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搞定這三個階段,堅持如此簡單


“人是被習慣所塑造的,優異的結果來自於良好的習慣,而非一時的行動。”亞里士多德如此說。

想一下以下場景:房間總是凌亂不堪,每次想把房間整理乾淨,可一想到這是個大工程,嫌麻煩,就沒有行動。終於下定決心要整理了,花了一天的時間整理乾淨後,過不久,又變亂了。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搞定這三個階段,堅持如此簡單


要想房間保持乾淨整潔,不是一天兩天的行動,而是持續的整理房間才行。可是,要想持續的整理房間,就需要把整理這一個行動,培養成一個習慣。

所以,你需要的是培養習慣的行動策略。

自稱“習慣培養顧問”的古川武士,總結了培養習慣的訣竅,寫成了《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這本書。他把30天培養一個行為習慣的過程分成三個階段,下面我來一一介紹: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搞定這三個階段,堅持如此簡單


一、 一開始以小行動來應對強大的抵抗。

古川武士認為,人會受到“習慣引力”的影響,就像火箭發射一樣,離開地面時,需要強大的推力來脫離地球引力。

雖然你知道讀書、健身這些是良好的習慣,可是,只要是新變化,大腦就會抵抗,這也解釋了很多人培養新習慣都只有“三分鐘熱度”。

古川武士把培養習慣的第一階段稱為“反抗期”,時間在第1天-第7天,在150名客戶中的失敗率有42%,是三個階段中最高的。在反抗期的應對方法包括: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搞定這三個階段,堅持如此簡單


1、從“嬰兒學步”開始

在反抗期,“習慣引力”的作用最大,古川武士建議應該以小的行動開始。就像嬰兒學走路一樣,慢慢地一步一步走,而不是一開始就要學會跑。

比如,如果你想學習英語,一開始可以設定每天只讀一頁。如果你想整理房間,一開始設定只需要整理5分鐘。

斯蒂芬·蓋斯寫的《微習慣》一書中,介紹了一種“微習慣策略”,意思是每天只做小到不可能失敗的行為,比如做1個俯臥撐、寫50字、讀2頁書,道理也是一樣的。

石田淳寫的《從行動開始》,也介紹自己當初想運動時,找專家諮詢,專家的建議是先每天走路5分鐘,等身體適應了才慢慢增加運動量。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裡也建議,一開始培養讀書習慣,應該先降低讀書的門檻,可以先看作者的視頻,或者看關於作者的採訪、趣聞等等,對作者感興趣後再開始讀書。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搞定這三個階段,堅持如此簡單


2、簡單記錄。

每天記錄,就可以把培養習慣的過程可視化,時刻提醒自己。

比如,如果想省錢,可以每天記錄花銷。如果想早起,可以在日曆上寫下睡覺的時間和起床的時間。

岡田鬥司夫寫的《別為多出來的體重抓狂》中,介紹了一種“筆記瘦身法”,只需要記錄每天的飲食內容和體重,很多人用這個方法減肥成功。

斯蒂芬·蓋斯寫的《微習慣》裡,介紹了脫口秀主持人傑瑞·宋飛,宋飛每天會寫一些笑話,然後在日曆上打X。宋飛說道:

“幾天後你就會擁有一個行為鏈。你只需維持住它,隨著時間過去,這個行為鏈會越來越長。在有了幾周的體驗以後,你看到它就會很高興。接下來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不要破壞它。”

培養習慣的第一階段反抗期,是最想放棄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你需要關注的是每天堅持,不要太計較結果。接下來介紹一下第二階段。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搞定這三個階段,堅持如此簡單


二、 趁熱打鐵,增加行動的難度。

古川武士把培養習慣的第二階段稱為“不穩定期”,時間在第8天-第21天,在150名客戶中的失敗率有40%。就像火箭已經離開地面,進入大氣層,雖然需要的推力減少了,可新習慣還沒形成,不能掉以輕心。

這一階段,“習慣引力”的作用變弱了,你可以稍微提高一些難度。比如,前一階段學英文只需讀一頁,現在要讀十頁。前一階段整理房間只需整理5分鐘,現在要增加到整理15分鐘。在不穩定期的應對方法包括:

