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瘟疫有多可怕?讓這些帝國“亡國滅種”

01

“猩紅熱”打敗雅典

公元前431—前404年,希臘世界最為強大的兩個城邦——雅典與斯巴達——發生了戰爭。戰爭開始的第二年,一場大瘟疫侵襲了雅典。病症來勢兇猛,病人發熱,極度口渴,舌頭和喉嚨充血,身體皮膚的顏色紅中泛灰,最後長出膿皰潰爛。各階層的人都會得這種病,包括富人和窮人。醫生們無能為力,他們自己也因此而死。瘟疫給予了雅典同盟以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瘟疫肆虐的時間很短,但死亡人數很多。可能至少有1/3到2/3的雅典人死亡,包括雅典著名的將軍伯利克里。雅典不僅損失了大量的軍隊和優秀的統帥,而且導致自身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無法做出明智的戰略決策。更可怕的是,災難導致了人們的精神崩潰,使城市居民士氣消沉,尤其是破壞了海軍的戰鬥力,這就使雅典不能對斯巴達進行強有力的打擊。戰爭在拖延了27年後,到公元前404年以雅典戰敗告終。

02

瘟疫加速羅馬帝國覆滅

對帝國覆滅的原因,歷史學家過去爭論了許多年。主要出現了人口下降論、種族混雜論、土壤枯竭論、基督教影響論等,近些年來又出現了氣候變化論、鉛中毒論、軍權嬗變論、環境惡化論等。儘管這些觀點各有側重,甚至存有分歧,但國內外學界目前一致認為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綜合性結果。在眾多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中,瘟疫也是導致其衰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羅馬歷史上有三次大瘟疫——塔西佗《編年史》記載的公元65年大瘟疫、公元前167年的“安東尼瘟疫”(又稱“蓋倫醫生疫病”)和公元250年的西普里安瘟疫。當然,除了這三次大的瘟疫外,還有諸多其他瘟疫發生。這些週期性爆發的瘟疫對羅馬帝國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無論是對其人口、經濟、軍事、政治,還是對宗教等諸多方面都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03

​天花病毒幾乎滅絕土著印第安人

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天花,在中世紀的歐洲幾乎每5個人就有一個帶有天花留下的瘢痕。法國國王路易十五、英國女王瑪麗二世、德皇約瑟一世、俄皇彼得二世等,都是感染天花而死的。整個18世紀,歐洲死於天花的人數達億以上。16世紀初西班牙殖民者把包括天花病毒在內的眾多傳染病帶到了美洲。1520年,一個感染了天花的奴隸從古巴來到墨西哥,這成了美洲大陸原居民噩夢的開始。幾千萬印第安人喪命,幾乎被病毒滅絕。

04

查士丁尼瘟疫讓東羅馬帝國元氣大傷

查士丁尼瘟疫是指公元541到542 年地中海世界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鼠疫,它造成的損失極為嚴重。 但是此次瘟疫對拜占庭帝國的破壞程度很深,其極高的死亡率使拜占庭帝國人口下降明顯, 勞動力和兵力銳減,正常生活秩序受到嚴重破壞, 還產生了深遠的社會負面後果,而且對拜占庭帝國、地中海、歐洲的歷史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鼠疫使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的居民死亡。它還繼續肆虐了半個世紀,直到1/4 的羅馬人口死於鼠疫。這次鼠疫引起的饑荒和內亂, 徹底粉碎了查士丁尼的雄心,也使東羅馬帝國元氣大傷,走向崩潰。

05

​鼠疫加速明朝滅亡

崇禎初年,旱情繼續發展,民變不斷,群雄並起,起義的農民持槍執矛,一次又一次在華北大地呼嘯而過。戰爭中人口大量死亡,旱災又使得華北大部分地區陷入饑饉,軍隊的征戰不斷將疫情沿途傳播,形成明末鼠疫擴散的動力之一。華北社會在戰爭和鼠疫的共同侵襲下度過了明代末年的最後時期。在明清之際華北三省的死亡人口中,至少有500萬以上的人口死於鼠疫。在萬曆及崇禎年間華北兩次大的鼠疫流行中,三省死亡人口合計超過1000萬。生態環境的異常變化是造成明王朝崩潰的主要原因之一。萬曆年間的華北鼠疫大流行使區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陷於停滯,崇禎鼠疫則在風起雲湧的起義浪潮中加速了它的傳播和擴散。明王朝是在災荒、民變、鼠疫和清兵的聯合作用下滅亡的。


古代瘟疫有多可怕?讓這些帝國“亡國滅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