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载为唐代宗除去专权太监鱼朝恩,为何后来被皇帝赐死?

官儿迷


在热播大剧《长安十二时辰》里,微末小官元载被塑造成一位汲汲营营,为谋求高位而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物。其实元载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元载真实的历史形象是怎样的?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元载出身寒微,自幼嗜学好读、博览群书,尤其精通道学,是远近闻名的才子。然而元载虽然书读得好,但在科场蹭蹬多年,直到天宝元年(742年)才考取进士,获任邠州新平县尉。唐玄宗在位时,元载历任黔中监选使判官、大理评事、东都留守司判官、大理司直等职务,虽然为官勤奋、颇有政绩,但一直不能得到朝廷的赏识,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的命运才迎来转机。



“安史之乱”期间,元载避乱逃往江南,因才能卓越,被江东采访使李希言看中,得以出任洪州刺史。此时,唐肃宗李亨已在灵武即位,元载因为生性敏悟、善于奏对,深受皇帝的器重,没几年时间便升任江淮转运使,加御史中丞,掌管漕运事务,身份和地位日渐攀升。


上元二年(761年),元载被召回朝廷,担任户部侍郎、度支使、诸道转运使。此时的他,因为与李辅国的妻子是同宗的关系,所以很自然地便跟这位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并得到后者的大力提拔。元载回朝仅1年时间,便在李辅国的帮助下谋得相位,并兼任判度支、盐铁转运使,尽掌天下财赋大权。



唐肃宗驾崩后,李辅国因有拥戴代宗李豫的大功劳,所以被尊称为尚父,并出任首相(中书令),一时间权势和名望更盛。然而代宗一旦坐稳皇位,便对李辅国揽权专政的做法极为不满,而善于察言观色的元载看到这点后,便果断地倒向皇帝阵营,并与他暗中筹划除掉李辅国的事宜。


宝应元年(762年)六月,唐代宗经与宰相元载、大宦官程元振商议后,下令进封李辅国为博陆郡王,但与此同时却解除他的中书令职务,并将天下元帅行军司马之职交由元载担任,一举夺取他的行政权与军权。4个月后,唐代宗又听从元载的建议,暗中指使刺客杀死李辅国,就此彻底解除心腹大患。



李辅国既死,元载因锄奸有功更获唐代宗倚重,然而没多久,他便遭遇另一个强大的对手-天下观军容处置宣慰使鱼朝恩。作为备受肃宗父子倚重的太监,鱼朝恩不仅侍奉皇室有力,而且还率军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并且手中掌握着一支“王牌军”-神策军,由是权宠无比。正是凭借着手中的军权和皇帝的倚重,鱼朝恩在朝廷内外飞扬跋扈,经常妄议朝政、侮辱宰相,令元载等人敢怒而不敢言。


但随着鱼朝恩的骄横日甚一日,唐代宗逐渐感到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善于揣测圣意的元载便趁机向皇帝密奏,历数鱼朝恩的罪状,并建议将其铲除。代宗对元载的建议很是认可,便授意他制定相关的计划。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元载便用高官厚禄来收买鱼朝恩的亲信皇甫温、周皓,全盘掌握鱼朝恩的动机,并与二人一起制定锄奸计划。



大历五年(770年)三月,锄奸计划准备就绪后,唐代宗以庆贺寒食节为由在禁中设宴,并在宴席结束后,特意将鱼朝恩留下。鱼朝恩本以为皇帝会赏赐自己,没想到后者一上来便指责他专横跋扈、心怀不轨,并要他深刻反省。鱼朝恩平时骄横惯了,不由得激烈抗辩,言辞甚是傲慢。在这种情况下,早已“叛变”的周皓便以鱼朝恩狂悖无礼为由,指挥武士拿下昔日的恩主,并将其缢杀。


鱼朝恩死后,元载在朝中再无对手,此后他便凭借着铲除两代权宦的功劳和皇帝的宠信,变得愈发骄纵、专横,达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此后7年间,元载独揽朝政、党同伐异,将亲信安插在从朝廷到州郡的所有重要职位上,并大肆驱逐、迫害与其不合者。与此同时,元载还大肆贪财纳贿,凡是想求官仕进者,都要向他的儿子、亲信赠送厚礼,以至于元载家赀巨富,日常供奉拟于王侯。



元载的骄横逐渐引起唐代宗的忧虑,为此曾屡屡对他进行申戒,希望他能有所收敛,但均被后者无视,在这种情况下,唐代宗最终决定铲除这位权相。大历十二年(777年)三月,在事前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唐代宗派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收捕元载,在历数他的各项罪状后,下诏将其赐死。元载担任宰相长达15年时间,死时已有65岁。


元载被杀后,妻子王韫秀及三子元伯和、元仲武、元季能全部被赐死,女儿充入掖庭为奴,至于他的亲信党羽,要么被杀要么被贬,全部被清理出朝廷。与此同时,唐代宗下令查抄元家,结果仅胡椒一项便多达八百石(胡椒进口自西域南亚,在当时的价格极贵),至于其他金宝朱玉,价值更是难以计数。