1、行為模式化。

行為模式化,意思是把培養的習慣化為固定模式,固定時間、地點、做法等等,然後認真執行。這需要在生活多多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行為模式。比如,如果想7點早起學英文的,可實在太困了堅持不住,那就試試睡覺前30分鐘學英文。

美國作家斯蒂芬·金,他就每天固定在早上的時候,呆在房間裡寫滿2000字才出來。村上春樹在寫作時,也固定每天寫一定的字數,當完成任務時,如果還想寫的話,也會讓自己停下來,這樣第二天反而更有寫作的衝動。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搞定這三個階段,堅持如此簡單


2、設定例外規劃。

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計劃難免會遇到突發情況,如果行動總是被打斷,會容易產生自我厭惡感或無力感,導致失敗。突發事件一般分為三類:

身體狀況:生病了、感覺不舒服、勞累等等。

氣候:太熱、太冷、下雨等等。

預定事件:突然加班,聚會等等。

通過提前設定好例外規劃,當突發事件發生了,你可以選擇回到反抗期的“嬰兒學步”對策,也可以第二天補回前一天的任務,或者直接設立一天是放假的。

比如,如果你突然要加班,回家都很晚了,就可以不讀十頁英文,只需要讀一頁。如果你很忙,沒有時間整理房間,可以第二天補回昨天的時間,增加到整理30分鐘。

培養習慣的第二階段不穩定期,你需要注意不被其他突發事情打斷,如果從頭再來,就需要再次抵抗強大的“習慣引力”了。接下來介紹一下第三階段。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搞定這三個階段,堅持如此簡單


三、 主動添加變化,重新充滿活力。

古川武士把培養習慣的第三階段稱為“倦怠期”,時間在第22天-第30天,在150名客戶中的失敗率有18%。

這一階段,你會明顯感覺到新培養的習慣,好像沒有剛開始那麼充滿熱情。斯蒂芬·蓋斯寫的《微習慣》裡,也有研究顯示:當人們做出慣性的行為,不是更有激情了,而是比平時更平靜。在倦怠期的應對方法包括:

1、加上變化。

一成不變確實讓人容易產生厭倦。很多人在習慣一份工作之後,在第三年辭職,主要原因就是覺得太無聊,一成不變。培養新習慣也是這種情況,你可以主動添加變化,讓自己的心情變好。

日本相撲選手貴乃花在退休後減肥成功,電視節目訪問他時,他說出了培養走路習慣的秘訣,就是準備大約20副太陽鏡,每天出去走路都會戴上不同款式的太陽鏡。

比如,學習英文,可以讀喜歡的原著英文小說。整理房間,可以每週設立一天為整理日。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搞定這三個階段,堅持如此簡單


2、計劃下一項習慣。

古川武士建議在培養習慣到八成左右,計劃下一項新的習慣,既提高了現階段的動力,又能以新心情投入新的習慣。這樣能建立習慣的連貫。

比如,之前是練習讀英文,現階段可以計劃練習英語聽力。之前是整理房間15分鐘,現階段可以計劃冥想15分鐘。

四、利用開關,讓自己持續行動起來。

為了順利度過培養習慣的三個階段,古川武士歸納了12個持續開關,開關是根據心理學產生積極行動的兩種原因所設定的,分別是:產生快感、迴避痛苦。 持續開關總共分為兩類:

糖果型開關(產生快感)包括6種:獎勵、被稱讚、遊戲、理想模式、儀式、去除障礙。

處罰型開關(迴避痛苦)包括6種:損益計算、結交朋友、對大眾宣佈、處罰遊戲、設定目標、強制力。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搞定這三個階段,堅持如此簡單


比如,練習英文時,去學習英語老師的課程,屬於處罰型開關的“強制力”。在整理房間的15分鐘裡,播放喜歡的音樂,屬於糖果型開關的“遊戲”。

作家杜魯門·卡波特在寫作之前,會先用小刀削一打左右的鉛筆,然後才開始寫稿子。這就屬於糖果型開關的“儀式”。

大巖俊之寫的《實用性閱讀指南》,提到在行動前,把目標告訴給別人。這就屬於處罰型開關的“對大眾宣佈”。

12個持續開關是為了在培養習慣時,持續地行動。任何人都能使用,你可以都嘗試一遍,然後找到適合自己的開關。

經過以上介紹,你認識到了讓自己持續行動起來的方法。如果給古川武士的《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這本書做一個總結,就是:使用對策來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