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的人皮灯笼朱元璋要告诉世人什么?

盐胺


朱元璋杀蓝玉并且把他剥皮实草,就是要向世人宣告,大明的土地是朱家的私产,谁也不要妄想侵占朱家的财产;为人臣子,就要尊奉臣道,做事要符合规矩,不要以下犯上,皇帝不是你可以挑衅的。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蓝玉是何等人物。蓝玉的作用本来是帮助朱元璋的儿子朱标坐稳帝位,辅助他管理朱家的财产。并且蓝玉在名义上是太子妃的舅父,是蜀王的岳父,和太子和朱元璋关系都很亲密。尤其是在徐达、冯胜、常遇春这些开国功臣武将离世之后,蓝玉的地位应该是更为崇高的。如果他安守本分,在朱元璋死后他未必不能当天下第一权臣,但可惜他是个有点功劳就洋洋得意行事没有分寸的人。且来看看他是如何作死的。

其一,任人唯亲。他蓄养大量的豪奴义子,在军中只提拔支持自己和奉承自己的人,有本事的人难以得到提升,这也不利于军队的发展。朱元璋看到了更觉得他大有把皇军变成蓝家军的野心。

其二,肆意妄为。蓝玉在班师回朝的时候,竟然因为关口的守将没有及时开门,就要发兵攻打关口。朱元璋就是判他谋反叛逆也不为过啊。除此之外他还对御史不恭,竟对奉皇命而来的御史行鞭笞之礼。

其三,不服从皇帝的命令。当时朱元璋命令他礼待元朝皇后,但蓝玉却置之不理,仅仅因为元朝皇后花容月貌,就在夜里趁机侵犯了元朝皇后,逼得元朝皇后自尽。影响了朱元璋在天下人心中的名声,也不利于明朝威望的建立。。

其四,不遵守君臣之间的礼节。之前我们说了蓝玉是太子妃的舅父,可以说得上是皇亲国戚,一般人都不敢真的和皇帝攀亲戚,他不一样。他竟然真的把皇宫当成了自己的家,和朱元璋议政的时候也是言行无忌,时常说一些不敬之语,这如何不让朱元璋恼火?假使朱元璋驾鹤西去,朱标继位,难保蓝玉不以皇帝的舅父自居,谋夺朱家打下来的天下。

还有一个原因是蓝玉心里对朱元璋也有怨恨之情。“胡惟庸案”我们也都很熟悉,但你不知道的是这件大案也牵扯到了蓝玉的亲家,他心有不满。蓝玉还对朱元璋封他为凉国公很不爽。朱元璋封他为太子太傅的时候,他更是直言,“我难道当不起太师吗?”可见蓝玉的嚣张是早有苗头。

由此可知,蓝玉被做成人皮灯笼跟他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是有一定关系的。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朱元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少人在上历史课学习明史的时候,肯定都听历史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朱元璋曾经因为臣下在奏章里写了“光”“圣”类似的字眼而把人杀掉。仅仅因为朱元璋怀疑臣子在暗讽他的出身低微,当过和尚,可见他的心眼之小和心思敏感。

朱元璋和历史上所有的帝王都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他出生于真正的草根,是如假包换的农民出生。就连我们常说的草根皇帝刘邦也曾经当过官,算个政府工作人员。我们也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人的思想和作为与他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因此朱元璋的想法非常具有农村老农的局限性,老农对自己名下的土地都是格外看重的,没了土地对他们来说就相当于失去了生活的根基。于是在朱元璋看来天下就是他们朱家的私产,私产肯定是要留给子孙继承的。他深知自己创业的艰辛,对这份私产看得也就更重了,一旦谁露出想要从他手中夺走私产的苗头,他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地除掉他。

