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選擇廣島、長崎,而不把原子彈投入日本東京?

當時的日本實屬冥頑不靈,軍國主義分子寧可拉上平民一起陪葬也不願投降

二戰末期,日本所面臨的戰爭處境非常危急,但他們的軍國主義分子仍舊鼓動玉碎計劃,號召平民百姓加入戰爭。比如著名的日本神風特攻隊(在日本國內輿論飽受譴責)就是在這期間產生的。日本的軍國主義洗腦十分嚴重,只要天皇一聲令下,平民百姓就會搖身一變成為雜牌軍士兵。

為什麼美國選擇廣島、長崎,而不把原子彈投入日本東京?

長崎

如果美國不使用原子彈,他們就會面臨代價巨大的對日登陸作戰,美國人不會願意因為人道造成更多的盟國軍民傷亡。而美國選擇平民眾多的廣島、長崎,就是讓日本平民認清他們必敗、不降必死的事實。

至於原子彈襲擊地選擇廣島、長崎的原因如下:

廣島、長崎除了大量平民外,還是日本重要的軍事工業重地,尤其是廣島甚至是日本軍事的前沿陣地,三菱重工也在廣島。日本的毒氣研發基地、工兵做業場、陸軍運輸部都在廣島,所以廣島也被稱之為日本的“軍都”。

長崎則是日本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還是艦船工業的基地。日本大部分艦船都出自長崎。二戰期間,日本與美國的交戰多在海上,因此長崎必然是首選目標。

為什麼美國選擇廣島、長崎,而不把原子彈投入日本東京?

廣島

至於為什麼排除了東京,首先客觀上東京城已經沒東西可炸了。

東京作為日本最大的城市群,從太平洋戰爭爆發開始就是美國轟炸的主要目標。1941年珍珠港事變之後,美國的第一反應就是派遣16架B-25轟炸機炸東京。

且戰爭期間只要有機會,美國戰機也會時不時的東京轉一圈,尤其是在戰爭最後階段的1945年。當時美國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柯蒂斯·李梅被要求摧毀日本所有戰爭潛力。

但由於日本工業生產是以小作坊為單位散佈在居民區,點對點的集中轟炸對其作用很有限,因而李梅決定使用燃燒彈對東京進行無差別轟炸。

1945年2月23日174架B-29轟炸機飛臨東京上空狠狠的扔下數百噸凝固汽油彈,拉開了美軍火燒東京的序幕,其中3月10日凌晨的東京大轟炸最為慘重。

事後統計僅一個晚上東京63%的商業區和20%的工業區就被燒了個精光,10萬居民喪生火海。在如此高強度的火攻之下,時間跨越到投放原子彈的8月,東京除了皇宮、東京大學已無完整之建築,一眼望去光禿禿的全是廢墟。

為什麼美國選擇廣島、長崎,而不把原子彈投入日本東京?

東京大轟炸

其次天皇不能死,天皇是當時日本國內唯一能夠制衡軍國主義勢力的存在,假如他被炸死了,日本軍國主義可能就會徹底暴走。

要知道當時這群瘋狂之人已經敲打出了所謂一億人玉碎的本土決戰計劃,對於該計劃盟軍方面有過較詳細的評估,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估計若登陸日本本土陣亡約40-80萬人,丘吉爾則說要100萬。

如此巨大傷亡對於當時的美國人來說是真的無法接受,因而在包圍日本本土的作戰中,美國的第一要義就是保住天皇,留住一個可以領導日本人投降的人。

這也是為什麼8月投放原子彈之前的東京大轟炸,就算把全城燒了也沒有動皇宮絲毫,且戰後不將天皇處置成戰犯也同理。而原子彈的威力是為不可控存在,扔在東京天皇根本活不了。

他一死盟軍就只能硬著頭皮撞一億人玉碎,然後將百萬陣亡烈士帶回家。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 ,每天我們會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們創作最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