元载的贪婪令唐代宗震惊,为了表示惩戒,遂下诏将元载祖父、父亲挖坟抛尸,并拆毁他在大宁里、安仁里以及东都洛阳的府第,焚毁私庙神主。唐代宗对元载的愤恨,由此可见一斑。元载汲汲营营一生,最终却落得如此凄惨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文史砖家


元载,今陕西岐山人,出身寒微,自幼嗜学好读、博览群书,但怀才不遇,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虽入仕途,但一直属下层小吏。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远走四川,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逃到江南避难的元载被江东采访使李希言表举为刺史,元载因生性敏悟,善于奏对,深受唐肃宗器重,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开始了他开挂的人生。

元载与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李辅国的妻子是同宗,元载几经阿谀奉承,很快便得到了李辅国的赏识,在李辅国的帮助下谋得相位,并兼任判度支、盐铁转运使,尽掌天下财赋大权。

唐肃宗驾崩,李辅国因拥戴代宗李豫有功,一时间权、名盛隆,代宗对李辅国揽权专政的做法极为不满,善于察言观色的元载忘恩负义,出卖李辅国,于762年6月,代宗将李辅国明升暗降,解除军权与行政权,元载又暗中指使刺客杀掉了李辅国并将其头颅带走。

彼时天下观军容处置宣慰使鱼朝恩备受肃宗父子倚重,758年9月唐肃宗派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各部唐军围攻邺城安庆绪部,唐肃宗唯恐功高盖主,难以驾驭竟不设大元帅之职,派宦官鱼朝恩监军,可见鱼朝恩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鱼朝恩又掌握禁军,正因为手握军权和皇帝的倚重,鱼朝恩在朝廷内外飞扬跋扈,经常妄议朝政、侮辱宰相,已是天怒人怨。

随着鱼朝恩的骄横日甚一日,唐代宗逐渐感到了威胁,善于揣测圣意的元载在取得皇帝的授权后,770年3月寒食节后,鱼朝恩被缢杀。

鱼朝恩死后,元载以一家独大傲立于朝堂,经常称自己下马可安邦,上马可定国,腹有经纶,胸怀韬略,古往今来,无人可及!无载变得愈发骄纵、专横,此后7年间,元载独揽朝政、党同伐异,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凡事取决于贿赂多少而定。以至于元载家赀巨富,日常供奉拟于王侯,成了代宗心中的一大害。

元载的骄横逐渐引起唐代宗的忧虑,曾屡屡对他进行申戒,希望他能有所收敛,不要重蹈鱼朝恩之覆辙。元载却把代宗苦口婆心的劝导当成了耳旁风,仍旧我行我素,均被直接无视。

777年3月,在事前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唐代宗派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收捕元载,下诏将其赐,元载担任宰相长达15年时间,此时65岁。

元载被杀后,妻子及三个儿子全部被赐死,女儿充入掖庭为奴,他的亲信党羽,或杀或贬,全部被清理出朝廷。与此同时,唐代宗下令查抄元家,结果仅胡椒一项便多达八百石(在唐朝,胡椒是同于燕窝鲍鱼一般珍贵的食料,由外国进口、常用于分发官员的俸禄,然而在元载府中搜刮出800石的胡椒,比皇帝的数量多出几倍),至于其他金银珠宝,更是难以计数。

唐代宗震惊之余,遂下诏将元载祖父、父亲挖坟抛尸,并拆毁他在大宁里、安仁里以及东都洛阳的府第,焚毁私庙神主。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元载从一个草根费尽千辛万苦,逆袭走上人生巅峰。但因作死最终家破人亡,一切权力,金钱,美女,地位都是过眼云烟,到头来一场黄粱空梦而已!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美丽青春您真痘


在最近非常火的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元载是一个一心往上爬的小人,卑鄙无耻。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元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有他最后的结局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穿越历史,了解历史真相。

元载是今陕西岐山人,出生贫寒,喜欢读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道学。在天宝元年,唐玄宗李隆基为了求道学人才,特地举行了考试科举。元载这位道学天才参加这次考试,考取了进士,被授予了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县尉。从此,元载走上了仕途。由于各种原因,元载一直都在基层官员的道路上摸索,难以进入唐朝的中枢。后来,竟然是安史之乱给了元载一个机会。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李隆基被逼当上了太上皇,唐朝中央的官员重新洗牌,给了元载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吏一个飞黄腾达的机遇。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元载逃到了江南,被唐朝宗室江东采访使李希言表举为刺史。后来,在唐肃宗返回长安后,元载因生性敏悟,善于奏对,深受唐肃宗器重,被任命为户部侍郎,进入唐朝中枢,开始了他的传奇。

随后,唐肃宗是个短命鬼,宦官李辅国专权,善于见风使舵的元载直接投靠了李辅国。李辅国对他不薄,多次在唐代宗面前称赞元载,元载被提拔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唐朝的宰相,并且管理唐朝的财政大权。元载拜相后,他忘恩负义,出卖李辅国,投靠唐代宗,与唐代宗密谋除掉了宦官李辅国。

