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寫最後一筆的“隱藏密祕”

收筆是書法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直接關係到筆畫質量及字的成敗乃至章法。王羲之說:“一點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尤其行書,更講究筆畫之間的起承轉合,映帶呼應,所以幾乎字中每一筆收筆都和下一筆產生關聯,絕不能將收筆片面理解為孤立、結束的運筆動作,通常情況下,它起著“啟下”、“引導”的作用。


楷書中收筆一般分藏鋒和露鋒,但行書收筆方法更為豐富多樣。本文細分收筆有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類、從筆畫自身看


一、順勢長揚收筆,一瀉千里,氣貫長虹。圖例:


王羲之寫最後一筆的“隱藏密秘”


二、切鋒收筆,切金斷玉,戛然而止。圖例:


王羲之寫最後一筆的“隱藏密秘”


三、藏鋒收筆,蕩氣迴腸。包括隱帶連筆。圖例:


王羲之寫最後一筆的“隱藏密秘”


四、隸意收筆,格調高古。圖例:


王羲之寫最後一筆的“隱藏密秘”


五、帶鉤收筆,啟接下筆,顧盼生姿。(圖例見第二類和第三類第一種)


第二類、從連筆情況看


一、為虛連收筆,即筆斷意連,上筆收筆筆盡勢在,筆鋒已離紙但運筆仍在空中繼續,以便同下一筆起筆相呼應,使筆畫之間形雖離但神相連。尤其是向左下帶鉤收筆,不僅在字中前後兩筆畫中運用,更多的是用在字的末筆,向左下方引導,便於和下一個字的首筆遙相呼應,實現字與字的連接,成了王羲之及別家行書的規律性方法。


1、字內:虛連收筆啟下。圖例:


王羲之寫最後一筆的“隱藏密秘”


2、字間:虛連收筆啟下。圖例:


王羲之寫最後一筆的“隱藏密秘”


二、為實連收筆,上一筆收筆即為下一筆起筆,上下兩筆收筆起筆沒有明確區分,收中有起,起中含收,甚至收起合二為一,如此連筆,雖界線不明,但連貫性好,整體感強,筆畫之間做到有機融合而非機械相接拼湊。這種方法用在兩字之間的末筆和首筆連貫特別精彩,使行內字的斷連產生節奏美感,豐富章法的平面構成,使行書章法錦上添花。


1、收起合連,圖例:


王羲之寫最後一筆的“隱藏密秘”


2、收起相連,圖例:


王羲之寫最後一筆的“隱藏密秘”


第三類、從上下筆過渡的緩急看


一、方折收筆,用在上筆結束掉轉方向急轉到下一筆,先要保證上筆收筆到位,避免缺稜少角,到位後再急轉向下。圖例:


王羲之寫最後一筆的“隱藏密秘”


二,圓轉收筆,用在上筆結束用圓弧緩衝自然過渡到下一筆,要求書寫時腕活、鋒靈、弧圓。圖例:


王羲之寫最後一筆的“隱藏密秘”


收筆易病及改正建議:


1、筆力送不到底,導致“鼠尾”現象。改正:要把收筆當筆畫寫。別以為收筆是“尾巴”因而馬虎了事。


2、轉折後中鋒調整不到位或者不調鋒,導致不飽滿的偏鋒現象。改正:轉折後捻管要及時跟上


3、突然提筆甩出,致使筆畫收筆處“拋筋露骨”。改正:收筆時的按筆力度和速度要和筆畫保持一貫


4、方折收筆草率,致缺稜少角;圓轉收筆僵硬,腕指不活協調不好。改正:方折收筆要特別注意折筆稜角的完整交代,不可草率過渡;圓轉收筆要做到運腕運指捻管默契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