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朝鮮族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V5王子


現在中國的朝鮮族有200萬左右,主要分佈在東三省地區。他們同朝鮮人、韓國人同宗同源,文化習俗也相同。

不過“朝鮮族”特指擁有中國國籍的朝鮮民族,朝鮮人和韓國人並不這樣自稱。朝鮮人自稱為朝鮮民族,而韓國人則自稱“大韓民族”或者“韓民族”。

朝鮮民族這個名稱形成於朝鮮王朝時期。1392年,高麗王朝大將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請求內附,並請明太祖從“和寧”和“朝鮮”中選一個作為國號,最終朱元璋選定朝鮮,並把朝鮮列為不徵之國,雙方保持穩定良好的宗藩關係。

不過由於女真人的存在,雙方的邊界並不固定。朝鮮世宗時期,征服了北方的女真人,將版圖從大同江擴張至鴨綠江沿岸,並獲得了明朝的承認。於是奠定了目前中朝兩國的邊境線基礎。

明末清初,清朝征服朝鮮,並將數十萬朝鮮人虜至遼東地區為奴,這些人是現在朝鮮族的先祖源流之一。清朝統治穩固後,清朝和朝鮮關係隨之穩定。

甲午戰爭後,朝鮮脫離清朝獲得獨立。日俄戰爭後,日本擊敗俄國獨佔朝鮮。由於戰亂,許多朝鮮人越過中朝邊境到達延邊地區墾荒,並在此定居。清政府為便於管理,多次進行勘界,並照會朝鮮政府,說延邊地區是清朝領土。

不過在日本卻慫恿朝鮮政府,說間島地區(延邊地區)是朝鮮領土,朝鮮士兵多次越境挑釁。1909年,中日簽訂《圖們江清韓界務條款》,明確指出延邊地區是清朝領土。此後,朝鮮人大規模越境行為終止。而此前定居延邊地區的朝鮮人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朝鮮族。

朝鮮族在日後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特別是在在足球圈中,有許多朝鮮族運動員。比如北京國安的樸成、金泰延、池文一、池忠國,山東魯能的金敬道,廣州恆大的高準翼等,他們都是球隊主力,甚至是國腳。


石頭說歷史


我是朝鮮族,我母親5歲時從韓國、我父親8歲時從朝鮮來到了延邊,多年後就有了我!我從小念的漢語學校,朝語只能簡單的日常對話,幾乎不懂文字,所以一直沒覺得自己有啥不同,直到上大學後!

我們班只有我一個朝鮮族男生,有兩件事印象深刻:一個同學得知我是朝鮮族,非常興奮,與我合影,說回去後一定告訴家人,他有朝鮮族朋友了!還有一個山東同學與我要好,我倆經常一起出去吃飯,每次他都搶著點朝鮮族口味菜,但他並不喜歡吃,所以我就搶著點他喜歡吃的菜,但我一次也沒搶過他。他每次都笑著說:我就是想嘗試你們的口味啊!

在8人寢室及全班中,我和幾乎所有同學友好、和睦,直至今天!

國家對少數民族一直有好多優惠政策,比如高考加分:我兒子高考時也是這樣。

在我看來,朝鮮族與漢族比較,最顯著特點是:朝鮮族更喜歡享受,不愛吃苦、不攢錢!很多老人(老頭、老太太)會動輒對子女說,咱們下館子去吧!很多朝鮮族穿著亮麗,生活過得像有錢人,實際上是“窮人”!

舉例說明:我們幾家親戚去我大姨姐家做客,大姨姐家會叫幾輛出租車拉著我們去離住處很遠的一家飯店吃飯,儘管住處附近就有好多飯店!吃完飯,再叫幾輛出租車去很遠的一家歌廳唱歌,儘管飯店附近就有好多家歌廳!唱完歌,再叫幾輛出租車去很遠的冷麵店吃冷麵,儘管歌廳附近就有多家冷麵店!我每次換地方時都提出異議,他們的解釋只有一句:那家(飯店、歌廳、冷麵店)好!

