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一战若以王平为主将,去掉马谡一人,其余人都不变,他能守得住否?

醉心创作


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先了解王平的生平与才能,他是巴西宕渠人,曹操攻下汉中张鲁时,巴西郡异族带领民众依附曹操,王平也随杜濩、朴胡等被迁往洛阳,等到刘备前来攻打汉中,夏侯渊死,曹操亲率大军前来抢夺,王平兵败投降刘备,他在三国后期算是光彩夺目的将才,曾劝马谡不可上山扎营,又曾独拒张郃使其无功而退,魏延与杨仪交恶时,王平阵前喝散魏延兵,更独当大任以力拒曹爽夏侯玄入侵蜀汉,骆谷之战声名达到顶峰。


街亭之战,事实上疑云阵阵,其中的双方参战兵力,战略意图都有不明朗的地方。(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据推测,第一次北伐蜀汉兵力是应该八万到十万左右,诸葛亮自带大军至少得有一半四至五万,赵云邓芝箕谷疑兵应也有二三万左右,不然不容易拖住曹真的五万兵,那么,让马谡守街亭时的士兵有多少呢?可能是二万左右,大概率有一万多,从诸葛亮的破格用马谡和不用老将等来看,他应是认为这样的兵力去拒守是没有问题的,不需要太多的弯弯绕绕。


而马谡来到街亭后,却“违亮节度”上山扎营,王平见他舍掉水道而扎营在山顶,连连苦劝,马谡不听,最后被张郃切断水源,导致军无战心,很快溃败,只有王平率领一千兵士全身而退。这里涉及到张郃所带有多少兵马,诸葛亮北伐,曹睿神神叨叨说不用怕,不久就会退兵,《魏书》载“是时朝臣未知计所出,帝曰: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既合兵书致人之术;且亮贪三郡,知进而不知退,今因此时,破亮必也。乃部勒兵马步骑五万拒亮”。《三国志》注引《魏书》记载了魏国曹真的兵马是五万。(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而曹叡给张郃加官特进,让他总督各路军马前往街亭,进军抵抗诸葛亮。这时省悟过来箕谷赵云邓芝只是疑兵的曹魏,以张郃率军堵住蜀汉主力,张郃有五万步骑。这里有一个疑问,后来诸葛亮对第一次北伐失败反思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又说明曹军两路合兵难以多过八至十万。(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以王平的能力和益州人的本土优势,用二万兵守五万兵,又能当道扎营,拖住张郃应该可以做到,时间一久恐怕会失败。但诸葛亮也不是要这支街亭军打胜仗,只是让他们当前锋,或者诸葛亮统帅大军安置天水三郡完了便在后前来接应,又或者是为大军争取得时间,诸葛亮取下陇西游楚或凉州其他地方再来接应。都不必取胜,稳住就行。以当时形势看,王平极有可能抵挡住张郃的进攻完成战略目标。


南方鹏


我看换王平也够呛,上山扎寨是马谡临时改变主意的!出发之前,诸葛亮反复交代要当道扎营,马谡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但是到了街亭之后就突然改变了主意!

对用兵一向能说的头头是道的马谡,为什么突然改变主意了呢?

主要是情况有变!后世研究在街亭是有一个土寨的,但是马谡赶到时发现这个土寨已经破败不堪,有和没有区别不大!

当然不依靠这个土寨,再修建一条防御工事也是可以的,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此时司马懿的十万大军已经杀将过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依靠一些临时搭建的防御工事根本就撑不了多久,别忘了司马懿是十万大军,兵力是他的四倍,步兵对骑兵,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防御工事根本干不过人家。

当道扎营只是把宝压在司马懿见有人在要道防御,而选择撤退!如果司马懿打探到,蜀军根本来不及修建防御工事,司马懿还会选择撤退吗?这很难说!

