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受努尔哈赤器重且战功赫赫,为何最终被杀?

lvningwei


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二个儿子,和多尔衮、多铎都是大妃阿巴亥所生。

阿济格膀大腰圆,作战勇猛,具有满族人粗犷豪放的性格,从青年时期就东征西讨,立下无数战功,官爵也越来越高,深得努尔哈赤宠爱。


在大清灭亡明朝的过程中,阿济格更是首当其冲,和多尔衮、多铎三兄弟一起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说清朝大部分是这哥仨打下来的也不过,后来参加又剿灭李自成、扫平姜瓖叛乱等无数战役,功勋卓著,顺治登基以后封其为和硕英亲王。


但后来阿济格开始居功自傲,目空一切,因为自己功劳大,有本钱,做事自然就没了分寸,不但不服从命令,还直呼顺治黄帝为“儒子”,并且要求给自己加官进爵。

多尔衮病逝后,阿济格感到没有人压制自己了,就想趁机夺权,企图把持朝政,但以失败告终,后被囚禁,但阿济格不思悔过,被囚后还口出狂言,非常嚣张,顺治最后没有办法。只好把他杀了。

阿济格的结局可以说是自作自受。后来乾隆给多尔衮和多铎都平反了,但却没有阿济格什么事儿,看来他是永无翻身之日了。



历史微点


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二的个儿子,跟多尔衮是同胞兄弟。

此人骁勇善战,打过明军、朝鲜、李自成、刘宗敏、吴三桂、洪承畴等,纵横南北,几乎没有打过败仗、

虽然有些战争,他不是主要的指挥者,不过他总是被委以重任。他的爵位、亲王位、大将军位都是自己一手打出来的。

此人头脑简单,性格粗暴,骄横放纵。

多尔衮摄政期间,一直都很倚重他。

不过,到了顺治七年,多尔衮与他在边外围猎时,多尔衮病危不起,独自召见他议论后事。

多尔衮死后,阿济格认为自己应该替代他做摄政王。他胁迫一些大臣附己,被大臣密告郑亲王济尔哈朗。

大学士刚林也发现了阿济格的狂悖举动,独自策马七百里回到京师,告发了此事。

朝廷于是布下重兵,发现阿济格与其子劳亲果然举止异常,济尔哈朗派兵将其一举拿下。

为此及时阻止了兵变。后阿济格被顺治帝赐死。

这事不难看出,悲剧的发生在于阿济格狂妄自大,以为自己完全可以代替多尔衮摄政。

其实,从当时的政治力量来讲,当时的多铎、豪格、济尔哈朗等,势力并不比他弱,阿济格还无法坐大,也没有朝野的支持。

兵变失败或者说无人附议他当摄政王,都是情理之中。


借我力比多


爱新觉罗·阿济格(1605年8月28日—1651年11月28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之胞兄,母为大妃阿巴亥。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七月十五日,阿济格出生,其名字的满语意思为“小”

一、阿济格生平及功绩

天命十一年(1626年),他偕同台吉硕托讨伐喀尔喀巴林部,再跟从大贝勒代善讨伐扎鲁特部,这两场战役都有战功,因功封为贝勒。颇受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宠爱

天聪元年(1627年),他偕同二贝勒阿敏攻打朝鲜王朝,连克五城。并跟从皇太极讨伐明朝,偕同莽古尔泰守卫塔山的粮运,击败明军两万

天聪二年(1628年),阿济格因为擅自主持其弟多铎的婚礼,被削去爵位,后来再恢复原位。

天聪三年(1629年),他偕同贝勒济尔哈朗攻打锦州、宁远等地,焚毁明朝在此地的积粮,俘虏明军三千人。再跟从皇太极讨伐明朝,率左翼四旗和蒙古军队攻克龙井关,攻克汉儿庄城,再攻克洪山口。进军至遵化,攻击斩杀明山海关总兵赵率教。逼近北京

天聪六年(1632年),跟从大军讨伐察哈尔,林丹汗因而逃跑。皇太极转移军队前去攻打明朝,令阿济格统率左翼及蒙古兵攻打大同、宣府,全部缴获明朝张家口储藏的犒边财物

天聪八年(1634年),跟从大军讨伐明朝,与多尔衮、多铎一起入龙门口,攻克保安州、灵丘

崇德元年(1636年),阿济格进封为多罗武英郡王。同年偕同饶余贝勒阿巴泰及扬古利讨伐明朝,从雕鹗堡进入长安岭,逼近延庆。越过保定到达安州,接连攻克昌平、定兴、安肃、宝坻、东安、雄县、顺义、容城、文安诸县,五十六战全部获胜,擒明昌平总兵巢丕昌等,俘获人畜十余万