現在,在我們這兒(朝鮮族自治州),朝鮮族與漢族越來越不好分辨了,包括生活習慣及一些習俗等都不斷趨同了。

順便說一句:我兒子的女朋友就是漢族姑娘(她的大學畢業論文就是關於朝鮮族歷史沿革的),從高中開始,他們已經談了8年多戀愛,婚期定於今年十月!我們兩家隔三差五就會聚餐,每次我和親家都是喝至盡興方歸!


鄭光赫


我去過延邊朝鮮族自治區,我認真來回答一下,我去的是延吉市,本來手機裡存了很多照片的,因為刷機,在延吉的照片都沒有了。


我是從哈爾濱搭動車去的延吉,一下延吉動車站的時候,非常累,也就是18年7月份左右,大夏天的颳起一股冷風,衣服在行李箱裡,就懶得翻箱子了。如果去的話,一定要帶保暖的衣服呀。

出動車站的時候呢,就有一排紅色大字寫上,延邊朝鮮族自治區歡飲您,下面有一排小字是用朝鮮語寫著。

我搭的士近市區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店面反正是有字的地方,都是上面寫漢字,下面寫朝鮮字,搭公交都是先用漢語播完,再用朝鮮語播,說話語氣可以想象一下朝鮮國,不是韓國哦;聽著很搞笑的;走在路上聽大家講話也是一口東北話,真正能遇到幾個講朝鮮話的比較少,

那一趟下來其實我還是比較失望的,我感覺和在哈爾濱沒什麼區別,只是延吉市是一個4、5 線城市,而哈爾濱是2線城市的感覺。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在延吉吃的美食,如果喜歡韓式料理比如烤肉還有泡菜的話,真的可以來吃一下,味道好,很便宜,而且不用出國。當然還有他們的梅花狗肉湯,能接受吃狗肉的話,可以去嘗一嘗,我也是在延吉市區吃到的。

還有我去了一趟延吉大學,進入校門口,上坡好陡呀,我還遇見了一家三口問我教育學院怎麼走,我估計是他們家小孩,剛剛參加完高考,然後填了志願,來踩點來得,我也是一臉懵逼的說不知道,竊喜,還把我當學生了,哈哈哈。

聽說延吉大學的朝鮮語是他們的王牌專業,如果想要學習朝鮮語的話,可以報考他們的學校,我感覺實在打廣告了,哈哈哈。

總的來得,中國的朝鮮族大部分被通話了,但是還是可以看出哪些是朝鮮族,哪些事漢人的,挺本地人說:朝鮮族喜歡打扮啊,化妝呀,然後喜歡玩。老太太一定是化妝的。

暫時想到這麼多了,你知道是怎樣的存在了吧


老舅爺說


做為朝鮮族兒媳婦兒和二個朝鮮族兒子的媽媽說幾句吧:座標吉林延邊琿春市。跟朝鮮族老公處對象的時候,第一次來我家串門,飯後刷碗,囑咐我把廚房門關上,怕人看著丟人,因為在自己家從沒做過這類的家務。結婚後去婆家吃飯,基本女人在廚房忙碌,男人在桌上嗨,吃飯中間女人一遍遍伺候老公和兒子的各種要求,完全不能好好吃飯且毫無怨言。最後上桌最早下桌。但是凡是遇到外面的活或者力氣活,男人們都是不怕吃苦不怕累,完全不讓女人插手。朝鮮族婦女能歌善舞,嫵媚動人,朝鮮族男人義氣可愛,聰明帥氣。朝鮮族女人最大的特點是乾淨喝會做各種小鹹菜和美食,不會做鹹菜和醬湯牛肉湯的阿瑪尼幾乎沒有。朝鮮族男人最大的特點是大男子主義要面子。我們這裡市長必須是朝鮮族,書記是漢族,多民族和睦相處,親如一家。通婚的較多,一般娶朝鮮族媳婦的都過得很幸福,朝鮮族娶漢族媳婦的離婚居多。


歲月如歌155533077


謝謝頭條,給於了我這樣的答問。

首先,表明我的身份 : 我是朝鮮族,

是政府退休幹部。

老家住在黑龍江省五常,改革開放後

停薪留職(後來辦了退休),來到青島

在韓企謀職就業。

在青島買了房,一直幹到二零一一年。

現在隨孩子們,旅居在韓國。

雖然,身在韓國,但是心一刻也沒有

離開中國。

電視,看中央一頻道和十三頻道。

這說明,我們朝鮮族雖然身居海外,

心時時刻刻和祖國連在一起。

為什麼 ,有這樣的深厚感情呢?