在这之后,元载成了唐代宗的心腹大臣,任天下元帅行军司马。但不久之后,宦官鱼朝恩掌握禁军,又搞起了专权,还各种欺负宰相元载。善于隐忍的元载对此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任由鱼朝恩各种作死。随后,元载趁机密奏唐代宗,历数鱼朝恩的种种的罪行,建议将鱼朝恩铲除。唐代宗忌惮鱼朝恩,不敢轻举妄动,授意元载策划行动。

元载在得到授意后,用重金收买了鱼朝恩的亲信皇甫温和周皓,以此全面监控鱼朝恩的一举一动。随后,元载与皇甫温、周皓三人密,定下了诛杀鱼朝恩的大计。紧接着,他们奏请唐太宗诛杀鱼朝恩。于是,唐代宗在寒食节宫中宴请大臣,趁机指责鱼朝恩有不轨意图。而鱼朝恩的亲信周皓直接指挥武士拿下鱼朝恩,将其处死。

在元载除掉鱼朝恩后,元载达到了人生巅峰,独揽大权,就此也开始他的作死人生。元载独揽大权,培养亲信,排除异己,贪财纳贿,凡事想做官的都要向他送礼。对于元载贪赃枉法之事,唐代宗早就心知肚明,但看在元载昔日功劳的份上,没有收拾他,对他予以劝诫,希望他有所收敛。但是这个元载不知悔改的,唐代宗也不惯着他,逐渐对他心生厌恶,就动手收拾他。

唐代宗先派人将元载的儿子、亲信以及党羽抓了起来,责问他们的秘密勾当。元载服罪,当天被赐自尽。唐代宗还将元载的妻子王韫秀以及儿子全部赐死。唐代宗对元载抄了家,抄出了800石胡椒,这在当时可是价值连城。同时,唐代宗还下令挖开元载父祖坟墓,劈棺弃尸元载从一个草根费尽千辛万苦,逆袭走上人生巅峰。但最后还是自己作死,落得了一家破人亡的下场。一切权力,金钱,美女,地位都是过眼云烟,到头来一场黄粱空梦而已!


密探零零发


元载,代宗朝宰相,官居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封颍川郡公。元载生平最大的功绩就是协助唐代宗铲除李辅国和鱼朝恩两个权宦,让代宗得以重掌天下。



按理说,对于代宗来说有着再造之功的元载,他的结局应该不会太差,不说荫蔽子孙,但至少能得到善终。可事实上,元载的结局却是十分悲剧,大历十二年(777年),唐代宗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逮捕元载,后赐死,其全家亦坐罪死。

到这里,就有人会问了,为何拥有如此大功的元载,他的结局会是如此悲惨?难道是因为代宗忌惮他,为了永绝后患,才将他杀害吗?答案当然不是,虽然历代皆有皇帝为保皇位滥杀功臣事情的出现,但代宗赐死元载却真的不是因为惧怕他造反。



元载会被赐死,根本原因在于他居功自傲,恃宠而骄,专权跋扈,排除异己,贪污腐败,最终引起代宗的厌恶,在“众望所归”下,元载为自己的愚蠢行为付出了血的代价。

当时,元载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他先是重金收买鱼朝恩的亲信皇甫温和周皓,以此瓦解他的势力。而后,在买通了鱼朝恩身边人后,元载又奏明代宗,用凤翔节度使的位置拉拢地方实权派皇甫温,以此来获得他的支持,及其麾下士兵的效忠。再之后,在内外都被元载买通后,代宗遂对鱼朝恩动手了,他借宴席之名,将鱼朝恩诱入宫中,之后命殿前武士将其缢杀。如此,可以说,代宗能除掉李辅国和鱼朝恩,元载是居功至伟的。



当然,最初对于这位功臣,代宗是十分厚待,在亲政后,代宗就封元载为颍川郡公,然后将朝中的所有大权都交由他处置,可谓是天恩浩荡。但是,这份厚恩却并没有让元载知道感恩图报,知道报效国家,在绝对的权力面前,元载迷失了自己,他成为了他之前痛恨的李辅国、鱼朝恩。志得意满的他,开始胡作非为,排除异己,鱼肉百姓,大兴土木是没少做。

大历六年(771年),李少良上疏代宗,向代宗告发元载的恶行。此时,元载得知后,他非但没有闭门思过,向代宗请罪,反而是编排罪名,私自将李少良杖杀于公府外。而此时因代宗还是很信任元载,所以代宗并未追究他的罪行,也正是因为代宗无意的放纵,此后数年,无人再敢去告发元载的所作所为。



再之后,随着元载的权力越来越大,他开始大肆索贿,培植亲信,排除异己。当时,凡是想要做官,想要升官的,只要送他钱,他就不管这人是否有能力,是否贤明,一概让其做官,如此当时的朝堂被元载是弄得乌烟瘴气的,贪污之风盛行。此外,为了享乐,元载还在京城南北修建了两座豪华的府邸,其内仆婢众多,更是歌姬成群,好不奢侈。