崇德二年(1637年),硕托攻打明军驻地朝鲜皮岛,没有攻下,阿济格率领所属的部队水陆并进攻克皮岛,斩东江总兵沈世魁。

崇德四年(1639年)至崇德八年(1643年),阿济格多次受命率兵攻打明朝关外重镇,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战果。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八,皇太极无疾而崩,清政权内部围绕着皇位的继承问题,开展了一场争权夺利的斗争。这也为后期被杀埋下伏笔

顺治元年(1644年),阿济格跟从摄政王多尔衮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同年十月顺治帝在北京登极后,封阿济格为和硕英亲王,序称“八王”。 受命为靖远大将军,率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满、蒙、汉军3万余,自山西入陕,追击李自成大顺军至湖广。

顺治二年(1645年),俘杀大顺政权的权将军刘宗敏、军师宋献策,招降明宁南侯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总督袁继咸部的马步兵10万,相继占领河南、湖广、江西、江南的63城。多尔衮开始算起阿济格的总账,除了不候诏班师外,还有谎报李自成死亡、在午门张盖坐、胁迫地方官员、擅取鄂尔多斯和土默特之马以及称顺治帝为“孺子”等,贬阿济格为英郡王,但不久就恢复亲王的爵位。

顺治五年(1648年),封平西将军,出兵镇压天津、山东曹县一带的抗清队伍。当年冬天,大同总兵姜瓖倒戈反清,阿济格奉命去平定。

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姜瓖的部将刘迁进犯代州,阿济格派遣博洛前去救援、围困刘迁才得以解围。 在这期间,阿济格的两名福晋的死讯传来,在大同督师的多尔衮劝阿济格回京,阿济格谢绝说:“连摄政王为了国家都忙不过来,我怎敢因为妻子之死而耽误国事?” 八月二十八日,姜瓖的部将杨振威杀了姜瓖,归顺清军,次日阿济格率军进城,毁坏大同城墙并制造大同之屠后还师。

二、阿济格被杀原因

①参与夺权

顺治七年(1650年)冬,多尔衮率阿济格等往边外围猎,年底,多尔衮病危,自知不起,独自召阿济格秘密议论后事。多尔衮死后,阿济格欲当摄政王,暗中派人往召其子劳亲,令其多率兵来,并嘱劳亲不要把多尔衮病死及调兵事告知诸王。

与此同时,阿济格又胁迫多尔衮所管两白旗大臣附己,遭到拒绝后又以兵戎相威胁。于是,两白旗大臣决定往“依皇上为生”,并向郑亲王济尔哈朗告发阿济格乘丧欲谋乱夺政。跟随多尔衮围猎的大学士刚林早已察觉阿济格的意图,抢先独自“策马行”,日夜疾驰七百里抵达京师,告发此事。清廷立即关闭九门,在阿济格回京的必经之路德胜门外派驻重兵,以防不测。

不久,多尔衮柩车还京,行至石门时,阿济格与其子劳亲合军,令部下大张旗帜,环丧车而行。顺治帝亲率诸王、大臣迎柩车于德胜门外,阿济格父子居首而坐。济尔哈朗等见阿济格身带佩刀,举动叵测,派兵紧密监视,并将其随从三百骑尽收诛之,从而粉碎了阿济格的兵变计划,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动乱

②不思悔改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议政王大臣会议议阿济格罪,将其幽禁,其子劳亲被革去王爵,降为贝子。阿济格在幽禁期间,不仅没有一丝收敛,反而益加狂暴无礼,在监房内私藏大刀,暗掘地道,声称要放火烧毁监房。

