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红色力量”挺身战“疫”第一线

社区(村)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主战场,每个企业都是防疫网格,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战疫中,惠城区桥东街道驻点团队、“三人小组”、社区(村)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统一编入社区(村、企业)网格,听从社区(村)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的号令,在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疫情防控措施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近一个月来,这支 “红色队伍”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在大街小巷挂横幅、贴海报,走家入户排查登记、送菜送粮送药,设卡站岗测体温,应急处置疫情,用自己的辛劳和坚守、奉献和汗水,舍小家顾大局,义无反顾地争做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最美逆行者”,织就了抵御疫情的“红色防线”。

网格“红色力量”挺身战“疫”第一线

“忍痛割爱”战疫情

桥东街道和平直社区是一个老社区,没有一个小区管理处,而且还有一个桥东市场,流动人口多,出租屋多,而且百分之九十九的商品楼都没有加装电梯,有些商品楼高九层,给排查防控带来一定难度和严峻挑战。

疫情期间,和平直社区党总支部委员、居委会副主任朱秀娴和同事们必须每天要做好排查、登记、宣传等工作,每天要上楼下楼,高楼次数上得多,她受伤过的右腿开始复发。日复一日排查,腿一天比一天疼痛,实在疼痛受不了,她就吃些西药和晚上敷中药包来缓解疼痛。她2016年12月不慎意外摔伤右腿半月板,当时选择了保守治疗,市中心医院的医生告诉她,如果继续疼痛难受,走不了路还是要做手术。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疫情当前,必须挺身而出,我不做,我惭愧;我是一名基层工作者,坚守阵地,做好防控是我职责,我不做,我不安。虽然每天忙碌奔波在内街小巷,但是只要居民平安、健康是我最大的心愿;虽然每天身体疲惫不堪,但是听到居民亲切的问侯,心中便有一股暖流充满了动力”朱秀娴坚定地说。

她和丈夫都是党员,也是抗疫一线工作者,加班加点是常态,家中只留下年仅13岁的儿子,吃方便面成了儿子的家常便饭。有一次儿子对她说:“妈妈,我的寒假作业有些不会做,你何时有时间?能教我做吗?能陪陪我?哪怕只有一天时间也好。”儿子一连串的追问,让她感到内疚,望着儿子乞求的眼神,泪水模糊了视线。她只能安慰:“今年春节比较特殊,有许多抗疫一线的子女和你一样,想念父母,等待父母。你要学会独立,学会坚强。疫情很快结束,爸妈很快陪你。”

水东东社区党总支部委员、居委会副主任汪景和丈夫抗疫在第一线,不是你加班就是我加班,整个春节没有一起吃上一顿热乎饭。两岁多的女儿无人照顾,期间却没有请过一天假,把女儿寄放在别人家。

水东东社区党总支部委员、居委会委员李春花50岁了,在疫情防控排查过程中得知姐姐因病逝世,紧急处理完姐姐的后事,第二天又回到工作岗位。作为即将面临退休的老党员、老同志,她化悲痛为工作动力,站好最后一班岗。

企业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的“店小二”

每一个企业都是防疫网格,连日来,桥东街道帮扶企业复工工作组,走进各商超、工厂、建筑工地等企业,为企业逐项讲解复工防控工作指引,详细了解企业员工返工情况、饭堂用餐情况、目前遇到的困难等,确保防疫复工两不误。

“楼宇出入口要配备测温仪、快速手消毒剂等物资,加强出入人员的体温测量。”“大型企业工人多,要规范设立临时隔离观察点。”桥东“互联网+商创”小镇党委副书记、经济办主任王石辉深入惠州赛格广场、古河汽配等楼宇企业、限上企业,详细指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帮扶企业解决防疫难问题。

桥东街道帮扶企业复工工作组,在指导帮助企业做好复工工作的同时,尽力帮助企业解决防控物资紧缺等问题。近日,桥东工贸发展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黄元胜和帮扶工作组成员来到东湖九区隆生广场指导节后企业复工防控工作,该企业负责人反映商超和物业公司缺少口罩,影响企业复工和运营,希望工作组能帮助解决。黄元胜立即通过多方联系沟通,帮助该企业协调购买了7000个口罩,保障其有序安全复工,为商超员工和物业管家增加了防护保障。吉之岛超市(隆生店)购销较旺,人员相对较多,帮扶工作组提出整改意见,该企业负责人表示,缺少手持红外线测温仪,黄元胜及时为其协调购买了15个测温仪,加强出入人员的体温测量,织密织紧商超企业疫情防控网。

像王石辉、黄元胜等帮扶企业节后复工疫情防控工作的“店小二”还有300多人,指导辖区2922家企业落实防控措施,协调解决防控物资,宣传复工复产扶持政策,帮扶企业有序安全复工复产,确保防疫复工双促进。

上阵父子兵 抗疫同坚守

在疫情防控队伍中有一对特殊“父子兵”, 他们主动请战驻扎一线,日夜坚守,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这对“父子兵”便是桥东街道纪检室办事员谢志峰及其父亲。

“爸,我可以去抗疫一线协助医护人员了。”谢志峰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父亲自豪地说。“去吧,注意安全。”父亲回答。

谢志峰今年29岁,是桥东机关第一党支部党员。号召令发出后,他主动请缨到集中隔离健康观察点,24小时驻守隔离点协助医护人员做好疫情保障工作。很多人问谢志峰为什么主动申请到隔离点,他说是受到父亲的影响。

谢志峰的父亲是一名70岁的老党员,医院退休职工。疫情发生后,父亲主动请战到一线抗击疫情。寒冷的冬天父亲在关卡上帮人测体温,奔跑在小巷里宣传防疫知识。谢志峰看到年迈的父亲默默奔走在抗疫一线,内心很有感触。

隔离疫情不隔爱,谢志峰和治安队员郑宇亮正努力当好集中隔离对象的“跑腿员”“保卫员”“心理疏导员”。2月19日下午,一名21岁的湖北籍王小妹(化名),由于家庭原因,父母亲不在身边,复工又受挫折,情绪低落。谢志峰把她当成自己的妹妹,从年轻人喜欢的话题入手,问女孩喜欢哪个歌星和平时的爱好兴趣,慢慢地让女孩打开话匣子,每天打电话关心她,细心为其送餐送水,现在女孩心情愉悦了很多,昨天还很开心地跟谢志峰说,今天中午的饭菜真好吃!

谢志峰不仅对这位妹妹用心用情去疏导服务,对其他隔离对象都是这么做的。他时刻关注他们的情绪,尽力满足他们提出的需求。李先生的两个小孩缺乏场地学习,谢志峰和郑宇亮及时安排场地满足,并把书籍、围棋送至李先生手上。张先生10岁的儿子体温有点偏高,谢志峰跟随护士一起精心护理照顾。

除了这对父子兵,桥东还有惠州好人阮瑞群母子、应急先锋罗文夫妻等,携手同心战疫情,在不同的阵地用“最美的逆行”书写着自己的担当。

疫情当前,桥东街道驻点团队、社区(村)党员干部、“三人小组”、网格员、志愿者等,他们用自己的热度温暖着社会,守护着家园和社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我们应该不畏困难,同心协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我们一定能度过难关,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平直社区党总支部委员朱秀娴坚信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