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水鄉,九龍江畔有新城,漳州市龍文區

閩南水鄉,九龍江畔有新城,漳州市龍文區。這裡西鄰薌城區,北接長泰縣,東南兩方與龍海市相連。境內有漳州理工職業學院;因區境內有龍文山和龍文塔,故名。因轄區內曾有唐代所建龍文塔,亦為體現龍之精神,故名。

閩南水鄉,九龍江畔有新城,漳州市龍文區

閩南水鄉,九龍江畔有新城,漳州市龍文區

閩南九龍江畔,這片古老又年輕的土地上,正在崛起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城市中心區。
這裡歷史人文底蘊深厚,有朱熹、豐熙、黃道周、弘一法師等歷史名人曾在隱跡或修學;她是國家級生態文明區,她是"中國田園都市,生態之城"漳州市的核心城區;閩東南重要的物質集散地,也是福建省著名的僑鄉和臺灣同胞祖籍地;這裡商貿繁榮;萬達商貿廣場是漳州新的商業核心區。


閩南水鄉,九龍江畔有新城,漳州市龍文區

龍文區地處福建省南部漳州市中南部,她是漳州市市政府所在地,這裡是漳州市區東大門,是連接廈門、汕頭兩大經濟特區的交通要道。這裡西鄰薌城區,北接長泰縣,東南兩方與龍海市相連。境內有漳州理工職業學院;因區境內有龍文山和龍文塔,故名。因轄區內曾有唐代所建龍文塔,亦為體現龍之精神,故名。

下轄5個街道、1個鎮:藍田街道、龍文街道、碧湖街道、朝陽街道、景山街道,郭坑鎮,境內有藍田經濟開發區,其中藍田鎮湘橋村被評為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總面積12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48萬(2018年末);政府駐地藍田街道龍文南路。


閩南水鄉,九龍江畔有新城,漳州市龍文區

據考證從舊石器時代開始,人類已在雲洞巖腳開啟了龍文區文明先河。區境地秦朝屬閩中郡。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屬會稽郡。東漢建安初屬會稽郡侯官縣。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屬建安郡東安縣。西晉太康三年(282)屬晉安郡晉安縣。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置龍溪縣,隨屬至1959年。民國元年(1912年)屬福建省西路道龍溪縣第四區。民國3年(1914)改屬汀漳道。民國14年(1925)隸屬福建省。民國22年(1933)屬龍汀省。民國24年(1935年)10月屬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公署龍溪縣第四區。

1949年10月屬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龍溪縣。1950年4月屬漳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10月改屬福建省人民政府龍溪地區。1952年境地分屬龍溪縣第六、第十區。1956年屬龍溪縣東嶼區。1957年東嶼區改名為東山區。1958年9月成立龍溪縣衛星人民公社,隨之。1959年3月更名為步文人民公社。1960年8月,龍溪縣、海澄縣合併為龍海縣,隨屬。1962年步文公社析出郭坑人民公社。

閩南水鄉,九龍江畔有新城,漳州市龍文區

1984年10月,步文、郭坑人民公社改為步文鄉、郭坑鎮。1985年6月,龍溪地區改為漳州市,屬漳州市龍海縣。1993年5月,龍海縣撤縣建市,隨屬。1991年12月,步文鄉撤鄉設鎮。1992年成立藍田工業開發區。

1996年5月由漳州市薌城區、龍海市析置漳州市龍文區。1997年3月,步文鎮分為步文鎮、藍田鎮、朝陽鎮。2011年1月漳州市政府駐地由薌城區遷龍文區。2016年8月,步文鎮改設步文街道。2017年12月,步文街道改為步文街道、碧湖街道。2018年11月,撤銷藍田鎮和朝陽鎮改設相應的街道。2019年9月增設景山街道。


閩南水鄉,九龍江畔有新城,漳州市龍文區

​龍文區位居九龍江中部沖積平原,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高低丘陵、沖積平原、臺地等地貌;有鼎寨山、雲洞巖、獅尾山、金雞山、雞籠山等,最高峰三峰山海拔323.4米;九龍江北溪、西溪、九十九灣過境。她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有夏季溫高溼大、冬季低溫乾燥等特點,年均氣溫21.05℃,降雨量為1400至1500毫米,年均日照時數為1829.0小時。

境內地下水資源豐富,西北部丘陵地帶淺層地下水質較好,有黃坑溫泉;這裡盛產糧、甘蔗、龍眼、荔枝、香蕉、蘑菇、木耳等,素有閩南魚米花果之鄉之稱;這裡地熱資源豐富,初步勘探是漳州第二大熱田;有花崗岩、高嶺土等礦產;有龍文鹽雞、孚美面線、田墘綠豆涼粿等特產;有魚類資源豐富,具有捕撈價值和養殖種類近80種,有羅非魚、帶魚、鰳魚、馬鮫魚等種類;有山鷓鴣、虎紋蛙、棘胸蛙等國家保護動物。


閩南水鄉,九龍江畔有新城,漳州市龍文區

這裡風光獨特,漳州五湖四海項目中的碧湖、九十九灣湖、四季花海坐落於此;境內有商代樟山浮濱文化遺址,宋代的洛濱山窯遺址、江東橋、明代鄴山講堂等古蹟遺址。有瑞竹巖、漳州郊野公園、龍文塔(漳州植物園)、雲洞巖、登科文化觀光園等、萬嵩美、江東橋、紫奎巖、石室巖、雲洞巖、五營寨、關帝廟、黃坑沙灘、東溪小姐樓等景點。

雲洞巖被譽為閩南第一碑林,據《漳州府志》記載:有石室深廣丈餘,天將雨則雲出其中,霽則雲復歸焉,故曰云洞。相傳隋朝開皇年間,有潛翁者養鶴於石室中,而鶴時飛鳴于山上,鄉人見之,故又名鶴鳴山。明代翰林學士牛熙稱:山盡石,石盡美且巨,他山莫儕。有月峽、仙人跡、瑤臺、千人洞、風動石、鶴室、先天洞等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