顺治八年(1651年)十月十六日(11月28日),诸王以阿济格悖乱已极,留之恐贻后患,应立即处死。奏入,顺治帝令其自尽,除宗籍,其子劳亲一同被赐死。

三、历史评价

阿济格在清朝初期贡献很大,可谓杀敌英勇、战绩显赫,为大清朝初期平定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摄政王多尔衮病重时,阿济格因参与密谋欲承袭摄政王位之事泄露而遭到了幽禁。阿济格的家人和手下都受到牵连获罪,不少人被处死、抄家或是鞭责、革职,并由此兴起一场大狱之灾。阿济格最后被顺治皇帝赐死。这也是阿济格头脑简单,性格暴虐,待人狂妄所致,故后人评价英亲王阿济格“剽悍少谋”。

顺治帝:“王及行间将士驰驱跋涉,悬崖峻岭,深江大河,万有余里,劳苦功高。

乾隆帝:“英亲王阿济格秉心不纯,往追流贼,谎报已死,又擅至沿边索马,且向巡抚嘱托公事,过迹昭著。虽前此亦有微功,究不足以抵其罪,黜爵实由自取。



陈默164657799


\t其实多尔衮本人也看不起自己的这位亲哥哥阿济格。因为他除了会冲锋以外,并没有什么政治头脑。这就比较头疼了,多尔衮三兄弟,两个都是豪杰,就这么一个是草包。

\t多铎早逝,使得多尔衮少了一直臂膀。

其实多铎并不比自己的哥哥多尔衮差,他智勇双全,可以说是满清入关最重要的武将。他尤其擅长跟多尔衮打配合,原本安排他南下剿灭南明政权,可是发现李自成余部比较难对付,所以他挥师北上,和多尔衮大军联合夹击李自成,最终一举荡平北方所有军事力量。

随后他又率军南下,抓获南明福王。可惜多铎英年早逝,据说是因为万能的天花。这个时候多尔衮就剩下一个兄弟了,那就是阿济格。阿济格也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曾经击败李自成,杀掉刘宗敏,可谓是战功赫赫,可是他脑子不够用,所以多尔衮在多铎去世以后,感到压力很大。

\t阿济格并不受多尔衮喜爱,总是被多尔衮打压。

阿济格虽然英勇善战,但是他并不遭多尔衮喜爱。最初的原因可能要追溯到他们的母亲阿巴亥被杀的事情,

当时皇太极代善等四人逼死了阿巴亥,多尔衮和多铎年纪很小,没办法管这件事。而阿济格已经22岁,足以承担起保护母亲的责任。可是阿济格什么都没有做,多尔衮发自内心地对这位大哥表示反感。

\t阿济格自以功多,告多尔衮曰:“辅政德豫亲王征流寇至庆都,潜身僻地,破潼关、西安不歼其众,追腾机思不取,功绩未著,不当优异其子。郑亲王乃叔父之子,不当称‘叔王’。予乃太祖之子,皇帝之叔,宜称‘叔王’。”多尔衮斥其妄,令勿预部务及交接汉官。---《清史稿》

后来阿济格总是谎报军情,滥杀投降士卒,又不按照多尔衮的计划去办事,似乎是不太服气自己的这个小弟弟。多尔恼羞成怒将其亲王之位废除,当然随后又给他封上了亲王头衔,毕竟是自己的亲大哥,在跟其他人争锋的时候,这也是一支力量。不过阿济格在要求给自己叔王身份的时候,却遭到了多尔衮的拒绝,这一年是1649年,多铎刚去世,阿济格就要求加封,这也是对多尔衮的一种威胁。

\t多尔衮去世以后,阿济格妄想夺权。

多尔衮是突然去世的,谁也想不到39岁的多尔衮,正当年轻力壮的年纪,突然就去世了。而第一个得到这个消息的人,就是阿济格。阿济格知道多尔衮死了以后,立刻带着多尔衮的尸体回到京城,他还带了几百个随从,妄图夺取多尔衮的摄政王大权。哪曾想老谋深算的济尔哈朗早就在等着他了。阿济格一赶到京城,就被济尔哈朗等人卸除了兵权,抓了起来。

\t多尔衮左右讦阿济格欲为乱,郑亲王济尔哈朗等遣人于路监之。还京师,议削爵,幽禁。逾月,复议系别室,籍其家,诸子皆黜为庶人。十月,监守者告阿济格将于系所举火,赐死。---《清史稿》

这次夺权活动尚未开始就宣告失败了。其实我们是可以理解阿济格的,毕竟多尔衮是有机会做皇帝的,可是他没有做,不过皇权是在手里的。多尔衮死了,自然是要他最亲近的一个人来接替他的职位,而多尔衮没有儿子,只能让这个大哥来顶替他的职位了。结果计划失败,最终被顺治帝赐死。

到底是阿济格想夺权,还是顺治帝要清算?

