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以為隱形飛機配備隱形外掛吊倉,裝大型導彈什麼的嗎?為什麼?

自立124


題主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眾所周知,隱身戰機為了保證隱身能力,通常都是將導彈放置在內置彈艙內的。由於機體空間有限,所以彈艙的尺寸也不會太大。這就使得隱身戰機在載彈量上要遜色於非隱身戰機。那麼為什麼不使用隱形外掛吊艙來裝在大型導彈或提高載彈量呢?隱身戰機用不用隱身外掛吊艙主要還是跟隱身戰機的設計理念和執行的任務有關。

(F22的內置彈艙)

其實,這個方法美國人也想到過,如F-18準隱身版就是用了隱身彈艙設計和隱身塗層,將雷達反射面積降低到0.5平方米。只不過這種方法雖然可以提高非隱身戰機的隱身能力,但是對於真正的隱身戰機來說,不僅作用不大,往往還會起反作用。

(隱身版F-18“沉默大黃蜂”)

首先,隱身戰機的主要特點就是對雷達隱身。在設計時,隱身戰機講求利用流暢的氣動佈局設計和採用吸波材料等手段,降低飛機的雷達反射面積,從而降低被雷達發現的距離。由於外掛武器會產生強大的雷達反射,所以隱身戰機才將武器收入內部彈艙。而即便是隱身吊艙,其掛載在戰機上也必然會破壞戰機隱身氣動佈局,產生某一方向的強烈雷達回波,這反而會對隱身戰機的隱身能力產生負面影響,增加隱身戰機被發現的概率。

(隱身外形設計加雷達吸波材料是隱身戰機的標配)

其次,隱身戰機的主要作戰方式是利用隱身能力,突破敵方防空網絡,對防空系統的關鍵節點進行打擊,破壞敵方防禦體系,隨後再與非隱身戰機配合作戰,爭奪制空權並提供空中支援。同時,可以利用隱身能力對敵方高價值軍事目標進行突襲。因此,隱身戰機並不需要非常強大的武器掛載能力,畢竟隱身戰機還可以配合多種“炸彈卡車”執行任務。隱身戰機更多的還是打擊防空節點和奪取制空權,近距支援和空中壓制可以交由非隱身戰機執行。如果攜帶隱身吊艙,由於吊艙具有較大阻力,而且戰時也會增加導彈發射的反應時間,影響隱身戰機機動性和作戰能力。

(隱身戰機與非隱身戰機往往是配合作戰的)

綜合來看,隱身彈艙更適合較低威脅區域的多用途作戰,而現階段隱身戰機相對還是比較高端的,在低威脅區執行多用途任務顯得有些大材小用。一般的多用途戰術飛機顯然更適合這類任務。如果是奪取制空權的話,隱身吊艙在使用過程中,也會增加導彈使用的反應時間,增加飛行阻力和被發現的概率,這反而會讓戰機陷入被動。因此,目前隱身吊艙更多還是作為降低非隱身戰機雷達反射的手段,而對於隱身戰機來說,就略顯雞肋了。

(隱身戰機負責奪取制空權)

(有了制空權,炸彈卡車們就可以肆意馳騁)


戰情解碼


現階段的幾款隱身戰機雖然通過內置彈艙設計,很好的將導彈內置降低了戰機自身整機的雷達波反射面積,但是不可避免的也產生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以前非隱身的四代戰機導彈掛載質量可以達到10噸以上,而且機身中軸線和機翼內側還有可以用於掛載體積和質量超大的重型導彈。但是對於五代隱身戰機而言,受限於內置彈艙空間的限制,這類戰機基本放棄了繼續掛載體積超大的重型導彈的可能,只具備掛載一些純制空作戰或者體積超小的小直徑炸彈等,就算是F35這類具備較大內置彈艙設計的隱身戰機,其內置彈艙能掛載的導彈也僅限於一些體積很小的小型反艦導彈罷了。