后来我们看见朱元璋除掉一个一个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也就不会奇怪了

并且在他看来,子孙儿女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于妄想骑在自己儿子和孙子头上的蓝玉肯定是看不过眼的。不巧太子朱标逝世了,太孙又性格懦弱,没什么才华,以后朱元璋驾鹤西去了,这龙椅上坐的是姓朱还是姓蓝还未可知呢。所以朱元璋会为了朱家天下的稳固除掉蓝玉一点也就不奇怪了。

总而言之,朱元璋杀蓝玉,既有帝王“狡兔死,走狗烹”残忍的一面,也有蓝玉行事太打眼的原因在。朱元璋把蓝玉做成人皮灯笼主要是向世人,尤其是想要居功自傲的大臣们宣告两点:作为臣子最重要的就是安守本分,礼敬皇帝,遵纪守法;皇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静说历史


蓝玉是太子妃的舅父,是蜀王的岳父,和朱元璋属于亲上加亲。所以朱标在世的时候,蓝玉是作为太子的核心班底而培养的。尤其是在常遇春、徐达、冯胜这些开国功臣武将去世之后,蓝玉的地位更显得重要。但是朱元璋最后却判了蓝玉剥皮之刑,朱元璋想要告诉世人什么?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蓝玉为什么被杀。

蓝玉的死因

蓝玉的死因,在《明史》中记载为谋反,不过许多人对此说法存疑。朱元璋虽有“狡兔死,走狗烹”的嫌疑,但蓝玉也有他的取死之道。

蓝玉有不臣的举动。蓝玉曾俘获元主的妃子,因见其貌美,私自宠幸,后来元主的妃子上吊自杀。虽然元主已经被赶出中原,但是他的妃子也不是一个武将能染指的,尤其还是没有朱元璋的同意,蓝玉已经自作主张,这属于僭越的行为了。而且,当他北征回来的时候,夜晚要进喜峰关,只因为关吏开门晚了,蓝玉就纵兵毁关。这样的行为,皇帝真给扣上造反的帽子,蓝玉也是不冤枉的。

除了这些出格的行为,蓝玉还曾驱逐御史,私自认了许多干儿子。我们知道,历史上许多武将认干儿子都是为了收拢人心,图谋大事的。而且,此时的蓝玉,因为立了许多功劳,对朱元璋也是不怎么尊敬了,侍宴的时候言语傲慢。军队中将校的升迁也不按朝廷的规矩来,而是按照他自己的意思。做出这样的行为,蓝玉起码很有权臣的苗头了。

蓝玉有怨言。因为蓝玉的亲家受“胡惟庸案”牵连,蓝玉对此是有怨言的,这在后来审理“蓝玉案”的时候,许多大臣都供出了这一条。另外,原来朱元璋因为蓝玉的功劳,本来是想封蓝玉为梁国公,但是因蓝玉太作,改封凉国公,蓝玉对此耿耿于怀。再者,朱元璋封他为太子太傅,蓝玉十分不开心,“我不堪太师耶”,蓝玉狂傲如此。

朱元璋的言外之意

本来蓝玉这些缺点,朱元璋都忍了,为的就是让他辅佐自己的儿子朱标。只是可惜的是,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去世,朱元璋怕自己的孙子朱允炆镇不住蓝玉,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爆发。通过这个案子,朱元璋其实想要向世人传递许多信息的。

第一,功臣也要遵纪守法。朱元璋对官吏的整治是非常严厉的,当初许多官员上朝之前,都要跟自己的家人告别,等到安全回家后则庆幸又多活一天。许多贪官污吏,都被朱元璋剥皮充草。通过“蓝玉案”,朱元璋想告诉天下的是,自己以严法治天下的决心不会改变,哪怕是功臣也不例外。蓝玉最终也被剥皮充草,传示天下。

第二,皇权威严不可触犯。蓝玉无论是炮轰关隘,还是对朱元璋言语傲慢,甚至后来在军中随意升降官员,嫌弃给他的太子太傅官太小,其实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在挑战皇权的威严。朱元璋当时没整治他,并不代表没记在心里。朱元璋的出身也决定了,他比谁都会更加注意维护皇权的稳定与威严。当蓝玉一旦有失去制约的可能,那么为了皇权的安定,朱元璋会毫不犹豫地出手。