其实说阿济格要夺权,这种可能是很微小的。因为他没有这个脑子,他虽然曾经跟多尔衮要求过做叔王,不过这不能成为他想要夺权的证据。而且他刚入京就被抓了,谁也不知道阿济格接下来要做些什么,就算是在牢狱之中招认一些事情,也可能是被顺治帝给逼的。所以阿济格的脑子是不足以谋反篡逆的。我认为这是顺治帝在清算多尔衮之前,所做的一次准备。

阿济格可以说是多尔衮最后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虽然多尔衮有很多手下,可是他们都不成气候。而阿济格是亲王,战功赫赫,在军队和朝中都有话语权,这样的人如果还活着的话,那顺治能不能顺利地清算多尔衮呢?显然是不能的,所以阿济格的死,是因为多尔衮和顺治的仇恨才对,跟他本人有没有谋逆夺权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t总结:阿济格赳赳武夫,是不会谋逆夺权的,他只是多尔衮的牺牲品。

  1. \t多尔衮三兄弟中,多铎是多尔衮最信任的人,多铎不辱多尔衮的信任,为一统江山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惜英年早逝,多尔衮失去了重要臂膀。
  2. 阿济格并不受多尔衮的信任,因为他没有保护好他们的母亲,而且总是一副赳赳武夫的形象,让多尔衮十分头疼,所以多尔衮选择打压阿济格。
  3. 多尔衮在39岁的时候突然病逝,阿济格觉得有机可乘,立刻带着多尔衮的尸体回到京城妄图夺取政权,结果失败被抓。
  4. 我认为阿济格并不想夺权,就算想也没有这个实力,所以这是顺治帝为了在两个月后清算多尔衮所做的第一个准备而已。

\t多尔衮是大清稳定中原的总舵手,有了他的谋划,满清王朝才算是真正坐稳了江山。可惜顺治帝出于个人原因,依旧对多尔衮实行清算,让不少人寒心。不过因为没有阿济格这样的亲王为多尔衮说句公道话,这件事也就这么落实了。


江湖小晓生



阿济格是谁呢?

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一奶同胞的哥哥,是清朝的英亲王。

本来清初的八大铁帽子王应该会有英亲王阿济格一席之地,结果他偏要作死,什么都没有了,反倒是皇太极第五子,战绩功劳远远不如他的庄亲王硕塞成为了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那么英亲王到底干了什么事呢?

那就是欺主。

顺治七年冬多尔衮在塞外猝死以后,阿济格想接管多尔衮的势力,结果没成功。

然后这个有勇无谋之人又极端蔑视顺治帝,只带几百人回京,妄图继续架空顺治帝,成为第二个独揽大权的摄政王多尔衮。

但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阿济格回到北京,还没有进城就被抓起来,因为阿济格的罪过太大,顺治帝认为是奇耻大辱,毕竟多尔衮架空顺治帝多年,主要原因是顺治六岁就登基,年幼不懂事。

而当时顺治都14岁了,阿济格还想架空他,简直是太小看顺治帝了,所以阿济格最后的下场是被削爵幽禁赐死。

不仅是自己身死,连爵位都被剥夺,原本可以成为铁帽子王,自己的子孙可以享福二百多年,结果铁帽子王没有了,自己儿子那代开始就成为普通宗室,不过还好没有跟着都被处死。


宋安之


阿济格上房揭瓦来着,一时间“biubiu”声不断----“摔瓦之声大作”,看守没人敢靠前,那么欢实的阿济格恐怕根本不用人救也能从火场中跑出来,管不敢管,救不敢救,只能报告领导,诸王大臣会议决议严惩,于是顺治下令阿济格自裁谢罪。

阿济格的“预谋夺政大罪”是坐实的,即便这样,在幽禁初期,阿济格也受到了优抚,吃喝住用一样不少,光伺候他的妇人就达到300人,仆从众多,无奈这个阿济格和朱高煦是同一类人,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不停的作死折腾,终于把顺治折腾急眼了,于是就赐死阿济格,顺治处理阿济格下手偏软,比不上皇太极的杀伐果断,甚至比他儿子康熙和孙子雍正都差很远。

