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獨大”的成都,強省會戰略時代的領跑者。

中央巡視過程中,部分城市被點名“引領帶動作用不夠”,措辭還包括“省會作用不夠”。

隨後,相關省份相繼出臺政策,強調要做大做強省會,提升省會城市首位度。

然而當我們將目光投向大西南時,卻發現,四川早已經奔跑在“強省會”的道路上,將後來者遠遠甩在身後。

一、四川選擇強省會戰略的原因

1、成都自身雄厚的基礎。

首先,成都是四川省會,而且又是副省級城市、西南大區中心,自身本來有比較好的底子,綜合實力遠遠超過川內其他地市;

其次,四川地區本就多山,可用城市建設面積非常有限,成都位居四川盆地中心,所在區域是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有大量可用的城市建設用地,便於城市的擴張,而其他地市處於崇山峻嶺之中,擴張範圍嚴重受限,無法容納大量產業、人口。

“一城獨大”的成都,強省會戰略時代的領跑者。

因此,如果說四川要選擇一座城市,去集全省之力建設,那舍成都還有誰?

2、重慶直轄。

重慶直轄之前,雖然成都是四川省會,但不可否認的是,重慶才是四川第一經濟強市,無論地區生產總值還是工業,成都都屈居重慶之後。

在被直轄的1997年,重慶GDP為1509億,全國排名第四,而成都只有重慶的一半多,875億,全國第12,可以說差距相當大的。

“一城獨大”的成都,強省會戰略時代的領跑者。

為彌補重慶直轄後留下的空白,就需要做大做強成都,把資源、人口等經濟要素儘量留在省內。

3,四川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人口是第一生產力。有足夠的人口,才能產生足夠人才,形成足夠龐大的市場,才能最終轉化成所謂的經濟實力。

但,發展才是第一要務。只有發展起來了,眾多的人口才能成為發展經濟強省的助力,不然的話,就只會變成產品傾銷地和貧困帶。

“一城獨大”的成都,強省會戰略時代的領跑者。

四川是人口大省,以前因為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大部分地區經濟不發達,大量人口流失到沿海地區,通過上表可以看到,廣安、資陽、宜賓等地區人口流失非常嚴重,流失人口數量基本上都達到百萬級別。

而成都是四川為數不多的人口流入城市,且一座城市就吸引了超過150萬的外來人口。

怎麼改變現狀呢?

將全省一視同仁、各地市均衡發展,那肯定不可以。四川不靠海不延邊,沒這個能力。哪怕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也是選擇深圳、廈門等幾個經濟特區做突破點,集全國之力去建設發展,以點帶面,才形成如今全國範圍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好局面。

現在我們看,四川以成都做突破點,做大做強省會,然後以成都帶動全省發展的做法,不正是借鑑改革開放初期的經驗嗎?

二、強省會戰略舉措。

1、區劃調整

上世紀90年代,成都主城區只有五個區,分別是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和成華區。

2002年,新都和溫江相繼撤縣建區。

2016年,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郫縣,設立成都市郫都區;同年,經國務院及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簡陽市由成都市代管。

經過一系列操作後,成都如今下轄11個區、4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總面積14335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885.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664萬人,城鎮人口1194.05萬人,全國主要城市中排名前三,僅次於北京上海兩大直轄市。

“一城獨大”的成都,強省會戰略時代的領跑者。

2、政策支持。

2010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0—2020年)》,明確提出五大國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的規劃和定位,四川迅速做出反應,支持成都申報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併力助成都於2016年入選。

成都入選國家中心城市後,四川又專門出臺政策給與支持,印發《關於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推動全省區域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

“一城獨大”的成都,強省會戰略時代的領跑者。

2016年5月27日,成都簡陽國際機場全面開工建設,在省政府支持下,機場從立項到批覆僅15個月。

2020年簡陽國際機場建設完成後,成都將邁入雙機場時代,成為我國第三個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

“一城獨大”的成都,強省會戰略時代的領跑者。

除此之外,四川還出臺政策支持成都天府新區發展。

毫無疑問,四川省一系列支持成都的政策,就像為成都的騰飛插上了翅膀,讓成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勢頭迅猛崛起,實現跨越式發展。

三、四川強省會戰略效果

諸多省份中,四川第一個採取強省會戰略,正面效果是非常顯著的。

1、成都迅猛發展

2019年,成都GDP突破17000億,全國排名第七,在省會城市更是排名第二,僅次於一線城市的廣州,超過南京、武漢,杭州等熱門城市。

“一城獨大”的成都,強省會戰略時代的領跑者。

國家政策支持方面,成都與重慶同時入選國家中心城市,成都被定位於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與重慶一起,並列西南雙星,屹立於我國城市金字塔的最頂端,獲得了代表整個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資格。

成都如今的實力,舉世矚目;四川的強省會戰略,效果斐然。《第一財經》評選的新一線城市排名中,成都力壓杭州、武漢等城市,連年霸佔榜首,成都的綜合實力及知名度,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2、對全省的幫助

成都經濟的發展,給四川帶來最大的兩個好處,就是稅收和就業。

先說稅收,2018年,成都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24.4億,其中稅收收入為1067.8億,但據我查到的資料,成都稅務系統全年完成的稅收收入達到3059.8億,差額近2000億,這其中上繳四川的肯定不在少數。

就業方面,18年成都新增就業27.6萬人,農村勞動力勞務輸出人數達到248.9萬人,數百萬原本需要出省打工的人群,得以在省內就業。

“一城獨大”的成都,強省會戰略時代的領跑者。

可以看出,四川省常住人口,在10年達到8041.8萬的低點後穩步回升,截止18年,四川常住人口達到8341萬,比低點多出300萬人,其中大多數應該留在了成都。

另外,成都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沒有忘記省內一幫小弟,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進程,與20個市(州)簽署全面合作協議。開展“成都企業市州行”活動,參加企業480家,達成部門間、區縣間合作協議95個,簽署投資協議183個,總投資932.1億元,有力支持了省內其他地市的發展。

四、成都的示範效應。

實際上,與四川情形類似的河南、安徽等省份,採取強省會戰略也取得一定的效果,比如鄭州的強勢崛起,僅以GDP而論,甚至能夠向寧波、青島等傳統經濟強市發起挑戰;而合肥近些年也發展迅速,即將跨入萬億城市俱樂部。

應該來說,除了這些省會自身發展經濟夠努力之外,強省會戰略也起了很大作用。

四川強省會戰略支持下,成都強勢崛起的現實,讓其他省市意識到,一座位於西部內陸的強省會城市,竟然已經具備這麼強的“吸睛力”和“吸金力”。

強省會戰略竟有如此效果!

不僅僅是中西部省會、東部沿海地區的省會也開始喊出打造“強省會”的聲音,而某些存在感較弱的省會城市,也找到了壯大自身,從而帶動全省發展的路徑。

“一城獨大”的成都,強省會戰略時代的領跑者。

“一城獨大”or“吸血”,No!這是強省會時代的到來,而成都,毫無疑問將是這個時代的領跑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