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借势与造势

刘邦的借势与造势

刘邦,世称沛公,其起于区区亭长,非为巨商富贾,可谓一介草根生民,在秦末这样一个风云际会、群雄逐鹿的时代,

初始力量显得单薄脆弱,然而,其藉文臣武将之力,先后力克众多对手,最终逼迫项王乌江自刎,遂得天下,堪为奇迹。

刘邦的借势与造势

再读《鸿门宴》,从言简意赅的精微文字中间,去考察刘项行为举动的差别,可以明了强弱形势之变,柔能克刚之理。

鸿门宴故事,缘起刘邦先入关中,加以项王的卧底曹无伤向项羽报告“沛公欲王关中”,这让项羽勃然大怒,

且有深谋远虑的谋士范增建议项羽“急击(沛公)勿失”,故刘邦在诚惶诚恐之极,亲身到项羽阵营去谢罪。

刘邦的借势与造势

刘邦善于占据地势之优,来扭转弱势。古云:“天时不如地利”,个人面对“天时”之安排,常常显得无能为力,只能被动顺应接受,而“地利”,则可主动占据拥有。

《鸿门宴》载:“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霸上”,是拱卫关中的一处战略要地,为关中腹地向东通达晋豫、南至吴楚地区的交通枢纽,故历来备受政治家、军事家的重视,他们常加以重兵把守。

刘邦的借势与造势

刘邦先入关中,在樊哙和张良建议下,还军灞上后,便召集诸县父老豪杰,与他们约法三章,短时间内获得了关中豪强地主甚至平民百姓的拥护,得到民心。

关中霸上,这一重要的战略要地,从此就被刘邦牢牢地控制住了,此处进可攻,退可守,刘邦从此拥有了稳固的根基,而无后顾之虞。

刘邦的借势与造势

刘邦占据地利,棋高一着,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同项王之间在军队实力上的差距。

刘邦善于借用人势。“夜驰之沛公军”的项伯,本为救助其朋友张良,但项伯却在无意间泄露了重要的军事讯息:项王即将领兵攻伐刘邦,刘危在旦夕!一时之间,“刘邦大惊”,惶恐之状无以复加!

但刘邦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城府深厚,智谋非常人能及,善于见机行事。

刘邦的借势与造势

短暂的惊惶过后,他淡定冷静下来了,略加斟酌,深刻地认识到项伯的重要性,于是呼项伯为兄,大献殷勤,“约为婚姻”,把女儿许配给项伯之子,及时强化了与项伯的“情谊”。

项伯是个看重兄弟情义的人,很有些游侠骑士的气质风度,讲究知恩图报、兄弟豪情,这种人在处事时,易冲动意气用事,常常罔顾大义,其“夜驰沛公军”,泄露军机,就是理智被感情蒙蔽的体现。

刘邦的借势与造势

此后,在鸿门宴上,项庄起来舞剑,刘邦命悬一线,千钧一发之际,项伯适时出手,“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由此可见,他已经完全感动于刘邦的仁义与恩德,决意要护好亲家的性命。

刘邦在较短之间内,将敌对阵营的一位重要领导人,拉拢过来,为己所用,其巧于应变的能力不得不让人称道!由此,刘邦通过削损敌对集团领导力量,增强了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