所以這就在五代隱身戰機身上出現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其綜合打擊能力的退步,也就是說其雖然搭載的雷達探測距離更遠,但是受限於導彈掛載數量的縮減,其在現在作戰中的綜合打擊能力大大降低,所以就出現了一些可以掛載在主翼下的隱身外掛導彈吊艙。
首先從外掛隱身吊艙的出現來說,只要這些外掛隱身吊艙的隱身設計夠優秀,那麼對於載機平臺的隱身戰機而言,外掛吊艙並不會增加整架戰機的雷達波反射面積,反而會大大提升戰機自身的綜合打擊能力,這是很多的優勢所在。其次原先五代隱身戰機的內置彈艙,雖然將導彈很好的隱藏進了機身內,但是受限於機身內部空間限制,內置彈艙最大隻能掛載一些長度不超過4米的中程制空導彈,對於體積更大的反艦導彈等大型導彈,完全不具備掛載能力。但是對於外掛隱身吊艙來說,其完全沒有空間限制的束縛,所以只要為這些體積超大的重型導彈設計一個較大的外掛隱身吊艙,就可以實現五代隱身戰機在不破壞隱身需求的前提下,大大提升戰機多任務綜合打擊能力。
而且這些外掛隱身導彈吊艙除了可以用於掛載導彈外,還可以內置副油箱或者電子吊艙來擴展五代隱身戰機的作戰半徑和多任務綜合打擊能力。
那麼為什麼隱身戰機已經出現並能具備飛行能力的有五款戰機了,還沒有哪架戰機配備外掛隱身吊艙呢?

其實原因也有很多,首先就是要想降低外掛隱身吊艙的低可探測性,最好的方式就是其連同戰機一起設計隱身外形,這樣原廠設計出來的效果肯定要比後期追趕出來的強很多,但是從現有五款隱身戰機來說,這些戰機在一開始都沒有為戰機配置外掛隱身吊艙的計劃。二、對於五代隱身戰機來說,並沒有遇到內置導彈嚴重不夠的問題,而且已經出現的這幾款五代隱身戰機除了F35外主要職責都是純制空作戰,所以在內置武器彈藥上也主要以體積小很多的空空導彈為主,而且在空戰格鬥中,掛載更多的導彈會降低戰機自身的機動性,不利於格鬥空中作戰,以及高速飛行時的加速機動需求。

三、外掛隱身吊艙雖然能夠很好的解決外掛導彈隱身問題,但是這些外掛的隱身吊艙或多或少會增加一些雷達波反射面積,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由於這類外掛隱身吊艙平時將導彈內置於此,在發射時需要打開,所以算上吊艙自身殼體重量和內置機械電控設備的重量,光是整個外掛隱身吊艙的重量就不低。那麼對於隱身戰機來說,也就只有更靠近機身內側的重載武器掛點具備掛載此類隱身外掛吊艙的能力了。而且這些外掛隱身吊艙過大的飛行質量除了會降低戰機空中格鬥時的機動性,而且其過大的體積也會增加戰機的飛行阻力,降低其飛行速度和飛行距離。

四、現在各國對於五代隱身戰機的定位主要還是以“踢門掌握制空權“為主,也就是說現有的五代隱身戰機並不承擔發射質量大、體積大的重型導彈的職責,比如像美國的F35為什麼沒有設置側置彈艙,主彈艙則更傾向於掛載體積更大的制導導彈為主呢?主要是因為F35並不承擔純制空作戰任務,畢竟上面還有純制空而生的F22隱身戰機;同樣對於我國當下的殲20隱身戰機而言,殲20當下同樣承擔著踢門奪取制空權的任務,後面的發射導彈覆蓋目標等任務都由武器外掛能力大大提升的殲16完成,所以當下我軍也把殲20和殲16作為”搭檔“使用。
總結來說,雖然外掛式隱身吊艙很好的解決了五代隱身戰機內置導彈數量不足、導彈種類單一的缺點,但是其自身的缺點也不少,而且當下出現的大部分隱身戰機都以純制空作戰為主,對於導彈數量和種類的需求並不是那麼強烈,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還沒有見到五代隱身戰機掛載外掛隱身吊艙出現的原因。像波音為了爭奪海軍戰機採購訂單,額外為F-18E/F設計了一款可以外掛的隱身吊艙,來同F35這類隱身戰機爭奪海軍訂單的行徑,只能算是一種臨時過渡型產品罷了。


魑魅涅磐


聽起來還不錯,但實際操作起來意義不大。有關隱形外掛吊艙的設想,在很多年前就已經提出來了,美國人也曾在F-15上進行過相關的測試,但時至今日也沒有一個可靠的成品出現在世人眼前,至少目前現役的F-22、F-35、蘇-57和殲-20等四款典型隱形戰鬥機都沒有采取類似的設計。

