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了新技術的殲-16,可與五代機一戰嗎?

張淑苗


人民空軍的殲-16多用途戰鬥機使用了大量的國內先進技術,包括部分五代機技術這是事實,但是基於此而判定其與五代機是否可以一戰,略顯膚淺,尚需實踐來最終驗證。為什麼這麼講呢?我們下面就從隱形機、殲-16自身以及國際上實踐情況綜合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

隱形機的特點

隱形技術應用於戰機領域迄今也有不少的年頭了,迄今為止掌握相關技術的國家也就中美俄三國,在技術門檻上還是相當的高,在這種狀況下唱衰隱形機為時尚早。根據美國人提出的隱形戰機“4S”指標我們來具體談談,隱形機在實戰中有哪些技術代差。

隱形機首要提到的自然是隱身能力,當前隱形戰機主要是針對特定的雷達波段進行針對性隱身處理,從而達到低可探測性的目的。與現役三代機做一個比較,一般常規佈局的三代機的雷達反射面積大多在5平方米左右,而美國最先進的F-22戰機的正面雷達反射截面積為0.01平方米,兩者對比提升了500倍;就算是目前隱身效果最差的蘇-57也達到0.5平米的水平,優勢一眼明瞭。

隱身優勢的好處在哪呢?不是說雷達就看不到了,其實只是大幅縮短了雷達的發現距離。比如說李寬雷達對於常規三代機的探測距離為200公里,那麼對於F-22的探測距離將呈幾何倍數的下降,將至兩位數。那麼在空戰中,隱形戰機就具備了先發制人的能力,可以在更遠的距離發現目標從而進行超視距空戰,三代機連目標都沒有找到,就面臨被擊落的風險。這就是隱形技術帶來的技術優勢本質。

除了隱身優勢之外,還有超機動和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機動能力簡單點講就是具備大仰角攻擊、矢量機動,能夠作很多三代機不能做的動作。一般認為當空空咬尾攻擊時,戰機的速度超過1.4馬赫,就有可能擺脫導彈的尾攻,因而四代機普遍要求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這裡的超音速巡航是指戰機在不開加力的條件下持續超音速飛行30分鐘以上,其實傳統戰機開加力的條件下,也可以進行超音速飛行,只不過時間短一些,俄製戰機3分鐘,歐美戰機5分鐘。

至於高態勢感知能力,說白了就是機載航電的性能指標帶來的一個現實結果,現在在歐洲對現役三代機升級打造的所謂的三代半+或者三代半++戰機,就是更換了矢量發動機和航電系統,強化了三代戰機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比如法國的陣風、歐洲的颱風戰機都是典型的代表。隱形機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近距格鬥彈上,相較三代機在數量上降低了好幾倍,一般只有兩枚,這個問題主要糾結於使用國對未來空戰模式的認知。

殲-16的特點

殲-16戰機是我國在殲-11B戰機的基礎上深度改進而來的一款三代半+戰機,其沿用了成熟、優異的蘇-27中央升力體氣動佈局設計,換裝了國產改進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總體而言相對國內的其他蘇-27譜系的戰機機動性還不錯,之所以這麼說,我們可以從近些年空軍對殲-16的使用上看出一些端倪來,殲-16迄今在空軍中還是作為中遠距制空作戰戰機來使用,充分發揮其看得遠、打得準的技術特點,機動性不行的話,空軍也不會選用制空作戰。

殲-16機體本身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只不過是增加了複合材料使用比例,局部強化了結構強度改造。但之所以一經亮相引起外界廣泛關注,主要源於其搭載的國產有源機載相控陣雷達,殲-16是一款重型戰機,其機頭尺寸較大,因而安裝的機載雷達的T/R單元組件數量也更多,這就意味著其擁有更遠的探測距離和多目標探測能力,同時還具備一定的電子戰能力。

機載雷達最關鍵的技術就是採用雙工作模式,能夠在制空和對面打擊模式之間進行切換,從而使得殲-16具備了殲-11系列最為優異的多用途作戰性能。中國空軍為殲-16配備了最強的空戰武器組合,包括霹靂-10近距格鬥彈、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等,並能掛載空軍現役的所有空對面武器,這是以前的型號戰機所不具備的實力。

正是由於殲-16大量使用複合材料和進行了局部結構強度改造,使得該型機全面彌補提升了蘇-27戰機缺乏對地打擊能力的缺陷,同時大幅度提升了戰機的掛載能力,據悉殲-16的載彈量達到了12噸,已經超過早期轟-6系列轟炸機的載彈量,成為人民空軍現役掛載能力最強的戰機,因而也收穫了“炸彈卡車”的稱號。

