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顿方阵在当时真的没有破解的办法吗?

TheBand


马其顿方阵在当时来说,绝对是顶级战阵!这个顶级战阵是由大名鼎鼎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发明的,凭着这个顶级战阵,所向披靡,如同秋风扫落叶一样,横扫敌人!那么马其顿方阵为什么会那么厉害?

马其顿方阵是一种以步兵为主的战阵,每个步兵配一把5米长的长矛,和一面圆形盾牌。

当两军交战的时候,上万马其顿方阵的士兵们手拿5米的长矛猛烈的往前刺,想想一下,密密麻麻的5米长矛往前刺,谁顶得住?敌军还没有近身,就被刺成马蜂窝,在短时间内,给敌军造成大面积的伤亡!很快敌军士气涣散,再也没有勇气往前冲!太残暴了!

强悍的马其顿战阵即使遇到敌方的战象,同样可以消灭他们!想想一下,密密麻麻的长矛刺在战象身上,战象很快失去战斗力!

马其顿方阵也有致命的缺点,马其顿方阵只能在平坦开阔的地带使用,一旦遇到狭窄地带,森林,多山丘的地方,阵型就会无法组成,容易被分割消灭,而且手握5米长矛的士兵们会失去机动性,很容步兵贴身近战给消灭!

当年罗马军团就是利用地形优势,让马其顿方阵无法组成,被分割成一块一块,最后步兵贴身近战消灭!

马其顿方阵的确是当时的顶级战阵,但是同样有着致命的缺点,所以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无敌的!


晴空视界



马其顿方阵的具体构成我就不多说了,喜欢这个话题的朋友都会了解一些,我就说说马其顿方阵是不是真的无解。

要讨论马其顿方阵必须先说其成名年代大约在公元前四百年,大致是我们中华春秋战国年间,根据这个年代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马其顿方阵在我中华同时期军队面前不堪一击。

中国甚至世界兵法鼻祖应该说就是我们中国伟大的军事家孙子,大家都知道孙子留下了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的形成大约在公元前五百年,也就是马其顿方阵大行其道之前。

中国的兵法讲究兵无常势,兵者诡道也,这两句话怎么讲大家都知道,就是说打仗没有一成不变的,打仗不仅仅靠勇猛的士兵,最主要的是“诡道”!也就是变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中国那时优秀的将领带兵很少出现两军实实惠惠的对垒的情况,要么是诱敌深入,让你娇纵,让你轻狂,在你放松警惕时突然反击你。要么是在对垒之时已经有一只或是两只部队分兵到了你的侧翼或是后方,一个信号出现,突然杀出,造成混乱。还有一个可能,突袭你的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没了吃的,看你怎么打仗,饿死你!还有一种战法那就是夜袭,夜间是大多数人需要休息的时候,这个时候两军很少开战,也是最薄弱的时候,如果突然有一支军队奔袭敌军大营,一阵砍杀放火,必将造成混乱,这种战法我想大家在三国演义中见过多次。

啰里啰嗦说了很多,现在切入主题开始说马其顿方阵的弱点极其破法。

马其顿方阵的弱点是机动性差,满身盔甲,手持长矛,队形密集,就像篮球巨人姚明一样不利于转身,不利于山地作战,必须有足够的场地排名布阵。两翼身后薄弱,是它的死穴!掌握了这些就分析如何破解!我们就在它擅长的平原地带打败它!第一,诱敌深入,在沿途挖地道埋伏一只伏兵(这个功课一定要做好,否则被马其顿方阵负责支持的游骑兵发现了就是死路一条),也可以在侧翼远一点的地方布置奇兵,最好是骑兵,速度快,才有冷不防的效果。

马其顿方阵其实有它的前锋部队的,就是游骑兵,他们负责前方清理以及保护侧翼,但是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少。我们先诱使轻骑兵脱离方阵,然后用优势兵力快速解决这些游骑兵(如果说方阵是海上的航母,那么这些游骑兵就是航母周围的各种保护舰只,没了巡洋舰战列舰驱逐舰的保护,航母还有多少战斗力?),这个诱敌深入过程一定要造成方阵人员的疲惫,你想想方阵的战士穿着盔甲,既要前进,又要保持队形,属实辛苦啊。

