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小孩一天都停不下來,學習、玩耍的時間又很專注一件事情,怎麼辦?

宇宙0309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們作為家長要找到癥結所在!」

首先,父母可以思考一下是誰在打擾孩子的專注力?

生活中那些看似不經意的細節,恰恰是扼殺孩子注意力的“根源”!就好像串通好了要阻礙寶寶擁有專注力。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天才,首先是注意力”。注意力是一切學習的前提和基礎。

比如:寶寶有時在專心地拼積木,搭著他心中的城堡。堆的時候一臉凝住…家長一會兒過來,“寶貝該喝水了。”一會兒,“寶貝,吃一塊水果好不好?”寶寶就玩了一半去幹別的了……才發現,家長的一番折騰下來,寶寶都不能專心了!

家長不要處處“打斷孩子”,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自由!

“ 粗魯打斷 ” 孩子正在進行的事情,第一不利於孩子專心做事,第二也容易讓孩子學會粗魯打斷別人!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只是小時候比較淘氣而已,長大一些自然就能夠專心做事了。其實,這樣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

專家指出:只有六成孩子的專注力能夠隨著年紀增加而增強,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孩子則會因專注力不足而引發其他的問題。

那我們該如何讓孩子保持專注力呢?

  1. 規律生活作息,保持身體健康。身體條件是孩子一切活動的基礎,良好的作息習慣能夠幫助孩子保持旺盛的精力,這也是孩子擁有專注力的先決條件。

  2. 關注孩子的情緒,及時減壓。良好的情緒是保持專注的前提條件,當孩子情緒出現問題時,家長要及時疏導,幫助孩子解開心結、甩掉煩惱。
  3. 提供安靜的環境。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還沒有足夠的意志力排除外界的干擾。因此,當孩子學習、做手工時,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小世界。在這個小世界裡,孩子可以專注地做自己的事而不被幹擾。
  4. 興趣是專注力的原動力。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孩子往往能保持較高的專注力。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在喜歡的領域探索,讓孩子愛上學習。

最後,為了能更好地保持孩子的專注力,我們再分享幾則關於注意力集中的小遊戲~


周洲有養


哈嘍,我是小曼姐,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其實很正常,小孩子就是比較好動的,況且他才三歲,剛好是可以上幼兒園的年紀,到時候培養一下正確的習慣就好很多了。而且他在玩耍和學習的時候很專注,這是一個很好習慣,你應該感到高興才對。

我建議你可以先觀察他什麼時間段比較好動,什麼時間不交安靜,在他好動的時間段裡帶出去玩或者是陪他玩遊戲,先消耗精力,然後在讓他安靜的學習。

三歲的小孩子能長時間的專注於一件事情上,是很了不起的事了,做父母的要有耐心,像我兒子三歲的時候也是一天到晚都停不下來,他還比不過你家孩子,可以專注一件事,我兒子那是三心二意,根本不能集中注意力,不過這種情況到了5、6歲的時候就會好很多。現在三歲正是玩樂的年紀,不要對孩子太拘束了。


鄉村小曼姐


相信很多的寶媽在孩子沒出生的時候其實非常期待孩子的到來,但是孩子出生後就有些厭煩,當然這並不是不愛孩子,而是無法去適應這個狀態。

特別是大部分的孩子其實在一歲多的時候還比較安靜,等到了差不多三歲的時候就會表現的比較調皮,讓寶媽感到十分的無語。就像你上面說到的這個問題,大部分的寶媽都會遇到。只是或許你還更加幸運一些,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家大寶三歲的時候,真的是弄得人身心疲憊,和你現在的狀態差不多。每天早上一大早起來就要玩玩具,讓我帶他出去玩。

可是相比於你家孩子,他的專注力不足,總是喜歡搗亂。自己明明在玩玩具,你在看書,他也會一下子跑到你身邊搗亂。

最後慢慢長大一點,送到了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就變好了。所以看到你家孩子這樣,我覺得還是比較好教育的。

我們可以分析,你家孩子身上有這個特點:好動活潑還專注。實際上對於大部分三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確實是比較調皮的,畢竟玩是孩子的天性。

特別是這時候還是處於執拗敏感期,還喜歡和父母頂嘴,這時候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就比較高一些。

你家孩子一天都停不下來,或許就是孩子小精力旺盛,只要沒有傷害到自己和周圍人,其實我們不必過分的擔憂。

再加上你家孩子比較專注,不管是學習還是玩耍,這其實就表現出來孩子本身的一種狀態。作為父母,我建議你還是放寬心。

可能孩子精力充沛讓你感到比較累,實際上我們可以和孩子交流溝通,這時候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可以告訴媽媽內心的期待。

除此之外,可以尋找一些孩子適合的繪本、遊戲、玩具來供孩子選擇,這對於他個人的培養極為重要又能減輕你的負擔,何樂而不為呢?

