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既是繁华也是讽刺

说起杭州的饮食文化,不得不提苏轼,在苏轼活着的时候,杭州人就为苏轼见了生祠,用苏轼的名字来命名堤坝,但是百姓还有一种关于苏轼的记忆,那就是东坡肉。在杭州有一种点心,点心上面有“定胜”二字,据说这是为了鼓舞上前线打仗的岳家军而制作的。公元1141年,岳家军接连攻克许昌、郑州、洛阳,但因为佞臣秦桧用十二道金牌把岳飞召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用“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及诸多部将,杭州人民为了发泄出不满,把一种糕点命为“油炸桧儿”,借此来表达对秦桧的怨恨。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既是繁华也是讽刺


大部分北方人信奉的是关帝庙,杭州人信的是岳王庙,关二爷讲义气,岳飞凭的就是一个“忠”字,岳母刺字的故事早已为我们所耳熟能详,精忠报国更是成为了热血男儿的梦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沙场喋血,马革裹尸又有何惧。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既是繁华也是讽刺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杭州人有着悠久的喝茶历史,茶文化也是西湖独有的一部分,每年当新茶上市的时候,都会有斗茶、试新的说法。西湖的龙井茶出名并非起源于宋代,确切的说应该是到了清朝乾隆二十七年,皇帝提了龙井八景,龙井茶才开始真正的有了名气,在明代,西湖的龙井寺很出名,而龙井茶还未被世人所熟知。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所描写的临安茶肆,是“插四时之花,挂名人字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既是繁华也是讽刺


杭州人喝茶是把茶文化与戏曲文化结合起来,人们在喝茶的时候也可以欣赏茶艺,茶馆至后来逐渐发展成了社会上各种人流的汇集地,同时也是消息最为灵通的地方。


要说杭州茶馆的真正快速发展,主要在最近的几十年的时间,约上三五好友,面对西湖的湖光山水,听着湖水拍岸之声,体会茶香,体验西湖的美,感受她的美妙。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既是繁华也是讽刺


“炉火纯青”说的是青瓷的最高境界,青瓷在宋代的发展达到了它的顶峰,在宋朝,瓷器的烧制由政府直接管辖,烧制的瓷器为皇宫专用,专供帝王之用。北宋官窑在靖康之难中被毁于一旦,南宋建立后重新建立官窑。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说修内司官窑的地点在杭州凤凰山下,但确切的窑址至今尚未发现。二是郊坛官窑,位于杭州市南郊乌龟山一带,亦称“乌龟山官窑”。郊坛,是皇帝每年春天郊祀神农的地方,在这里设窑,烧出来的瓷器,就具有礼器的意味。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既是繁华也是讽刺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此诗是讽刺当时的人们忘却了曾经的耻辱,但是诗中也体现出了西湖在当时所形成的繁华。因为文字的存在,使得西湖更加丰富。《望海潮》与《雨霖铃》是柳永笔下最为代表性的诗词,“杨柳岸,晓风残月。”西湖的柳树随处可见,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你可以感受到杨柳的多姿。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和白居易一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一生钟爱于西湖的夏衍在为《西湖旧踪》作序时写到,多姿多彩的杨柳树是西湖的特色。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既是繁华也是讽刺


要想深入的了解西湖,可以读读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和高廉的《西湖四时幽赏录》,这两个同是明代人士,他们不约而同的把西湖的柳树归为西湖的春色。“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西湖的故事多得就如那飘飞的柳絮,从古飘到今,从未间断。苏小小的故事有着柳丝一样的缠绵,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也一样透着柳树的身影,湖边的柳树把它们的枝条垂向无垠的水面,那是一种感恩的姿态,在感谢西湖水的滋润。任何一个喜爱西湖的人,都会对湖边的柳树有着深深的感情,坐在柳树下听湖水敲击石头堆成的湖畔,凉凉的微风吹来,柳树在随着每一个人的心事而不断摆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