一,我中國生,和新中國是同代人。

我親眼目睹了,祖國的建設和發展。

親身經歷過,祖國發生的每一事件。

(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反右運動)

聽說,沒經歷過。

大躍進,人民公社化,六零年捱餓,

農村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打倒

四人幫,改革開放等等歷歷在目。

二,我所接受的中華民族的教育。

我八歲上學,後來搬家五八年開始,

插班上的是漢族小學。我記得剛插班

漢族小學,學拼音開始學漢字韓語。

小學畢業,被保送到中學。中學畢業

參軍,在部隊入黨接受的教育和中華

民族文化息息相關。

三,我的生活習俗和漢族密切相關。

回顧我成長的大環境,與漢族大社會,

大圈子,尤其是東北地域是分不開的。

東北人的飲食,喜好風俗與我很相似。

東北黑龍江人愛吃的 " 粘豆包 " ,小蔥

蘸大醬,鯰魚燉茄子我都非常喜歡吃。

四,入鄉隨俗我這裡行不通。

我來韓國多年,每天與韓國人抬頭

不見低頭見。

韓國人,有他們的歷史文化。

歷史造就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

成長和偉大。

話是可以這麼講,但是我看不慣他們

藐視中國人的態度。

我惹不起人,可以躲的起人。

我------敬而遠之你。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和平相處。

儘管我的祖國,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但我不願聽,他們說中國,這個也不好

那個也不好。

以上,我談了我的很多感受,尤其是

有了這個平臺,和祖國的親人們說說

心裡話,心情格外舒暢。

你們說怪不?

追究歷史,韓國是,我的父輩們故鄉。

可是,總覺韓國畢竟不是我長久之地。

好了,我的感言是我們這一代的少數

民族,尤其是祖國同一代人的朝鮮族

真實的感受吧!


是我的老家五常代言標識

這是我幾年前,回故鄉時拍的。


這是我青島的家


世龍視角


1.朝鮮族人重禮儀,重孝道。朋友是老師,她給我講,班級裡孩子的奶奶每次來學校臨走都給她鞠躬行禮,她才20幾歲,深覺受不起。她說朝鮮族人對老師像對自己家長輩一樣尊重。晚輩跟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有一次喊一個小朋友,他回答:奧在?被旁邊小朋友批評了,說:你怎麼能跟長輩說“奧在”。

2.能歌善舞。小時候特別喜歡看朝鮮族人家老人過生日,全家老少都會穿上民族服飾踏歌起舞。有幸參加過一位朝鮮族同事女兒的婚禮,婚禮上,男方女方四位家長一起載歌載舞繞場一週,那氛圍真的太歡樂了😄。

3.乾淨整潔。傳統的朝鮮族平房,門檻特別高,炕很矮。印象中都收拾得很利索。

4.高冷。感覺朝鮮族人不大喜歡和陌生人說話。老家那邊人熱情,進到什麼店裡,老闆那種自然的親切勁兒像自己家孃家大哥一樣😂。來到延邊,進到朝族人店裡,他們很少主動招呼,高冷🕶️。


為甜甜心動IBo


不要說朝鮮人和韓國人。我只說我國的朝鮮族人,他們非常可愛。各方面積極追求上進,都努力學習。而且非常愛國。他們的文化水平非常高,這源於教育發展的好。對人熱情,樂意幫助別人,沒有“彎彎繞”。我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在延邊延吉市生活了八年。由於老人身邊無子女照顧,我回到長春。到現在那些朝鮮族同志的音容笑貌都非常清晰的印在我腦海裡。


用戶3753819179024


對於中國的朝鮮族是怎樣的一種存在這個問題,首先十分確定的就是朝鮮族是我國五十六個民族裡面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因為大學的時候在長春上的,身邊有很多朝鮮族的同學,也和他們一起去到延吉遊玩過,下面說一下我印象中的朝鮮族是怎麼樣的。