当然马谡上山扎营的主意也是一个顾头不顾腚的馊主意!马谡上山只不过是想借助地势的优势,攻击魏军的侧翼!但是他没想到,魏军并没有急着通过,而是选择包围山头、切断水路、放火烧山。手下的蜀军也没有表现出视死如归的气概来。

所以在这种准备并不充分,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换谁也不好使,除非这支队伍,能够以一当十,能打硬仗!





虹猫大侠


我认为换做王平也守不住,《三国志.张郃传》说马谡街亭之败的原因是:"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看似主要原因是马谡街亭失守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占据要道,抢占"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有利地形。实则不是这样,因为当时进攻街亭的是魏国一方名将张郃,马谡只是一个纸上谈兵初出茅庐的书生,根本不是张合的对手,用冲锋的办法,就像一把刀没有利刃,如何能势如破竹?试想如果武将换做当年在曹军阵营中杀得七进七出的赵云,他和张郃战,只要三十余回合就能败走对方,纵然魏军把山围得铁桶一般又如何?当然,赵云这种设想是不现实的。但如果换成魏延,起码也能和张郃打个平手,不至于那么狼狈!至于换成王平我认为守不住,王平也就是个二流武将,甚至谈不上二流,以前刘备这些人或者的时候他也就是参谋,出谋划策还可以,担任主攻还是不行,所以我认为换成王平也不行,所以说,马谡读兵法的时候忘了一条,在冷兵器时代,己方大将武艺如何与地势的选择也有关系。其实后期蜀国已经很少有能堪大用的武将了,再地面守得话估计也挡不住张合的进攻,上山其实并不是不可取,只是马谡没有预先设置水源。这个方案在演义中有所涉及,未卜先知(例如邓艾破姜维,预先挖的地道),先在适当的地理位置处设置机关,比如在山上预先挖些井,蓄积水源,即使断了水道,山上的士兵也不至于乱套。这一招,春秋战国时老将廉颇也用过!只能说马谡是个书呆子,所以我认为要守住街亭,换成王平照样守不住,换做魏延至少能打成平手。


南宫凡886


马谡失守街亭,给蜀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诸葛亮在无奈之下,只能让大军撤回汉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彻底宣告失败!马谡则落得个被斩的下场,受到了世人的无尽责骂。要不是马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很有可能就成功了。那时蜀军是节节胜利;曹魏方面,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皆反叛,关中震动。

那么,如果当初镇守街亭的人,以王平为主将,去掉马谡一人,其余人不变,能守得住吗?

对此,我的答案很明确:只能守得住一段时间。

为什么王平只能守得住街亭一段时间,不能长期守住呢?下面我将根据演义的记载,分析如下。

第一,街亭易守难攻,不可能抵挡住司马懿的十万大军。

对于这一点,诸葛亮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当马谡主动请缨,要去镇守街亭时。诸葛亮当即就给马谡泼了一盆冷水,他说:“街亭虽然小,却十分重要,如果街亭有失,北伐大军就危险了。我知道你深通谋略,但是街亭没有城郭,又无关隘险阻,守之极难。”谁知道马谡却狂妄地说:“我自幼饱读兵书,怎么可能连一个小小的街亭都守不住呢?”再加上,马谡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这才拨给马谡二万五千精兵,让他去镇守街亭。

此外,诸葛亮还任命王平为副将,去协助马谡,并告诫他:“大军到达街亭后,必须在当道下寨,让敌军难以前进。”这样安排后,诸葛亮还是不放心,派一万精兵,令高翔镇守柳城,让他关键时刻去营救街亭;让魏延屯兵驻扎在阳平关,也就是街亭的后方;让赵云、邓芝各引一支军队,驻扎在箕谷,迷惑司马懿的大军。

由此可见,要想守住街亭非常之难。诸葛亮也知道街亭难以长期守住,迟早要被曹魏所占领。他的目的,只是为北伐大军争取更多的时间,抓紧攻下郿城,进而直取长安。哪里想得到,马谡连几天都没有撑住,就失守了街亭。