第三,已经替皇孙做好打算。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而且调教了二三十年的儿子突然死去,皇孙幼小,此时的朱元璋也是疾病缠身。老人幼子,颇有些凄凉的景象,这就难免引起有心人有其他心思。所以朱元璋通过“蓝玉案”,既是把危险掐灭在萌芽状态,也是告诫其他人,虎老雄风在,他会替自己孙子打点好一切不稳定的因素,有别样心思的人最好不要妄动。因此,受“蓝玉案”牵连进来的,足有一万五千多人。

所以,朱元璋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皇权稳定。蓝玉能被朱标压制,为朱家所用,那么一切缺点朱元璋都能包容。但后来朱标突然去世,朱允炆可能镇不住蓝玉,那么不好意思,蓝玉立马便要“谋反”了。其实,这也是一切英明帝王的通病,总想着自家的江山“一世二世而万万世”。蓝玉上赶着送人头,朱元璋只好痛快地收下了。


历史摩天轮


我觉得剥了蓝玉的皮不光是要给贪官们一个警示,我是下了狠心治贪的,这只是其一;最重要的是政治上的第二层意思就是中央集权,说白了就是集权到朱元璋自己手里,给开国元勋,边疆大吏们看看,连蓝玉我都能下手,而且这么狠,还有谁我不敢治,这样一来一石二鸟,不过确实太过狠毒了点


膝盖疼


我认为朱元璋警示朝纲官员,不要挑战皇权,即使你功劳在大,对皇朝构成危险。一样容你不得?


山西省朔州市张瑞兴


朱元璋杀蓝玉并剥皮实草想要告诉世人什么,要从朱元璋本身的出身和蓝玉的为人两方面来分析,朱元璋就是要用这种残酷的方法告诉世人,要敬畏朱家的皇权和明朝的法度,以此来维护朱家江山并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人。

朱元璋杀蓝玉是为了警告世人江山永远是朱家的

朱元璋和历史上所有的大一统帝国的帝王都不一样,他是极端纯粹的草根和农民出身,甚至要过饭当过乞丐,这样的经历,放在开国之君中是少有的。刘邦的出身也算很低了,但是至少当过亭长。这就导致了朱元璋的想法和一般的开国之君不一样,他的想法非常的具有农村老农的局限性,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即便当了皇帝,也有根深蒂固的屌丝心理,他把天下看成是朱家的私产,由于出身贫寒创业艰难,所以他格外的珍惜这份私产,要把这份私产一丝一毫都不差的交给自己的子孙。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格上非常差异化的朱元璋,那就是对手下的功臣宿将,他无比的残忍加残酷,动辄灭门加灭族,还要剥皮实草。但是对于自己的儿孙,他无比的疼爱,制定了最丰厚的俸禄待遇和各种优待条件,恨不得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们。所以,对于能够威胁到他儿孙的东西,他都是能够毫不犹豫的铲除的。

而很不巧的是,这个时候太子朱标去世了。朱元璋提拔蓝玉,原来的想法是想让蓝玉给太子朱标保驾护航,但是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选定的继承人却是朱允炆,这个孙子性格柔弱,能力平庸,根本没有能力驾驭狂暴的蓝玉。这就使得朱元璋下定决心,为孙子除掉蓝玉,免得自己百年之后江山落在蓝玉的手里。

朱元璋杀蓝玉是为了告诉世人要对皇权保持畏惧

蓝玉取得大功劳之后,整个人都发飘了,他最招朱元璋恨的做法就是不听朱元璋的话,不遵守君臣之间的礼仪。前面分析过,朱元璋是草根出身,对于别人对他的态度相当的敏感,最恨的就是别人看不起他。臣下写奏章带了“光”“圣”这样的字,他都要杀人,怀疑人家诋毁他当过僧人,是光头。更何况蓝玉的做法更过分,更招恨呢!