最关键伟大的时刻到来了,我们解决了大部分游骑兵(人家不可能所有的游骑兵都跟着你对吧),那我们基本可以对垒了,马其顿方阵这个巨人屁颠屁颠累了个半死,就像无球的姚明只能在球场来回的奔跑,那叫一个无奈啊,突然要两军对峙开打了,肯定是兴奋了。

两军厮杀开始了,一开始天昏地暗,马其顿方阵利用其优势,打的对手连连败退,就在这时,身后一声炮响,喊杀声震天,一只骑兵从方阵后方快速杀入,方阵不能乱,方向仍然向前,可剩余的游骑兵显然不是敌方优势骑兵的对手,不一会敌方(不对,应该是我方!),我方骑兵从背后两翼开始攻击方阵。我们是专业杀人的,我们只往肋下背后捅刀,砍菜切瓜一般。方阵的敌人手持长矛,被迫放下拔出短剑防身,这时候我们的大刀,短矛(跟他们的比而言)的优势体现出来了,那叫一个杀得痛快!方阵前边的阵脚在后边的牵扯下也开始混乱,我军前方也开始奋力冲击,敌人方阵混乱不堪,开始各自为战,舍弃了长矛他们还有什么呢?有的只是任我们屠戮,最后五万的敌人,被我斩杀四万有余,其余的大败而逃!

这是在敌我兵力相近的情况下的战法,我还没用我们秦朝就发明的长驽,要是开战前一顿长弩攻击,那玩意的杀伤力就像二战时的喀秋莎一样,不说别的,你阵容再整齐,一通长驽从身后袭来,一个方阵死伤一少半人,你没个不乱,阵脚乱了,焉能不败!

我打赢了马其顿方阵,朋友们满意吗?


好评一麻袋


一个被四方猴子吹捧上天的玩意能有多厉害,他敢来中国撒野吗。

亚历山大仗着马其顿方阵横扫西方的时候,正是古代中国群雄逐鹿的时代,战国年间各路诸侯兵锋正是锐不可挡,随便说说都能秒杀了这些西方猴子。

首先是器械。

中国古代军队往往都要攻打城池,各种攻城器械数不胜数。

平原野战以刀车、箱车破阵,速度加力量加上车子本身的重量撞开步兵方阵,车后面紧跟近战刀斧手,一个挥舞几米长的长矛怎么近战,片刻就土崩瓦解。

床弩,攻城守城的利器,一箭之下什么方阵也是白瞎,光吓也把西方猴子吓蒙了。


踩着七彩云的猫


说马其顿方阵无法破解的人,送他一个中国成语“自相矛盾”,也派一支军队,步兵也是手持长枪的步兵,排成一模一样的方阵,和马其顿军队打一仗怎么样?无论谁输了,都能说明马其顿方阵是可以被打败的。

马其顿方阵能如此有名,主要是当时“人无我有”,环地中海地区的各种军队还在杂乱无章地互砍的时候,马其顿军队用步兵组成了井然有序的大方阵,手持长枪整齐划一地作战,长枪据说高达7米。而且,马其顿军队还讲究多兵种协同,还有轻步兵掩护侧翼,骑兵穿插包抄,辅助兵使用弓箭,标枪和投石器进行远程攻击。

下图为多兵种协同的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有阵型和配合,其对手没有,所以亚历山大大帝年纪轻轻就打下了广阔的领土。可是当马其顿的对手也学会阵型和配合之后,马其顿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比如其中的好学生古罗马,没错,他们也尝试建立过类似的大方阵,不过也发现了马其顿方阵的缺点,比如在复杂地形上无法发挥威力,相对呆板。

古罗马军队发展出了自己的战术:编制步兵支队,三排横列战术。

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中,古罗马军队在丘陵地带与马其顿军队交战。

一开始虽然古罗马军队的左翼被击溃,但是古罗马军队迅速发现了马其顿方阵侧翼的弱点——密密麻麻的长枪不是指向那里的。

古罗马的第一横列,也就是青年兵的标准武器是每人携带三支标枪,当这些沉重的标枪密集投向方阵步兵的时候,杀伤效果可想而知。

然后,第二横列也就是壮年兵排成相对灵活而松散的步兵支队,挥舞着灵活的短剑和盾牌冲进马其顿的侧翼,那些挥舞着几米长枪的马其顿步兵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而且,古罗马军队讲究轮换作战,三排横列轮番作战,将突破口越打越大。古罗马当时的骑兵虽然轻装,也没有马镫,很难发动强有力的冲锋,不过从突破口冲进去掩杀军心动摇的对手还是能够胜任的。