此外,殲-16首次使用了低可視化塗裝,同時有消息顯示還採用了部分隱身技術,不過目前尚未得到證實。綜合而言,殲-16戰鬥機雖定位為多用途戰鬥機,而且在設計上也傾向於對面打擊能力建設;但由於其搭載的高性能機載雷達和先進的空戰武器組合,雷達看得遠、導彈打得遠、打得準,可以推到出其具備較強的超視距空戰能力 。

國際上的一些好的做法

上文我們在介紹殲-16時提到了,殲-16本身就具備一定的電子戰能力。但這種電子戰能力實際作用是有限的,和專業的電子戰飛機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僅僅是在戰機本身上得到一定的提升。目前國際上比較通行的一種做法就是,基於現役的戰機進行電子戰型號升級,打造出一款同機型的電子戰型號。

比如,美國在F/A-18E/F艦載機的基礎上通過增加機載電子戰吊艙等手段,強化該型戰機的電子戰能力,推出一款專用型的E/A-18G電子戰飛機。具體的做法就是,在翼尖位置安裝兩個ALQ-218(V)戰術接收機,能夠在實施全頻段干擾的同時依舊能夠進行電子監聽功能。該戰術接收機除了在翼尖吊艙安裝之外,在機首也安裝有一套。

另外在保證掛載兩個副油箱和兩枚空射反輻射彈藥的情況下,該型機還掛載有3套AN/ALQ-99型電子壓制吊艙,其中腹部掛載的一套是低頻段干擾工作波段,藉此實現了160公里的全頻段干擾能力。同時該型機還搭載有一套INCANS通信系統,從而保障己方在干擾的同時通信不受影響。

除了發展專用電子戰型號的發展思路之外,歐洲國家還通過升級機載航電系統,來實現戰機綜合作戰能力的提升。這兩種思路在實際模擬對抗中都得到印證,在美國組織的空戰對抗中,美國的E/A-18G咆哮者和歐洲的颱風戰鬥機都有擊落美國先進F-22隱形戰機的實例,佐證了這兩種發展思路的合理性。

結論並補充一下

在國內有這樣的一個梗,有內部講座PPT透露信息顯示,我國殲-10B戰鬥機在作戰體系支撐下,可在防禦作戰中獲得對抗F-35隱形戰機的能力。國產反隱身雷達早在2013年就已經服役,且已經證實某型雷達在百公里發現隱身目標的能力。這也為上述殲-10B抗衡F-35這個梗提供了技術依據。

反隱身雷達在百公里外發現來襲的隱形戰機目標後,可以與空軍作戰體系進行通聯,從而為三代機超視距攻擊提供情報信息支持,同時體系作戰講求諸型戰機協同編組作戰,將空中預警機、電子戰飛機和制空作戰飛機機型編組,完全有可能實現上述作戰能力。

綜合上述客觀的講,殲-16與隱形戰機對抗,單打獨鬥不是“個”,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在體系作戰支撐下,充分發揚超視距空戰能力出眾的特點,尚有一戰的能力,但總體而言仍處於劣勢中。未來,殲-16專用電子戰型號出現,或許將會是另一種情況。


鷹鴿分析


對於這個問題,我國軍方的回答無疑是最具權威的說法之一。巧合的是,筆者正好有一個這方面的信息。

2月中旬,某消息人士講述了其在軍方人員的陪同下,參觀殲10B作戰部隊的情況。在講述中,其說明了軍方對殲10B戰機性能的看法,以及殲10B在面對四代機和五代機時的情形(由於題主問題的原因,本文戰機劃代按俄羅斯標準)。軍方稱,殲10B可有效對抗周邊四代半戰機;在體系對抗的防守中,可與F-35相抗衡。該消息人士還提供了現場的圖片:

注意看PPT圖片左下角的發言人,很明顯的軍方人員。殲10B是我國第一款四代半戰機,裝備的是無源相控陣雷達(PESA)。相對來說,殲10C對航電系統進行了進一步升級,換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而殲16,在航電系統上,與殲10C處於一個檔次,裝備的也是AESA雷達。而且,由於雷達尺寸、功率要大不少的原因,殲16的探測能力要比殲10C強不少,對典型戰機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達到230-260公里。

我國殲16戰機

大家知道,蘇35號稱對典型戰機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達到了400公里,對雷達反射面積(RCS)為0.1平方米的隱身目標的探測距離達到了90公里。其實,這裡的400公里,是在“凝視”這種特殊模式下才能達到的效果。在正常探測模式下,蘇35對典型戰機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為200公里或者稍多一些。那麼殲16的探測能力跟蘇35比如何呢?消息人士稱,蘇35的上視探測距離只達到了殲16下視探測的距離。要知道,戰機下視探測能力比平視、上視要差不少。顯然,殲16的探測能力要比蘇35強不少。這也並不奇怪,蘇35畢竟還只是PESA雷達,而殲16使用的已經是我國第2-3代的AESA雷達了。是的,即使同樣是AESA雷達,其技術水平也已經分好幾代了。