多尔衮是因病重堕马,而非堕马病重,我在其他文章专门写过,不多赘述。自感时日无多,在多尔衮弥留之际,急召阿济格交代身后事,二人在病榻前究竟说了些什么,没人知道,后来多尔衮被顺治清算,阿济格被软禁,这事也就更没人稀罕知道了,所以此事成谜。

多尔衮死后不久,阿济格即召集300骑兵命令他们直奔京师而去以事接应,多尔衮生前的心腹刚林看出苗头不对,所以日以继夜快马350公里赶回京城提前报告了阿济格的异动,使朝廷有了准备,通过戒严、关闭九门加强了防范,才能一举将阿济格拿下,而刚林却没有因为这个大功劳而免罪,不久后,多尔衮被清算,刚林作为攥官修改实录为多尔衮歌功颂德,还参与永平密谋,所以被处斩并没收家产充公。

就在京师做出防备动作并已就绪,只待瓮中捉鳖之时,阿济格还在调兵遣将威胁下属,他想借用的力量无非就是两白旗,但是不同于多尔衮和多铎,大多数人对阿济格都是持鄙视态度的,勇猛有余,智商欠费,所以没人敢跟他玩命,对阿济格的“大事”,旗臣们无论内心还是外在都是拒绝且完全抵制的。胁迫诸王,胁迫两白旗旗臣宣告失败,但是阿济格还是没有及时收手。

阿济格的举动已经引起了所有人的警觉,一直以来,阿济格的脾气秉性大家都知道,有勇无谋,不学无术并且好勇斗狠,目标无法达成必定会打击报复,所以大家就转而将希望投向多尔衮的老冤家,济尔哈朗,并且自己的军营都做了相应的防备措施。

阿济格看所有人都不买他的帐,一怒之下调来儿子劳亲的大队人马,在临近京师的时候汇合,以图大事,当时的态势是阿济格和劳亲两队人马围着多尔衮的灵柩前行,如果顺治有靠近的举动就可以一举拿下,可惜出迎的济尔哈朗一群人早已经知道了他的计划,唯一不知道计划败露的,也就只有阿济格父子了......

阿济格父子被当场抓捕,阿济格暂时幽禁,毕竟战功赫赫,位高权重,处理意见上还要统一,劳亲直接被降为贝子,其他参与兵变的统领全部被杀家产抄没。

阿济格刚被幽禁的时候,除了不能出门以外,一切应有尽有,受到了优待,过了不久在处理意见上比较统一以后,就安排阿济格挪了挪窝,他的儿子们都“开除”宗室,虽然凄惨,但好歹小命还在,但阿济格可不管那套,一是本身脾气暴躁,二是害怕最后的清算结果会是死路一条,所以......所以他让侍奉他的人用钢刀给他挖地道......当初初见这段资料的时候,我无语很久,难怪旗臣们死也不支持他,这脑子也是没谁了。

这事哪里瞒得住,那是必须要被发现的,即便顺治不想知道都不行,于是乎,金银、佣人被减去好多,阿济格再次暴怒......把衣服堆一起点火烧屋子,很奇怪,他是怕死还是不怕死,他就不怕把自己一起烧死么,唉。最终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咱们来总结总结这个人。

无论是皇太极时期,还是顺治一朝,阿济格的武功卓越,建功无数,甭管是明边还是朝鲜包括后来的肃清“贼寇”,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但在他获取功劳的时候,大小毛病一直不断,不服训教,这是脾气这方面。

智商方面一直是他的短板,皇太极并不是借机打压他这个镶白旗旗主,实在是他快把皇太极气疯了,阿济格做主多铎的婚事也就罢了,偏要找皇太极三令五申不许通婚的“死敌”,那皇太极能放过他么,全世界都知道这事,偏他觉得没啥......