马其顿军队就此输掉了第二次马其顿战争,马其顿方阵的威名也破灭了。

其实随着古代军事科技的发展,如果让古罗马的“优质资产重组版本”——东罗马帝国来打马其顿军队,马其顿方阵只怕要输得更惨。

鼎盛时代的东罗马帝国军队,同样是多兵种协同的大军。

如果遇到如此的长枪方阵,东罗马继承了古罗马中后期的军事工程技术,他们的投石机和弩炮将发起第一轮打击,巨大的投石和弩炮专用的长箭不是挥动马其顿长枪就能抵挡的。

然后,东罗马的骑兵将用弓箭发动第二轮攻击,东罗马对骑兵的要求是远程和近战并重,面对高机动的东罗马骑兵,方阵步兵赶又赶不上,伙伴骑兵如果上前迎敌,在近战能力不差的东罗马骑兵面前也讨不到什么便宜。

下图的东罗马的精锐步兵

最后一波是东罗马步兵,他们的精锐步兵全身披有重甲,武器是双手斧或者双手剑,精通格斗技艺,最著名的就是瓦兰吉卫队。这些精锐足以打开突破口。更别提还有“希腊火”,也就是早期的火焰喷射器/燃烧弹。

也就是说,就算是冷兵器时代的军事科技,也能克制马其顿方阵。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近卫步兵师


看到问题之后,可能不少人的心中会产生这样一个疑惑:什么是马其顿方阵?其实,它指的是一种早期步兵作战时所用的战术罢了。因为在攻守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所以一直被称为无法被破解的战术。它一般由常备兵、轻装步兵和骑兵三个部分组成,作战时根据情况,这三个部分的兵力会随时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

看起来好像使用这种战术的一方会战无不胜,但是实际上,它确实存在破解之法。而且,破解之法还不止一种。只可惜当时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破解之法,所以才会让使用这种战术的人一直处于无比嚣张的状态。下面,笔者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破解之法。

一、战象阵

所谓的战象阵,其实是指由身披铠甲的大象组成的军队阵型。它的主要操作方法是,用能发挥出现代坦克一样的作战实力的战象,去让使出马其顿方阵战术的一方溃不成军,然后再由依附在战象背部和左右的持有长矛和弓箭的战士,对敌人的兵将逐个发起攻击。

这样一来,即便马其顿方阵再怎么牢不可破,在面对战象阵的时候,也只能以战败收场。有资料显示,波鲁斯国王就曾经依靠这种战术,打赢了惯用马其顿方阵战术的亚历山大。只不过由于他麾下的其他部队作战实力实在太弱,这才让亚历山大钻了空子,并最终逆袭成功,顺利打败了他。

二、火牛阵+短矛手

虽然战象阵看起来好像实力挺强悍,但是实际上,它其实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说,战象再怎么习惯出现在战争环境中,若一旦受伤,它们照样容易出现惊慌失措、四散逃窜的情况。而只要出现了这种情况,那倒霉的可就不仅仅只是敌方军队了,可能连战象的拥有方的军队也会被殃及。

所以考虑到这个问题,很多人觉得用火牛阵+短矛手的战术可能效果更好一些。首先,让尾巴上绑了火把的牛疯狂地冲到敌军阵营中。然后等到敌军的方阵被打乱后,短矛手再立即上阵与之厮杀。

这种情况下,敌人持长矛就没有作战优势了。当持有短矛的人攻向持有长矛的人的时候,持有长矛的人只能尽全力避免让对方近身。倘若对方顺利跑到了他们的身边,那持有长矛的人就只能落得个无比悲惨的下场了。

因为马其顿方阵靠的就是团队协作,当团队没有办法很好的协作时,它就发挥不出巨大的作用了。再加上长矛这种武器并不适合近身作战,所以使用了火牛阵+短矛手这样的战术后,胜算确实会增大很多。