俄羅斯蘇35戰機

如果蘇35對隱身戰機的最大探測距離為90公里,那麼殲16是多少,110-120公里?如果殲10B在體系支持下的對抗中,就可以與F-35相抗衡,那麼殲16呢?F-35就是5代機,殲16也顯然比殲10B強大;實際上,在2018年的金頭盔比賽中,殲16最終戰勝了殲10C。殲16的優勢不只是其探測能力,還在於其武器掛載方面。殲16和殲20一樣,掛載了我國新一代的導彈組合,PL-15和PL-10,在武器上和F-35處於同一個檔次。而且,殲16還專門配合了射程更遠的超遠程空空導彈PL-XX,一款號稱最大射程超過300公里,最大速度達到6馬赫的導彈。

PL-XX比PL-15要長不少

殲16在配上這款導彈後,超遠距可打預警機,中遠距可打各式戰機。由於其最大射程很大,所以其動力射程、不可逃逸區也明顯比F-35所掛載的AIM-120C/D要大不少。如果是在體系中,殲16將發揮更大的威力。殲16可與殲20配合作戰,由殲20在前方探測目標,然後將目標的高精度動態座標信息,通過高速寬帶數據鏈,實時共享給後面的殲16,然後由殲16發射導彈攻擊目標。根據公開報道,殲16與殲20、殲10C已經進行了協同作戰的戰法演練。


晨曦談兵


殲16作為我國目前綜合性能最為優異的重型四代半戰鬥機,是與殲20、殲10C齊名的空軍三劍客!殲20尖刀突刺,首先敲掉對方的預警機和雷達站等關鍵目標,而後殲10C迅速大量出擊,搶佔區域制空權,最後殲16炸彈卡車登場,對空中和地面殘餘之敵進行大規模清場行動,一舉結束戰鬥!不過殲16雖說是個綜合實力不錯的多面手,但是面對五代戰鬥機,在隱身性和信息化水平上仍有所欠缺,因此如果是單打獨鬥的空戰,殲16是不可能戰勝有代差的五代機的。
▲中國空軍三劍客同框,上為殲16,左為殲50,右為殲10C

殲16是從殲11戰鬥機的基礎上進行的深度改進型,其主要結合的就是殲11和殲轟7的優點,殲11空戰和截擊能力不錯,但是對地攻擊能力不足,屬於偏科生。殲轟7對地攻擊不錯,但是自衛能力太差,只能當成戰術轟炸機使用。同時裝備這兩款飛機,效費比太差,並且對後勤保障造成較大壓力,因此急需要一種能夠代替這兩者的綜合性戰鬥機出場,而這就是殲16研製的初衷。
▲殲轟7投彈

殲16與蘇30MKK外形相似,但是大幅提高了機體結構,並且增加了武器掛架,一共擁有12個外掛點,正常載彈量為8噸,極限載彈量能夠達到12噸,這幾乎是殲轟7的兩倍,與著名的蘇34戰鬥轟炸機旗鼓相當。殲16匹配的彈藥非常豐富,從鷹擊83反艦導彈到雷霆2激光制導炸彈再霹靂15空空導彈都能運用自如,真正的一專多能。有了彈藥,自然還得要打的準、打的遠,為此殲16除了換裝新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之外,還專門加裝了最新的光電瞄準攻擊吊艙,這一吊艙不僅大幅提高了殲16的對地目標搜索能力,還能夠引導激光和紅外製導武器對地面目標發動超視距打擊,這都是殲11B所不不曾擁有的能力!


▲殲16號稱炸彈卡車,絕對是名至實歸

雖然對地攻擊能力非常強大,但是殲16作為一款多功能戰鬥機,空戰性能也絲毫不差。得益於眼花繚亂的武器掛架,殲16不僅能夠搭載霹靂10近距空空格鬥彈,還能使用與殲20同款的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攻擊距離超過150千米!而殲16所換裝的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由於研發時間更晚,從性能上最少能與殲20旗鼓相當!再看機動性,殲16使用國產的渦扇10B發動機,總推力接近30噸,最高飛行速度達到2.5馬赫,雖然不能實現超音速巡航,但是開啟加力後也能實現數百千米的超音速飛行,並且由於其優秀的氣動佈局,能夠做出各種高難度的高過載和過失速動作,機動性甚至超越殲20!