蓝玉的第一个取死之道是不遵守君臣之礼。蓝玉的女儿嫁给了蜀王成为了蜀王妃,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而太子朱标去了常遇春的女儿,所以朱标按理得喊蓝玉舅舅。在朝廷这样额利益场中,这样的关系其实是算不得数,可是蓝玉却当真了,真的以为自己是朱元璋的亲戚,在朝堂之上毫无礼节,把皇宫当成了自己的家,给朱元璋奏事的时候态度非常随便,还要坐着汇报事情,甚至有时候还口出不敬之语,这些都让朱元璋非常的恼怒,但是蓝玉自己却没有感觉。

蓝玉的第二个取死之道是不听朱元璋的命令。朱元璋对于臣下保持着非常大的警惕心,可是蓝玉在北征蒙元俘获元朝的皇后时,竟然不顾朱元璋要礼待元朝皇室的命令,趁夜里侮辱了元朝皇后,导致元朝皇后自尽。这让朱元璋非常震怒。

蓝玉的第三个取死之道是嚣张跋扈。蓝玉班师回朝的时候,因为关口的守将没有给他开门,竟然直接叫手下士兵攻破关口扬长而去。蓝玉霸占民田,御史前去查问,竟然把御史直接鞭打而出。

蓝玉的第四个取死之道,是蓄养大量的豪奴义子,同时在军中擅自提拔和任用将领。这些都让朱元璋十分惊心和警惕。

有以上四个取死之道,朱元璋就是想不杀蓝玉都不行。

朱元璋曾经有一次问过身边的官员,说什么样人最快活?大家都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朱元璋都不满意,唯有一个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这句话让朱元璋大喜,重赏了这名官员。朱元璋为什么这么满意这句话?因为他说出朱元璋心里最想说的话,那就是江山是他朱家的江山,你们这些做臣子的,要畏惧法度,好好的给朱家打工,这样才能有下场。

朱元璋杀蓝玉并且把他剥皮实草,就是想告诉世人,大明的江山,永远是朱家的,任何人都别想抢夺。做臣子,就是要有做臣子的觉悟,要永远畏惧大明的皇帝。


清墨讲历史


  蓝玉是朱元璋后期战功卓著的一员猛将,他还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常遇春不仅是开国元勋,更是朱元璋的亲家。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朱标,所以蓝玉也算是朱标的舅舅了。这么看来,蓝玉跟朱元璋的关系应该是非常好的,至少是亲戚关系,又是器重的猛将。

  

  蓝玉是安徽定远人,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两者都是安徽的也算是个老乡,众所周知朱元璋的成功和他的一众老乡是分不开的。当然除了老乡的身份外,蓝玉还是常遇春的妻弟,用现在话说就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蓝玉参加起义军的时候就是跟着常遇春混的。

  蓝玉领兵打仗确实很有一套,作为明朝的开国名将,在战场上有勇有谋,屡立战功,最出名的就是他北上破元的战役,消灭了元朝最后的反抗力量。但是作为一个将领,他先是在大破北元之后不听从朱元璋的命令,强行占有了元妃。元妃性情刚烈不忍受此大辱后苟活于世,于是在营帐中自尽了。按说蓝玉占有个女人应该不算什么大事,但是这个女人身份不一样啊,她是元朝帝国第17代皇帝的皇后。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蓝玉倒好,直接把人家的皇后睡了,这性质就太恶劣了。再者说,元妃是朱元璋下了命令,三令五申不让动的人,蓝玉明知故犯,完全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怎么能容他?