元载的这般胡作非为,把持朝政,结党营私的行为,终让曾经对他信任无比的代宗开始起了厌恶之心。初,代宗还是对他保有一份感恩的心,因此曾单独召见,对他加以劝诫,希望他能有所收敛,可元载非但不思改过,反而是变本加厉。最终,代宗对元载彻底失去了信心,为了肃清朝政,为了遏制朝堂的腐败之风,代宗对元载下手了。



大历十二年(777年)三月二十八日,唐代宗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收捕元载,随后将元载、元载的妻子王氏以及儿子元伯和、元仲武、元季能全部赐死。

简单的说,元载的死多半是自己咎由自取,若是他能洁身自好,谨言慎行,不骄不躁,他绝对能善终,而不会得到满门抄斩这样的悲惨结局。只能说,这一切都是元载在自己作死。


澳古说历史


在设计除掉大太监鱼朝恩以后,朝廷之内就剩下两只力量,一个就是以元载为首的文臣,一个就是功勋卓著的郭子仪。但郭子仪向来为人低调,与世无争。所以,元载就以一家独大傲立于朝堂。

元载作为锄奸的功臣,自然得到唐代宗的宠幸和重用,于是元载趾高气扬。每每在大臣中大言不惭地吹嘘,称自己文可安邦,武可定国,腹有经纶,胸怀韬略,古往今来,无人可及!

为了让大权独揽,堵塞言路,害怕上奏论事者揭露他私揽大权,就奏请说:“百官如果有事论奏,都应当先告诉有关部门长官,由各长官告诉宰相,然后再奏报陛下。”

阻塞了言路,更加利于他玩弄权势和计谋。其实他的施政纲领倒也比较简单,那就是办事要根据贿赂多少而定。

吏部侍郎杨绾,他主管官吏的选拔,办事公平允当,又生性耿直,从不依附元载。岭南节度使徐浩贪婪而善于阿谀奉承,他盯上了吏部侍郎这个肥缺,于是倾尽南方各种珍贵物品来贿赂元载。几天后,元载就把杨绾调到了清水衙门国子监,让他担任国子祭酒,同时把徐浩调入朝中,取代杨绾成为新的吏部侍郎。

徐浩如愿以偿后,就开始了“吃肥肉”的行动。他有个小舅子姓侯莫陈(三字姓),原任美原(今陕西富平县)县尉。徐浩要提拔他,就让京兆尹杜济捏造了一份政绩,声称侯莫陈在任上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然后又让同僚、吏部侍郎薛邕出面,将侯莫陈调任长安县尉。

依照规定,长安县尉赴任前必须先到御史台报到。结果侯莫陈一到御史台,李栖筠就不由分说地把他扣下了。生性耿直的李栖筠稍微一调查,侯莫陈伪造政绩的行迹就败露了。李栖筠当即发起弹劾,把奏章递到了代宗手上。代宗即命礼部侍郎于邵负责审理此案。

没过多久,审理结果出来了,于邵傻乎乎地替侯莫陈辩解,声称此人虽然政绩造假,但他造假的时间却是在去年的大赦之前,代宗一听,顿时勃然大怒。将徐浩贬为明州别驾,薛邕贬为歙州刺史;杜济贬为杭州刺史,于邵贬为桂州长史。于是朝廷纲纪稍有整肃。

但元载、王缙一党不仅没有因“侯莫陈案”而有所醒悟,反而在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连他们的家人、幕僚、手下低级官吏,甚至是出入他们家中的尼姑,也全部加入了招权纳贿的行列。(“载妻王氏及子伯和、仲武,缙弟、妹及尼出入者,争纳贿赂。《资治通鉴》卷二二五)

元载有一位长辈从宣州来,向元载谋求官职,元载估计这个人不足以任用办事,仅给他一封信,让他捎给河北节度使。长辈不高兴,走到幽州时,私自拆信偷看,见信中一句话也没有,仅仅是元载的署名罢了。

长辈大怒,但又迫不得已,试着去拜见河北节度使院的幕僚,节度判官听到他捎来元载的书信,大为吃惊,立即告诉了节度使,节度使派遣大校用箱子接受元载的书信,把他安排在上等客房,挽留宴请数天,在他辞行时,赠给他一千匹绢。元载的威势权力就是如此的震慑人心。

对于元载的所作所为,代宗李豫当然不会不知道。可元载毕竟当了好几年的宰相了,经验丰富,能力突出,而且又有诛除鱼朝恩之功,所以代宗还是不舍得拿掉他。

代宗找了个机会单独召见元载,对他进行了一番深刻的批评教育,希望他能有所收敛,不要重蹈鱼朝恩之覆辙。元载却把代宗苦口婆心的劝导当成了耳旁风,仍旧我行我素,毫无半点悔悟的迹象。

看到不可救药,唐代宗对他起了杀心。因为元载久任宰相,朝中党羽众多,比如宰相王缙、京兆尹杜济、吏部侍郎徐浩、薛邕等人都是他的死党,其他还有很多公卿大臣也惟其马首是瞻。 唐代宗害怕左右泄露消息,没有可以商谈的人,唯独与左金吾大将军,自己的舅舅吴凑谋划此事。吴凑是代宗的舅舅。

