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20年后,我才明白这4件事

工作20年后,我才明白这4件事

工作20年后,我才明白这4件事

口述 | 刘晓雪(北京叶子整形美容医院经营院长)

采访、作者 | 新月

来源 | 插座学院(ID:chazuomba)

无论是职场小白,还是一路摸爬滚打走上管理岗位的职场人,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以下几种困境:

明明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业绩还是一直上不去;

明明自己是管理者,还要经常加班,越来越忙的同时,还得不到上级的肯定、团队的体谅;

最后,自己落得满腹委屈、“潦草离场”……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上级过分压榨?下属故意为难?还是其他原因?

1月份,259名具备管理经验的学员带着这些疑问,参加了插座学院、蓝猫大学品牌创始人何川的管理直播训练营,以“如何管理工作目标”为主题,展开了为期10天的学习。

据插座学院的同事统计,此次培训过程中,学员人均听课时长328.2分钟,通过实战演练,上下级沟通高达1500次以上。

今天,我们有幸通过电话采访到其中一位优秀学员——北京叶子整形美容医院的经营院长刘晓雪。在这次直播课结束之后,刘晓雪带领自己的经营团队,超预期完成了经营业绩目标。

但在这之前,一度加班加到崩溃,陷入管理瓶颈走不出来的她,已跟老板提出离职申请……

以下,来自刘晓雪院长的自述:

工作20年后,我才明白这4件事

▲ 刘晓雪 北京叶子整形美容医院经营院长


工作20年后,我才明白这4件事

不懂什么叫“经营型目标”,让我差点失去热爱的工作

我叫刘晓雪,即将进入不惑之年,医疗护理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美学设计专家,至今已在医疗美容行业任职近20年。

2009年,我有幸加入北京叶子整形美容医院,2013年起担任经营院长,老板是我的直属领导,主管的经营团队有30多人,能力成熟,年龄大多跟我相仿,最年轻的也有32岁。

我的职场之路还算比较顺畅,尤其是加入北京叶子之后,因为优质的品牌口碑和老板战略上的准确定位,让我们在近年来的医美浪潮中,一直在稳步前进,业绩每年都有提升。

但从去年5月开始,我个人却进入一种不好的状态,因为要管理的部门越来越多,每天跟不同部门的沟通就要耗费半天时间,品牌也在经历年轻化的重新定位。

我几乎每天都要加班,经常晚上9点才能到家,失眠,睁眼闭眼想的都是工作。周末也不休息,儿子12岁了,我陪伴他的时间越来越少。

这种状态持续了5个月,我非常疲惫,但更多的是迷茫,因为我不知道怎么管理才能让团队更优秀,与老板的沟通也出现了障碍。低落中的我,提出了离职。

说实话,我并不是真要离职,因为我喜欢这个行业,热爱这个企业。老板也清楚我的性格,就让我好好考虑,先休息两个月再商议。

暂停工作之后,我开始跳出来,客观冷静地思考自己的处境。之前我收藏了很多插座学院的公众号文章,包括何川老师个人公众号的文章,也趁这段时间拿出来,总结、梳理、吸收,渐渐觉得思路开始变得清晰。

之前我一直觉得,我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缺少得力的助理,却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的管理方式有没有问题。

12月,我看到插座学院要举办线下管理试听课,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那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何川老师分析的经营型目标与管理型目标的区别——原来这就是我工作中的症结所在。

P.S:经营性目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最高级别的目标,通常是收入、利润、成本、质量,是刚性的目标,所有动作都为此服务;

管理性目标是指,为完成最高目标而制定的工作流程、方法等等,是柔性的、为经营性目标服务的多样化措施。

作为美学设计专家出道,我对经营型目标有着天生的敏锐,但作为美学设计专家的管理者,如果还只看到经营型目标,就会让管理变得刻板,反而事倍功半。

举个例子,我是一个工作很有条理的人,每天都会记录清晰的工作日报,比如13:00-14:00,我要做什么,完成程度,有什么未解决的问题。

我觉得用这种方式做时间管理很高效,所以也要求团队每个人都这么做,而且他们提交上来的日报,我会一条条认真看,分析他们“低效”或“错误”的问题。

但回头想想,这就是我越来越忙的“罪魁祸首”:错把管理性目标当成了经营性目标,不关注团队的工作成果,反而把重心放在管人上了,仅仅是为了管而管,付出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是无效的。

