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往事:听季老先生讲述茅台之外的好酒-贵州大曲的故事

“回老家,我哪里带得起茅台,就买点红粮窖酒(贵州大曲)拿给家乡人喝,他们特别高兴。觉得好啊,香味浓,放一段时间,香味也浓,也很顺喉,也不头疼。那个时候农村的房子也破,到处香,香得他们也来喝,很珍贵的,带两瓶回去,尝一口也是很好的”, 年已八旬的贵州茅台酒厂名誉董事长季克良先生回忆贵州大曲时如是说。1963年,地方国营茅台酒厂生产出第一瓶红粮窖酒。

老酒往事:听季老先生讲述茅台之外的好酒-贵州大曲的故事

贵州茅台酒厂名誉董事长季克良先生回忆贵州大曲的影视资料截图

1976年,红粮窖酒改名为贵州大曲。

1984年,贵州大曲产销两旺。

1999年,贵州大曲为了配合茅台酒产能调整而暂停。

季老先生说:“最初还不叫贵州大曲,叫红粮窖酒,一个是供应给员工,一个是卖给糖酒公司。现在想想多可惜啊,放着变成老酒多好。”

老酒往事:听季老先生讲述茅台之外的好酒-贵州大曲的故事

特殊年代,贵州大曲前身是红粮窖酒

1963年,茅台酒厂正经历一段艰难时间,酒师们深入研究总结酿酒工艺的同时,利用有限的原料,在传统酿制工艺的基础上,生产出另外一种价格更加实惠,名叫“红粮窖酒” 的酱香酒,算是给当时买不到茅台酒的茅台员工的一种福利。富余的“红粮窖酒”便作价卖给糖酒公司,为酒厂增加收入。

1964年,大学刚刚毕业的季克良来到茅台酒厂,喝到的酒便是红粮窖酒。那个时候,茅台酒不好买、价格也贵,买茅台酒还要通过糖酒公司,大部分们员工买酒就买红粮窖酒。红粮窖酒,优秀的品质,还有相对便宜的价格,很快在酒友圈子中出了名,很多人甚至大老远“托关系”来买这种茅台员工内部福利酒。

老酒往事:听季老先生讲述茅台之外的好酒-贵州大曲的故事

70年代到80年代的贵州大曲(图片摘自《贵州名酒》)

1976年,装在废旧瓶子的红粮窖酒,不适合对外销售。那时市场经济还不活泛,但是酒厂领导及员工都觉得散装不好,销售还是要搞个瓶装的,正好“贵州”两个字是茅台酒厂的注册商标,所以将对外销售的红粮窖酒改名为“贵州大曲”。那个时候,大曲是很流行的说法,远不是现在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大曲是浓香的专属概念,酱香也叫大曲,贵州大曲就作为酱香代表在市面上流传开来。

美好回忆,茅台员工都喝贵州大曲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亲朋好友聚会,拎上两瓶贵州大曲,绝对是颇有面子的事情。贵州大曲作为当时茅台员工的福利酒及自供酒,被誉为茅台人自己喝的酒。由于大曲酱香酒复杂的“12987”工艺,不可能像其它香型的白酒一样大规模生产,贵州大曲的产量一直不高,也就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追捧。80年代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放开,贵州大曲迎来产销两旺的高峰,在贵州及周边省份一瓶难求。当时的情况是,一批贵州大曲刚刚生产出来,便被抢购一空。

贵州大曲,七八十年代老百姓消费的“茅台酒”

“我回老家,就买点红粮窖酒(贵州大曲),拿给我家乡的人喝……酒香到处飘,香得其他乡亲也来喝。”


贵州大曲是季老爷子的心头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是他走亲访友的“标配”。 “我回老家,就买点红粮窖酒(贵州大曲),拿给我家乡的人喝,他们高兴死了,觉得好啊,香味浓,也很顺喉,好像也不头疼……那个时候农村房子到处是缝,酒香到处飘,香得其他乡亲也来喝。这酒很珍贵的,带两瓶回去,(他们)尝一口也是很好的。”季老爷子回忆道,嘴角尽是惬意的微笑。

老酒往事:听季老先生讲述茅台之外的好酒-贵州大曲的故事

直到90年代,季老爷子家里都还藏着两瓶贵州大曲,醇和的美酒经过多年的储藏,正是到了无比香醇的时候,不想却被夫人送了人。季老爷子回忆起这两瓶酒,嘴角流露出孩童般纯真的微笑:“真的好喝,喝得舒服。”

转眼到了90年代,随着茅台酒产能逐渐扩大,贵州大曲的原料供应等配套已经勉为其难、捉襟见肘,产量逐渐降低,又成为员工福利酒,唯有过节发两瓶。那时起,便有精明的酒友、酒商开始有意识的收藏贵州大曲。1999年,由于产能受限及保障茅台酒的生产,贵州大曲停产,一代贵州名酒成为很多人美好的回忆。

老酒往事:听季老先生讲述茅台之外的好酒-贵州大曲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