你家孩子已經算得上是比較好的孩子了,放寬心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孩子慢慢長大,也就會改善這樣的情況。


圖圖爸爸


我記得有一個小學老師跟我說,最不喜歡的學生就是坐不住的學生,一節課40分鐘,每個班都有一些坐不住的學生,上課20分鐘,“老師,我要上廁所”,上完廁所回來左顧右看;

對於孩子來說3歲之後,家長就要慢慢開始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了,其實方法很簡單,我在我的孩子3歲半時用了這個方法,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一節課30分鐘,完全可以坐的下來,後面的學習也可以很專注;

首先我家孩子很喜歡畫畫,我給他買了一本繪畫書,照著畫,每次都是畫個2分鐘就累了,要到處轉轉,於是我跟他說,如果你可以5分鐘畫一幅畫,並且10分是滿分,媽媽評價後打7分,媽媽就可以帶你出去玩;

於是我家孩子真的開始畫,但是剛開始,孩子真的堅持不了那麼久,2.3分鐘就很不耐煩,就開始亂畫,5分鐘後給我看了,我很不滿意,但是我跟孩子說,“這幅畫媽媽打5分,如果你可以在耐心一點畫,很快就可以達到7分了”這時孩子其實不是很滿意,心裡也很浮躁,就是想出去玩,就在家跟我哭,而我是一個說一不二的媽媽,說好沒達標不出去玩就是不出去,於是一番胡鬧後見我不理他,於是就此作罷;

到了第二天,孩子開始自覺自己學著畫,開始可以坐4分鐘了,其實我對這種進步很滿意,但是最後以分數為準,我給了孩子6分,告訴他,“再堅持一天,你絕對可以達到7分”,這時孩子有了目標,他很開心,因為他知道6分和7分之間只差了1分,於是他沒有等到第三天,而是我打分之後立馬又接著去畫,他開始很認真的畫,他堅持了10分鐘;

之後他給我看,我給了9分,孩子很開心,但是作為家長我不會給他滿分,因為害怕她驕傲,所以我給了9分;

慢慢的我用這種小鼓勵,教會孩子從專注的做一件事情5分鐘到10分鐘到15分鐘,甚至他現在6歲玩樂高,可以安靜研究1個小時;

寶媽可以學習借鑑喲~~對待寶寶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滴~~


超人媽咪的小幸運


三歲小孩愛動是很正常的,孩子還小,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和興趣。就像在幼兒園,小班和中班的小朋友大部分是以遊戲、跳舞為主,我家的小孩在三歲的時候,白天必須要鬧騰好,不然晚上不睡覺,在床上也得蹦躂。您孩子這種情況應該開心,玩耍和學習時候專注一件事,孩子精力充沛很正常。等孩子大一點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班,我家寶貝7歲,前段時間接觸了編程,老師線上教學,我們會陪著孩子,孩子學的特別開心。現在天天回來做動畫,做遊戲,做完了就叫我和他爸爸去看,或教我們玩。小孩子特別有成就感。

孩子再大些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繪畫、書法、舞蹈、少兒編程等,不要太多了,就一個或者兩個,孩子比較喜歡的。現在孩子搞得比我們都要忙,天天各種輔導班,作為家長,不叫孩子上輔導班的話,其他的孩子都在上輔導班,害怕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差,但是特長這種藥按照孩子的愛好興趣去培養,現在大部分的輔導班都可以去試聽,不要怕浪費時間,帶著孩子去試聽,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孩子不管是學習還是特長班回來,都要耐心的去和孩子交流今天學習的感受和他今天的成就,一定要和孩子多溝通。

不管孩子多大,一定要和孩子多溝通,要有耐心。孩子三歲還小,正是好動的年紀,不用擔心,多多陪伴孩子。


開心媽ma


經常會有家長私信諮詢我說“我的孩子的專注力不行,他坐不下來,總是動來動去。”這個時候,我一般會反問他,“您的孩子現在幾歲啦?”