换成王平,至少可以守住街亭一段时间。因为,当时王平是劝谏马谡,遵从诸葛亮的命令,在五路总口下寨。马谡却自以为是,在山上扎营,以为这样就能居高临下,以一当十,无往而不利。殊不知,山上缺少水源,张郃只需要切断蜀军的水源,蜀军必然大乱,不战自溃。最后,还是王平山下的军队,救出了马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王平没有马谡那么愚蠢,他若循规蹈矩,以他的军事才能,抵挡张郃大军一段时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第二,王平,文不如司马懿,武不如张郃。

王平,是三国时期著名将领,他长期镇守汉中,击退了曹爽的十万大军,可谓是战功赫赫,为蜀汉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也身经百战,长期跟随诸葛亮北伐,每次都冲锋陷阵,身先士卒,表现得很勇猛。

当时,曹魏的主帅是司马懿,先锋则是张郃。这二人,那可是相当了不起的。司马懿,军事才能突出,极善带兵,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诸葛亮这样杰出的军事家,在司马懿面前,也略占下风。张郃,“五子良将”之一,跟曹操南征北战几十年,作战经验丰富,善于排兵布阵,打地形战。这二个人,诸葛亮是非常忌惮的。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孔明曰:“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

因此,王平绝不是司马懿和张郃的对手。况且敌我兵力相差悬殊,王平只有二万五千精兵,司马懿和张郃那是有十万大军的。当然了,王平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他若步步为营,不犯马谡那样的错误,把守街亭一两个月,还是没问题的。

第三,马谡的御敌策略,也有一定的道理,街亭之失,不能完全怪他。

马谡屯兵在山上,一直以来受到了大家的谴责。其实马谡那样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马谡深谙兵法之要,他知道敌众我寡,屯兵山下,只能守住街亭一时。所以他才会屯兵山下,认为居高临下,才能抵御魏军的猛烈进攻。假如敌军切断水源,将士们一定会置之死地而后生,勇往无前,冲下山下。他万万没有料到,蜀军会不战自乱呀!

总结

街亭易攻难守,诸葛亮派谁去,也不可能长期守住。就算是王平,也顶多能守住一段时间。

那么,大家怎么看待此事呢?

专注三国史,喜欢三国的朋友,欢迎关注、转发和评论!


元哥说三国


影响战争的因素很多,我们不能有一种简单思维,认为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就可以改变结果。无疑,王平来守街亭,比马谡要强得多,但单凭个人水平就预测到胜负,恐怕还不是那么简单。

第一,街亭战败背后的深层原因

我们都习惯于街亭之战的失利失咎于马谡一人,就好比把长平之战的失利归罪于赵括一人。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思维方式。历史事件背后,往往有更深层的原因。

深层原因之一,蜀国的用人制度是否存在问题?

马谡与赵括其实有许多共同点,不上战场,他们都能谈兵,也就是说,两人是不错的军事参谋。但是两人都没有实战过,我们归咎于他们的同时,是否还应该考虑另一个问题:凭什么让他们担任主将?

诸葛亮以马谡为主将时,是遭到多数将领的反对,大家认为他没实战经验,提议由魏延或吴懿为主将。诸葛亮否决了诸将的提议,但并没有给出一个让大家信服的理由。反观魏国,担任主将的张郃是能征惯战的将领,是靠战功一步步蹿居高位的。因此,从双方用人机制看,蜀国一方有极强的随意性,是诸葛亮一人的喜恶决定的,没有一个标准。

深层原因之二,蜀军的军事行动毫无隐秘性可言。

我们细细读三国史书,张郃的部队是从哪里开拔的呢?是从魏国首都洛阳。为什么蜀军刚刚抵达街亭,张郃的部队就从千里之外赶到了呢?这说明蜀国的军事行动毫无隐秘性可言,背后的原因,可能是魏国军事情报部门的功劳,也能诸葛亮的北伐线路有关系。诸葛亮抛弃魏延的子午谷计划,兵出祁山。这条线路好走,但是比较长,行军花费的时间多,就使得军事保密计划外泄的机率大大增加了。

