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後重新建立的邵陽縣,縣城設在原武岡的地界上

1951年11月析原邵陽縣境東北置邵東、新邵縣,邵陽縣南部和新劃入的武岡縣東部6鄉為新的邵陽縣。


解放後重新建立的邵陽縣,縣城設在原武岡的地界上

1950年3月,由中共邵陽縣委白希清同志主持,成立了新縣治選址工作組。當時選址考察目標有:塘渡口、白倉、五峰鋪和九公橋(進入考察組研究的範圍,但沒有進行過實地考察)。縣治選址工作組經過實地考察後,最後確 定塘渡口作為新邵陽縣的縣治。

當時的塘渡口,由武岡剛划過來,僅沿河有一條寬約4米,長不足400米的小街,總人口不滿1000。 但交通條件好,正處夫夷河與赧水交匯口,上通武岡、 洞口、隆回、新寧,下走邵陽、益陽。且當時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馬和船, 縣委、縣政府只有書記、縣長才各有一匹馬用作公務,其餘的同志只能靠步行或坐船下鄉工作,從塘渡口坐船上可達金稱市、塘田市、黃亭市,下可通小溪市、九公橋、梽木山,全縣有半數以上鄉鎮都在水路沿線。而且位置正處於新劃的全縣正中,容易形成全縣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從當時的經濟、文化條件來看,白倉、五峰鋪的文化教育和商業基礎確實比塘渡口要好,兩地均彙集了邵陽當時一批小資產者、小工商業者、當地名流和地 主,這些人在這裡置辦房產,經營鋪 面,兩個集鎮已出現出現代工商業的雛 形,但從邵陽縣區位圖來看,白倉偏 南,五峰鋪過於偏東,所以未稱為新的縣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