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學二龍山拾遺

二龍山又名烈石山,西臨汾河,地勢險要,是太原的北大門。解放戰爭期間,閻錫山軍隊在烈石山上修建了大量軍事設施,現保存有碉堡3座、地下暗道1處。

魅力太原 | 中北大學二龍山拾遺

魅力太原 | 中北大學二龍山拾遺

二龍山,在太原市西北角中北大學校園內,是少有的和校園相依託的風景區。山勢不太高,但是景色秀麗,山上鮮花遍佈,景點眾多,太原二龍山旅遊風景區是太原為數不多的避暑勝地。


魅力太原 | 中北大學二龍山拾遺

有關二龍山名字的來,太原二龍山原名叫裂石山,裂石山原是一座石山,層疊塊壘,植被稀落,早年間曾有蘭村人在山上圈羊,亦名羊圈山。後來到民國年間,傳說有姓張的兩個弟兄,決心在山上植樹,改變村裡缺少遮擋風沙大的狀況。他們倆每日上山挖坑澆水,栽上松柏,小樹逐漸成蔭。人們誇弟兄倆是兩條龍,為了紀念他倆綠化的功勞,又改名二龍山。

魅力太原 | 中北大學二龍山拾遺

也有傳說說二龍山原名羊圈山,據說民國初年,張維卿陪閻錫山和美國的煤油大王到太原上蘭村考察,當一行人來到山頂,閻錫山問此山何名時,張維卿怕俗稱羊圈山名不雅,為取悅上司,立即以“二龍山”為名告之,寓意閻錫山和煤油大王為兩條龍,閻錫山聽後,連聲稱好,從此後“二龍山”名就自然流傳下來。

魅力太原 | 中北大學二龍山拾遺

二龍山是由中北大學一代代學生老師的努力才修建成今日的秀美模樣。而在平時由勤工助學學生維護,是長期努力的成果,遇到節假日,校方要投入警力疏導交通,投入勤工助學學生保潔,投入管理人員維護秩序、護林防火。所以希望遊人尊重他人勞動成果,自覺遵守秩序,保護環境,讓二龍山成為太原最美的山,讓中北大學成為中國最美的大學之一。

魅力太原 | 中北大學二龍山拾遺

二龍山風景區相對於太原周邊其他的景點來說性價比最高。交通便利不說,餐飲方面也很便捷。因為中北大學就在二龍山腳下,大學的飲食自然很豐富而且便宜,物美價廉,風景區周圍住宿和娛樂的設施也很齊全,畢竟是處於生活區內。同時,還可以感受一下大學的生活學習氣氛,懷念一下曾經的美好時光,和身邊的他或者對孩子講述一下曾經的那些年少輕狂。夏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避暑也開始提上日程,太原二龍山旅遊風景區是不錯的選擇,漫山蒼松翠柏,花草盛開,在山頂俯瞰城市,自有一番偷得浮生半日閒的竊喜。


一看山水:

二龍山是“龍城”的龍頭,山下“列石口”如龍眼,汾河水滋養了三晉兒女,因為是太原的上風上水,所以太原水廠就設在此;如今沒有了造紙廠、停止了開山採石的干擾,加上這幾年太原市和中北大學持續建設美化二龍山及周邊環境,秀美的二龍山風景是講述“錦繡太原城”故事的開篇。二龍山步步有景,四季風光,山水之間,石、松、亭、柏、瀑、壩、泉、廊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魅力太原 | 中北大學二龍山拾遺

二看歷史:

二龍山下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竇大夫祠”,竇大夫與孔子屬同一時代人;還有一位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傅山就出生在這裡的西村,在二龍山及其周邊留下了許多生活的足跡;二龍山下還是閻錫山的避暑山莊和他的高級將領的培訓基地,閻錫山老師趙戴文就長眠於此;二龍山上革命戰爭時期留下的碉堡、防空洞、戰壕、掩體保存完好,可見這裡是兵家必爭之地和重要的軍事要塞;周邊歷史古蹟眾多,從二龍山上都可以肉眼看到,所以,這裡可謂歷史底蘊深厚,人傑地靈。

魅力太原 | 中北大學二龍山拾遺

三看文化:

二龍山在中北大學校內,中北大學是一所有著七十年辦學歷史、特色鮮明的高等學府,來此登山的遊人,會同時感受到校園文化和現代氣息。遠離鬧市區,在這人傑地靈的優美環境中,中北大學是中國高校最好的學習場所之一,培養了國家許許多多棟樑之材。二龍山優美的環境是中北大學學生通過勤工儉學持續建設的成果,也反映了一種奉獻的精神。

魅力太原 | 中北大學二龍山拾遺

魅力太原 | 中北大學二龍山拾遺

四看健身:

二龍山不高,適合男女老幼登山鍛鍊,來這裡你經常會看到80多歲的老人上到山頂不用人攙扶、不用藉助柺杖,年輕人正常速度上下一個來回半小時左右,尤其沿途有幾個休息平臺,看看風景,簡單停下腳步,也不感覺太累,但也能起到鍛鍊的效果。上山下山有三條線路可供選擇,都是平緩的臺階通到山頂,不用愁迷路,雖然有個別地方有危險,但只要自我保護好,是比較安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