▲殲16空優掛載

不過現代空戰中機動性的作用實際上在逐步降低,真正比拼的是誰看得遠,打得準!殲16雖然有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霹靂15的強強聯手,看似攻擊距離不輸五代機,實則差距仍然明顯。殲16並沒有多少隱身設計,自身雷達反射截面積太大,即使F22或者蘇57等五代機使用稍差的雷達,最後殲16仍舊會被先行發現,一旦被發現,就將被先發制人的導彈攻擊,這種優勢幾乎是碾壓式的,論單打獨鬥,殲16完全不可能是五代機的對手。
▲F22


但是現代戰爭講究的就是體系化作戰的綜合能力,某一型武器突出並不能形成全面壓制,殲16在戰爭中如果能夠得到空中預警機以及地面反隱身雷達的幫助,再借助各機群之間的數據鏈系統,實時掌握五代機的位置動向,那麼就能夠首先利用地面雜波隱藏自身,進行低空突防,最後突然上升攻擊對五代機形成出其不意的攻擊!所以說,一人強不是真的強,大家都強才是真的強,只有建立起完整而先進的現代戰爭配套體系,才可能在未來的戰爭中實現真正的“以弱勝強”!


軍武吐槽君


空戰被碾壓,對地打擊不可取代。

殲16是我國航空工業沈飛在殲11BS的基礎上,結合我軍對蘇30MKK的使用經驗,通過換裝先進航電系統研製的一款雙發重型多用途殲擊機。

作為一款兼具制空作戰與對地打擊的多用途戰鬥機,殲16是我國打造“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戰略空軍的標誌性裝備。自2014年裝備部隊以來,已經裝備5個航空兵旅以及試訓、飛訓基地,裝備數量愈100架,最終裝備數量將超過300架。

殲16廣泛吸收我國在四代機方面的研製成果,航電系統非常先進。殲16採用一臺與殲20同一級別的大口徑、大功率AESA雷達,探測距離遠、精度高、多用途能力出色。從技術水平上看,殲16是一款妥妥的三代半戰機,在中國空軍戰術飛機中,綜合作戰能力僅次於殲20,可謂是“一機之下、萬機之上”。

由於殲16先進的雷達及航電系統,配合以霹靂15及霹靂10等我國新一代空空導彈殲16具有強悍的制空作戰能力,尤其是超視距空戰方面。2018年殲16首次參加空軍金頭盔競賽性考核,一舉拿下三代半組別的冠軍,並且斬獲金頭盔,殲16強悍的空戰能力可見一斑。

但是,作為一款三代半戰機,殲16在空戰中面對殲20、F22/35這樣的四代機(美俄標準為五代機)時,仍然避免不了被單方面屠殺的下場。殲16雖然在航電方面不落下風,但是四代機隱身以及超巡(F22和殲20)性能帶來的代差優勢,使得殲16無法抗衡。

在同時裝備殲20、殲16的空軍試訓基地,”紅劍-2017“演習期間進行了殲20與殲16等三代機的空戰演練,殲20乾淨利落的獲得10:0的戰績,四代機的空戰優勢可見一斑。

作為世界上最早裝備隱形戰鬥機、使用隱形戰機經驗最豐富的空中力量,美國空軍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F22在與三代機模擬空戰時取得了令人瞠目結舌的144:0的交換比。即便是空戰性能稍差的F35,在”紅旗“系列軍演中面對三代半戰機也打出了10:1以上的超高交換比。在空戰方面,四代機對三代機的代差優勢不可撼動、難以逆轉。

但是,殲16作為雙發重型多用途戰鬥機,也有殲20難以比擬的長處,那就是對地打擊方面,尤其是掛載大尺寸重型對地打擊彈藥的能力。

殲16承襲蘇27系列基本佈局,有著戰術飛機中最優秀的掛載能力。殲16共有12個掛點,掛點設置合理、前向視野良好,特別適合掛載精確制導彈藥。而且殲16機腹、進氣道下方、翼下內側共6個掛點全部是重載掛點,可以掛載1.5噸級的大型對地彈藥。殲16內油量約10噸,載荷航程性能非常好,天生適合作為戰鬥轟炸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殲20和殲16各有長短,中國空軍也在探索三代機與四代機的最優配合方案。目前來看,用四代機奪取制空權,敲掉對方的預警機、加油機、指揮系統、防空系統等重要節點,然後殲16發揮載彈量大、舔地能力強的特點,達到所謂”殲20踹門、殲16抄家“的效果。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殲20和殲16將是中國空軍的黃金搭檔,堪稱倚天劍與屠龍刀。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採用了新技術的殲-16,可與五代機一戰嗎?