提出外掛隱形吊艙設想主要是基於現役的隱形戰鬥機相較常規戰鬥機全部採用了內置彈艙設計,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戰機因外掛武器系統而導致雷達反射截面積增大的問題。內置彈艙雖然能夠將導彈裝填到彈艙內部,但是同步出現載彈量小、彈體尺寸受限制以及無法掛載重量較大的空對面彈藥的問題。目前現役的幾款隱形戰機內置彈艙普遍只能搭載長度最長4米左右的中距彈或者是低重量的空對地制導彈藥。

目前國際上美國的F-22、F-35和我國的殲-20戰鬥機都採用的是機腹一體化內置彈艙,其中F-22和殲-20在進氣道兩側各增加了一個近距格鬥彈艙;俄羅斯的蘇-57的內置彈艙設計比較獨特一些,在機腹進氣道中間呈串聯式佈置兩個內置彈艙,同時在機翼兩側還有兩個繭形近距格鬥彈發射艙。其實所謂的繭形格鬥彈發射艙在原理上和外掛隱形吊艙類似,只不過隱形外掛吊艙的尺寸更大一些,至於這個東西是否會影響到戰機整體隱身指數目前尚沒有一個公論。

除了上述的幾種內置彈艙設計之外,美國人在探索F-15S沉默鷹隱形版本設計時,除了塗刷隱形材料之外,其內置彈艙設計還是很有特點的。F-15SE的內置彈艙受制於機身空間限制,難以拓展更大的內置彈艙,所以設計師突發奇想的將原來的保型油箱改裝成內置彈艙。這種方法雖有創新性,但是對於現役的幾款隱形機來說助益不大,主要是受到氣動佈局和空間的限制,保型油箱安裝有些困難,否則以腿短著稱的F-22早就搞出來了。

以F-22和殲-20內置彈艙為例,腹部彈艙和兩個進氣道彈艙在制空模式下,F-22能夠一次搭載8枚空空導彈,兩枚AIM-9X近距格鬥彈和六枚AIM-120C中距彈;殲-20則是搭載六枚空空導彈,其中兩枚霹靂-10近距格鬥彈和四枚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另有消息稱殲-20內置彈艙也能掛載6枚中距彈,總體上就是八枚的水平。在對地作戰模式下,F-22在保證搭載兩枚AIM-9X近距格鬥彈和兩枚AIM-120C中距彈的情況下,腹部彈艙還可以兼容兩枚精確制導彈藥。

由此可見大多數隱形戰鬥機當前的主要功能是制空作戰,現役的四款中有三款是典型的制空戰鬥機,即美製F-22、俄羅斯的蘇-57和中國的殲-20,現役的機載制空彈藥基本上能夠能滿足制空作戰需求。強調多用途性能的F-35為了解決掛載問題,其採用的是兩種作戰模式,即制空作戰模式和多用途作戰模式,制空作戰模式與其他幾款隱形戰機大致相同,主要是發揮其隱身性能優勢,載彈量也就2噸左右;多用途作戰模式下載彈量可以達到8噸,那麼內置彈艙只有2噸的水平,剩下的6噸彈藥掛載哪裡呢?很簡單採用傳統的外掛方式來實現,主要用於低威脅環境下作戰。

我國沈飛推出的外貿中型隱形戰鬥機FC-31也是採用類似的模式,制空作戰採用全隱身模式,對地、對海攻擊作戰則是採用半隱身模式,所有的大中型彈藥都是以外掛的方式來實現的。在作戰使用中,採用全隱身模式奪取制空權,而後再採用非隱身模式進行大掛載舔地,以當前的空防水平,很難對這類隱形戰機構成致命的威脅。

隱形外掛吊艙這東西雖然能夠實現非隱身彈藥與隱形機高度融合,提升隱形戰機的重載能力,這一點在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優勢自然也是擺在那裡的。但是同步帶來了一下幾個問題:

第一個是否會影響戰鬥機整體隱身佈局。雖然這種外掛彈藥吊艙在外形和材質上進行了隱身優化,其雷達反射截面積應該處於一個相對較低的水準,但是其在與戰機結合的時候,要麼掛載在機翼下方、要麼掛載在機腹下方,對戰機的整體隱身佈局自然會帶來一定的影響,本質上和隱形戰機掛載副油箱的設計是一樣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殲-20、F-22、F-35這類戰機採用機腹一體化內置彈艙,因而腹部預留給掛載隱形吊艙的位置並不多,很難實現重載彈藥的掛載,首先要保證內置彈艙的可使用性。

