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第6集團軍總兵力超過20萬,為何才只有8萬人投入到斯大林格勒巷戰中?

戰情解碼


誰說的保盧斯只投入了80000人進攻斯大林格勒城區?站出來我保證不打死他!在最激烈的巷戰階段打響前,蘇軍已有城防部隊是“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第62和第64共兩個集團軍90000餘人,如果德軍僅僅使用不超過這一數字的80000人攻城,早就被攆出城區了,還能夠佔領市中心?事實上,由於雙方不斷向這座城市增兵,投入的兵力總數完全超乎你的想像。



首先要注意,斯大林格勒戰役絕不單純是一座城市的攻防戰,而是在廣袤戰場上進行的一次大會戰,到1942年9月,德軍在南方戰場的戰線是從庫爾斯克和沃羅涅日算起,通過斯大林格勒到莫茲多克,長達2000公里以上。而從斯大林格勒沿頓河上溯至沃羅涅日的近700公里戰線上,全部屬於德軍“集團軍群”的作戰區域,包括第2集團軍、第6集團軍、第4坦克集團軍以及兩個僕從國集團軍(意大利和羅馬尼亞各一個)。

德軍在這一地段的攻勢分為左右兩翼,其中魏克斯第2集團軍作為左翼兵團,主要攻擊沃羅涅日附近的蘇軍布良斯克方面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和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為右翼兵團,向斯大林格勒方向攻擊前進。因此當三個德國集團軍完全展開後,左右翼兩個兵團已經沿頓河河曲拉開很長距離,德軍自身根本騰不出兵力來進行側翼掩護,只得在這條線上只得部署了僕從國的三個集團軍(調來個匈牙利集團軍)。



具體到斯大林格勒周邊地區,從1942年8月5日改組作戰序列開始,蘇軍參戰部隊是東南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兩個方面軍統由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統一指揮。其中葉廖緬科上將的東南方面軍編成內有第64、第57、第51集團軍、坦克第1集團軍空軍第8集團軍;戈爾多夫中將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編成內有第21、第62、第63集團軍、坦克第4集團軍和空軍第16集團軍。

也就是說,在斯大林格勒周邊以及城市本身沿伏爾加河河曲實施防禦的蘇軍部隊多達兩個方面軍共8個集團軍,不僅如此,當斯大林發現蘇軍防線有崩潰的危險時,又緊急任命朱可夫為“最高副統帥”趕赴戰場。同時調來第24、第66集團軍和近衛第1集團軍進行反突擊,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區的蘇軍兵力達到11個集團軍120個師,只是由於蘇軍的作戰師編制和缺員問題,總兵力只有50餘萬人。



對斯大林格勒地區進行圍攻的是德軍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期間主力調走一段時間),其中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經過加強後擁有五個軍(含一個裝甲軍)270000餘人,主要負責在斯大林格勒以北地區實施進攻,而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負責在城市以南的作戰。德軍若想攻克城市,必須首先割裂城區守軍與外圍蘇軍主力的聯繫,因此,兩個德國集團軍必須以相當部隊遂行割裂任務。

其中在城北的第6集團軍就需要先突至伏爾加河河岸,將蘇軍東南方面軍的戰線連接徹底斷開,然後以一部兵力返身阻擊外圍蘇軍的接近和增援,再以精銳力量進行攻城,南邊的霍特差不多也得這麼幹,對手是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因此,在斯大林格勒周邊地區的兩個德國集團軍儘管擁兵50多個師,但能夠投入巷戰的僅僅是13個師170000餘人,大部分軍隊要應付外圍蘇軍的壓迫和增援。



而城南的第4裝甲集團軍真正投入巷戰的只有第48裝甲軍,那麼第6集團軍至少動用了10個師15萬人以上。相對於斯大林格勒城區的蘇軍兩個集團軍90000餘人,德軍實際擁有2:1的兵力優勢,再加上單兵素質和技術兵器的優勢,可想而知蘇軍的壓力和戰鬥的激烈。至1942年9月2日,保盧斯第6集團軍右翼與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左翼已經在舊羅加奇克地區取得了聯繫,這就意味著城市裡的蘇軍被徹底割裂。

唯一的增援渠道就是從對岸渡河而來,而德軍的航空兵和炮兵又對水面進行了嚴密的火力封鎖。即便如此,蘇軍仍然想方設法用船隻送過來六個師(比如近衛步兵第13師)和一個坦克旅的援兵,以及大批的彈藥和物資,否則城市守軍早就堅持不住了,因此第62和第64集團軍經過多次補充後,前後參戰兵力不低於130000人,基本上從河對岸來的蘇軍士兵能活24小時,軍官能活上三天。



德國人當然也要“添油”,戰役期間累計向兩個集團軍的攻城部隊補充了近20萬兵力,包括90個炮兵營和40個經過攻城訓練的戰鬥工兵營,其中的絕大部分補給了第6集團軍,因為霍特所屬的第48裝甲軍兵力有限。即便大部分炮兵留在二線擔負火力壓制的任務,德軍前後也得有不低於30萬人投入了斯大林格勒巷戰,其中80%隸屬於保盧斯指揮,也一度佔領了80%的城區,怎麼可能只有80000人參戰?