亲哥仨,多尔衮和多铎是真亲,唯独他这个做大哥的,在兄弟三人中都不受其他二人待见,为了争功,明明李自成跑掉了,他谎报称李自成已死,招致多尔衮对其不满,结果多铎积功亲王,而他则越混越回去,郡王一枚。

多尔衮擅权,将济尔哈朗踩到脚下后,让多铎任辅政叔王,多铎刚死,阿济格就瞄准了这个位子打算接任,多尔衮能不知道他这个哥哥脑子里装满了肌肉么,自然是不同意,他就连多尔衮一起恨上了。

多尔衮的遗言肯定没交代过让他夺权,阿济格没有那个头脑,这一点多尔衮这几十年已经看透他了,并且阿济格没得罪过的人屈指可数,没有丝毫凝聚力,在多尔衮擅权期间就更别提了,擅作威福的阿济格连皇帝一起骂,上至天子,下至走卒,基本没有不恨他的,他根本成不了大事,所以以睿亲王多尔衮的计算,他当然知道他哥争权方面是没戏唱的,一切都是阿济格自己作死。


古今通史


阿济格的死,其实是自不量力的结果,更是因为多尔衮的死,让阿济格失去了靠山,从而被视作多尔衮党羽铲除。

爱新觉罗·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二个儿子,是多尔衮的同母兄弟。

皇太极继位后,十分重用阿济格,在历次战争中,都冲锋在前,和弟弟多尔衮一起,立下赫赫战功。

不要看多尔衮比阿济格小,但却是非常有谋略和智慧,这正是阿济格欠缺的,也是最终导致阿济格被杀的关键因素。

阿济格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对弟弟多尔衮非常顺从,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想争夺皇位,阿济格是最忠实的拥护者,但是事情并未达成,皇太极幼子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帝。

顺治时期,多尔衮为摄政王,封阿济格和硕英亲王,拜靖远大将军,出征陕西,一举拿下了陕西、河南、湖广、江西等地,大败李自成,杀死刘宗敏等人,此时的阿济格,真的是春风得意。

有一种人一到巅峰就开始得瑟,阿济格就是这种人,顺治六年,阿济格请求摄政王多尔衮,封自己为叔王,但被拒绝,从此一颗骚动的心再也无法安宁。

顺治七年,摄政王多尔衮突然病逝,第一个知道死讯的就是阿济格,阿济格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暗中到处联络,隐匿多尔衮死讯,想要自己做摄政王。

然后阿济格用粗暴的方式企图威胁正白、镶白旗大臣归附自己,遭到拒绝,逼着两白旗大臣向郑亲王济尔哈朗告发阿济格意图谋反。

大学士刚林星夜疾驰七百里抵达京师,京城得知消息,关闭九门,并在阿济格回师的德胜门外驻扎重兵,以防阿济格造反。

阿济格押送多尔衮灵柩回京,在石门和儿子劳亲和兵,大张旗鼓的押送多尔衮灵车向京城进发,顺治皇帝率领诸位王爷、大臣前去德胜门迎接,济尔哈朗忽然看到阿济格身带陪刀,恐怕他突然发难造反,于是派兵先发制人,将阿济格三百随从全部杀死,并将其拿下。

为满清立国立下赫赫战功的阿济格,就这样被抓,而后被顺治皇帝幽禁赐死。

其实在明离子看来,阿济格想当摄政王不假,但真要说他企图谋反,那真的是欲加之罪,其实阿济格被幽禁而死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是多尔衮的人,多尔衮死了,为了皇权回归,阿济格自然是孝庄太后和顺治剪除多尔衮党羽的一号人物了。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遭帝厌恶

皇太极对两白旗与多尔衮三兄弟的政策是以拉为主、以打为辅。因为两白旗实力雄厚但旗主年轻,一旦拉过来可收如臂使指之效。皇太极即立初期在两白旗中主要是对阿济格进行敲打。阿济格在三兄弟中最为年长,且早历战阵,为人雄武、粗犷,不太受约束。所以,皇太极首先拿阿济格开刀。 [36] 

天命十一年(1626年)十二月,蒙古扎鲁特部的台吉恩格参出逃,准备投靠阿济格旗下,按照努尔哈赤时代的八旗规矩,特别是像恩格参这样的蒙古贵族,理应受到一定程度的优待,至于出逃以后选择何旗作为归属应该以其人的个人意见为主。但是,皇太极存心要打击阿济格,也就自然顾不得许多,那时候皇太极和德格类的关系正处在蜜月期,皇太极就做主把恩格参拨给德格类,可恩格参本人还是要投到阿济格的门下。德格类大怒,派人去把恩格参追回,派去的人被鲁莽的阿济格砍伤,皇太极就此问罪阿济格,罚了阿济格1000两白银和七匹马。 [36] 