請注意問題當中的一個關鍵詞:新技術。那麼究竟是哪項新技術能讓是四代戰機的殲-16與五代戰機一戰?若能一戰,是以現代空戰模式中的近距離格鬥、或是超視距攻擊進行較量,還是其他不同的戰鬥模式呢?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來探討。
殲-16是我國沈飛集團基於殲-11雙發單座重型空優戰機的技術基礎之上,結合空軍現役蘇-30MKK重型多用途戰機的部分特點,參考其氣動佈局研發而來一款雙發雙座重型多用途戰機。殲-16不僅繼承了殲-11大部分出色的空戰能力,而且擁有比蘇-30MKK更為強大的對陸對海攻擊能力,裝備了國產新型高性能(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與先進航電系統,具備超視距攻擊和精確制導打擊能力以及相當的電子戰能力,是目前中國空軍現役第四代戰機序列當中整體性能最為先進,攻擊能力最為強悍的一款重型多用途戰機。是中國空軍執行多用途攻擊任務的中流砥柱,其重要性不亞於第五代國產重型隱形戰機殲-20。

那麼殲-16既然重要性不亞於殲-20,是否代表殲-16的性能可以達到能與類似於殲20的五代戰機一戰的水平?答案是能,不過正如題目當中所說的,前提之下是採用了新技術來升級戰機相關性能,那採用何種新技術呢,我們不妨舉個例子:美國E/A-18G“咆哮者”電子戰鬥機便是基於F-18“大黃蜂”第四代多用途戰機的技術基礎上通過升級加強電子戰能力、加裝相關電子戰設備發展而來的電子戰版本。2009年“紅旗”軍演的模擬空戰中,E/A-18G的電子戰系統壓制了美國F-22的雷達探測能力,而後發射AIM-120空空導彈將其擊敗,率先創造了四代機擊落五代機的相關記錄,下圖為2009年2月25日展出的EA-18G:在座艙側面帶有一個F-22標籤,表示擊落了一架F-22。從這一點便足見電子戰鬥機的強悍戰力:

同樣,殲-16也可以通過升級加強電子戰能力、加裝相關電子戰設備發展來獲得強大的電子戰能力,以取得對五代戰機在電子戰性能方面的作戰優勢。2017年7月30日,5機密集編隊的殲16機群作為殲擊機梯隊的一部分參加了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閱兵,央視解說詞提到該機型“大幅提升了電子戰能力”,由此看來此次殲-16參與閱兵機型很可能是該機的電子戰版本殲-16D(D代表電子戰),殲-16的雙座艙設計賦予了殲-16D在進行電子戰方面的極大優越性,兩名飛行員可分別負責常規攻擊和電子干擾,在數據處理和相關操作做到有條不紊,綜合提高戰機運行效率。相較於其基礎改造機型,此次閱兵亮相殲-16D的最明顯特徵即是翼尖加裝了“粗大健壯”的新式電子戰吊艙,機身增加分佈了多個刀狀電子戰天線,其電子戰能力明顯得到大幅增強。

殲-16D在保留殲-16原有武器系統的基礎上,加裝戰術電子干擾吊艙、戰術電子信號接收機等設備、增加機身電子戰天線,最終形成一款集電子攻擊 和戰鬥攻擊於一身的新型電子戰飛機。因為殲-16本身就安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等先進的航電系統,具備一定的電子戰功能,所以殲-16D經過相關技術改進升級之後將具備更為強大的電子戰能力。此外,殲-16D不僅“軟件”夠硬,“硬件”也是槓槓的,殲-16D保留了原有殲-16絕大部分出色的武器外掛能力,擁有10個武器外掛點,可掛載多種對陸對海對空攻擊武器彈藥,其中包括三款可追蹤敵機雷達波束和電子信號的反輻射導彈,分別為CM-102、YJ-91及LD-10反輻射導彈。其中CM-102型導彈具有相當出眾的打擊海陸目標的能力。而“鷹擊”-91相較於CM-102型,射程會更遠些。由此殲-16D戰機將具備強大的反輻射攻擊能力。
殲-16具備了五代戰機4S指標的大部分能力,裝備了國產WS-10B太行渦扇發動機,單臺推力達13噸,最高飛行速度高達2.5馬赫,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裝備了國產新型先進有源相控陣雷達,有效探測距離達400公里以及掛載霹靂-15遠程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具備超視距攻擊能力;繼承了蘇霍伊“側衛”家族優越的氣動佈局設計,具備超機動能力。然相較於五代戰機在整體性能上仍有一項先天不足:隱形能力,由於仍然採取武器外掛等主要原因雷達反射面積要大於五代戰機,在與五代戰機相逢同等的距離上被偵測概率要遠高於前者,在雙方均具備超視距攻擊能力的情況殲-16無疑將會處於被動狀態。
而殲-16D強大的電子戰能力正好可以彌補此項不足:通過戰術電子干擾艙等綜合電子干擾手段先對五代機雷達等電子設備進行壓制,使敵機的電子探測能力趨於癱瘓,喪失戰場信息感知能力,無法準確掌握我方位置信息,而後再以敵機發出的雷達波束或者電子信號為誘導發射YJ-91等反輻射導彈進行攻擊,或通過電子信號接受機通過攔截敵機電子信號偵測計算準確方位而後發射霹靂-15遠程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進行攻擊。

