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人民海军三次重大海战解析——论我军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

前文重点分析了三次重大海战的战术,接下来我们总结一下。1965年的三次海战,距海军参加的炮击金门作战已有7年,随着兵员的逐步更替,多数参战人员没有经历过大的战斗,如“八·六海战”中,著名战斗英雄,“钢铁战士”麦贤得入伍仅一年多。同时,受武器装备性能影响,要求我舰艇必须抵近敌舰射击,才能发挥炮火威力,才能使鱼雷打得准,才能避免敌大口径火炮威胁。在接敌过程中,对年轻官兵的战斗精神提出了很高要求。

1965年人民海军三次重大海战解析——论我军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

“五·一”海战中,577、575两艇在与敌火力接触中,从距敌6链处一直打到三、五十米,577艇在被撞伤后,艇体严重进水,全体指战员临危不乱,在齐胸的水里堵漏排水达三小时,恢复了部分舰艇动力,最终自行返航。

“八·六海战”中,护卫艇抵近至距敌7-5链才开始射击,鱼雷艇抵近至距敌2-3链发射鱼雷。601护卫艇在中弹4发,艇长牺牲,12人伤亡情况下,在击沉“章江”号后,仍坚持参加了击沉“剑门”号战斗。611护卫艇中弹17处,人员伤亡达45%,三部主机被打坏,前舱进水一米多,仍坚持战斗。该艇轮机兵麦贤得,头部负重伤,脑脊液外溢,忍着剧痛,在时而昏迷的状态下,像铁人一样,以顽强的意志在机舱里穿来绕去,检查机器,排除故障,直至胜利返航。2017年建军90周年前夕,他荣获象征军人至高荣誉的“八一”勋章。

“崇武以东海战”中,指挥员魏垣武,胸部负重伤仍坚持指挥七分钟,昏迷苏醒后,还在关心战斗结果。鱼雷艇在与护卫艇中断联系后,单独接敌,不顾敌舰炮火拦击,逼近到距敌1.9链处施放鱼雷。护卫艇抵近至敌50米处开火,尤其是588艇,打得猛、打得准、打得狠,战后被国防部授予“海上猛虎艇”荣誉称号。

1965年人民海军三次重大海战解析——论我军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

三场海战表明,这些指战员没有退却,勇敢地完成了战斗任务。

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正如麦贤得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没有这种精神,这场仗是打不了的。

1965年人民海军三次重大海战解析——论我军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

其实,古今中外军事家都很重视战斗精神培育。《曹刿论战》中指出“夫战,勇气也”,该文结合战争双方士气,进而指出,“彼竭我盈,故克之。”若米尼在《战争艺术概论》中指出,“一个政府如果不培养人民的尚武精神,那么它为建立军队所采取的任何措施都是白费力气的。”他还指出,“平时,军队应该艰苦锻炼,发扬吃苦耐劳的作风,对任何敌军都应该保持一种压倒性优势,保持集体荣誉感。”

人民军队历来重视学习古今中外治军经验,对战斗精神培育,在思想上和组织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典型的如在解放战争中采取“即俘即补”政策,对俘虏人员经过甄别后,立刻补入人民军队,通过在战斗过程中进行宣传教育,结合政策制度安排,发挥其战斗积极性,使同样的“壮丁”在国民党军中连枪都拿不稳,在人民军队中成了冲锋杀敌的战士。

1965年人民海军三次重大海战解析——论我军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

1965年之前,我军针对当时思想政治工作形势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如“创四好连队、争当五好战士”运动、学习雷锋、欧阳海、王杰等先进典型活动、“两忆三查”、“尊干爱兵”教育,打牢了官兵思想基础,同时,部队建立了军衔制、薪金制等正规化制度,为部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以上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使精神动力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反观国民党海军在三次海战中,尽管拥有美式装备,表现出较好的训练水平。如“崇武以东海战”中,敌舰能够使用76毫米炮击中我高速运动的护卫艇,造成我人员伤亡,但缺乏作战意志,导致部队未能组织有效反击。

1965年人民海军三次重大海战解析——论我军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

“临淮”号由于没有雷达,由“山海”号导航,但战斗一打响,“山海”号吸取“剑门”号教训,扔下“临淮”号不管,加速向乌丘驶去,造成“临淮”完全被孤立且只能在夜晚依靠目视作战,最终难逃厄运。

“五·一”海战中,当我组织完第四次射击,打到距敌50米处后,“东江”号失去战斗意志,打开桅灯并连闪绿色灯光,以示投降。

“八·六海战”中,敌我火力刚一接触,“剑门”号即脱离“章江”号逃走,使“章江”号被我孤立。“章江”号被攻击期间,“剑门”号指挥员犹豫不决,既没勇气解救“章江”号,又未敢逃离战场,怕被军法审判,以致在战场附近徘徊,延误了战机,最后也葬身大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