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是如何处理重伤士兵的,日军老兵至今都感到心寒?

司马长史


日军野战主力第11军的次任司令官是园部和一郎中将,这个家伙也是杀害张自忠将军的元凶,而他被解职的理由是:上高战役中让战死士兵曝尸荒野和遗弃重伤员,然后才来了阿南惟几。这番免职虽然有一定的其它因素,但日军在作战时比较重视战死和战伤者的作风是明显的,远不是问题中所描述的情况。



(阿南惟几)

日军士兵在战场毙命后,如果拥有战场控制权,则一定将尸体集中火化;如果战事激烈胶着,则同伴会砍下战死者的一只手掌带回去;如果是战败后撤,也要切下一根手指带走。日军的野战师团都配备不止一个的野战医院,常备师团一般都有两到四个,同时还有一个“病院输送队”,类似于中国军队的担架连,专门用来抬运重伤员的。

上高惨败,后第34师团长大贺茂中将率部突围,逃到南昌郊区时伤员队伍长达数公里,并且师团的行军序列居然是:师团司令部、辎重部队、步兵联队、山炮部队、病院输送队、野战医院和后卫部队,由此遭到专程赶来协调作战的第11军参谋长木下勇少将的痛斥,少将敢骂中将,其一是参谋系统独立,其二便是大贺茂做的太丢人了,这老鬼子没话说。



(园部和一郎)

当然,如果是在战场上大败而逃,穷途末路的鬼子也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对待重伤员确实比较残忍,一方面是溃退中的部队无力携行,会成为逃跑时的累赘;一方面是不想让重伤员落到中国军队手里成为俘虏,否则对方拍照宣传起来(这事重庆政府很在行),影响“皇军”的形象。

此役收官阶段的3月28日,第74军58师追上了日军一个野战医院,负责护卫的是一个野炮兵第8中队100来人,大队长六角少佐急电师团部给与增援,结果得到的回复是“因情况紧急,放弃第8中队,大队主力立即向师团司令部靠拢”!这个意思就是连医院的200多轻重伤员一并放弃了,最终全部被张灵甫率部扑杀。

这是逃不掉了全体“玉碎”,如果是预做准备的跑路,日军通常是这样干的:台儿庄战役濑谷支队发现被汤恩伯反包围后,日军毁掉一切带不走的车辆辎重,濑谷启同时派遣一名中佐参谋带上十几名士兵前往野战医院,对重伤员们先鞠躬后发言“部队奉命转进,诸君为大日本帝国献身,自当铭记”,然后士兵给伤员们发放手榴弹,谁想不死都不行,日本这个民族有非常很冷血的一面。

然而更冷酷的事实是,抗日战争中国民党部队败多胜少,战场控制权大多归日军所有,同时日军的战地医疗专业程度、医术水平和药品供应都远超国军,所以日军重伤员的死亡率并不高。反倒是国军经常在败退时丢弃伤员,虽然中国人没有杀死自己重伤员的习惯,可他们仍然会被搜索战场的日军残忍的用刺刀捅死,这也是八年抗战里国军伤亡远远大于日军的原因之一。



(日军转运伤员)

因此不要象某些网文那样过分渲染日军对本方伤员的毫无人性,能够救治过来的重伤员,那是他们继续杀人的工具,轻易不会放弃的。湘西会战最后时段,日军第116师团长菱田元四郎给泷寺联队发电,指示该部抓紧突围:“目前除杀出血路外,别无他策,为便于突破,将不必要的物品进行处理,并携带可能随行的伤病员,准备突破前进”。

言外之意,重伤员别带了,也当“不必要的物品”处理掉。也不是不想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这是鬼子们末日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