其實,這裡面存在著一個家長的認知誤區,專注力這件事情,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和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身體能力的發展發育是一樣的,也是隨著孩子的年齡,他的認知能力的增長,他的生理的發育而逐步會得到強化的一件事情。家長需要去調整的是自己的預期,一個三歲的孩子,他的專注力在四到五分鐘是非常正常的。


在三歲這個年齡階段,孩子他有非常多的自己的內在和身體的發展發育的一個需求。從他的身體發育來說,需要通過不斷的去運動,不管是他的大運動還是他的精細運動,還是他的家長以為的不專心的左顧右盼,這都是他去探索外在世界的一個方式和表現。



我們都知道,孩子他要怎麼來獲取對外界這些世界的認知,去促進他的思維能力,他的身體能力的發展,是離不開他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動覺等等身體的這一些感覺能力,去接觸新的事物,刺激他們去發展發育起來的。如果我們讓孩子一天到晚只是坐著,躺著,不動,他又如何去獲取這些外界世界的感知。


當孩子遇到了一個新鮮的事物,他的好奇心,他的探索欲被激發出來的時候,他肯定是會想要去看,去聽,去摸,去嘗,去扔,去踢,這些都是孩子他的內在發展需要的一個表現,家長不用太緊張。


在這些過程當中,就是孩子的一個學習和一個玩耍。在孩子的世界裡面玩耍和學習它們就是一體的。所以我們會叫做寓教於樂,在遊戲中進行學習,他和我們成人最大的不同是,孩子不可能像我們成人一樣,端端正正地坐在課桌前一板一眼地去看書,去抄寫。


當然,這也不是說我們就不需要去關注孩子專注力的發展和培養,專注力是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工作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我們也應該從小要去保護和培養他。接下來我會具體的聊一聊,怎樣去保護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第一,我們要保護孩子的專注力。我們的看護人,當孩子他在專注於他的玩耍,專注於他的玩具,專注於他眼前的一個事物的時候,我們家長千萬不要自以為是的去說,“寶寶,你在看什麼?”“寶寶,你看媽媽這有什麼?”“來,寶寶喝口水”“寶寶,你餓不餓”當孩子他本身已經進入在他所專注的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不要用我們的這一些言情去打攪孩子的專注,這是對孩子專注力的一個最重要的保護。


第二,我們可以怎樣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當我們在和孩子進行遊戲的時候,比如,我們在跟孩子讀繪本的時候,我們可以在這段時間裡面,去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我們給她講故事的時候,除了我們要有語言,我們要有表情,我們要把這個故事的內容傳達給孩子,讓孩子在這個時間裡面能夠跟著我們故事的講訴,專心地在這個故事的情境當中。三歲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力了,我們怎麼能夠讓他在這個故事情境當中不跑,我們可以用這種啟發式的提問,去問孩子一些問題。比如,我會常問孩子的問題是”你覺得這個故事他說了什麼“”你覺得如果我們把這個故事當中的主人公換成是你自己,你會怎麼去做“。


我們儘量的用一些開放式的語言,去抓住孩子的興趣。讓他的專注力在這段時間內跟我們是同頻的,也可以把我這個方法引用到和孩子的其他的遊戲過程當中去。


第三,我常用的方法是和孩子一起看沙漏,在孩子小的時候,沙漏可以幫助孩子去鍛鍊他的專注力,同時也是讓孩子能夠去建立對時間概念的一個感知的非常好的工具。所以,也可以和孩子在一起玩兒,看沙漏,看看誰是木頭人這樣的遊戲。我們可以準備一個兩分鐘或者三分鐘左右的沙漏,我們家長把沙漏放在自己和孩子的中間,大家都盯著這個沙漏一動不準動,除了眼睛可以眨,看誰能夠堅持的久,看看誰能夠獲得這個小木頭人的這個稱號,用這樣的遊戲,一方面是讓孩子能夠專注,另外一方面是讓孩子建立起了對這個時間概念的一個感知。


總結一下:

1、家長要放低自己的預期,我們要知道三歲孩子的專注力時間就是在四到五分鐘。

2、家長要知道,孩子的成長過程,他就是寓教於樂的,他就是在遊戲中進行玩耍的,他不可能像我們成年人一樣是一板一眼的去學習。

3、家長可以通過一些遊戲的方法,去和孩子進行專注力的鍛鍊。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三個好媽媽


您好:

孩子好動這是天性,學習,玩的時候又很專注一件事情,我覺的這是非常好的。

孩子好動這是天性。

孩子學習翫的時候專注,說明他能在一件自己喜歡的事上用心,表現出興趣。

我一直覺的孩子不管怎麼表現,一定有他的道理。

當我們遇到了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時,這時我們可能已經試用了很多的方法:批評、教育、安慰、給方法。卻發現,孩子根本不想聽,一聽就煩,就算聽完也沒什麼表現。

這時候,我們通常的做法是,立馬批評、教育、指責。最後你發現,孩子還是根本無動於衷。

這時候我們需要反思

什麼意思呢?

