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適合從很小就開始背古詩嗎?

周家純


發音要背的,是一個發展讀音功能的過程

不過不會反覆讓寶寶必須背什麼

而是帶他們慢慢認知詩詞的原理

表達的意象

以及邏輯和感情

我去廣州看二公主的小公主時

一般都是拿首詩詞,先問她會不會讀,不會是有哪些字不認識,會的話則問她句子的意思可不可以告訴我,這家小夥學習的積極性可高了,每次都要熱情地“教”我,我當然不會把大人的邏輯硬加給她,我只要她每次好好地“教”我

大人會問,孩子才會學,這就是問學

孩子學會了問,大人能好好解釋,這就是學問


慕顏歌41319




誰殺了知更鳥z


之所以對文字有特別的熱愛,可能源於父親的教導。記得我還沒上學前班的時候我爸就教我背誦《賦得古原草送別》,然後小小的我就對古詩產生了興趣,以致在未來的學生生活中,背誦古詩、課文從來都沒有頭疼過。


小孩子的記憶能力極強,背誦一首古詩只需要讀幾遍便能記住。當我們認為他們不能理解詩中的含義時,有一次在飯店吃飯時,我家寶寶突然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應情應景。

所以,教小孩子從小背誦古詩不僅能培養他們愛上語文,還會潛移默化的教會他們很多道理,可謂是益處多多。弘揚中華文化,從小娃娃做起。


讀書的時光最美好


很榮幸能回答你的問題,答案是肯定的,我肯定要孩子先背古詩,哪怕是咿咿呀呀的跟著讀,不僅僅是古詩我的孩子一歲開始學說話的時候我愛人還教他讀笠翁對韻,其實根本不是強求他學,而是每天都讀給他聽,不久你就會神奇的發現孩子居然會背了!孩子的記憶方法跟大人是不一樣的,他們可以很快記住或忘記很多東西。教孩子讀唐詩,或者一些傳統經典,總比讓他們坐在電視機前看喜羊羊好!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藝術小講堂


我不強迫孩子背很多古詩,因為每個孩子的興趣點不一樣,有的孩子就是很喜歡古詩,對古詩有非常大的喜愛,覺得背誦古詩是樂趣,那必須大大的支持。

有的孩子感覺對古詩興趣一般,有的是討厭古詩的,這個和選興趣班一樣,喜歡的就選,不喜歡的就發展別的興趣愛好。

古詩背誦,朗誦都能培養孩子獨特的氣質,看中國詩詞大會能培養孩子對詩詞的熱愛,也能讓他們愛上朗誦詩詞。


招風大耳


古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孩子很小時就開始揹我覺得是合適的。這個合適是指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對應的詩詞,而不是填鴨式為了背為了炫耀而背。


就像現在,春天來了 小草慢慢地探出了頭,可以對孩子說“草色遙看近卻無”柳樹以芽了可以說“詠柳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等,帶孩子們出去放風箏,可以說“忙趁東風放紙鳶”,夏天就可以“遮天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秋天有“霜葉紅於二月花”“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冬天可以說“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大雪壓青松 青松挺且直”等等人們耳熟能詳的詩句,只要有心,什麼時候都能找到應景的句子來隨時代入生活,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以後在生活中,就會不知不覺積累下來,以後不管是生活或者是寫作文就會信手拈來,不會空空地乾巴巴的寫作。


更不會和網上流傳的那樣,看見夕陽餘暉的美景時,會講: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不是:啊!夕陽美,夕陽真美,夕陽真的真的很美!

所以說從小讓孩子開始背詩,只要不是為背而背,我認為是有必要的。


寶瓶鑫璽343


首先,答主結合自身的經驗,認為在孩子早年多接觸一些古詩是有好處的,尤其是經典古詩,能背誦最好。但不知道題主所謂的很小是多大,我覺得正常孩子在小學六年的課程中學到的古詩能熟背理解就很好了,而且現在的語文教材改革了,中國古典文化的東西會增加,家長配合學校的要求就好了。如果你的孩子對古詩詞感興趣,可以挑選一些書本外的古詩讓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讀讀背背,也未嘗不可。

但是,千萬不要為了讓孩子背古詩而背古詩哦!因為跟背誦比起來,更重要的是對詩意的理解。對詩意的理解要求孩子有大量的閱讀量,這又牽扯到閱讀興趣,而閱讀興趣才是真正需要從很小就培養的,我所知道的一個退休教授,在孫子8個月的時候就開始給孩子講繪本了。

答主在做繪本方面的解讀,如果你想培養孩子的早期閱讀興趣,先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如果你要,恰好我有,來吧!關注我哦!


豆文繪本中心


這個問題還真沒辦法一句話兩句話說清楚,但大體可以總結一句話,孩子太小就開始背古詩的話對語言發育有利,但對孩子對詩詞產生興趣不是很有利

一、先說優點

孩子背古詩的好處,我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1. 受眾:孩子。人的興趣多產生於童年甚至嬰幼兒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最容易對外界事物產生興趣,年齡越小,世界對他們來說就越新奇,特別是像音樂這樣的不需要理解能力更多是感受性的藝術形式。

  2. 特點:詩歌自帶音樂性,特別是古代的近體詩(即格律詩)運用了漢語聲調的變化、漢語每個字對應一個發音的形式以及每種語言的詩歌都會運用的押韻形式,創造出了只要朗讀就會很有音樂性的藝術形式。這種朗誦本身就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吸引孩子的能力。

