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6年的“無夏之年”


1816年為什麼被人們稱為“無夏之年”?這年都發生了什麼?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好好介紹介紹,這個千年一遇的怪異一年,它到底有多“怪”。

這年地球氣候出現嚴重反常,沒有夏天,低溫席捲全球,尤其北半球,六月結冰,七月霜凍,這樣的現象相繼出現在亞歐大陸,和北美洲。

1816年的“無夏之年”


然而出現這種氣候現象並不是因為末日來臨了,不是“審判日”到了,而只是因為,這年印度尼西亞的坦博拉火山大爆發,釋放的能量相當於二戰中日本“小男孩”和“胖子”原子彈爆炸加起來總能量的4000萬倍,這是我們人類歷史記載中火山爆發最猛烈的一次。

它所產生的火山灰噴勃至平流層,長期遮蓋了太陽輻射,火山噴發產生的火山灰柱高達數十公里,遠在歐洲倫敦都能看到火山爆發導致的彩霞。

1816年的“無夏之年”


火山爆發導致的連鎖反應

而這次火山爆發,在各大洲也帶來了巨大影響,這一年的歐洲,剛剛結束了對拿破崙戰爭,突如其來的寒冷讓飽受戰亂之苦的人民雪上加霜,各地糧食短缺,饑荒開始蔓延,整個歐洲因此次火山爆發引起的嚴寒而死亡的人數約有二十多萬餘。這一年的亞洲,中國正處於清朝嘉慶年間,昆明及滇西等地連續三年出現降雪

1816年的“無夏之年”


同時出現嚴重饑荒,史載1816年的雲南“是歲大飢,路死枕籍”,人們飢腸轆轆,餓殍千里,甚至為了生存還出現賣兒賣女的悲劇。遠在東北的黑龍江地區,當年的包衣墾丁出現逃亡,清朝人隔了不到百年又一次感受到了小冰河期的感受。

印度今年因為異常的低溫而導致降水下降,整個南亞次大陸持續乾旱,為此印度爆發了世界第一次霍亂,並往西北傳到了莫斯科,最終傳到了歐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