因此,殲-16可以通過升級加強電子戰能力、加裝相關電子戰設備發展來獲得強大的電子戰能力,以取得對五代戰機在電子戰方面的不對稱作戰優勢。採用了新技術的殲-16可與五代機一戰,並且有把握做到戰則必勝。


無語勝似有語


殲-16戰鬥機是我國最新裝備的一款重型戰鬥轟炸機,這款戰鬥機採用雙座雙發設計,是我國在殲-11系列戰鬥機上的最新的改進型號。殲-11系列戰鬥機是在我國引進蘇-27之後開始生產,蘇-27戰鬥機是我國裝備的第一款戰鬥機,在裝備之後空軍認識到了重型戰鬥機的優勢,於是就有了後面的殲-11以及殲-11基礎上一系列的改進型號的研製。

殲-16戰鬥機採用了大量的先進的技術,包括相控陣雷達等,其座艙航電也是達到了世界先進的水平,殲-16具備很強的作戰能力。在殲-16之前,我軍裝備的戰鬥轟炸機主要是從俄羅斯引進的蘇-30MKK和自己研製的殲轟-7A這兩款,蘇-30MKK是一款重型戰鬥轟炸機,其地位與美軍的F-15E攻擊鷹類似,在具備良好的空戰能力的情況下還具備了對地對海打擊的能力。

我國裝備殲-16戰鬥機不是用來和第五代戰鬥機進行作戰的,而是一個空中作戰力量的重要的補充。殲-16戰鬥機是一款傳統的四代戰鬥機,儘管在電子設備上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再怎麼改變還是一款第四代戰鬥機,缺乏隱身能力是其軟肋,在與第五代戰鬥機的作戰中會始終出於被動的局面。

殲-16戰鬥機可以與殲-20戰鬥機進行配合作戰,殲-20戰鬥機是我軍裝備的最先進的戰鬥機,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隱身能力,超視距打擊能力和超強的機動能力,作為拳頭武器的殲-20在獲得制空權之後就可以讓殲-16系列的戰鬥機實施對地攻擊能任務,這樣就能夠發揮殲-16戰鬥機載彈量大和航程遠的優勢。

殲-16戰鬥機如果和第四代戰鬥機進行作戰是具備優勢的,因為這款戰鬥機在航電設備上非常先進,與其他的四代戰鬥機相比好不遜色。


航空視界


我是雷達工程師,我從雷達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現代空戰,雷達技術最重要,不管是預警探測發現和導彈鎖定攻擊目標,都離不開雷達技術!另外還有反雷達技術,也就是針對雷達的隱身技術也很重要!其實我認為五代機和四代機的最主要區別,就是在雷達相關技術方面的差別!

而五代機無論是雷達探測還是隱身技術,都比四代機高一個檔次!尤其是隱身技術,這點在四代機上面幾乎沒有,退一步說,就算四代機和五代機裝備一樣的雷達,五代機也照樣可以利用隱身技術,輕而易舉的擊敗四代機。

比如說同樣一款雷達的探測能力,200公里就可以發現四代機,而想要發現五代機,可能距離需要達到100公里甚至更近,而就在這100公里左右的距離內,五代機完全可以發起攻擊然後退出戰鬥。

目前一些四代機可能在近距離的機動性上面,比五代機要厲害一些,不過還是前面說的,五代機根本就不給四代機近身的機會!有些五代機甚至都取消了航炮,這證明五代機不會進行近距離的格鬥作戰。

殲16戰鬥機是一款我們自主研製而推出的第四代半戰鬥機,性能先進,但是就算和五代機僅僅相差了半代,殲16和五代機的性能差別還是很大的!