一、朝鮮族給我的印象首先就是人們都十分的注重長幼的區別,在學校裡面也是如此,低年級的學弟學妹會很尊重高年級的學長學姐,甚至很多時候在我們看來是有點不可理解的。我所親眼見到的一次就是高年級的學生在類似教育的打低年級的學生,雖然高年級的朝鮮族學生身材上並沒有任何的優勢,但是身材高大的低年級學生還是不敢頂撞或者還手的。這是我見到的一次情況,不知道是否都是如此的。

二、還有一個情況就是朝鮮族的人都十分的團結,在學校裡面他們大部分的時間也都是和朝鮮族的人在一起玩,每次在學校裡面遇到都是成群的。



三、再有就是朝鮮族的人都十分的注重體育和文藝,在這些方面也比大部分地方的人要做得好。其中比較明顯的就是體育裡面的,男子足球和女子排球這兩個,朝鮮族的人都很注重體育,男孩子一般都比較喜歡踢足球,家長也很捨得花費在孩子的踢球這件事上面,而女孩子運動的話,很明顯的就是排球,她們打得比很多地方的男孩子都強。文藝方面也是如此,朝鮮族的男女在文藝方面普遍會比其他地方的人好一些。


四、再來就是朝鮮族的女孩子普遍都比較漂亮,也比較會打扮。朝鮮族人們的打扮風格會更偏向於韓國風格,但是比較遺憾的是,幾乎很少見到有朝鮮族的女孩子與其他的民族男孩子談戀愛的情況。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幾點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海南黑鳳梨,您的關注、點贊與評論是我最大的動力!關注後可以給你分享更多有趣的內容!






海南黑鳳梨


我05年上高中的時候,我們那個縣城叫桓仁縣,全名叫桓仁滿族自治縣,但其實在滿族自治縣居住的鮮族人不在少數,有一個小區,基本住的都是朝鮮族,當時我在那裡面租房子,走在小區裡面,能聽到說話的人都是在用朝鮮語,那時候小,真感覺是一種奇特的存在,現在想想,這些鮮族人都是祖輩在抗美援朝或者更早的時候從朝鮮遷居到中國的,在中國東北這個地方繁衍生息,不僅把習俗保留了傳承了下來,語言更是保留至今。


中國MENG


原文:http://www.jianjiaobuluo.com/content/107030

本文圖片來源:dribbble.com,插畫師: muhammed sajid

金老師雖是朝鮮族人,卻對漢語很精通,我們溝通完全沒有問題。

當時,金老師夫婦孩子都在外地上學,家中只有他們夫婦倆人。不過父親為了不讓我上學孤單,後來又將弟弟送過來陪我上學。我和弟弟倆人小,給他們夫婦添了不少麻煩。

那時,我管金老師的夫人叫嬸子。嬸子是個脾氣好、性格溫和的女人。她心地善良,周圍鄰居也說她是個好心人。

不過,由於朝鮮族和漢族有不少不一樣的習俗,所以我們生活中也有諸多不便。

第一天去金老師家中,嬸子為我和弟弟做了一桌盛的午餐。看得出他們夫婦倆為了迎接我們的到來做了很多準備,每一道菜都非常精緻。他們還十分熱情地一直給我們夾菜,讓我們嚐嚐味道。

然而,當時我和弟弟由於年齡小,也不懂什麼禮儀,只覺得飯菜都很辣,所以吃了幾口便放下筷子。嬸子是個心細的人,一眼就看出我倆沒有吃飽,便問我們倆愛吃啥,又立馬重新做了幾樣菜,讓我們趕快吃。

我們當時再怎麼不懂事,也被他們樸實的熱情所溫暖到。直到多年後想起那天中午,嬸子為我們做飯的情形,仍是記憶猶新。

朝鮮人習慣全家睡在一個大炕頭,夫妻倆睡一個被窩,即使有了外人來,也照樣睡在一個炕上。不過,這要是自己家人倒還好,可面對陌生人,我心裡多少還是有點尷尬。

沒等我提出來,嬸子就像看出我的心思一般。她一邊替我們鋪床,一邊邊說:“明天我就叫人把炕拉個門,這樣你們也不會不習慣,今晚你們就先將就一下。”

