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方的面都是鹼水面

如果對面食有點了解的人,都應該知道南方面食幾乎是清一色的鹼水面。

往中南地區走,是湖北的襄陽牛肉麵和武漢熱乾麵;

往東部沿海走,是南京皮肚面、上海陽春麵、杭州片兒川和奉化牛肉麵;

在西南地區走,是四川擔擔麵,宜賓燃面和重慶小面;

往東南沿海走,是廣東的竹升面和梅州醃面;

什麼是鹼水面?

刻意添加更多的鹼,做出的就是鹼水面了。

加鹼的作用就是中和麵條的酸味,口感更筋道,這是一個複雜的化學反應。

當添加鹼水的pH值在9以上,麵條會顯著變硬,顏色泛黃,還有種特別氣味,也就是所謂“鹼味”,這就能歸類為鹼水面了。鹼性越強,面越乾爽,黃色越亮,鹼味更重。

南北面食的差異,除了烹飪方式的不同,還有一大區別就是這鹼水。

而中國最“鹼水”的麵條大概是廣東的竹升面,面身特別乾爽,色澤特別黃,鹼水味特別明顯。

為什麼南方的面都是鹼水面

很多吃慣白麵條的北方朋友可能不會喜歡上竹升面的彈牙爽口,而是覺得“太乾了,還有一股腥味。”

而吃慣鹼水面的南方朋友,在北方呆久,都會想念起那個鹼水味。

一些北方面也會添加鹼水,比如蘭州拉麵,為了使拉麵更勁道,提高拉麵的效率,會添加鹼水。一些麵店為了提高效率也會添加少許鹼水,但只是少量,不會做出那股“鹼水味”。而北方家庭自家擀麵時,往往不會加鹼水。

為什麼南方的面愛加更多的鹼水?

第一,南方小麥品質不如北方小麥。

北方小麥硬質率高,筋度高,形狀挺,穩定時間長。南方小麥筋度低, 穩定時間短,放置一段時間後,會呈現扁平形狀。所以南方小麥做麵條需要添加較多鹼水來提高筋度,否則麵條太軟、發粘,口感很差。

《舌尖上的中國》有提到長江流域人們製作麵條時添加鹼水的作用:

“鹼是和麵的關鍵,它能把面中的骨膠蛋白結成緻密的網絡,鎖緊澱粉顆粒,麵湯不至渾濁,還能使面在嘴裡產生令人愉悅的彈性。”

為什麼南方小麥品質不如北方小麥?

原因還是離不開氣候和土壤。

雖然南方小麥和北方小麥一樣,主要種植冬小麥,秋播春收。

南宋時期,南方就在種植冬小麥。當時習慣麵食的北方人流寓江南,麥作發展迅速,還流行“稻麥複種”,即在同一塊土地上,水稻秋收之後種麥子, 麥子春收穫之後種水稻。當時租佃農民若稻麥複種,可以只納水稻秋課,不交麥租,在這樣刺激之下,小麥種植面積增加,宋人莊綽便《雞肋編》提到 “競種春稼,極目不減淮北”。所謂春稼,就是春天收穫的冬小麥。

但是,在北方地區冬小麥抽穗結實期,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空氣乾燥,有利於小麥的營養積累。而在南方地區,氣候條件對小麥生長不如北方的好,氣溫上升快,降水多,不利於籽粒灌漿後幹物質的積累,以至小麥籽粒不飽滿,產量不高,麥粒品質較差。

北方的土壤一般呈中性,南方的土壤偏酸性、肥沃程度低也是一大原因。

第二,鹼能中和麵條的酸味。

在南方,很少人會在家擀麵,大多去餐館吃,餐館的面存放時間較長,加上天氣熱,在醒面過程中難免會有發酵變酸的現象,會需要添加更多的鹼。在北方家庭,麵條是主食,現做現吃,對於鹼就沒有特殊的依賴。

鹼從哪裡來?

通常我們生活中所使用的鹼,指的是純鹼。雖然名為純鹼,但更準確地說,純鹼是一種溶液呈鹼性的鹽,分類屬於鹽,化學名碳酸鈉(Na2CO3),又名蘇打或鹼灰。

工業制鹼的歷史並不算長,在19世紀西方近代工業興起時才開始普及,最早是用於工業,紡織印染、化工之類,後來才進入食品工業,多作為麵粉類食品的改良劑。

工業制鹼進入中國則是19世紀時期末的事,那時叫“洋鹼”。當時的中國人只會造少量土鹼,不識洋鹼,也分不清洋土優劣。

經營純鹼的英國卜內門有限公司為打開中國市場,先後在上海和重慶建立卜內門洋行,聘請華裔傳教士李德立當總經理。中國麵食開始廣泛使用純鹼,與其不無關係。

為什麼南方的面都是鹼水面

原卜內門洋行,現為上海新華書店發行所

英國卜內門有限公司當時是世界五大公司之一,資本雄厚,組織龐大。世界上有市場的任何地方,尤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都設有其營業機構,而且其總經理李德立也很會做生意,

根據民國初期永利鹼廠創始人之一餘嘯秋先生的口述:李德立(ESLittle)在廊坊等地僱了中國工人挑著洋鹼,自己則手搖銅鈴吸引街上的行人,大肆宣傳他的洋鹼如何如何之好,並當場做試驗以證明他不是瞎說,酸性物質加鹼能產生反應,發酸的麵糰加鹼也能蒸出香甜的饅頭。他把他傳教的方式用來促銷。不到十年,洋鹼便打入了中國人的生活,使用洋鹼用於發酵也變得普遍

洋鹼很長時間壟斷了中國的純鹼市場。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法、德、意等國都參加了戰爭。激烈的戰爭使歐亞交通梗阻,洋鹼沒辦法從英國運到中國來,洋鹼存貨的價格幾倍上漲,還引發了食品業和工業用鹼的恐慌。

實業家範旭東便乘機創建永利鹼廠,1916年定址天津塘沽籌建,1924年生產出鹼,侯德榜先生髮明侯氏制鹼法之後,純鹼就完全普及到大家的生活飲食之中。

為什麼南方的面都是鹼水面

而在工業制鹼技術出現前,我國主要從鹽湖和草木灰當中獲取純鹼,即俗稱“土鹼”。傳統蘭州拉麵所使用的“蓬灰”也是來自一種草木灰的土鹼。

蘭州拉麵創始人馬保子的後人曾詳細描述拉麵添加蓬灰的步驟:根據麵粉的多少,適量加入蓬灰水。蓬灰是專訂於蘭州北山(現 今永登秦王川)一帶燒製的蓬灰,要求蓬灰草經過 霜降節氣後燒製,每年一般冬季送貨到店。蓬灰是當地一種野生的蓬蓬草,在深秋枯黃後燒成的灰, 十斤開水對兩斤蓬灰,加上蓬灰水能使面柔軟發鬆。“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達到光滑滋潤就可以拉成不同品種的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