三、长枪重兵阵

所谓的长枪重兵阵,其实大体作战原理跟马其顿方阵的作战原理差不多。这种战术也是需要让参战的士兵手持长枪,在发起进攻时,拼尽全力用手中的长枪去与对方的长矛互刺。只不过这种战术相较于马其顿方阵而言,有一个更为有利的地方,即投入的兵力较多。这样一来,在对抗马其顿方阵的时候,它就能发挥出比马其顿方阵能发挥出来的作用还要大一些。

四、强弩齐射配合陷阵轻兵

弩在古代史上一直都是一种非常具有杀伤力的武器,虽然它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但是若在与马其顿方阵对决的时候使用这种武器,能收到的效果有多好就比较显而易见了。再加上这里强调的是使用强弩齐射配合陷阵轻兵的战术,自然能发挥出来的作战实力就更强悍了。

具体来说,它的操作过程是这样的:先对使用马其顿方阵的一方发射大量强弩,这样一来,就能使敌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接着,再出动陷阵轻兵,杀对方个片甲不留,就完全有希望将对方打败了。

除了上述这些破解方法之外,应该还有其他方法也能破解马其顿方阵这一战术,我们就不在这里继续做赘述了。如果大家对其他破解方法颇感兴趣的话,那私下里可以继续搜集相关的信息。

当然了,若大家平时就时常研究兵法的话,独创一种破解方法也未尝不可。只不过大家创造出来的方法具体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可能就无法用实际作战过程来进行验证了。以上就是笔者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在了解完以后能够有所收获。最起码以后当别人提起马其顿方阵的时候,大家得知道它具体指的是什么。


闲来读史


马其顿方阵,方阵的兵种构成是由重装步兵、轻装步兵、骑兵、辅助兵组成。自身具有很高的机动性,能以完整的横队勇猛地冲向敌人,给尚未从骑兵袭击中恢复过来的敌人以更沉重的打击,马其顿方阵的厉害之处在于兵种分开:骑、步、炮(弩炮)、弓分开布阵,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这要求极高的协调能力,步兵有着很强的自保能力,能够维持正面方阵枪兵战线的完整性。

但是马其顿方阵对战地地形要求很高,阵型组织起来很吃时间和地形,其中最重要的是马其顿方阵的核心不是长矛,而是长矛和骑兵的配合,长矛如同铁砧,骑兵如同铁锤,缺一不可,可后期的马其顿方阵不重视骑兵建设,一味的加长长矛的长度,所以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了。

马其顿方阵了得,还是因为当时的对手的战争手段,武器,军事理论,军事知识等等远落后于亚历山大所致,

以下是罗马军团两次大败马其顿方阵的战役

1.公元前197年,罗马军团在库诺斯克法莱击败了马其顿步兵方阵,罗马赢得了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由于战场位于一处山丘,地形因素让罗马人通过马其顿左右翼之间的空隙打败了马其顿人

2.彼得那会战,马其顿以44000步兵和4000骑兵率先攻击罗马军队38000人。在平原上,罗马军团面对长矛方阵毫无办法,同盟部队被击溃,导致罗马军团全线后退。当马其顿人开始追击,战线移动到山麓地带,方阵队行不能保持完整,正面出现了缺口,罗马军团立即以小队从缺口中突入与马其顿人展开混战。无法使用长矛,仅有小圆盾和短剑的马其顿士兵不是罗马军团的对手,密集的阵型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让方阵调整。最后方阵奔溃,士兵争相逃命,

可以这么说,只要攻击侧翼和然后爆菊,任何部队都可以给马其顿方阵造成很大的麻烦,如果像秦朝一样铜机弩打乱方阵队形,战车与战车兵迅速向两翼展开,然后陷阵死士攻击,基本没有还手机会,


毛火荣


马其顿方阵在西方历史上非常出名,但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厉害。简单点来讲,这种重步兵方阵,适合检阅和游行,对于毫无战术指挥的杂牌部队有足够的杀伤力,但遇到有组织的进攻,就会抵挡不住。因为马其顿方阵的优点和缺点一样的明显。

缺点一,过于笨拙,行动慢,缺乏机动性。

这是马其顿方阵最为致命的一个缺点,在中国军事理念中,最看不起的就是这种笨重而缺乏机动性的阵法。宋太宗赵光义很痴迷这种阵法,也曾经排布过一种类似于马其顿方阵式的步兵大阵,妄图抵挡辽国骑兵的进攻。但还没等阵型布置完成,辽国铁骑已经冲杀过来。宋军顿时溃不成军。