我本以為她只是隨口說說,但沒想到,第二天她就真的叫人來做好了拉簾,從炕中間隔開。這樣一來,不僅我學習更方便了,睡覺也沒那麼不自在。

金老師夫婦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人,金老師教朝鮮族的初中班,每天一大早就去上課,而嬸子則會自己種些糧食,每天同樣起早貪黑。

住在金老師家的日子,嬸子就算再累,也會很早起來幫我們把早飯做好。晚上我睡覺亂踢被子,嬸子還會起來幫我蓋。

記憶中,她總是滿臉笑容,甚至從來沒有見到過她發脾氣。她甚至照顧我們比照顧自己的子女還要細心,還要周到。

儘管她常說自己孩子不在身邊,有我們的陪伴,她感到很快樂和幸福。可是,明明是她在照顧我們啊,明明是她給了我們母親一般的愛,讓我們在這裡可以無憂無慮地上學,度過初中時期。

偶爾,老師家裡也會來一兩個客人。他們在一起時便會說朝鮮語,可我和弟弟都不會說,甚至聽都聽不懂。

每到這時,金老師都會跟朋友說:“小香、小山初來咋到不會朝語,我可以替他們翻譯。”事後,他會對我們說,不要著急,慢慢學,時間長了,自然就學會了。

對於一個初中孩子來說,這幾句話是莫大的鼓勵。

在我心中,金老師是慈父,而嬸子則是慈母。

儘管我和弟弟遠離家,寄住在他們家裡,可我們從來沒有過寄人籬下的感覺,反而有家的溫暖。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上,我和弟弟都得到無微不致的照料。

由於條件有限,我和弟弟只能四個星期會回家一次。每一次回家前,嬸子都會給我們準備好吃的,叮囑我們要吃飽,省得走太長的路沒有力氣。

我的親生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病故,所以從小到大,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過母愛的溫暖。沒有母親的疼愛,活得就像個流浪的小孩。嬸子知道我的身世,對我似乎就更多了一些關愛。

當看到我衣服破了,爛了,她都會紅著眼圈對我說:“孩子,快把衣服脫下來,我給你們補補吧。”她得知我不會手工活,又很耐心地教我。教了許多遍,直到我學會為止。金老師和她都是特別善良的人,看到我和弟弟穿得衣服實在太破舊了,又怕買新的會傷我們自尊不肯要,於是他們會選擇先買回來,然後告訴我們這個不能退,不管我們接不接收,反正就是要讓我們收下。

這些點點滴滴的回憶,都在深深映刻在我的腦海裡,永遠被謹記。

為了回報金老師夫婦,年齡太小的我們只能搶著做一些活。放學後,我們會主動去地裡幫忙,也會搶著燒火做飯。

嬸子卻總是拉著我倆滿臉心疼地說:“你們真懂事,嬸子心領了。但你們還是要以學習為主,這才是你們的正事。”

可是,在我心中早已把嬸子當成了媽媽一般,幫她乾點活,又有什麼關係呢?嬸子卻並沒有看出我的心思,我也偷偷地把這個念想放在心底,希望等長大了,有能力了,再來告訴她,孝順她,回報她。

金老師是初中老師,他回到家後主要就是幫我和弟弟輔導作業。他是個很有耐心的人,哪怕有時候我們太粗心,沒有認真聽講,但他仍然會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講。有了他的輔導,我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還有一次,我半夜發起高燒。

我本想自己忍著不告訴他們,但身體實在太難受了,還說起了胡話。結果被金老師聽到,大半夜就將我送到衛生所,直到我打完針,退了燒才又把我揹回去。

心中的愧疚和不安,最終化成了暖暖的春風,吹進我的心間。

三年的時光,我與金老師夫婦朝夕相處。不僅體重增長了不少,學習成績也得到很大改善,而且我的朝語也進步不少,甚至愛上了嬸子做的飯菜。

我想,這就是親情的力量。

是的,在我心裡,他們就是我的親人,是我一生都會牽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