第二個是否會影響戰鬥機機動性。現在的隱形戰鬥機突出高機動性和高敏捷性,在氣動佈局的設計上除了考慮隱形之外,同步極為突出戰鬥機的大仰角機動性能。F-22戰鬥機剛誕生的時候美國人宣稱升力係數超過2.0,俄羅斯的蘇-57升力係數也大致在1.6以上,我國的殲-20更是超過了2.0。在機翼下方增加了不規則外形設計的外掛彈藥艙後,必然會給戰機增加飛行阻力。由於考慮隱形設計整體設計重量要遠比常規的外掛彈藥重量要大得多,因此或多或少會影響到戰鬥機的機動性。

綜合上述,現代隱形戰機的隱形優勢主要突出制空作戰使用,因此在低威脅作戰環境下,隱形戰機照樣可以通過外掛的方式實現對重載彈藥的掛載能力,所以所謂的隱形外掛彈藥艙雖然看著還不錯,實際作戰應用中意義不大。


鷹鴿分析


是不是這樣的隱身外掛吊艙!隱身飛機+隱身彈倉組合,這樣解決了隱身戰機內置彈倉空間不夠,掛載導彈不足問題!但是這樣掛載不隱身!

隱身戰機是隱身的,隱身彈倉或隱身導彈也是隱身的,兩者組合起來就不隱身了!目前不管是美國的F22、F35,還是中國的殲20,又或者俄羅斯的蘇57,他們的隱身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採用隱身外形+吸波塗料組合模式。但蘇57的翼根下就有2個小的凸起彈倉,用於裝小型的近程格鬥彈,但這樣的佈局顯然是影響隱身性能的,因為各種設計因素,蘇57的正面雷達隱身面積高達0.5㎡,也被戲稱為半吊子隱身戰機!

什麼是隱身外形?

我們可以看看F117,這就是最典型的隱身外形,他的外形由一個一個的面組成,不能採用弧線型,像三代機的圓形機身完全不能隱身,面與面之間不能出現90°夾角,否者雷達波經過折射後就原路返回了,這也是垂尾改成傾斜的原因所在,最好是60°或120°,這樣不管雷達波從哪個方向過來都會被髮射到其他方向去,讓雷達波不會朝著原來路線返回去,這樣就能達到隱身目的。而完全依靠隱身外形的F117犧牲了其他所有的性能,沒有啟動佈局可言,完全就是板磚,飛行性能極差,載彈量小,速度慢,掛著“F”這個戰鬥機的名頭卻只能幹輕型轟炸機的活,缺點太明顯最後只能被淘汰!

另外就是用隱身塗料

也就是吸波塗料,將照射來的雷達波吸收掉,這樣也能達到隱身的目的,但世界上沒有一種吸波塗料能夠雷達波完完全全吸收掉,也沒有一種吸波塗料能吸收所有頻譜的雷達波,吸波塗料只是對某一些波段的雷達波吸收效果很好,但對有些波段完全沒有吸收效果,這也不能達到完全隱身!

於是美國率先將隱身外形與吸波塗料完美的結合,第一個完美品便是B2轟炸機,後來又研發出了F22,他們都是應用了外形隱身+吸波塗料,就拿F22來說,我們看上圖F22的腹部和邊緣輪廓線,就能看出整個F22就是由一個一個的面組成,幾乎沒有圓弧形的存在,所有的面與面之間和輪廓線邊緣都沒有任何90°夾角,進氣道也是整個傾斜並在進氣口斜切一刀,就連機頭部位也不是傳統3代機的圓弧形了,而是標準的平面,這樣除非雷達波照射過來正好垂直90°照射到某一個面上,否者幾乎所有雷達波都會反射向其他方向!而F22尾部發動機是圓弧形的,因此當雷達波從後面照射過來的情況下,F22的隱身效果會大打折扣,這也是為何四代戰鬥機都強調正面雷達波反射面積0.01㎡的原因了!

圖:殲20的腹部是簡單的面組成,而F35的腹部拉大了看一塌糊塗!蘇57就不說了,這個大家都懂的!

後續我國研發的殲20,美國的F35,俄羅斯的蘇57也都應用了這樣的原理,從整個腹部我們其實就能比較出,外形隱身效果上殲20≥F35>蘇57。至於所有隱身戰機的背部就難免會出現弧形了,這其實是影響隱身效果的,怎麼辦?他們最大的威脅其實是預警機,我相信中美俄都對世界的隱身戰機雷達波進行過研究,那麼隱身塗料方面也會尤其注重對預警機雷達波段的吸收效果,然後才會去考慮地面那些警戒雷達、火控雷達等,而這些主力雷達基本都是雷米波以下的,也是吸波塗料主要考慮對象,於是對米波雷達這種原始得不能再原始的長波段完全沒辦法,而且當雷達波段與探測物體尺寸相近時,雷達波信號反射會被放大20倍(這個原理不懂,完全照搬軍事專家觀點),所以隱身戰機在米波雷達面前完全不隱身,我國就層用米波雷達在東海上空距離400公里遠發現了F22並畫出了飛行軌跡圖!