  3. 影響:其實上面說的兩點,起到的作用主要是語言發育方面的,激起孩子的興趣,孩子才能願意跟著讀,加上詩歌本來自帶的音樂性和流暢性,對孩子掌握更多的發音有非常大的幫助。

二、再說說缺點吧

其實背古詩對於比較小的孩子似乎沒什麼壞處,但比較小的孩子背古詩也許對古詩並不是什麼好事。

這裡的比較小說的是完全不能理解詩的意思的孩子。

前面說過,詩歌有音樂性,音樂性是可以作用於孩子身上的,但是詩歌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組成元素,就是文學元素,這就需要很高的理解能力了,而當孩子已經背熟了古詩以後,即使以後理解了,也很可能少了某種衝擊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共鳴。

記得當時應該是小學末尾了,像開頭說的那些古詩都已經背得很熟了,但有一天無意中從日曆的角落裡看到了每天印上一篇的古詩,從“明月松間照”到“長河落日圓”,那是一種第一眼看到就被震撼的感覺,因為當時已經可以懂其中的意思了,而且還有另一種感覺,當時形容不出來,現在知道那叫“意猶未盡”,那叫“言有盡而意無窮”,再加上“清泉石上流”和“大漠孤煙直”組成的對仗,構成了那種從發音上的和諧到意義上的和諧,這是文學和音樂兩種藝術形式的化學反應,雖然當時只有某種說不出來的感覺,但第一眼看到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然後帶來是震撼,從而讓我喜歡上古詩這種形式,後來研究唐代的格律詩,然後想從語言學中找到其魅力的客觀原理。

相信同樣大氣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從不理解就開始背,很難產生這種震撼,要重新理解思考……

實際上聽到有些人說從很小背古詩的時候就喜歡上古詩,個人覺得不是很科學,在不懂的時候背得很熟,第一次的那種震撼很難產生,而且孩子以後的學習內容遠比古代龐雜。

因此如果想利用好詩詞真正的吸引力,不能浪費了這種“初見”的魅力。

“人生若只如初見”,古詩的初見何不等到音樂性和文學性都能體會的那一刻,至少我相信如果等到理解了之後接觸“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也許會帶來不一樣的感覺。

幸好“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還是出現了我人生中該出現的時候,若再早,或者再晚,也許很多句子只能成為茫茫題海和碌碌人生中的匆匆一瞥,如果沒有那夏日午後的與王維的初見,也許我童年的美好時光也要消失在遙遠的記憶裡了,對我來說,詩詞是一種記錄感覺的方式,比日記要實用得多。

其實,這裡我說的都是對於古詩(或者說古代的詩歌形式)的繼承發展非常不利,可能有人說那些詩歌形式已經不適合現代漢語了,但其實不是這樣,相對於當時的書面語(文言文),大部分詩歌其實都是很通俗的,少用虛詞,用盡可能少的字描繪出更多的意象,其實現代漢語並非做不到,個人覺得也沒必要模仿古人去寫。有人說現代的生活環境或生活節奏不適合詩詞,也許吧,但很多東西需要個人去創造。說不定詩詞的復興還有利於環保呢!!!

個人意見:孩子可以先學一些編排得節奏感比較強、樂感比較強的兒歌,如果想讓孩子以後能寫詩,在不太懂詩的時候,古代有本《笠翁對韻》,也許書名大家不熟悉,下面引用第一句,相信大家一定熟悉:“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

這些都朗朗上口,對語言發育很有幫助,而且後者是寫詩基礎。

之後,在孩子能初步理解古詩的意思的時候,把古代詩歌的震撼帶給他們!

但這個時期也不要什麼詩都讓孩子背,要有選擇,比如那些因為古今讀音變化而變得不押韻的詩就不要讓孩子背了,那些孩子還不能理解的詩也不要讓孩子背了,孩子還要成長,要留些未知給他們,有些人覺得背很多詩是一種知識的積累,但我並不這麼認為,相信古代人也不這麼認為,我覺得古代人是讀是理解是感受,然後去寫去創作,很少有刻意背的,他們當成知識的是經史子集,我們現在應該當成知識的也應該是這些,只是還要加上科學知識數理化生物地理等……

詩不應該是背的,而是用來寫的。

也許有人會說,寫詩有什麼意義?

我沒辦法回答,但至少也許可以多出幾位優秀的流行歌曲的詞作者,詞作者也許可以重塑輝煌,誰知道呢!!!

我知道的是當年柳永可是很受歡迎的,據說也有很多人爭著唱王之渙的另一首“歌詞”《涼州詞二首》其一: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本人只屬於個人見解,如果不當之處請指正,但還是要說一句,古詩不應該只用來讀的和背的,如果沒有創作或者創作過程中沒有新的東西,總是要中沒落的,舊文化的精華從來都不應該是用來珍藏升值然後拿出來賣的,而是要在其基礎上創造新的輝煌。就像宋詞之於唐詩,元曲之於宋詞……,但首先,起碼把舊的精華裝進腦子,融會貫通,然後進行創作,從創作中進行創新……

哪怕只是一種興趣,至少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


陽光語言矯正學校



詩歌跟兒歌一樣,孩子能迅速背下兒歌,也能迅速背下簡單的詩歌。

如果我教她古詩,我會選擇性的教,教一些簡單而接近孩子心靈的,例如「鵝,鵝,鵝......」那樣的。背詩不是壞事,壞在以此攀比炫耀而已。只要家長擺正心態,注意循序漸進的選擇詩歌進行誦讀,這是讓孩子對文字美感的培養,有益而無害。我不認為孩子要爭分奪秒地玩才不旺對童年,只要是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完全可以讓孩子背一背古詩。

藝術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