恰巧有人控告元载、王缙夜里举行祷神的祭礼,图谋不轨。唐代宗驾临延英殿,命令吴凑在政事堂逮捕元载、王缙,又将其同党元仲武及卓英倩等逮捕入狱。

命令吏部尚书刘晏和御史大夫李涵等人共同审讯他们,起诉文书都出自宫中,还派遣宦官使者责问他们的秘密勾当,元载、王缙全都服罪。于是赐元载自尽于万年县。

死刑通知书下达了,元载也自知按照他的罪行是难逃一死的,但他却没有想到,他的死法别出心裁。

元载不光被赐死,临死前还受到戮刑。在古代,人们将戮刑视为奇耻大辱,所以,在这里戮又有了羞辱和耻辱的含义。戮可以分为两种,即生戮和死戮。 生戮即先将犯人示众,然后再杀死。死戮是先将人杀死,然后再陈尸示众,如果没有被杀就已经死的,就陈尸示众,有时为了泄愤,还要鞭尸。或者将尸骨故意弄得到处都是,叫做鞭尸扬灰,这不但是对死者的侮辱,还是对他在世的亲属的羞辱。

在执刑前,狱卒因为元载臭名昭著,而且自己多年未能升迁就是没有上供所致,所以恨死了贪官。给元载递送死亡通知书后,元载就想立马自裁,牢头不干,说等一会。顺手脱下几天没洗的臭袜子,塞进元载口中。

古代人穿的袜子和今天的面料不一样,都是用布缝制的,洗起来不好洗,也不好干。所以,那时的人穿的袜子不可能时时来换。那天元载运气不好,主办他的狱卒正好有脚气病,按现在生理学理论,脚有味道通常是由于身体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细菌、霉菌分解下产生秽臭。

这样的袜子往元载嘴里一塞,立马把嘴堵得满满的,元载只觉得一股秽臭气直冲脑门,刚要换口气要喊,猛然吸进一口气,呛得差点晕了过去。就这样遭受半天罪后,才挨了久违的一刀。 (“载请主者:“愿得快死!”主者曰:“相公须受少污辱,勿怪!”乃脱秽袜塞其口而杀之。”《资治通鉴》白话版·唐纪四十一 )

在帝国政坛上跋扈多年的堂堂宰相元载,或许也曾意料到自己总有败落的一天,但他绝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以吃臭袜子的屈辱方式死去。

元载死后,他的妻子王氏,儿子元伯和、元仲武、元季能也同日被杀,家产全部抄没。幕僚卓英倩等人被关数月后,于狱中杖杀。

诛除元载后,宰相位置空缺,唐代宗随后又任命了两位新宰相,一个是曾遭元载排挤的杨绾,另一个是礼部侍郎常衮。

杨绾向来以“清简俭素”著称,如今代宗让他取代骄奢无度的元载,其用意不言自明。所以在听说杨绾被任命的当天,朝中权贵都马上做出了反应:

中书令郭子仪驻守邠州,他正在宴请宾客时听说杨绾为相,便将在座助兴的声乐队减去五分之四;

京兆尹黎干受唐代宗宠信,每次出入车马有一百多辆,但也在杨绾拜相当日减少车马,只留十匹而已;

最惨的是御史中丞崔宽,因家境富有,在长安之南建有别墅,其中的池馆台榭,在当时被称为第一,在得知杨绾拜相后,当天就忍痛暗中派人将其拆毁。

杨绾上任后,唐代宗对他抱有非常大的期望。因为这几年来,整个朝廷已经被元载一党搞得乌烟瘴气,代宗相信假以时日,杨绾必定能够革除弊政,重振朝纲!

杨绾能不辱使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吗?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


拜近期热播的神剧《长安十二时辰》所赐,在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并不为大家所熟知的人物,如李泌、元载,其人物事迹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普及。在这部电视剧中,时任大理寺评事的从八品小官僚元载,令人印象深刻,虽然官职卑微,但是始终不忘寻找各种机会攀高枝走捷径向上爬,还利用机会撩到大将王忠嗣的女儿王韫秀,已经在仕途上走好步开好局。历史上的元载是唐肃宗唐代宗时期的宰相,因擅权贪腐引起皇帝不满,被唐代宗下令赐死。元载死后被抄家,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死后家里抄出了多达八百石的胡椒,胡椒在当时可是硬通货,八百石胡椒价值可是天文数字,元载的贪腐可见一斑。

元载出身寒微,自幼博览群书,但是长期蹉跎于科场,直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才因唐玄宗希望选拔精通道学的人才,得以考中进士,先是担任邠州新平县尉,后来又陆续担任黔中监选使判官、大理评事、东都留守司判官、大理司直等职务,《长安十二时辰》中描述的就是元载担任大理寺评事时期的故事。虽然元载颇有才干,但是在很讲究门第的唐朝,难以有机会出人头地。直到“安史之乱”的爆发,元载才得到了盼望已久的机会。