第二,王平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能否担任主将,尚属疑问

王平是我比较欣赏的一名蜀将。在街亭之战时,王平担任裨将,对马谡“舍水上山,下不据城”的部署提出质疑与批评,但马谡不听。从打仗水平来看,王平显然是比马谡高。后来蜀军溃败时,只有王平的部队没有混乱,井然有序地撤退,显示其过人的军事素质。后来王平担任无当军的指挥,对战张郃也未落下风,确实是个优秀的将领。

然而,能打仗是一回事,能担任主将,那是另一回事。

王平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没文化。据史书说,他认得的字不超过十个。也就是说,除了自己的名字以及官印上的几个字外,恐怕都不认得。

有人会说,不认得字有什么关系,能打仗不就好了。关键一个主将除了打仗之外,还要处理许多军中事务,每天一大堆文书呈送上来,你两眼发愣,啥都看不懂,怎么处理。诸葛亮的指示发下来,还得让别人念,倘若是绝密的信函呢?

再者,有一些将领属于战将,打起仗来很勇猛,但能力也就止于此。要指挥更多的军队,筹划更多的事情,就非其力所能及了。因此,王平担任主将,是否能逆转战局,尚属疑问。

其三,街亭之战的最佳人选应该是魏延

在街亭之战时,王平只是裨将,让他担任大将,难以服众,不现实。如果要在蜀军中挑选一位指挥街亭之战的最佳人选,我认为是魏延。

魏延尽管有许多缺点,但也有很多优点。首先,他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在益州之战、汉中之战中屡有战功,被刘备破格提拔为汉中太守、镇远将军。当时大家都认为汉中太守之衔,非张飞莫属,但刘备毕竟是黑老大出身,识人能力上还是有独到眼光。相比之下,诸葛亮书生气还是浓了点,他更喜欢马谡、杨仪这样有文化的人,对魏延这种豪迈型的武将,心存一种畏惧,故而时时打压。特别是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袭长安的计划后,诸葛亮以过于冒险为由否决掉了。对于子午谷计划是否可行,存在争议,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诸葛亮的计划看上去也不怎么样。

在街亭之战前,诸将推荐的先锋人选是魏延与吴懿。吴懿水平是不如魏延的,他在蜀军中地位很高,主要是他漂亮的妹妹嫁给了刘备。但是诸葛亮看魏延不爽,最后还是以自己的亲信马谡为将。马谡战败后,诸葛亮又拿他的人头背锅,这个有点不地道。马谡尽管是要负战败的主要责任。但诸葛亮把一个没打过仗的人推向战场,打败仗后又要拿他背锅,有点说不过去。


君山话史


夸张点说,只要去掉马谡,别说换王平,就是换成傻子都能守得住。

街亭之失,表面失于马谡之手,实际上是失于诸葛亮之手。

首先来看一下事情的经过:

诸葛亮首次北伐,没有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而是稳扎稳打,夺取了陇右三郡,更是收伏了爱将姜维。

曹魏朝野震动,起用司马懿平了欲谋反响应诸葛亮的孟达,并令张郃为先锋平夺街亭,以绝蜀军粮道。

在这种背景下,马谡主动请缨去守街亭,导致了悲剧发生。

街亭重要吗?相当重要!它关系到初次北伐的胜败。

街亭难守吗?不难守!它虽无城郭,但地势狭长,只要当道下寨,魏军很难攻破。而且,诸葛亮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拖住张郃,让他“急切不得偷过”即可。

马谡无能吗?不无能!要不然诸葛亮不会这么看重并培养他。

那么,并不无能的马谡为什么守不住并不难守的街亭呢?