对于马其顿方阵也是一样的,战场之上,没有人会傻的等你把阵型摆好,再进行冲杀,如果凭借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完全可以在没有形成方阵之前,进行骚扰或者冲击。

这时候,被冲击的马其顿方阵中的士兵,是毫无办法的。因为骑兵机动性很强,而且很善于进攻马其顿方阵薄弱的侧翼,一旦负责掩护的重骑兵无法抵挡,那么,剩余拿着三米长矛的士兵,很可能来不及转身,骑兵已经冲到。

除了无法抵挡精锐骑兵的灵活冲锋以外,短兵相接也是马其顿方阵的噩梦。在对阵罗马帝国军队的时候,罗马帝国的主帅想到了短兵相接的方式,由大军团进攻变为小股进攻。小股部队使用盾牌和短剑,只要避开马其顿方阵的长矛,和士兵短兵相接。即使马其顿方阵后面有弓弩手和投石兵,也无法在短兵相接的时候,为战友提供帮助。

缺点二,缺乏对不同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马其顿方阵更像是防御性质的方阵,对于平原战场有一定优势,但这种优势如果遇到上文说的机动性很强的骑兵以及短兵相接的步兵,就毫无优势可言。

而除了平原战场,军队战斗还要经过很多其他战场,对于山地,丘陵,峡谷等地形,马其顿方阵就很难发挥作用,遇到了峡谷地带,马其顿方阵就好像一堆明显的靶子,对手根本不需要太多人,只需要用石头的弓箭,就会击败。

缺点三,对远程攻击缺乏防御性

马其顿方阵主攻武器是长矛,虽然也配备盾牌作为防御,但面对远程武器的打击,很难产生防御的效果。在中国古代,对弩箭的兴趣,远大于方阵的兴趣,弩箭可以说是最强大的进攻性武器,也是最强大的防御性武器。

秦国的弩箭,据考证,射程可以达到400米,如果是床弩一类的尖端大杀器,可以轻易射穿五十米内敌人的盾牌或者铠甲。如果遇到了这样的弩阵,马其顿方阵就是活靶子,很可能靠近不到50米以内。

除了弩箭,其他一些大杀器也可以解决马其顿方阵的问题,比如抛石机,马其顿方阵的正面防御很强,侧面后面防御很差,头顶防御几乎没有。而抛石机可以将石头抛到300米以外的地方,一条抛物线从天而降,可能还没有看清楚对方的样子,已经脑袋开花了。

其实,对于马其顿方阵的吹捧,的确可以告一段落了,因为这种笨拙的方阵,西方自己在亚历山大帝国灭亡后,这种方阵就已经被淘汰了。或许,西方人自己都觉得,在这东西实在不太好用,还不如直接淘汰了。所以,马其顿方阵的神话,也在方阵被淘汰后,沉寂在历史之中。


小小嬴政


当然不是了,马其顿方阵虽然优势很突出,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马其顿方阵为了保持阵型完整,因使用特别长的矛,导致两兵交战时无法迅速改变方向,这也导致其侧面脆弱的防护能力,而且在不平整的地形上也受限较大。而且当敌军破坏马其顿方阵时,阵中的士兵也没有护身剑进行反制。最后马其顿对投射性武器基本无解,所以如果方阵发挥更大效应,就必须和其他兵种协同作战。

马其顿方阵是在前359年至前336年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发明的一种军队布阵方式,主要以16*16合计256名长矛兵和盾牌兵组成的正方形方阵。马其顿方阵的特点之一就是士兵所持的萨里沙长矛,其长度在3.6米至6.4米,而且仅枪尖的部分就长达50厘米,当枪尖折断后士兵还能使用枪尾进行进攻。长矛不仅长,还很重,重约8公斤,这需要双手握持,而盾牌直径约60厘米。

马其顿方阵布开后,士兵之间相距也较大,其中前4~6排士兵的矛头向前,后排则将矛架在前方士兵肩膀上。双方交战时,马其顿方阵常以密集队形向前推进,类似于攻城锤冲击城墙一样。因此马其顿方阵刚发明投入战场上,那简直就是降维打击。它方阵的正面可谓势不可挡,对手面对的可是4~5只长矛,别说打了,光阵势就输了一筹,这仗还怎么打?

