇帝,然而并不太平,金兵又屡次侵袭,使得他狼狈逃窜,他可以说已经被金兵吓破了胆,在他看来岳飞再牛,也牛不过金,怕万一没能灭金反而被金打过来自己的处境更危险,所以把抗战的岳飞给杀害了。

第二,岳飞口口声声说收复河山赢回二帝让统治者心惊胆战,如果真的把二帝赢回来,他这个皇帝就立马下岗,说不定还要被二帝报复,现在自己高高在上,都习惯了,如果权力丧失对于他来说,简直难以接受,所以不如杀了岳飞以绝后患。

第三,岳飞虽然战功卓著,但是这个人不是很听话,他不高兴就爱撂挑子,皇帝的金牌用了12道才将其召回。那以后战功更加辉煌,自己这个皇帝也有可能指挥不了这样的下属,万一岳飞造反,他可应付不了,所以他杀了岳飞,就没有这些担忧了。

第四,自己手下还有可用的军事人才,像于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还有吴玠这些人也都是将才,就算没了岳飞,他还有底牌可打,他的目的也不是彻底把金国打趴下,只要与金国媾和即可,所以这些将领就可以当他的底牌。

第五,宋朝还是重文轻武,在秦桧等一帮文臣的忽悠下,高宗也认为通过武力解决不了问题,中华是礼仪之邦,还是通过政治谈判来解决争端,另外呢,宋朝经济世界第一,就算赔钱也赔得起,所以就不急于收复旧地,岳飞倒成了谈判阻碍,所以杀了,以表示对谈判的诚意。

另外呢还有可能金国使用反间计的嫌疑,因为别人有可能不了解岳飞,而金国的这些武将对岳飞也是害怕至极,他们利用南宋皇帝急于求和的思想,自己呢再用点反间计,于是乎,一代名将就惨死于自己人得刀下。

综合上述几个理由,岳飞对于当局来说已经成为阻碍,非杀不可了。

关注我,我们共同交流,探讨,研究,更多精彩历史!

欢迎下方留言!


玲美莉


至于岳飞被害有有着根本的原因,首先,南宋皇帝赵构根本就不想收复北方失地,而岳飞的口号是收复北方的每一寸土地,迎接两位老皇帝,这一点宋高宗一点也不愿意看到,如果两位老皇帝回到宋朝,将使宋高宗极为尴尬,甚至威胁到了赵构的皇位。其次金朝给南宋施加了极大的压力,多次派遣特使威胁赵构,如果岳飞继续攻打金朝,将会向扣押在金朝的两位老皇帝采取行动,甚至按照岳飞的要求,将两位老皇帝押送回南宋。第三南宋新皇帝即位,社会局势非常不稳定,赵构如果想将皇帝当下去,必须优先平定内部的反对势力,这就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外部环境,而岳飞积极与金朝开战,这就破坏了赵构想稳定南宋内部,维护皇位稳定的计划,这对赵构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第四岳飞的部队不服从朝廷的管理,岳飞多次违反朝廷的命令,擅自采取军事行动,使得朝廷调动军队的权利受到极大的损害,尽管岳飞是本着收复北方失地的想法,但他拒不服从朝廷的调兵安排,使得赵构感觉到岳飞继续掌握兵权,会对自己统治全国的权威造成致命性的破坏。第五金朝也希望通过处死岳飞,减轻边境线的军事压力,安排内奸,传播制造岳飞将要把在金朝的老皇帝接回南宋,取代宋高宗赵构的皇位。金朝长期与岳飞交战,金朝国内难以支撑战争的消耗,与南宋高层需求一致,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此时的岳飞,一心一意备战准备攻打金朝,使得宋高宗赵构要想寻求自己的皇位的稳定,就必须杀掉岳飞,而杀岳飞赵构害怕引起民众的反对,造成赵构失去对军队的控制权,所以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合适的理由将岳飞冤杀。








宗进带您看历史逛世界


金军大举南侵,岳飞在对金作战中屡建奇功,打赢了很多著名的战斗。

可是当时的皇帝软弱无能,政权都落在秦桧这个大奸臣手中,岳飞心中非常抑郁。1139年,宋高宗与秦桧不顾岳飞等抗战派的反对而接受了屈辱的议和条件,岳飞上书痛斥秦桧“误国”。秦桧怀恨在心,一直想除掉岳飞。1140年5月,金国撕毁和约,由金兀术带兵南下,大举进犯,很快就占领了中原和陕西地区。金兵的毁约激怒了朝廷里的爱国将领,他们奋起抗战,打得金军损兵折将,大败而逃。岳飞率领他的岳家军跟金兀术在郾城决战,战斗从下午一直打到天黑,鲜血都流成了河,呼喊声、打杀声响彻云霄,岳家军个个勇猛异常,以一当十,打得金军落荒而逃,损失了十几万人马。岳飞取得了郾城大捷,岳家军也达到了空前的强大。

正当岳家军连战连胜,决心从头收复旧河山时,南宋王朝却急着用“金字牌”送来密旨,要岳飞撤兵回朝,岳飞不想撤兵,就写了奏章给宋高宗,但是竟连接到12道金牌,要他必须撤兵。岳飞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收复回来的河山马上就要毁于一旦,痛心疾首,热泪横流,9着天空大声的呼喊:“苍天!10年的努力就要葬送了,以后9们怎样才能收复失去的家园呀!”