这是马谡的功利心在作怪,而诸葛亮恰恰没看到这一点。

马谡是有本事的。他自幼熟读兵书,并多次随诸葛亮出征,深受诸葛亮器重。

但是,他一直是以参谋的身份随军的,没有单独带兵的经验。他迫切地想要一个机会证明自己。

诸葛亮明白他的心思,也想为他创造建功的机会。于公,他想为国家荐拔人才;于私,他也想告慰死去的马良。

守街亭是个绝佳机会。用诸葛亮的话说:“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又简单,又重要,诸葛亮又替他谋划得妥妥当当,有后援,有接应,傻子都能守得住。

可惜,马谡不是傻子,所以他没守住。

马谡不是没能力守住,他有足够的能力守住;马谡不是不想守住,他太想守住了,并想超额完成任务。

坏就坏在“超额”上。

却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王平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谡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平曰:“参军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总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

诸葛亮的目标是“急切不得偷过”,而马谡的目标是“教他片甲不回”。

两人目标的差距导致了结果的差距。

马谡错在太急于表现自己,意图打破诸葛亮为他画下的窠臼;诸葛亮错在只了解了马谡的能力,却忽视了他的心理。如果诸葛亮为马谡少谋划一些,给他留一点发挥的空间,或许他能完成得很好。

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上,街亭之战如果去掉了马谡,只要按照诸葛亮的谋划,别说是王平,换个傻子都守得住。


叁把刀客


马谡没有守住街亭,不是因为能力不行,而是马谡心太大,想一口气吃个胖子,立个天大的功劳。

马谡想居高临下冲击,一举打垮张郃!

是马谡的心态出了问题。

马谡跟随诸葛亮这么多年,马谡的办事能力诸葛亮是看在眼里的。

但旁观者清,刘备看出马谡的心太大,临终前还专门提醒诸葛亮。

街亭是从关中经陇关到西凉的要道,有一座小城,旁边有山。

诸葛亮的战略目的是让马谡守好这个小城,只消十天半个月,诸葛亮的大军把天水一带的魏军消灭后,与马谡合攻张郃,则大事可定。

马谡带去的人马并不比张郃少多少,张郃从长安出发倍道兼行走的路远,首先到达街亭的兵力甚至还不如马谡的人多。

马谡趁张郃人困马乏之际,占据小山,想居高临下冲击一举击败张郃。

马谡当然知道山上没水。

但他想在张郃大军还没完全集结时,能一举打败张郃的前锋。

所以山上没水没问题。

问题就出在这里。

结果张郃的前锋特别能战斗,还真顶住了马谡的疯狂冲击,后面的援军源源不断,反而将马谡围困在山上。

马谡焉能不败。

王平是魏国降将,低调做人,为人持重,对张郃是很熟悉的。如果王平作为主将,守住街亭半个月以上是没有问题的。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从历史事实的角度来说,取得街亭战役胜利的关键不在街亭,但马谡的表现确实堪称拙劣。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陇西五郡中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望风而降,只剩下广魏郡和陇西郡仍在坚守。此时张郃率领五万魏军精锐想通过街亭解救陇西。

而此时诸葛亮手中约有十一万人,除了用于保障后勤运输的少部分兵力及分兵赵云的五千疑兵外,还剩下至少九万人,诸葛亮的部署是,同时攻取广魏郡和陇西郡,并将张郃挡在街亭。

这种部署的优势在于,即便有一路失败,仍旧可以保证全军不受重大损失。但也造成了,只要有一路失败就会全盘皆输的局面。同时,由于兵力分散,马谡不得不以至多三万步兵去和张郃的五万骑兵周旋。