天聪二年(1628年),阿济格同意多铎迎娶阿布泰的女儿,惹怒了皇太极,阿布泰是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的弟弟,也就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兄弟的舅舅,此人深得努尔哈赤的信任,天命年间是著名的八位“都堂”之一,且名列靠前。但他和皇太极之间关系很糟,主要是政治上的纠纷,所以,皇太极即立以后,阿布泰的日子不很好过,从总兵官的位置上跌落到游击。而且,皇太极还不允许贵族们和阿布泰家族发生姻亲关系,阿济格却不管这一套,仍旧坚持多铎可以和舅舅阿布泰的女儿成亲,皇太极因此大发雷霆,专门下达命令责罚阿济格,夺去阿济格的镶白旗旗主地位,以多尔衮代之。 [36] 

爱新觉罗·阿济格反对迁都

据随清军一起入关的朝鲜官员所言,阿济格在入关之初时反对迁都,对多尔衮说:“我们刚得辽东时,没怎么杀戮,结果我们满人好多都被辽民杀掉了。所以现在应该趁着兵威,大肆屠戮,留下诸王来镇守北京,主力部队回到盛京,或退保山海关,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多尔衮则反对道:“先汗(皇太极)曾说过,一旦得到北京,马上迁都,以图进取。况且现在人心未定,决不可以就这么回关东。”阿济格和多尔衮由此产生嫌隙。 [37] 

爱新觉罗·阿济格求封叔王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清廷二号人物豫亲王多铎去世。在大同的阿济格自认为功劳卓著,闻讯后派人向多尔衮说:“辅政德豫亲王征讨流寇时,在庆都躲到偏僻地方,在潼关、西安时不全歼其众,追剿腾机思时不取其国,功绩并不显著,不该对其子给予优厚待遇,郑亲王(济尔哈朗)是我们叔父的儿子,不应该叫叔王。我是太祖的儿子、皇帝的叔叔,应该叫叔王才是。”多尔衮斥其狂妄,阿济格又请求营建府邸,诸王大臣要求削其爵位,多尔衮没有同意,但禁止阿济格干预朝廷事务及交接汉官。多尔衮左右讦阿济格欲为乱,郑亲王济尔哈朗等遣人于路监之。还京师,议削爵,幽禁。逾月,复议系别室,籍其家,诸子皆黜为庶人。十月,监守者告阿济格将于系所举火,赐死


用户109276552841


阿济格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生母为大妃阿巴亥,多尔衮、多铎都是他的亲弟弟。作为天生神将,阿济格不仅身材魁伟,而且骁勇善战,年纪轻轻地便参加对蒙古巴林部、扎鲁特部的战事,并因功获封为贝勒。努尔哈赤非常喜欢阿济格,以至于皇太极第二任正妻乌拉那拉氏,路上遇见阿济格后不下轿,竟然被公爹下令休离。



皇太极在位期间,阿济格曾参加过一系列对明朝的战事,除在辽锦一带用兵外,甚至还闯入过关内,扫荡河北、骚扰北京等地,并取得过56场战事全胜的骄人战绩。除此之外,阿济格还参加过攻伐蒙古察哈尔部及朝鲜的战事,对于巩固清朝的大后方立下盖世奇功。正因为战功赫赫,阿济格被进封为多罗武英郡王,极受皇太极器重。


阿济格虽然英勇善战,但为人雄武粗犷、不受约束,难免会因为做事张扬,受到皇太极的惩罚。天命十一年(1626年)十二月,阿济格因与异母兄德格类(努尔哈赤第十子)争夺蒙古扎鲁特部降服的部民,从而发生激烈的争执,并砍伤后者派来的使者,因此被皇太极罚银千两、马七匹。


天聪二年(1628年),阿济格公然违抗皇太极禁令,擅自替幼弟多铎做主,让他迎娶舅父阿布泰之女为妻(皇太极与阿布泰关系不和,并对他非常忌惮),由此被罢免镶白旗旗主的职位。但没过多久,皇太极考虑到阿济格人才难得,还是恢复了他的旗主职位。