在安禄山进攻长安的时候,元载避居江南,被江东采访使李希言看中,先是表举为副使,并授祠部员外郎,后改任洪州(江西南昌)刺史。后来,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史称唐肃宗,不久之后,郭子仪等人收复两京,唐肃宗返回长安,任命元载为江淮转运使,加御史中丞。

为上位铲除李辅国和鱼朝恩

上元二年(761年),元载被召回朝廷,担任户部侍郎、度支使、诸道转运使。此时宦官李辅国专权,元载便积极钻营想方设法向李辅国,借用与李辅国妻子元氏同宗的名义,得到了李辅国的赏识。李辅国原来打算运作元载担任京兆尹一职,但是元载属意相位,对京兆尹一职再三推辞,李辅国明白元载的意思,便向唐肃宗推荐元载担任同中平章事,判度支、盐铁转运使,元载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宰相。第二年,唐肃宗病重驾崩,太子李豫登基成为为皇帝,史称唐代宗。宦官李辅国凭借拥立唐代宗即位的功劳,被唐代宗称为尚父,并担任中书令一职,独揽朝政,逐渐引起了唐代宗的不满,身为宰相的元载很快意识到了皇帝的心思,权衡之下,决意投向皇帝一方,并为皇帝暗地里策划如何铲除李辅国。

宝应元年(762年)六月,唐代宗采取“明升暗降”的方式,下令进封李辅国为博陆郡王,但同时免去李辅国中书令的职务,并将下元帅行军司马之职由元载继任。 变相地削去了李辅国的行政权和军权。同年十月,唐代宗派遣刺客暗杀李辅国于家中。

李辅国死后,宦官鱼朝恩掌握禁军,专权跋扈,妄议朝政,元载也不敢当面顶撞。元载暗地里密奏唐代宗,历数鱼朝恩罪行,建议将其诛除。唐代宗对鱼朝恩非常忌惮,授意元载策划行动。元载用重金收买了鱼朝恩的亲信皇甫温和周皓,获得了鱼朝恩的一切动向。公元770年三月,唐代宗在宫中借寒食节举办宴会,宴会结束后,鱼朝恩被留下来接受皇帝召见。唐代宗指责鱼朝恩有不轨之意,鱼朝恩情急之下,急于争辩,言语颇为傲慢,周皓指挥武士拿下鱼朝恩,将其缢杀。

在此之后,元载在朝堂之上终于没有对手,他开始独揽朝政,很多事往往还没有得到代宗的批准就已经开始执行,逐渐使得唐代宗开始厌恶元载,大历六年(771年),李少良上疏朝廷,陈奏元载恶迹。元载得知后,罗织罪名,将李少良等人杖杀于公府。从此人们再也不敢公开非议元载。在元载担任宰相最后的七年里,但凡事想要加官进爵,都必须向元载及其儿子们行贿方可实现,元载生活奢侈,并因此在长安城北城南均有住宅,城南住宅华丽无比,规格宏大。

唐代宗对元载的行径也是十分明了,但考虑到元载是两朝宰相,立下不少功劳,不愿意轻易对其下手,便找机会召见元载,规劝其收敛行为,但元载依然我行我素。唐代宗决意采取行动,大历十二年(777年)三月,唐代宗突然派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收捕元载和王缙,并派人将元载的儿子们和亲信逮捕下狱。唐代宗派遣其他重要官员联合审讯元载,并于宣布赐死元载。

元载死后,唐代宗将元载的妻子王韫秀以及儿子元伯和、元仲武、元季能全部赐死,在外地为官的另外一个儿子也被赐死,唐代宗派人查抄元载家产,发现仅胡椒就有八百石之多,其他财物不计其数。在此之后,唐代宗还觉得不解气,还派人捣毁了元载的祖坟,可见唐代宗对元载的怨恨之深。


沧海拾遗录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每朝每代几乎都存在着贪官,随着皇权的分散、朝廷的腐败,这些贪官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增长。我国民间曾流传过这么一句话:要说我们国家历史上的贪官,唐朝的元载、明朝的严嵩、清朝的和珅都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据史册记载,在贪官和珅的家中搜刮的钱财足够当时清朝廷十五年的花费,数目之大令人咂舌。

随着地位的升高、权利的扩大,这些官员也只是对待金钱的欲望越来越大、不敢逾越范围干涉皇权,然而唐朝的元载不仅在财富上野心勃勃,在挑战皇权的道路上也是跃跃欲试。

据《唐书》一册记载,元载家中金银上万,手下建筑产业极多,在长安城外有一处宅子如同皇宫一般富丽堂皇。元载对生活环境有着极高要求,生活也十分奢侈,在唐朝,胡椒是同于燕窝鲍鱼一般珍贵的食料,由外国进口、常用于分发官员的俸禄,然而在元载府中搜刮出64吨的胡椒,比皇帝的数量多出几倍,这是他平时私藏的。他喜爱屋内散有香味,便命令仆人将极为贵重的香料搅碎、涂在墙上,把金银宝石砌在窗户之上,屋内设施、物品都与皇帝的待遇如出一辙。

