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支軍隊,內戰弱的不行,打日本人卻凶猛無比

近代中國,自從袁世凱死後就進入了軍閥割據的時代,大大小小的軍閥你方唱罷我登場。到了國民政府時期,小軍閥幾乎都被大軍閥吞併。逐漸形成了幾方大軍閥勢力。如東北的張學良,山西的閻錫山,廣西的李宗仁,西北的馮玉祥等。但只有一個地方的軍閥,二十多年來混戰不斷,軍閥林立。這個地方就是四川。

中國這支軍隊,內戰弱的不行,打日本人卻兇猛無比


四川地區比較有名的軍閥分別是楊森、鄧錫侯、田頌堯、劉湘、劉文輝等人,這些軍閥控制了四川的大部分地區。其他還有十幾個軍閥,但由於其佔據時間短,或割據的土地不多,也就不再算入其中了。這些軍閥在各自的防區內稱王稱霸,可以隨意擴充軍隊、增加稅收等等,可以說就是當時的土皇帝。

防區的大小代表著在四川的話語權,所以四川這些軍閥們基本上年年都要發生戰爭,從1912年到1935年,四川地區大大小小的戰爭,共發生了四百多次。四川軍閥們的關係極為複雜,有相互統屬的,如範紹增是楊森部下,有相互聯盟的,如劉文輝和田頌堯聯手反蔣,但更多的是相互廝殺爭奪地盤的,即便親如叔侄的劉文輝和劉湘也曾大打出手過,甚至還互派刺客刺殺對方。

中國這支軍隊,內戰弱的不行,打日本人卻兇猛無比


民國時的四川,大大小小的軍閥們混戰不休,派系林立四川軍閥的鼎盛時期是劉湘和劉文輝的混戰隊,況且劉文輝還是劉湘的叔叔。 經過了多年戰亂,直到劉湘當任了四川的政府主席,這才取消了“防區”的制度,隨著四川省的統一,這種防區制度也被取消。這十多年的軍閥混戰,也遺留了許多問題。比如說在這幾年期間,四川省的財政開支,十分的大。同時再加上自然災害導致四川省的人員流失非常嚴重,有很多饑荒發生。

軍閥們的混戰也是有積極意義的。它使得川軍將領內心的愛國熱情,在抗戰時期許多大軍閥不要性命的。從1937年抗戰爆發,以及後來的解放戰爭,四十多位四川軍閥們的命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生結局也各不相同,其中有一些率軍出川,參加了抗日戰爭,並最終戰死沙場,為國捐軀,如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劉湘在抗戰前線吐血病發,1938年死於漢口;第36集團軍司令李家鈺於1944年戰死於河南陝縣秦家坡,是繼張自忠之後第二個戰死的集團軍司令官;趙渭賓和王銘章於1938年的臺兒莊戰役中雙雙陣亡於滕縣。

中國這支軍隊,內戰弱的不行,打日本人卻兇猛無比


有一些軍閥於40年代末逃往臺灣,並最終客死異鄉,如劉存厚、楊森、孫震等。還有一些在50年代初被槍決,如夏之時、顏德基、唐式遵、羅澤洲(吞煙膏自盡)等。

但其中大多後來或參加起義,或主動留在了大陸,如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範紹增、陳國棟、尹昌衡、胡景伊、周道剛、彭光烈、王陵基(戰犯,被捕後特赦,後病逝)、呂超、熊克武、但懋辛、喻培棣、餘際唐、潘文華、鮮英、黃隱、董宋珩、藍堯衢、青翰南、李宗肪、陳離、餘中英、冷寅東等。這二十多位四川軍閥,最終的人生結局大都不錯。

在四川和日寇血拼。有一大批的川軍將領用自己的生命報效國家,川軍寧死不從奮力,抵抗日軍的行為也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為中國的抗日事業出一份,也讓其他軍閥對川軍刮目相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