說了隱身戰機的隱身,然後再來說隱身戰機掛載隱身彈倉的問題

其實美國人早已經有這樣的想法,早期就已經在F22上試驗過,但最終放棄了,因為這樣反而弄巧成拙,將一款隱身F22變成非隱身戰機了,剛才我們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外形隱身就是靠一個一個簡單的面組合而成,但是有了這樣的隱身彈倉後將這個戰機腹部變得複雜化,隱身彈倉與機翼之間的空隙、隱身的彈倉與機體之間都可能成為雷達波的反射源,這就有點畫蛇添足的意思!未來雷達會越來越厲害,任何細節不好都可能葬送隱身戰機的優勢,大意不得!

另外隱身戰機的內置彈倉的配置目前來說還勉強足夠,F22標準掛載是6中+2近組合,殲20目前是4中+2近,但未來肯定能達到F22水準,F35目前也在開發彈倉內複合掛架,達到6枚中程導彈的掛載,其實這些與三代機4中+4近的水準差不多,至於對地攻擊這方面還是交給F15、蘇30、殲16等多任務戰機就好,畢竟未來空中體系作戰很重要!


狼煙火燎


世界上具備隱身戰鬥機研製和裝備能力的國家不是很多,目前僅有美國和中國具備這個實力,目前具備隱身的飛機包括B-2A、F-22A、F-35和殲-20這麼幾款,除了B-2A之外都是被稱為五代戰鬥機的型號,F-22A猛禽戰鬥機是世界上第一款五代戰鬥機,總共裝備了187架的規模,而F-35閃電II戰鬥機是世界上裝備數量最多的五代戰鬥機,目前已經有500架的裝備規模。

F-22A、F-35和殲-20威龍戰鬥機是擁有內置彈倉的五代戰鬥機,一般各類武器都是可以通過內置彈倉來攜帶,通過這個可以保證整體的隱身能力,不過作為體積相對較小的F-35閃電II戰鬥機日常的訓練和戰鬥部署中會使用外置掛架來進行武器的配備,而這個是為了針對低烈度的作戰環境進行的調整。

五代戰機的優勢就是具備雷達隱身能力,如果在五代戰機外部再攜帶具備隱身能力的外掛吊艙,這個會對於整體的隱身能力帶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導致氣動佈局的變化,這就會到來部分作戰能力的喪失,五代戰鬥機的武器配備是戰鬥機研製中的一個環節,雖然說五代機都是具備攜帶外掛武器的能力,不過都是沒有考慮外掛的隱身功能,因為使用了外掛就意味著隱身能力要打個折扣。

不過作為傳統的四代戰鬥機,包括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在發展過程中曾經考慮過使用具備一定隱身能力的武器外掛,通過這個可以減少一定的雷達反射截面積,不過後來也沒有了下文。所以說如果隱身戰鬥機如果要使用外掛,就意味著隱身能力的減少。文/AZ。


航空視界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答案也比較簡單:不能。看看現實中美軍的F22,F35,以及俄羅斯的蘇57戰機,還有我國的殲20戰機就知道了,他們都沒有配裝隱身外掛吊倉。主要還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首先一點,阻力問題太嚴重。所有的隱身戰機,幾乎都是菱形機頭,全身過渡都十分光滑,為的目的就是減小飛行阻力,增加飛行速度。為何要增加飛行速度,這倒並不是為了空戰,最關鍵的還是增強戰機的隱身性能。因為表面細膩光滑的戰機,塗抹隱身材料之後,效果就越好。這樣一來,戰機在進行作戰時,就可以讓自身的隱身性能更強,達到高速完成突然襲擊,高速撤離戰場的目的。所以,不能帶隱身外掛吊倉,這樣的阻力是任何一款戰機都不能承受的。

第二點,破壞隱身性。本來隱身戰機的設計就是為了不讓對手發現,在掛裝了隱身吊艙之後,隱身性能就會大大降低,被對手發現的概率就會陡增。各國都在絞盡腦汁增強戰機的隱身性,結果,你來一個外掛吊艙,被人家提前看到了,自然就會在戰爭中處於下風,被對方擊落的概率會會大大增加,戰時就會處於劣勢。