马其顿方阵的高光时刻就是前331年10月发生的高加米拉之战,最终以马其顿方阵完胜而告终。但是马其顿方阵也不是所有战地环境都适应,尤其是不平整的产长会对方阵造成很大影响。


航空之家


当然不是没有破解的办法,我们的《孙子兵法》就可以完美破解!

古欧洲与古中国不同的战斗体系

古代欧洲国家和中东国家都与古代中国不同,他们喜欢创立通用体系战阵!通用体系战阵即是将自己国家的军队按照自身国家兵种与武器来合理的编成!优势是通用,全国将领都能学习并能高效使用。劣势是呆板布阵,没有其他阵型,容易受地形和地势不同的影响,导致战争中不利!



马其顿体系原理

马其顿体系也是一样!亚历山大他爸与马其顿将领创造马其顿体系是针对古希腊的重装步兵,因而加长长枪,组建枪林部队,加强正面攻势,用轻盾兵和伙伴骑兵防两翼(重点是步兵中距离近身决战)。


这对当时普遍使用极差远程的欧洲单一通用体系战阵的军队与武器不一,训练不一,士气不一的中东单一通用体系战阵的军队都有较大杀伤力。然而马其顿国王与将领制定体系后,便开始单一体系打天下,没有在变化和改良阵型去适应不同战争的问题,顶多改变武器来调整,例如加长长枪。继业者战争时,尤为明显!

改良后的马其顿体系

但亚历山大大帝确实算是欧洲战争奇才,他在马其顿体系中补充了两种方式,使其方阵能够满足不同战争需要。


一.高效兵种调整使用。他并没有将希腊全部部队去转职方阵枪兵,而是保留重装步兵(这在后期丛林战与丘陵战时替换了方阵枪兵,作为主力作战)。二.吸收各国不同军队作为辅助军协助马其顿军作战。如波斯军,希腊军,印度兵。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马其顿体系安全,也补充马其顿体系的缺点。但后来随着马其顿帝国解体与继业者们的能力太差,亚历山大的两种优势尽丧!

我国古代的战斗思维

中国军事是孙子兵法思维,除了相对标准体系战阵外,还有自创战阵,以及各种无战阵作战!这在当时世界上是一种先进的军事能力!并不是人们说的那样,亚历山大可以秒杀中国军队!


中国在精锐部队布阵上,有因地制宜的的布阵方式,阵型因地而变,较为灵活。(精锐部队对亚历山大马其顿体系应该是半斤八两各有胜负的,但是普通部队的标准方阵对亚历山大马其顿体系就会死得很惨!)

《孙子兵法》的原理及使用

孙子兵法思维是提倡稳扎稳打,能用“物”(火攻,用间,攻心,外交等)造成大规模伤亡就不用“人”(兵战),尽可能保留人力,以备下一场决战。通过决战彻底打败敌人。这就注定了中国军队作战方式多元化。各种奇袭,埋伏等各种作战方式与谋略。毕竟“以正合,以奇胜。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这是亚历山大无法使用的。他的军队不能过度分兵(分兵是可以的,但分兵就会减弱总体实力与暴露阵型弱点),只有集合起来才能发挥马其顿体系最大优势!

武器上,其实中国游牧民族在远程武器上是当时较为先进的,吸收了游牧民族复合弓以及改良后的弩(虽然没有后世先进和高效以及威力)都要比当时欧洲标枪(主要远程)和弩(希腊弩(很少几乎不用)),中东弓先进,其破甲力在当时已经足够了。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是:

马其顿体系还是有破解方法的,它的对手就是我国的《孙子兵法》!


李好说历史


哪个人告诉你的,不知道题主是不是觉得马其顿方阵前面像钉板啊。

怎么可能,多的不说题主上学时站过方队吧,你在方队里时能看到方队前面有什么吗?当然看不到是吧,想要达成钉板的效果除非你把长矛从你前面人的身体里捅出去,不然的话你的长矛就只能从间隙里伸出去,好的我们再来回想一下,你要把矛从你前面人旁边伸出去,如果第一牌的人用的是比较舒服的姿势那你的矛就不可能和他在同一位置(除了你从他手臂里捅出去)你得把矛向旁边多伸出去或者向上举高再或者向下放低,以此类推每个人积累一点到第5排(很多人认为马其顿方阵会放平最前面的5排矛)的人把矛伸出去的时候会是一个什么姿势,自己想象这姿势有多么别扭,还能不能使上力这样举矛别说战斗了,估计别人把你的矛碰一下你自己就拿不稳掉地上了。好的我们再来看看一些奇葩的想象图。