差別最大的就是一開始就說的,有關雷達的技術差別!殲16的外形還是蘇30戰鬥機的外形,一看就知道沒有考慮雷達性能,不具備隱身的能力。

而五代機不光具有雷達隱身優勢,還具有雷達探測優勢!也就是殲16和五代機交戰,殲16戰鬥機一直處於明處,五代機處於暗處,五代機可以很快的發現和鎖定殲16,而殲16可能被擊落了,也不知道五代機在哪裡。

實際上不只是殲16戰鬥機,所有的第四代戰鬥機或者四代半戰鬥機,在五代機面前都是這樣。這裡面就包括目前四代半戰鬥機的佼佼者,俄羅斯蘇35戰鬥機,即使它的機動性再強,武器再先進,但是發現不了五代機,就是等於眼瞎。



目前現在擁有五代機的國家,其實早就已經進行了五代機和四代機對抗演練,演練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方面驗證五代機的優秀性能,另一方面還可以提到四代機對付五代機的水平!

不過演練的結果來看,五代機完全就是碾壓四代機,每次都是五代機首先發現四代機,發射導彈“擊落”四代機,四代機的雷達在遠距離根本就無法發現五代機,更別說鎖定五代機發射導彈了!


所以無論是實際的接近實戰環境的對抗演練,還是計算機模擬演練,結果都是多少比零的戰績,目前還沒有出現過四代機在與五代機對抗中取勝的例子。

所以如果單獨或者小規模編隊作戰,殲16很難在和五代機交戰中取勝,不過也不是說沒有可能,只能說五代機勝率很大!


資訊所長


殲16就是用再多的新技術,總體上也還是處於被動局面。

因為隱身機在頭錐方向正負30度角度範圍內的雷達散射截面(RCS)是-20dB的水平,這就徹底拉開了與非隱身機的差距。殲16用的新技術再多,只要不能彌補這個差距,那就屬於瞎子點燈白費蠟。因為非隱身的殲16面對隱身機總是處於近視眼對正常視力的尷尬局面,在信息優勢的爭奪問題上總是處於劣勢。那些吹噓殲16使用了新技術便可與隱身機一戰的人說不出多少具體的場景是殲16能佔據優勢而隱身機處於劣勢的。

殲16導彈射程佔優勢?

確實有不少照片顯示出殲16可以攜帶某種射程很遠的空空導彈,但空空導彈發射前需要知道目標的精確位置和運動方向。而從雷達原理分析,即便以殲16的雷達孔徑水平,對上百公里外-20dB級別的隱身目標也是很難看見的,何以給空空導彈裝定數據?所以,殲16攜帶的那種遠程空空導彈是對付遠距離的大型非隱身目標的。

殲16機動性佔優勢?

殲16是以蘇27為基礎改進的,蘇27的機動性優勢區主要體現在馬赫數0.6以下的低速區,另外在馬赫數1.2以上的超音速區也有一定優勢,殲16也大抵如此。在跨音速區由於機身結構的問題,蘇27的機動性受到限制。美軍F15、F16的機動性優勢區大致在馬赫數0.6以上的高亞音速-跨音速區。所以殲16的機動性是否佔優勢也要看對手的情況。這裡還不提F22。

殲16載彈量佔優勢?

也不想想殲16外掛那麼多彈,從雷達散射角度看就是個明晃晃的大目標,面對不知躲在何處的隱身機有什麼可嘚瑟的?

殲16可以和其它系統配合?

這話說了和沒說一樣。殲16可以配合,別的機型就不能配合其它系統嗎?為什麼就只有殲16才可以?

所以,面對威脅等級整整高出一個檔次的隱身機,殲16再改也沒有多大意義。兩者根本就不是可以相提並論的對手。就如同活塞式螺旋槳戰鬥機對噴氣式戰鬥機,前者就算有一些打下後者的戰績也不能改變被後者徹底取代的命運。


asiavikin


殲16的電光瞄準系統(EOTS),是高性能多功能系統。其中凝視型前視紅外FLIR,可以在更遠的防區外距離上對目標進行精確的探測和識別,因此,超視距打擊是殲16的最基本的技能,由於殲16並不受內置彈倉的限制,可以掛載大型武器,因此,在超視距打擊能力上絕對優於五代機。殲16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殲16戰鬥機的速度可達2.5馬赫,而五代機中的F35只有1.8馬赫。在超機動性能上,殲16同樣優秀。殲16戰鬥機並不是簡單的戰鬥轟炸機,也不是那種強調對地(海)打擊能力強,空戰弱的作戰形式,而是兩方面皆優。殲16戰鬥機具備20000萬米的升限,你五代機也就這個水平而已。由此看出,殲16除了隱身性能這一項弱於目前的五代機,其它方面處於同一水平,而在載彈量,所能攜帶的彈種,打擊能力上全面領先五代機。


