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碑札記】由此看,《西狹頌》遠高於《張遷》《乙瑛》二碑(4)


【讀碑札記】由此看,《西狹頌》遠高於《張遷》《乙瑛》二碑(4)

文丨 郭名高


書似看山不喜平,字要經得起品味,需要一些手段,而其關鍵卻在審美。王羲之《題衛夫人後》雲:


“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

昔時有宋翼者,初作此類書,遭老師鍾繇叱責,三載不敢往見,潛心改跡。

事實上,書法是講究“筆勢"的。書家在用筆、結體時,點畫在結構中處於不同的位置,從而形成不同的審美感受。《晉書·王羲之傳》有言:


“(王羲之)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爾後,孫過庭在《書譜》中也有一段精彩的論述: “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可當筆勢來解。

今以《西狹頌》“崇”字為例,來分析筆勢問題。

【讀碑札記】由此看,《西狹頌》遠高於《張遷》《乙瑛》二碑(4)


“崇”由“山”、“宗”組成,書寫時將“山”字中間一豎拉透,與其下相接,可視作共用,妙在化繁為簡。這一豎畫由粗到細,在整個筆畫都顯粗重的情況下,如此處理多少增添一些虛柔、靈動的趣味,從而豐富了書法的表現力。

且看a、b兩根線條,它們的走勢都是左傾的,也就是說,“山”字頭極不穩,有將傾之勢,乃險地常見之審美體驗也。從技法層面講,這是製造矛盾。那麼,如何解決矛盾,則成為重點。從其下“冖”的線條走向來看,d段下偃程度遠大於c段的上仰,重心便朝右傾。接下來並列兩橫,亦作左高右低狀,這樣以來,“山”與“宗”即達成了重心平衡。接下來,中間豎畫稍左傾,其左右兩點也有了長短、親疏、粗細之別,使“示”字保持了相對平衡。如此手法,倒有些踩高翹、走鋼絲,玩的就是心跳。

應該說,“崇”字的筆畫不算多,筆筆敦厚也能理解。但並不是說,這個字在筆法上就是單一的。“崇”字講究方圓對比: 起筆為方者有兩處,集中在“山”字中間和右邊豎畫上;“示”的豎畫和左邊一點,稜角分明;以“冖”論之,弧線雖多,卻屬外方內圓形態。

儘管,“示”字有並列兩橫,起筆皆以藏鋒圓筆入,但有粗細之別。至收尾處,前者收筆直出,後者按鋒略起波磔。

這個字用筆凝重沉實,唯最後一點平添幾份靈動,應該引起重視。

【讀碑札記】由此看,《西狹頌》遠高於《張遷》《乙瑛》二碑(4)


若論結體,《乙瑛碑》的“崇”字和《西狹頌》極為相似,只是在筆法上一味渾圓,稍顯單一了。

【讀碑札記】由此看,《西狹頌》遠高於《張遷》《乙瑛》二碑(4)


再看《張遷碑》,這個“崇”字較上邊二字,筆勢要平和得多,其變化主要集中在線形和點畫形態上。


結 語


沒有比較就沒有結論,就“崇”字而言,《西狹頌》在技術和氣象上要高《乙瑛碑》和《張遷碑》一籌。


2020年2月12日


郭名高,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美術學院書法學院特聘教授,西安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西安市鄠邑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著有:《心儀秦漢》《隨書法去遠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