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軍團方陣跟馬其頓方陣哪一個更厲害?

牙牙樂hhh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當然是羅馬軍團方陣了。

公元前168年的彼得那戰役,宣告羅馬軍團的作戰能力,遠強於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至始至終,都是平原地區方陣的霸主。

他們的核心武器是長達數米的長矛(薩里沙長矛可以長達6米),這是其他國家軍隊無法抵抗的可怕武器。

而這種長矛在方陣中往往有好幾列之多,具有極強的攻擊力。

同時,長矛手裝備單手的輕質盾牌和全身的護甲,可以有效對抗敵人的遠程武器攻擊。

另外,馬其頓方陣還有遠程步兵,主要用來壓制敵人的遠程火力。

輕步兵攜帶普通長矛和更大的盾牌,主要掩護方陣的側翼,防止敵人從側面殺入方陣。

另外還有重騎兵,則是追擊和迂迴的力量,以遠強於步兵的機動性彌補方陣的缺點。

馬其頓方陣在平原是無敵的,本身基本沒有缺點,具有極強的攻擊力和防禦力。

但是,羅馬方陣就更棋高一籌。

其實,早期羅馬方陣同馬其頓方陣很像是,也是這種傳統的作戰模式。

依靠這種打法,羅馬人一度也在平原接連戰勝強敵,少有敗績。

然而,在對付山區的蠻族時,羅馬方陣則被高盧人殺得落花流水。

高盧人採用靈活的戰術,避開羅馬方陣的鋒芒。

而這種方陣由於必須密集前進和撤退,機動性是很差的,往往行走幾十步就要停下重整,然後再前進。

在方陣推進時,高盧人高速撤退或者迂迴,不和你正面硬拼。

等到羅馬人追擊或者以疲憊開始撤退時,高盧人利用方陣散亂的機會,發動突襲,果斷衝入方陣內部近距離肉搏。

這種打法下,羅馬方陣的殺手鐧超級長矛,毫無作用;遠程步兵,也失去攻擊力。

只有輕步兵依靠長矛和盾牌,才能和高盧人對抗。但近距離一對一,或者多對多的混戰,長矛往往舞動不了。

而高盧人的巨盾和長劍更適合貼身肉搏,經常殺得羅馬人死傷無數。

在無數次悲慘的失敗以後,羅馬人調整了戰術,學習了高盧人的優點。

此時,羅馬方陣已經變味靈活的3個兵種組合。

包括少年兵,主要依靠遠程武器殺傷;

青壯年步兵除了攜帶遠程武器重型標槍外(這種武器可以破甲),還放棄了長矛,裝備高盧人那種靈活的長劍和盾牌;

成年兵仍然保持三四米的長矛和小盾牌,對付敵人的方陣。

這3個兵種不再拘泥於死板的方陣,而是可以靈活組合,持續作戰。

遇到敵人強大方陣時,少年兵和青壯年步兵往往使用遠程武器,持續不斷打擊敵人,同時尋找敵人方陣的漏洞。

而成年兵用自己的方陣對抗敵人的方陣。

在雙方方陣對抗期間,其他兵種只要找到敵人方陣破綻,就像高盧人一樣果斷殺入近戰,內外夾擊,將敵人徹底擊潰。

彼得那戰役,馬其頓的4萬多大軍組成的方陣,在平原地帶打敗了羅馬3萬多人。

羅馬人見正面不是對手,立即靈活的撤往山地。

馬其頓人輕敵追擊,方陣到山地就出現了散亂。

羅馬人趁機殺入馬其頓方正的破綻處,在方陣內部四處砍殺近戰。

於是,馬其頓人的長矛失效了,又缺乏強悍的近戰武器和近戰格鬥能力。

最終,馬其頓人被羅馬人用短劍殺得血流成河,方陣徹底崩潰。

此戰,4萬馬其頓人有2萬被殺,被俘1萬人,幾乎全軍覆沒。

從此,馬其頓方陣的時代結束了。

其實,此次戰役發生在公元前168年。

而我國在秦代也就是公元前206年以前,早已廢除了這種落後的方陣。

在中國廣闊的領土上,即便是魏國重步兵這種強悍的步兵方陣,也只有被人虐的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