殲16戰鬥機是為彌補五代機對地(海)打擊能力弱而研發的,被譽為“空中彈藥庫”由於五代機都具備隱身性能,這樣的隱身性主要是能躲避雷達的探測性能,降低雷達的發現距離,因此,其設計一切都圍繞隱身為中心,採用了隱藏式彈艙,這樣一來,這些隱身的五代機雖然能藏起來了,但作用也下降了,面對陸地上的目標,海上的艦船,五代機處於乾著急的份,雖然五代機都能掛載外置彈藥,但由於機體結構利於隱身,卻不利於掛載,載彈量有限。其實,五代機如果採取外掛武器,隱身性能會大大下降,失去了它的隱身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玩空戰五代機未必能撈到便宜。別被五代機給忽悠了,能不能戰勝它主要看雷達探測能力,如果有探測五代機的雷達,五代機的隱身性能就是廢紙一張。


殲16戰鬥機顯然是為五代機殲20搭檔而研製的。殲20的隱身性能優秀,能俏俏的把敵人的防空網撕破,利用所攜帶的武器,打擊敵人的飛機,雷達等探測系統。但攜彈量有限,無法對地(海)面目標進行打擊,這時殲16就派上用場了,殲16能搭載12噸的彈藥,這可是不得了的,而且,能攜帶多數重量1噸以上的彈藥,比蘇34,F15所能搭載的重型彈藥數量還多。被譽為“空中彈藥庫”。彈種從空空導彈,空地導彈,炸彈,到對海的各型反艦導彈無所不能。是真正的主要打擊利器。這樣的載彈量是五代隱身機所望塵莫及的。打擊效果要比五代機強很多。這才是殲16研製的目的。


殲16戰鬥機具備一定的隱身性能,作戰對象並不是五代機,空戰模式下和五代機對抗不具優勢殲16戰鬥機是具備一定隱身性能的,目前,飛機的隱身一是外型,二是隱身塗料。殲16採用了塗料隱身處理,這一點從其機頭顏色就能看出來,殲16不但取消了機頭空速管,而且顏色和殲11,殲30等有明顯的區別,通身藍灰色。據分析,是使用了隱身塗層設計,降低了雷達探測距離。殲16的作用是對地對海打擊,這是它的主要作用,同時殲16電子戰型是為了戰場電子對抗,壓制。由此也看出,殲16戰鬥機是整個的體系作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並不弱於殲20,其重要性也並不比殲20低。


未來的空地作戰是體系對抗,單獨一種飛機再先進也不能包打天下,一項的優勢並不能全面取勝,只有相互配合,各取優勢才能事半功倍,無往而不勝。

以上論點屬於兔哥個人的認識,不代表頭條歡點,歡迎關注兔哥(圖片源於網絡)


兔哥42928


現代的戰爭是體系的戰爭,脫離體系的殲20戰鬥機 都有可能被落後的殲7殲8吊起來打。所以採用大量五代機技術的殲16未嘗不可五代一戰

更何況殲16的機頭直徑略大於殲20,並且殲16戰鬥機的機頭是一個圓,所有能夠塞進去更多的tr組件可以使用功率更高的雷達。


其次j16更適合執行海上對抗任務,(隱形戰鬥機最重要的就是特徵識別碼)

並且殲16的掛載能力更強。這麼大的機體,他就是掛八發導彈都嫌丟人。

但是隱形戰鬥機撐死了也就能掛8發的。(f22能掛二近八中)

殲16戰鬥機空戰掛載方案為兩枚,霹靂10(近距格鬥彈)兩枚霹靂12(中距彈)兩枚霹靂15。(遠距彈)

但是要注意作為導彈發射載機的時候,殲16戰鬥機能夠將他那整整12個掛載點,全部使用上。比如說掛載直接翻個倍。

在米波雷達預警機的幫助下。

然後上來就是遠距空對空導彈,迫使隱形戰鬥機機動規避。(規避就等於露出了雷達散射面積最大的機腹,或者機背)

中距彈補射(再給他來四發,先2後2)

並且還有一個認知盲區,那就是如果隱身戰鬥機想要發揮其隱身性能,那麼它就不能開雷達。(雷達就是拿手電筒照人。你能發現對方,對方也能發現你)

而一旦隱身戰鬥機開啟雷達那麼雙方的天平就平衡了,接下來就是看誰的飛行員技術好了。

實際上,有體系的軍隊,能夠把沒有體系的軍隊吊起來了,這也是為什麼伊拉克利比亞這種小國哪怕看數據他們的裝備還不錯,但是一旦戰爭爆發卻是狼奔豬突的原因。沒有體系的支持,再強的武器也無法發揮其戰鬥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