岳飞回朝之后,秦桧想方设法要害死岳飞。他先解除了岳飞的兵权,然后给岳飞编造了许多罪状,其中一条是企图谋反,把岳飞关到狱中。秦桧指使御中丞何铸审理此案,严9逼供。当何铸看到岳飞背上有其母针刺的“精忠报国”4个大字时,受到良心的谴责,他建议大敌当前,不要杀害大将。秦桧大怒,又让他的亲信对岳飞严9逼供,想屈打成招,但岳飞大义凛然,最后也没招供。老奸巨猾的秦桧听了阴险毒辣的老婆王氏的话,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秘密杀死在风波亭上。

人们为了纪念抗金英雄岳飞,在杭州西湖岸边修了岳飞庙,后来又有人用生铁铸了秦桧与王氏等4个奸臣的跪像,让他们永远跪在岳飞墓前请罪,受世人的唾骂。








史学管


岳飞之所以会被冤枉,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抗金名将,掌握兵权

我们都知道,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军事战略家、民族英雄,而且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可谓是掌握兵权,深得民心。如此一位朝廷的高级军事将领,必然会受到许多像秦桧那样的“奸佞小人”所嫉妒。


二、里应外合,内外勾结

在金国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于是准备重新启动与南宋的议和。而此时,完颜兀术使用“离间计”,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如此一来,正想“除掉”岳飞等高级将领夺取兵权的秦桧等人,迫不及待的顺应了金国的“离间计”,从而里应外合的谋害岳飞。


三、宋高宗赵构,昏庸无能

在秦桧与金国里应外合“陷害”岳飞之后,岳飞已无兵无权,但对他的迫害却仍在步步紧逼。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利诱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张宪“谋反”,继而牵连岳飞,至岳飞于死地。而此时的宋高宗赵构,昏庸无能,尽信小人谗言,据史料文献记载,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由此可见,在岳飞被冤枉的前因后果,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以秦桧主使,金国离间,宋高宗赵构的赐死御书,可谓是“环环相扣”,直到冤死岳飞。


草竹道人


在一个快要灭亡的王朝却对贡献最大的将军,挂上“莫须有”的罪名,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应该从岳飞当时准备收复失地—燕云十六州说起。

当时岳飞带领岳家军的时候,一路斩杀数将,无人能敌,但是岳飞却想要把曾经被金人俘获的两位皇帝给解救回来。

这就造成了被当时朝廷对岳飞看着不顺眼的大臣们有了可趁之机,都纷纷用这件事做文章。当然了现任皇帝自然就会对岳飞产生不好的想法,甚至会感觉到岳飞具有一定的威胁性。

原因呢,自然就是岳飞当时过于强大,手机掌握着众多兵马,如果当时岳飞反抗皇帝的话,宋朝境内就可以说是无力回天了,皇帝自然动了杀机。

当时岳飞回来了朝廷,第一时间就被打入了大牢之中,虽然宋高宗当时有过劝阻岳飞,让岳飞不要救前两任皇帝,因为宋高宗心中也知道岳飞是被冤枉的。

但是岳飞依旧不动摇,就是硬着头皮我也要救,后来就被搞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按到了岳飞自己的脑袋上。




极高讲历史


说起民族英雄,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岳飞”,岳飞将军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然而,人在壮年就被奸臣秦桧陷害,惨死风波亭,令人唏嘘不已。那么,到底是谁才是主谋?

秦桧首当其冲,这是毋庸置疑的:

甚至,都说岳飞是死于秦桧的陷害,秦桧嫉妒岳飞屡建大功,于是怂恿皇帝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军,然后诬陷岳飞要造反,把他害死在监狱里。当时另一个元帅韩世忠曾经去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但是,他最多只是一个行刑者,其实,决定岳飞命运的还是皇帝的意志。除此之外,不能忽视的还有老百姓的呼声,算得上是无心之失。

岳飞的军队以骁勇善战,纪律严明闻名大江南北,被称为“岳家军”。放眼历史,除此之外,也只有戚家军被冠以将军的姓氏,而两者主帅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岳飞的能力万中无一,但是,战争不是一个人就能赢的,就像足球一样,不能只靠一个前锋,打仗,最重要的是指挥协调能力。