工作20年后,我才明白这4件事

▲ 刘晓雪(右四)及其团队


工作20年后,我才明白这4件事

放弃无效管理,当月业绩超预期完成

试听结束后,我当即决定要去报何川老师的线下课,系统学习管理知识,同时也跟老板沟通了自己反思和进展,表达想要复职的意愿。

老板认可我的思考,不仅支持我继续上课,还让医院管理团队中的5位中高层leader一起报名参加学习。

之前,我看过不少管理理论的付费课程,也学习过包括北大经理人在内的研修班,但对我来说,很多课程比较宏观,在实战中的转换并不理想,不像何川老师讲得那么落地,可执行性强,能够直击我的问题,打破团队管理的瓶颈。

比如经营部门最关键的业绩问题,常规来讲,每年12月都是医美消费的旺季。当时,团队为皮肤项目提出了一个业绩目标,但我觉得大家的实力绝不是这样,直接把这个目标翻了倍,团队面面相觑,说根本不可能完成。

于是我给他们做了业绩分解,每天的目标是多少,需要从哪些项目去产出,如何产出,大家一听,也觉得原来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我们又一起优化了整个方案,落地执行,最终超预期完成了目标。

特别是其中有一个套餐,全年销量也就20套左右,因为我们调整了目标和思路,分解和优化了执行方案,仅仅一个月就销售了27套。

第一次直播课,何川老师问我,2019年最让你开心的事情是什么?我第一反应就是这段经历。

正因为明白了什么叫经营型目标,我才能清楚地告诉团队业绩在哪里,从哪里产出;正因为明白了什么叫管理型目标,我才能让大家在共同目标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共同努力,共同实现目标。

工作20年后,我才明白这4件事

不做“说教型”管理者,带领员工找到内在驱动力

自从调整了工作重心和思路,不仅医院业绩增长很快,我跟老板、跟下属之间的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好转。

以前我在团队眼中,是典型的说教型管理者,带着他们学时间管理、目标分解,他们其实内心并不认可,因为觉得跟业绩没关系。但我却觉得这些很有用,只有找到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更高效地提升业绩。

结果就是,我鼓足了劲想让大家学,但大家觉得没用,只不过碍于领导安排,就应付着学习一下,还弄得我很挫败,大家也白白花了时间。

何川老师的课让我明白了其中的问题。

“绩效源于清晰的目标,团队工作效率低,往往是工作内容偏离了核心目标,造成大量工作没有产出,得不到合理评价。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是员工效率低;站在员工的角度上看,就是领导的管理不给力。”

这让我一下明白,让员工学习是我自己的需求,却没有让他们清楚,他们目标到底是什么。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而学,自然无法全身心投入。

于是我在一次业绩会上,特别的向大家道个歉,也分享了我的“内心戏”。

我说:

“对于‘院长’这个身份来讲,医院的业绩就是我的核心工作目标,管理或者客户维护是我的一种工作手段。

对于‘刘晓雪’这个名字,业绩目标只是我的一个手段,我真正的目标是要给父母晚年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让儿子长大后能拥有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权利,更是让自己拥有成长式的人生。

我们每一人都应该建立这种内在驱动力,它会让我们创造更多价值,让生活变得更好。”

这次开诚布公的交流之后,大家明白了我的初心,开始积极学习和应用知识,也发现的确对工作、生活以及跟客户的沟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现在,凡是我觉得有用的课程,都会带团队一起学习,例如何老师讲的经营型目标和管理型目标,就很适合销售团队去听,去悟道后延展到实际工作中。

只要明确目标,认真规划资源,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可以实现那些不可思议的目标!

工作20年后,我才明白这4件事


工作20年后,我才明白这4件事

今年,我有信心不加班!

采访到最后,刘晓雪分享了这次跟何老师学习的两点切身体会。

她说:

“身为企业的管理者,不能只用自己的职场经验去工作,一定要去学习系统的管理思维。因为职场经验是带有个人感性元素的,有一定局限性,只有用管理思维去做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人职场上都会遇到坑,也都会有跌进坑里的经历。如果想摔得轻一点,爬出来快一点,就必须依靠知识的力量,找到自己的职场导师,并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

当说到对今年的期待,刘院长的语调顿时轻松了起来,她说,“今年,我的目标就是我和我的团队少加班,甚至是不加班!”

工作20年后,我才明白这4件事


工作20年后,我才明白这4件事


口述:刘晓雪,北京叶子整形美容医院经营院长;采访、作者:新月;主播:吴迪。本文首发于成长充电第一站——插座学院(ID:chazuomba),陪有梦想的人一起成长,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