当然,让三万步兵和五万骑兵在平原决战,谨慎的诸葛亮绝干不出这种事来。街亭的地形虽然总体上来说是平坦大路,但在街亭这个地方却十分特殊。

首先:横亘在街亭大路上,有一道高达五米以上的断层带,形成了高于一般城墙的天然屏障。

其次:街亭大路两侧都是高山,植被茂密,张郃的骑兵完全无法通过。

再次:街亭附近水源短缺,但街亭正当大路上却有一眼泉水可供大军饮用,因为泉水宝贵,当地人在泉眼上修筑了一座亭子,街亭也正是因此得名。

正是考虑到了这些优势,加上蜀军擅长弓弩作战,诸葛亮才放心的派出了马谡率领劣势兵力迎战。


baby爱科学


战争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一个人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就算把马谡换成王平,我觉得想要守住街亭,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首先要从街亭的地理位置来说,因为这个地方是非常缺水的,就像马谡这样,你把军队全部都驻扎到山顶上虽然说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但是只要司马懿把这个地方围住,你没有水源,你自然而然就会不攻而崩。从这点上来说,司马懿就可以采用这个战术,掐断你的水源,就在你马谡再怎么厉害,你没有水喝,还是会守不住这个地方,还是会被我攻下来。

其实就算马谡不把军队驻扎在山上,就在下面排兵布阵,这样对于司马懿来说,就是一个更好的机会我不用去强攻你,我在下面用我的兵力,或者说用我的计策就可以把你打败,也许这种方式会更省事时间,比在山上守会更快结束战斗。不仅如此,你这一只军队可以说在短期之内是没有后援部队支援的,诸葛亮派你们来守街亭,就是想让你们死守住,然后他在前面扛着,但是诸葛亮并不知道司马懿会率大军来攻打街亭,这是诸葛亮失算的地方。

但是事情也没有绝对,有可能王平会采用什么阵法把这个地方守得固若金汤,让司马懿无计可施,这也是有可能的。毕竟战场上的战机是瞬息万变的,有可能是司马懿一时间攻打不下来,他就会在属下的建议下退走,去正面守诸葛亮,毕竟正面面对的压力太大了。


百文摘


我是专注历史的莫地方,我来回答。

王平为人沉稳,必然不会犯马谡之错,谨慎小心,按照诸葛亮计谋,他守住街亭可能性很大。

街亭易守难攻,王平不犯错,能守住街亭

街亭一带本是山地地形,又是典型的"两山夹一谷",况且山下还有不少的城池。这样的地理条件,其实对于蜀汉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街亭地势易守难攻,王平若为主将,必能守住街亭,王平只需认真分析战况,必然不会犯马谡错误,一旦魏军进攻,王平可以利用街亭地势要魏军有来无回。

街亭作为蜀汉军事重地,蜀汉必然重兵把守,王平占据山下筑营,堵上山谷的进出道路的办法,曹魏必然只能干着急陷入持久战不能自拔。

王平拥有丰富实战经验,指挥才能出色,必然不会轻易失守街亭。

王平本身就有一定军事才能,善于打仗,是个战将。张郃多次和王平交战都不敌王平,这一战王平遇到张郃必然有足够计谋击溃张郃。

王平为街亭主将,必然不会轻易失街亭,最差解决就是双方对峙。王平在街亭之战前多次纠正马谡部署错误,王平作为出色战将必不会马谡之错,完全有可能扭转败局。街亭失守时,王平临危不乱收溃军回到蜀汉。王平临危不乱是个好将领,我认为他守住街亭可能性很大。

街亭必然失守,他的对手是司马懿

诸葛亮认为街亭不太可能守住,司马懿率曹魏十万大军逼迫下,街亭失守就是时间问题,诸葛亮知道街亭必失,他派高翔驻守柳城,要他关键时刻救街亭。

诸葛亮都认为街亭会失,王平想守住街亭,难度很大,诸葛亮真正意图就是要拖延曹魏大军,为自己北伐大业争取时间。

诸葛亮真正意图在于拖住司马懿,进攻郿城夺取长安,获得北伐胜利,是他真正意图,王平就算尽力守街亭,一段时间后必失守,王平守街亭,必不会跟马谡一样惨败,最多换个结局。

综合所述

街亭之败在于诸葛亮选错人,马谡比没有什么实战经验,又擅更诸葛亮部署,这也成为街亭之败原因,换成王平必然不会出现这种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