岳飞1127年就被封为统制,1130年被封为都统制,时年27岁,都统制没有具体官品,相当于临时任命的统帅。1134年岳飞就正式成为荆湖北路前沿统帅,其部众也达到十万之巨,后又被加封定国军节度使、开封府同三司、太尉、宣抚使、枢密副使,可以说,没有非同一般的个人能力和显赫的战功是达不到这一地步的。

如果,岳飞不是因为不得善终,有可能力压韩世忠,成为中兴四将中的第一人,如此人才,朝廷视之为栋梁,百姓视之为救星。位极人臣,百姓则口口相赞,视岳飞为铁军的象征,却不知正是这一点葬送了这位中兴之将。

纵观历史,即使强如曹操,霍去病,李自成等等,都没有一支军队以主将的姓氏为号,岳飞有怎敢承担岳家军的称号?

不仅不能叫岳家军,甚至,岳家将都不能称呼,北宋已经有两个很好的例子:杨家将和呼家将。

杨家将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英勇善战,忠贞爱国,可结局如何?还不是家破人亡。打了败仗是不假,但是,更重要的是犯了忌讳,皇帝心中不悦,虽不会明说,但是,善于察言观色的小人自然会投其所好,比如潘美。皇帝明知道是罗织罪名,但是,朝廷依旧以此为由剿灭杨家。

呼家更为悲惨,名将呼延赞的儿子呼延得模被奸臣庞文陷害,满门抄斩。而此时的宋仁宗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唯一的后人也被追杀致死。所以,作为武将,就算是战功卓著,也要时刻牢记,军队是朝廷的,自己的权力是朝廷的,绝对不能有一丝一毫私有之心,否则只能是死路一条。

但是,事无必然,几百年后戚家军南抗倭寇,纵横几十年不倒,同样都是以姓为号,为什么戚继光就能保全自己呢?

因为一个人--张居正。

明朝从嘉靖后期已经在走下坡路了,皇帝20多年不上朝绝无仅有,也是不祥之兆。到了万历手里,已经是多事之秋,幸亏张居正,才能苟延残喘,甚至有再起之势。张居正死后明帝国就在无回天之力,一直堕落到颠覆的结局。

张居正是首辅大臣,位同宰相,戚继光之所以能扶摇直上,而且,在军队有着很多特权,都是张居正在其后撑腰。对于戚继光的上书,张居正总是能满足,戚家军的装备在亚洲首屈一指,鸟铳火气应有尽有。另外,戚继光还成立了“辎重营”,除了火器,其他的都由自己采购制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

戚继光纵横江南塞北数十年,少不了遭人算计陷害,但是,这些算计总过不了张居正这一关,毕竟皇帝年少无知,还是张居正一手教出来的,朝廷大事基本是张居正在处理,那么,如此之下还有谁能威胁到戚继光?

如果张居正和岳飞是同一时代,也许岳飞就能在张居正的庇护下安心征讨,中兴南宋,但是,历史是无法被假设的。岳飞和霍去病一样英年早逝,只不过霍去病是暴毙而亡,而岳飞是被人诬陷致死,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岳飞死时还不到39岁,按说这正是壮年,是一个武将最能立战功的年纪,年轻了易冲动,不能安稳对战,太老了又过于求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然而,他却不幸离世,这对他个人和当时的社会(朝廷意欲偏安,不思战,不欲战,不想打也不敢在打了)是个无法估量的损失。岳飞还是太过年轻气盛,凭着战功要挟皇帝,忘记了皇帝才是能决定他命运的人,几次和皇帝对着干,甚至强行索要兵权(岳飞被撤职过两次),这都是是致命的错误,皇帝怎么可能让你独大?

公元1138年,宋金第一次议合谈判。

可以说,宋金议合是宋高宗更为倾向的政治策略,而当时岳飞主战不主和,坚决不同意皇帝的和议。为此,岳飞甚至还撂挑子辞官不干了,这让宋高宗很是尴尬。后来还是高宗主动低头,派人把岳飞请了回来。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岳飞还曾上疏建议宋高宗立太子。

高宗有疾,没有生育能力,膝下只有两个养子,如此隐晦的话题岳飞也不避讳。再者,古往今来,有军权将军都应尽量避免皇子废立之事,以显示自身清白,岳飞倒好,管起皇帝的家事来了。结果就是君臣不合,岳飞一气之下,又辞官不干了。

居功自傲,殊不知,正是这名声要了自己的命。

想要飞黄腾达,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能力是一定要有的,但是,做人要分清局势,更要考虑周全,切不可争头冒尖,誉满天下福兮祸兮。也正是岳飞的结局给了韩世忠警告,最终他解甲归田,避免了风波亭的惨剧再一次上演。

即使身怀济世救民之才,没有伯乐也是枉然,有人会使你前途无量,也有人会让你万劫不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