  

  蓝玉一案,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元功宿将,相继尽矣。”谋逆之罪一般都是碎剐凌迟处死,念及蓝玉与自己是儿女亲家,朱元璋心一软,宽大处理:碎剐改成剥皮。这样,刽子手把蓝大将军全须全尾整张人皮剥下来,算是留了全尸,并把人皮送往他女儿蜀王妃处“留念”。明末农民军攻破蜀王府,在王府祭堂发现了这件“文物”。

  

  要说蓝玉是否有冤屈,我认为蓝玉的死可以说冤,也可以说不冤。首先,蓝玉飞扬跋扈有余,而说他谋反的罪证不足,其次,这是朱元璋自断臂膀的一次政治洗牌行为,虽说大伤元气,但也为后世之君减除了一帮骄兵悍将,毕竟,对于政权交替之时,能力相比较于忠心,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缘分追逐


自古以来,君臣的关系都很微妙,特别是开国皇帝和开国功臣的关系,更是浮浮沉沉、充满变数。历代开国功臣中,被宠信的可辅政托孤,被猜忌的将万劫不复。

关于君臣关系的问题,盛传一句话:“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但也不是所有的开国功臣都不得善终。尽管在明初朱元璋乱杀功臣的时代,也有信国公汤和等人得以善终。相比之下,蓝玉、胡惟庸等一干大臣却落得个悲惨的下场,蓝玉甚至于被朱元璋做成人皮灯笼,其下场可说是惨绝人寰。

其实追根究底,蓝玉落得如此下场,还是自己居功自傲,认为自己有功于明朝,有恩于朱元璋,便可飞扬跋扈。蓝玉屡立战功后,日渐恣意骄横,畜养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强占东昌民田,驱逐朝廷御史,纵兵破门闯关,独揽军中大权,酒宴口出狂言,对皇帝不敬等等。导致朱元璋对其猜忌日增,最终酿成大祸。

殊不知越是功高震主,越要谦虚低调,否则皇帝认为你居功自大,有不臣之心。如汤和一生谨小慎微,虽有大功于朝,亦从不嚣张跋扈,始终能分清君臣之别,看清自己作为臣子的位置,并且适时地卸甲辞官,以消皇帝的疑心。所以朱元璋杀尽开国功臣也未动他分毫。

由此可见,朱元璋把蓝玉做成人皮灯笼,说到底还是因为蓝玉不知进退,且认为自己有功就不分君臣之礼,甚至在酒桌上对皇帝出言不逊,这才引得朱元璋记恨,最终被杀身亡。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有三点:

一为解蓝玉对己不敬、目无朝纲的心头之恨;

二为消灭蓝玉这个可能有谋反之心的拥兵大将。对朱元璋来说,今日我尚且在世,你蓝玉就敢如此飞扬跋扈。若他日我百年之后,我朱家的子孙继承我的衣钵,如何能镇得住你蓝玉?你蓝玉又怎能甘心做他们的臣子?

三为通过蓝玉的悲惨下场,警示那些有非分之想的功臣。即便你们功劳再大,也只是我朱家的臣子,君臣之道要分清,君臣之礼要遵守,若有威胁我朱家天下的一丝动静,便立刻有杀身之祸!








壳飞文化


首先蓝玉被杀有他自己的原因,他居功自傲,目中无人。自恃与太子的关系好,平时与大臣交流甚少,所以人际关系比较差。他自己官越来越大,你是收养了很多弟子,直接一直到处横行霸道,朱元璋猜测他是不是想要造反。还有就是蓝玉俘虏了北园的王妃,但是夜里却侮辱了他,对于朱元璋的规定背道而驰。