只不過,德軍精銳步兵陷於巷戰是非常愚昧的,德軍優勢在於諸兵種聯合作戰,需要步兵、坦克、炮兵和空軍的有效協調,而蘇軍採取了貼身緊逼的策略,儘量將己方的前線與德軍貼近,這樣導致了德軍的空地火力無法發揮,陷於“老鼠戰爭”的結果就是傷亡極其慘重。當然,由於德軍第14坦克軍完成了中央突破,將城區防禦體系一分為二,崔可夫的第62集團軍等於孤軍奮戰,傷亡也是非常慘重。



其實從第6集團軍的兵力變化就可以清晰地讀懂戰役過程,保盧斯在對斯大林格勒發起進攻時,麾下有18個滿員師270000餘人,那麼帶入補充進來的200000兵員,其總兵力累計應該有接近47萬人。

經過三個月殘酷的外圍作戰和巷戰後,被反攻的蘇軍包圍時第6集團軍卻有339009人,另有50000餘人在包圍圈之外,合計兵力為38萬餘人,顯而易見,第6集團軍在巷戰中的損失就高達90000餘人,換句話說,僅傷亡人數都已經高於題目中的巷戰參戰人數了。


度度狼gg


都進去不就被人包了餃子了……

需要兵力確保側翼安全,需要人保衛後勤線,需要有生力量組成預備隊……18萬人不少了。

另外90萬人不全是戰鬥部隊,還有保障部隊後勤部隊,衛生部隊等等。一隻軍隊裡,一線戰鬥部隊在精不在多


煮酒閒話


德軍是在1942年的9月3日正式對斯大林格勒發起進攻的,負責該方向作戰的是德軍B集團軍群,總兵力達90萬人,轄有4個集團軍,從北到南依次是德軍第2集團軍(18萬人)、匈牙利第2集團軍(12萬人)、意大利第8集團軍(12萬人)、德軍第6集團軍(20萬人)、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15萬人)以及集團軍群預備隊(13個師約10萬人)。其中只有德軍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投入到了斯大林格勒的進攻作戰中,其他集團軍都在執行北翼漫長頓河防線的掩護防禦任務。



雖然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投入了兩個野戰集團軍近35萬人的強大兵力,但是由於要對斯大林格勒進行嚴密的包圍以切斷其和外界地面聯繫,德軍不得不將相當數量的兵力就在斯大林格勒城的北面和南面建立對內對外防線,以阻止外圍蘇軍發起救援進攻。尤其是北面的防線,德軍第6集團軍三分之二的兵力都投入到這裡,總計4個德國軍(包括1個裝甲軍)抗擊著蘇軍頓河方面軍的5個野戰集團軍,他們無法投入到關鍵的斯大林格勒城內作戰。第6集團軍只有一個步兵軍投入到斯大林格勒城內的突擊,即第51步兵軍,該軍轄有3個步兵師,擁有作戰士兵30000人。第4裝甲集團軍投入的兵力較多,分別是第48裝甲軍和第4步兵軍一部,總計4個德國師和1個羅馬尼亞師,50000萬人。這樣算下來,總共只有8萬德軍士兵參加了對斯大林格勒城的最初突擊,他們的對手的崔可夫的第62集團軍,約54000人,德軍佔據2:1的優勢。


德軍一開始的進攻計劃並非實際那樣,鑑於正面進攻工業城市會遭受巨大的損失,德軍意圖發起一場迅猛的合圍戰,從兩翼迂迴這座城市,也就是說,德軍想在展開大規模巷戰前先切斷城內蘇軍和外界的最後聯繫(地面聯繫早已經被切斷,但是通過東面的伏爾加河仍舊能得到補給和增援)。德軍計劃投入三個軍而不是實際那樣的2個(第4步兵軍只投入1個步兵師就暫時不算在內),由第14裝甲軍從北面發起突擊,第48裝甲軍從西南面發起突擊,第51步兵軍則從正面(西面)壓上,這樣德軍投入兵力將達到10萬人。不過由於外圍蘇軍從北面發起了強大的反攻,最終導致第14裝甲軍被牽制,無法投入到對斯大林格勒城的突擊中,這樣只剩下兩個軍的兵力發起進攻,德軍不得不將兩翼合圍戰術更改為正面的強攻,第6集團軍的第51軍負責進攻北部城區,而第4裝甲集團軍的第48裝甲軍和第4軍(第94步兵師)負責進攻南部城區。


此後德軍陸軍又陸續向斯大林格勒城內調入了2個步兵師外加2個步兵團以作增援,兵力應該超過25000人,但是這些增援是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先後到達的,由於斯大林格勒巷戰的殘酷性,德軍的這點援兵充其量只能補充先前作戰部隊的損失,在斯大林格勒城內作戰的德軍士兵從來沒有超過10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