元载在少年时期,家境贫寒,是一个清廉聪慧的才子,他自小在父亲的影响之下,饱读诗书、十分灵敏,在科举考试中拔得头筹。天宝元年,元载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他性格圆滑聪明,很快便凭着自己的实力,渐渐的攀爬到临近皇帝的高度。元载很懂官场之道,他巴结当时朝廷中权利最大的李辅国,几经阿谀奉承之下,他很快便得到了李辅国的赏识。在与李辅国的合作之下,元载开始了买卖官位、搜刮钱财的道路,此时出现了一件事情使李辅国的命运发生了巨大转变。

皇帝认为李辅国的权利过大,便将其权力收回,元载预料到事情的未来发展,便立即投靠到皇帝一边,并顺利的登上了宰相一位。此时的元载已经深陷财富的漩涡无法自拔,要知道和珅虽说是个大贪官,但是他在皇帝的面前不敢造次,该奉承的时候奉承,只是在私底下搞些小动作,而元载甚至变本加厉的开始干涉朝政,企图推翻皇帝的政权,他比贪官和珅的胆子还大。元载在朝廷中行事过于招摇,很快便引起了皇帝与大臣的不满,在一众大臣的的觐言之下,皇帝下令彻查元载贪污一事。元载的所作所为很快便被一一揭露,皇帝大怒之下,下令将元载一家处死。

元载被欲望蒙蔽了双眼,最终钱财性命双双失去,最后他在行斩首之际,说出了肺腑之言,他说:只想要一刀利落的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这样的日子他早就不想过了吧,不知元载在最后人财两空甚至牵连家族生命的时候,是否有过一丝后悔的念头。


历史云顶


元载是唐代宗时期的宰相,他做过的最著名的两件事:一是助唐代宗除掉大宦官李辅国和鱼朝恩;二是贪污胡椒八百石(相当于现在的48吨)。

元载出身贫寒,在唐玄宗时期参加科举考试做官,不过当时做的官职不大,直到后来安史之乱,唐肃宗僭越称帝,唐肃宗宠信心腹太监李辅国,甚至将军国大事都交给李辅国来处理,而李辅国的妻子元氏和元载是同宗,于是元载通过李辅国的关系做到了宰相的位子上。元载虽然是靠着李辅国才官运亨通的,但他自身也确实比较有才华,而且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做出来的事确实让皇帝高兴。

762年,唐肃宗病重,李辅国拥立太子李豫继位,即唐代宗。元载继续因为李辅国的关系出任宰相,并升任中书侍郎。元载很得唐代宗的宠信,最重要的是,元载看出了唐代宗不喜欢李辅国,于是就和唐代宗谋划除去李辅国。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有强盗就进入了李辅国的家,杀掉了李辅国并将其头颅带走。

李辅国被杀了,还有一个鱼朝恩,同样是权倾朝野的大宦官。安史之乱中,鱼朝恩没少给郭子仪和李光弼使绊子,只是郭子仪不同他计较得以保全,而李光弼选择拥兵自保弄得个抑郁而终。而且鱼朝恩掌握禁军,手握军权,肆意干涉朝政,文武百官没有谁敢与他作对。元载虽然是宰相且备受唐代宗宠信,也不敢与鱼朝恩起冲突。不过元载也有自己的办法,他结交宦官,收买中书主书,通过他们探知代宗的心思,也因此知道了代宗对鱼朝恩的厌恶。

769年,元载秘密上表历数鱼朝恩的罪行,并建议代宗将其除掉,两人一拍即合,代宗就让元载来策划这次行动。元载先是重金收买了鱼朝恩的心腹皇甫温和周皓,通过这两个人,代宗掌握了鱼朝恩的很多谋划。之后,元载就和皇甫温、周皓商量捕杀鱼朝恩的计划。第二年的寒食节,代宗设宴庆祝,宴会结束后单独留下了鱼朝恩,然后指责他图谋不轨,鱼朝恩试图辩解,结果被周皓的人拿下,杀死。

李辅国和鱼朝恩的接连被杀让元载的权势更胜,他自恃功高,慢慢的不把代宗放在眼中,很多事往往还没有得到代宗的批准就已经开始执行,谁敢议论元载的错处也会受到处罚。771年,有人上疏陈述元载的罪行,元载找了个名目就把那人杖杀了。自此,朝堂之上再也没有人敢议论元载。膨胀过度的元载把持朝政、结党营私、公然索贿,甚至卖官鬻爵,成了代宗心中的一大害。

代宗试图敲打元载让他收敛点,但元载依旧我行我素,代宗不得不考虑收回元载手中的权力,并最终在777年开始问罪于元载。元载服罪被赐自尽,他的妻儿也都被杀死,家产被没收,当时从元载的家中搜出了八百石的胡椒,要知道当时的胡椒是相当贵的。做完这些,代宗还不解恨,又把元载的父辈祖辈的坟墓挖开,开棺弃尸。


尚宫女史


要说这宦官,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们无从考证了。我们所知道最早的记录是在西周,也就是说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宦官。宦官什么人啊,通俗点说就是太监,是皇帝的家奴啊!