这个画图的人还比较聪明将第一列能看到手臂动作的人只有第一排矛申了出去,第二个人直接将矛抬起,后面几列看不到手臂动作的就把矛伸出去了。大家不妨就按画来思考一下那个第一列把矛抬起来的仁兄该以怎么一个奇葩姿势才能把矛申出去,然后自己复述一下看看能不能做到有效杀伤。

站过方队的人都知道想站这么密且不说后面的人能不能看到目标的问题,这么密的队形你做刺击动作的时候最先不是用矛头捅死敌人,而是用矛尾椎(一种让长矛插在地上的东西和矛头差不多但更厚实,长矛较重长时间拿着肯定费力,于是休息时就把矛插在地上)先捅死友军。加上我们前面说的姿势不对根本使不上力,加上看不到敌人活动范围狭小,除了第一排矛手之外后面的人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杀伤友军的MVP了。不过还是有人开了脑洞,表示直着不舒服可以斜着来啊,每个人错开一点不就都能以最舒服的姿势持矛了,不得不说你还真的是个小机灵鬼呢,这样搞一列还可以,如果有两列以上那第一列后面人的矛就得从旁边一列最前面人的身体里桶出去。

好的挖苦完意淫的阵型了,我们再来看看真正的马其顿方阵,大家可以去看看《远征记》描述亚历山大远征的书,里面就提到了马其顿方阵,事实上马其顿方阵和我们排的方队没什么区别,需要多重矛杀伤时他实际上会非常散开(就和我们上体育课需要做操时队形散开一样)为每位矛手留出足够的运动空间,但这种阵型非常分散如果敌人发动集群冲锋这种阵型很容易被冲散。所以他们还有一种抵抗冲锋的阵型,那就是后面的矛手将矛收起来只留第一排还将矛申向外面,队形极速合拢后面的人用肩膀顶在盾牌上,而盾牌则顶在前面的人身上,以集中所有人的力量防止阵型被敌方的冲锋冲开。说到了这里其实大家应该都比较明了了,实际上的马其顿方阵和其他的阵型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进攻防御的方式都差不多。

至于它是不是无敌的,我只能告诉你当然不是。在《远征记》里马其顿方阵不仅非常害怕冲锋的战车(即使你把马杀死,惯性巨大的战车还是会撞进你的阵型,在密集阵型中这一击就会杀死大量的人并破坏掉阵型,这时跟着战车冲上来的敌方步兵将对你形成屠杀)。所以高加米拉战役中亚历山大大帝对付大流士战车的方式并不是阵型硬怼,而是在阵前布置了大量机动灵活的轻步兵,在对方战车冲上来时用标枪弓箭杀死了驾车的人员,失去驾驭的车大多数跑一段路就停了下来,这时轻步兵们就一拥而上将拉车的马全部砍死,然后逃到方阵后方。没有停下来的战车也因为没有人的驾驭只会跑直线,于是方阵步兵就让出通道(这里也可以看出马其顿方阵通常情况下并不密集)让战车无害通过,然后聚集起密集阵型抵挡后方步兵的冲击。而且如果敌方冲锋的步兵足够多,密集的阵型还不一定能挡得住,比如同样是高加米拉战役中大流士有一只冲锋的步兵就连续击破了两道马其顿方阵组成的防线,一路杀到了亚历山大的后方,只是大流士真的是个窝囊废并没有派出援军巩固战果以及继续撕开缺口,导致压力山大的预备队即使赶到将这些冲破防线的部队给重新赶了回去。

最后提一点,马其顿方阵最大的缺点是移动能力超差,还记不记得你们上学时齐步走是怎么做的,要么是体育老师吹哨你们跟着踩点,要么是你们自己喊口号,要么就是跟着音乐踩点,事实上连解放军阅兵都是这样的。但问题就在于马其顿方阵没这些东西,所以他的阵型走着走着就散了。所以不能走太快,而且还不时得停下来整队,这在《远征记》中都有描写,怎样对马其顿方阵有新的认识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