蓝玉的这些人导致朱元璋对他越来不满,朱元璋为了维护巩固自己的统治而杀他,以造反为借口伤害蓝玉,并且屠杀了相关1.5万人,不可谓不残忍。


阿福z


蓝玉,明朝开国大将,安徽省定远县人,官职十大将军,封号凉国公。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因常遇春是太子朱标的岳父,因此蓝玉也就成了太子妃的舅父。而朱标又是朱元璋的儿子,所以这层微妙的关系也把蓝玉和朱元璋扯在了一起。 蓝玉,有勇有谋,骁勇善战,从军的时候就任职与开平王常遇春的帐下,只要有战争,蓝玉,第一个请命参战,屡立战功,于是得到了其姐夫的赏识,常遇春并还多次在朱元璋的面前夸奖蓝玉,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就这样蓝玉官职一路飙升,成为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军,后来由于蓝玉居功自傲,结党营私,功高盖主的原因,与朱元璋产生了政治分歧,试图夺权篡位,最终被朱元璋识破,以谋反罪将其杀害,并剥皮实草,告知天下,以此来震慑其党羽。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蓝玉案”,据说受到此案牵连的人数达到一万五千余人。 “剥皮实草”其实就是把人的皮剥下来,在人皮里面装满稻草,做成所谓的稻草人模样,然后悬挂在城门上,或者摆在衙门口游街示众,蓝玉当时就是被朱元璋做成稻草人,装在马车上拉往各地游街示众的。 那么后来蓝玉的这张人皮到底去了哪里呢?据说蓝玉的人皮稻草人途径蓝玉的老家时,被蓝玉的女婿朱椿发现,于是朱椿就奏请朱元璋,要回了这张人皮,其实这也是蓝玉女儿多次请求朱元璋的结果。就这样蓝玉的人皮被女婿朱椿安葬了,也算是入土为安啦! 其实朱元璋这么做也是想警告一下蓝玉的女婿朱椿,(因为朱椿一家是唯一逃过一劫的蓝玉亲人)让他记住不杀他的原因,暗示他以后好好做人,不然的话,就是蓝玉的下场。后来,明朝灭亡的时候,据传闻蓝玉的墓葬遭到了破坏,这张人皮被起义军给挖了出来,在后来就不知道去了哪里。朱元璋在历史上是有名的铁血帝王,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当政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之所以大杀贪官污吏,就是为了告诫当官者清廉自守,不得害民。后世的朱元璋名声不好主要还是这些文人士大夫故意在书中丑化贬低朱元璋。朱元璋当时只杀官不害民,所以虽然杀人较多,但江山稳固。深得民心。


青梅煮酒读历史


明朝法律对犯谋逆之罪处罚是碎剐凌迟处死,朱元璋却把犯谋逆之罪的蓝玉大将军整张人比剥下来,是要告诉世人:

1.他还是念及蓝玉大将军的功劳的,告诉世人他是个仁慈的皇帝,本该碎剐凌迟,给留个全尸。

2.告诉世人他已为其孙子执政,扫平了障碍。朱元璋借蓝玉谋逆案,杀戮受牵连的一万五千多人,这些人大多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

蓝玉自洪武四年开始到二十四年,临敌勇敢,所战皆捷,他有勇有谋,多次指挥大的战役,是难得的大将之才,因此被封为太子太傅,蓝玉太子非常忠诚,也尽心尽力辅佐太子。由于朱标的早逝。朱元璋看到蓝玉又有居功自傲的性格,显然不是年轻的皇孙朱允文能镇得了的,于是朱元璋决定除掉蓝玉。

因为蓝玉当时掌管全国的军队,有造反之实力;手下又有一批能征惯战之士,当时朱元璋身体不好,太子刚去逝不久,太孙允坟年纪还小,更主要的是他的姻亲已被朱元璋所杀,皇上感觉蓝玉具备了谋反的可能,因此为了皇孙今后顺利执政。把准备留给辅佐太子的蓝玉处理掉了,朱元璋利用蓝玉的案件顺便除掉他认为对皇孙不利的跟随自己打天下功臣。

于是在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琐告蓝玉谋反,蓝玉因此入狱接受审问。狱辞上说:“蓝玉伙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合谋,将借皇上举行田礼之机举事谋反。”

蓝玉因此被族诛。九月,皇上下诏说道:“蓝贼为乱,阴谋败露,被族诛者达一万五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