要说这宦官当权可是一直都存在的,像东汉,像唐朝,像明朝。这明朝就有这么一位叫魏忠贤的宦官在历史上可以说是赫赫有名啊!要小编来说,这魏忠贤再怎么样,也没有杀过皇帝换过皇帝。这唐朝的宦官可就厉害了,这两事都干过。尤其实在唐中后期,那时候的安史之乱刚刚平定,这后来又爆发了许多的叛乱,像“四王二帝”等等。

皇帝能信任谁?还不就是自己家里的妻子奴隶。可我们都知道这妻子还有夺权的时候,武则天可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嘛!那能信任的也就自己的家奴了,这家奴啊就是我们所说的宦官太监。这宦官自然也有叛主的时候,不过你看这狗咬人的情况有发生,可咱周围这养狗的人也没见少啊!小编觉着,就是这些个宠幸宦官的皇帝都认为之前的那些都是个例。

我们都知道这唐朝的凌烟阁是什么地方,那可是专门用来供奉那些个唐朝英雄的,这些个英雄哪个不值得流传千古?可这里边有两个异类,里面出现了两个宦官,其中一个就是小编今天要给大家讲的鱼朝恩。

这鱼朝恩是哪人,从前发生过什么我们都不晓得,要知道这进宫当太监的肯定都是些贫困家里的孩子,谁去记载这些个穷人到底发生过什么。根据历史记载的,我们就只知道这是个太监。

这太监可了不得,权力可大着呢!要说他是凭什么有这么大的权力的,我觉着还跟战争脱不了干系。话说那时候的鱼朝恩还只是神策军的统领,皇帝并没有那么宠幸他。不过那时候恰巧发生了叛军反抗,郭子仪就带兵去解救了,唐代宗便匆忙出逃。战乱的时候,别说下人了,据说皇亲国戚跟着的也没几个,这时候的皇帝说要有多落魄就有多落魄。正好这鱼朝恩带着大部队赶来了。好家伙,一下子在这场战争里什么都不用做便有了护驾的功劳。护驾有功,皇帝自然宠幸。要小编说,鱼朝恩也是运气不错的,就这么巧成了护驾的功臣了。

护驾有功怎么办?当然就是赏了,赏完还给升了官。这时候的鱼朝恩可算是爬上了权力的高峰。要小编来说啊,这鱼朝恩实在是太看得起自己了,经常到处贬低别人,像那功臣郭子仪就不知道被他泼了多少脏水。当上了官不算,还要当国子监。什么官?这可是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老师啊!这鱼朝恩哪里读过什么书,不过在一群学士面前班门弄斧罢了。当了国子监不算,这鱼朝恩还要拆了华清宫,说是要重新建立一个章敬寺。这华清宫什么地方?可是当年杨贵妃最爱的宫殿啊!《长恨歌》的故事就是发生在那里。这些个事说明什么?说明这皇帝老儿宠幸他。

这鱼朝恩实在是不够聪明,这好好的生活自己不把握,非要想着什么自己是天下第一。后来可就好了,惹恼了皇帝。怎么惹恼的?鱼朝恩对朝堂之事可以说是每件事都要管,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天下事有不由我手乎”,那这么说了还要皇帝干嘛?这能不惹怒皇帝吗?还有鱼朝恩的儿子,你们要问了,这太监怎么会有儿子?那些个大太监有自己的家族,有妻子儿女,可能是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吧!

鱼朝恩的儿子原本就是一个六七品的小官。话说有一天,这儿子跑回家说被欺负了。鱼朝恩觉着肯定是他们看不起自己儿子,这不行,于是跑去找皇帝并提出要求。说自己的儿子被欺负了,想让皇帝允许他的儿子可以穿紫色的官服。紫色官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是三品以上的官级。这么一个毛头小子凭什么?不等这皇帝说话,这鱼朝恩已经让人拿上来了紫色的衣服。好家伙,原来只是来通知一下皇帝而已。这皇帝可就不干了,不过这鱼朝恩有军权啊!怎么办?

这时候另一个小人就要出场了,这位铲除鱼朝恩的人名叫元载。元载是管国家财政的人,也是一个有些本事的人,再加上背后有程元振撑腰,地位可以说是蒸蒸日上,后来官至宰相。这可不是一位什么善茬,贪污的一点都不少。要说这宁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鱼朝恩得罪郭子仪都没事,可得罪元载就给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元载知道这时候的皇帝对鱼已经心生不满了,所以就借机给皇帝进谏说要铲除了这宦官,皇帝自然就答应了。于是有一次退朝以后,唐代宗说要留下几位大臣谈论事,鱼朝恩自然也在其间。于是等这鱼朝恩一来,皇帝就开始指责种种罪名。鱼朝恩不识时务的是还一直顶撞皇帝,于是几个大臣便拿着绳子往鱼朝恩脖子一套,结束了他一生。

这实在是这鱼朝恩咎由自取,残害忠良,干尽缺德事。玩弄朝权,往那些个忠臣身上泼脏水,恃宠而骄。鱼朝恩自然也是有可怜的地方,小小年纪便被送入宫廷,成为一个身体残缺的奴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