等到皇太极暴崩后,王公大臣们经过一系列的博弈,最终决定由年仅6岁的皇九子福临即位,并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辅政,时在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由于再无皇太极的压制,阿济格又变得骄横起来,甚至称呼顺治帝为“孺子”。不仅如此,阿济格自恃功劳甚伟,且是多尔衮的兄长,但却没能捞到摄政的位子,心中极度不爽,渐渐地竟跟弟弟间产生了龃龉。


顺治元年(1644年),阿济格跟随多尔衮在山海关之战中击溃李自成的大军,随即攻取北京并迎奉顺治帝定都于此。事后,阿济格因战功赫赫,被进封为和硕英亲王。随即,阿济格被任命为靖远大将军,率吴三桂、尚可喜的军队攻击李自成的败军,从山西、山西,一直追到湖北。



在此期间,阿济格俘杀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军师宋献策,招降南明大将左梦庚、袁继咸部众十万余人,并相继占领河南、湖广、江西、江南63座城池,战绩极为辉煌。然而就在清廷下诏褒奖阿济格并命其班师时,后者却在没有汇报的情况下,竟然擅自率军北返,结果彻底激怒了多尔衮。为了惩罚兄长,多尔衮下令将阿济格降封为英郡王,但不久又恢复其亲王的封号。


此后数年间,阿济格以平西将军的身份,负责镇压天津、山东曹县一带的抗清义军,并攻打据城起事的大同总兵姜瓖。顺治六年(1649年)八月底,姜瓖被部将所杀,阿济格率军入城,随即下令毁坏大同的城墙,并对城中的百姓进行大屠戮,场面惨不忍睹(详情见《清世祖实录》)。



早在攻陷大同之前,阿济格自恃功勋盖世,便向多尔衮提出建议,请求封他为“叔王”,结果被后者斥责为狂妄。阿济格见多尔衮不答应,便请求营建府邸,同样遭到弟弟的拒绝。多尔衮对兄长的作为很是愤怒,下令禁止阿济格干预朝廷事务及交接汉官。然而,多尔衮的举措,并不能阻止阿济格对最高权力的追逐。


顺治七年(1650年)冬,多尔衮率阿济格等人前往边外围猎,结果不久暴死在喀喇城。阿济格自认为时机已到,便决定乘机作乱,并威逼多尔衮的党羽、亲信投靠自己,结果收效甚微。与此同时,济尔哈朗等人已经得知阿济格准备作乱的情报,于是提前做好准备,并在阿济格回京的必经之路德胜门外将其逮捕。



阿济格夺权计划“流产”后,与其子劳亲一起被革爵、幽禁。然而,阿济格在幽禁期间没有丝毫的收敛,反而变得更加狂暴无礼,甚至声称要放火烧毁监房,由此彻底激怒顺治帝。顺治八年(1651年)十月,阿济格被赐自尽、除宗籍,劳亲一同被赐死。阿济格死后多年,一直背负着“罪人”的身份,直到乾隆十一年(1746)才获得平反,其园寝也得以重修。


多尔衮左右讦阿济格欲为乱,郑亲王济尔哈朗等遣人于路监之。还京师,议削爵,幽禁。逾月,复议系别室,籍其家,诸子皆黜为庶人。十月,监守者告阿济格将于系所举火,赐死。见《清史稿·卷二百十七》)。


史料来源:《清史稿》、《清太宗实录》、《清世祖实录》


文史砖家


阿济格作为公认的满洲第一猛将,其所取得的战功自然在诸王贝勒中名列前茅!尤其是多尔衮掌握最高权力以后,作为他的一母同胞,阿济格和多铎备受重用!无论是清军入关还是入关后对南明政权的征讨,阿济格和多铎都是左右路大军的最高统帅。他为清军入关和平定中原做出了巨大贡献,不可磨灭!

顺治七年,多尔衮临终前曾经将自己的哥哥阿济格叫到身边,部署身后之事和对权力的移交!当时,多铎已经去世,多尔衮很可能希望阿济格能继续掌管清朝最高权力,可是这个毫无政治智慧的莽夫又怎么是济尔哈朗的对手!

就在阿济格运送多尔衮的遗体回京之前,在济尔哈朗等人的周密安排下,已经将军队和朝政大权牢牢掌握,而且做好了防范阿济格的一切准备!

没有了多尔衮和多铎的支持,阿济格只能算是一个勇猛的将军。多尔衮死后,他还想着争夺顺治皇帝的权力,等待他的也只有死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