還有一點,就是增加戰機的設計難度。本來第五代隱身戰機的航電系統都十分複雜,加裝加油吊艙是可以的,但是加裝隱形導彈艙,就需要多編寫代碼,增加戰機的研發難度,尤其是這些設計非常複雜的系統上面,每增加一項,風險就增加很多。把增加隱身吊艙的工作去掉,把這些精力用在增加隱身戰機本身的內部導彈攻擊性能,或者戰場感知能力,比加裝隱身吊艙的效果要好的多。

當然,加裝隱身吊艙之後,重量增加的同時,還有阻力增加,會導致耗油量成倍增長,最終讓隱身戰機的航程和作戰半徑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尤其是空中出現極端情況時,比如被對手發現或者鎖定時(不要認為隱身戰機就不會被發現,有一定概率),機動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即使拋棄隱身吊艙,也可能會貽誤戰機,對戰機本身非常不利。

綜上所述,所有的隱身戰機都沒有加裝隱身吊艙,就是因為即使是隱身的吊艙,對戰機本身的性能來說,也是弊大於利,根本沒有必要去裝。我國的殲20戰機將會換裝渦扇15發動機,機動性能以及速度都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在隱身戰機中的排名將會再進一步,與美軍F22戰機處於同一梯隊。因此,像我國的殲20戰機就更沒必要加裝隱身吊艙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殲20戰機成為真正的頂級戰機,完成我國隱身戰機乃至整個航空工業的逆襲。期待渦扇15發動機批量入役,讓殲20成為真正的頂級戰機!


全球武器性能解析


你沒弄明白4代機的正確用途啊。

4代機是隱身飛行,超機動,超視距,和超音速巡航,這是他的用途。

在你的需求上,大型導彈,大型導彈用來幹嘛的,比一般導彈威力大,航程遠這是他的優點,可是4代機根本不需要啊,他的自身屬性完全可以用中型導彈完成重型導彈的任務啊。

外掛的導彈,導彈倉就算你做的再好,再嚴絲合縫,完全不破壞隱身,可是讓4代機失去了原有的氣動外形,導致超機動沒了,重量上去了,可能影響了超音速巡航,最起碼肯定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航程,讓你只能飛一半距離發射你的導彈,那麼你的隱身功能又失去了一部分用武之地,得到了什麼呢,得到了一個有著客觀外形的蘇34而已,可能還不如蘇34……

四代機不是你這麼玩的,以F22舉例子,他完全可以用現有的配置完成你非要加裝那一套東西想要完成的任務,他配置的aim120導彈雖然看起來小,那是因為他的性能高,做到的小型化,配合超視距雷達,加上自身的隱身性能,完全可以不顧敵方雷達,飛到導彈航程以內,實現導彈發射後不管。而且一次發射6枚。

導彈不是越大越好的,導彈是打得越準越好,給你一把青龍偃月大刀砍100下可能都砍不到人,李尋歡一個小李飛刀可以直接插到敵人眉心,不一樣啊……


theWilZ


當然可以!F35就試驗過了,加外掛副油箱以及防區外導彈。為什麼要做這種試驗,就是可以根椐作戰需求,增減武器配備及油料調控。理論上講,如果是執行像"揣門"這樣的任務,也許需要長距離隱秘攻擊,那就先掛副油箱飛行,由於外掛導致不隱身怎麼辦?可以在雷達探測區域外先用副油箱油,等到了雷達預警區了,果斷拋掉副油箱以及臨時掛架,然後可以隱身飛行伺機攻擊了......。這些試驗是很具現實意義的,至少是一種完善戰機作戰能力體系的重要一環!


弘楊證道


可以安裝在機背上啊!即使是8至10米長的導彈攜帶也沒有什麼問題!




待完善個人信息


胡說八道!如果隱形飛機裝外掛點被發現的概率將會成幾何倍增長那和普通戰機就沒撒子區別了好不?啷個外掛架的取消才能更加隱身實現戰場隱蔽突防深入敵後打擊更有價值的目標比如殲20本身就是作為戰鬥突防使用的如果加上外掛點那當初何必造成隱身飛機做撒子?直接搞個戰鬥轟炸機省錢還簡單點麼?要不然直接弄個三代機發生戰爭直接一句走咱們砸場子去帶上彈藥直接衝鋒![撇嘴][撇嘴][大金牙][大金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