就是先放一放你的需求,好好的看一看對方的需求,試著進到對方的感受中。

正常化的看待孩子的問題,我們要做的是,從行為層面跳出來,上升到感受層面。

在孩子這個年齡層,結合他的生長環境、自然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反思他的這些行為背後的感受是不是正常的合理的。

就像孩子三歲,處於自我意識形成發展階段,主要表現是獨立,和媽媽分離。行為上會表現出和我們對著幹,反著來,不配合,唱反調,喜歡說不,你越不讓幹什麼 我越幹什麼等。

那我們要考慮孩子的心理特點,生理特點和生長環境外,我們就要看下自己在處理孩子的行為時候,是如何做的。

比如:如果媽媽的情緒不穩定,孩子的安全感可能缺失,會以此來尋求關注

如果媽媽常說,不準動,不許跑,不能跳,不,,,那孩子可能越是表現出動,跑,跳,,,

所以,看到孩子的感,瞭解孩子的自身發展情況,看自己平時和孩子的應對方式等更客觀的去看待孩子的行為才能更好的解決。

當然媽媽自身的學習也是很有必要的。很多時候,父母成長了,孩子也會隨之改變。


大魚故事屋


您好!這個問題由兒科醫生趙繼明來回答,期待您的關注!

三歲孩子一天都停不下來,其實也並不是壞事,如果能夠專注於一件事的話,那證明這個孩子有比較好的專注力!

那麼對於三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專注力一般在3~5分鐘左右,如果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時,僅有3分鐘的熱度,那其實家長也不用生氣,因為這個年齡孩子他的專注力就維持在這個時間,所以如果能夠專注於學習或者玩耍比較久的時間的話,那其實這個事情是好的,證明孩子做事比較專注,比較有耐心。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的話,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1、家長並不要去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不要把孩子的熱情扼殺於搖籃裡,孩子如果可以專注在做這件事情,那家長應該感到欣慰。

2、孩子在玩耍或者學習時,家長也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去完成,增加孩子在其中的樂趣,不論是學習還是玩耍,都讓孩子在快樂中完成。

3、孩子專注於做一件事情時,那同時也為他長大以後學習工作奠定了基礎,以後孩子在工作當中也一定會更加的出色有韌性。

專家有話說:孩子在3歲的時候,學習翫耍比較專注,是一件好事,既能夠培養孩子的生活情操,又能夠鍛鍊孩子專注的品質,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對孩子的成長髮育都會有幫助的!


兒科醫生趙繼明


我是淼兒媽說育兒,很高興能回到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也是分階段來看的:如果你家的孩子剛剛步入幼兒園,孩子出現停不下來的情況,多半是三歲孩子對周圍陌生的環境感到好奇,處於幼兒初 期階段,此時的他們自制力差,很多事情又是三分鐘熱度,等到他慢慢適應了幼兒園,這些好奇心也會慢慢消退,。

如果你的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父母發現孩子一天停不下來,那是孩子對未知世界的一種探索,孩子的精力旺盛意味著他需要一些活動來消耗他們的精力,我們有時候會發現,孩子可以連續幾個小時不休息,一會幹這個,一會幹那個,因為他們沒有固定的主題,思維沒有計劃性,想到什麼幹什麼。

如果孩子有這種問題,家長也可不必擔心,在孩子無活動目的與主題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的介入,但介入時的身份很重要,要以參與者的身份,而不是命令者的身份介入,家長在介入時要當孩子的夥伴去投入到活動或者遊戲中去,與孩子討論活動的主題是什麼,怎麼去完成


淼兒媽育兒


首先,3歲孩子愛動,這是天性,無需緊張。

小孩的精力旺盛,對所有的事物充滿好奇,都想去探索研究,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就像成人看小孩玩的東西,覺得這有什麼好玩的,一樣的道理。其實,在孩子看來,大人怎麼這麼麻木,這麼好玩的東西還不感興趣,您想是不是這麼回事?

再次,不要以成人的標準來判斷孩子。

小孩一天都不停下,就像成人可以一天窩在沙發上玩手機一樣的,甚至說,成人的懶惰還沒有孩子的運動更有意義!

最後,學習是一件專注的事情,這個沒有錯。

不管是學習還是玩耍都是一件專注的事情。孩子玩的時候,請不要打擾他,讓他專注的玩。學習的時候,也不要打擾他,讓他專注的學習。專注力,是需要慢慢培養的。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逐次增加,慢慢來,要看到孩子的進步,多去鼓勵他,孩子也會當做一件很有意義,很開心的事情來做。其實,學習對一個三歲的孩子來說,一樣好玩的,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

這是我的個人經驗,希望對您有點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