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擊敗強大的德國,卻打不垮弱小的阿富汗,當年的蘇聯是偽強國?

有網友問了這樣一個問題,說蘇聯在二戰中能夠擊敗強大的德國,為何後來打不垮弱小的阿富汗?說當時的蘇聯是不是偽強國?

蘇聯當然不是偽強國,畢竟在二戰結束之後,西面的 歐洲國家都在恐懼一件事,那就是如果蘇軍趁著納粹德國覆滅撲過來,那麼歐洲將陷入又一輪地獄。

所以歷史輿論江湖流傳著一個說法,說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震懾蘇聯。

那麼阿富汗戰爭中蘇聯淪為笑談的終極原因是什麼呢?

能擊敗強大的德國,卻打不垮弱小的阿富汗,當年的蘇聯是偽強國?

其實我們看阿富汗戰爭的第一階段,當蘇軍撲到阿富汗之後,阿富汗的中心政權很快就被打得崩潰了,速度快到美英法都完全沒有反應過來。

但很快,阿富汗人開始組建游擊隊,這些游擊隊的構成人員有前政府軍人、各部落人員以及民間勇士等等。

在這一階段,蘇軍吃了大虧。

為什麼會吃大虧?主要是蘇軍決策階層的失誤,他們企圖利用在歐洲正規作戰經驗對付阿富汗的游擊隊。

蘇聯原本就是打游擊戰的爸爸,但在應對游擊戰中卻顯得非常孫子。

能擊敗強大的德國,卻打不垮弱小的阿富汗,當年的蘇聯是偽強國?

首先蘇軍的機械化部隊主力作戰坦克是T64,T64本身就不是為了攻擊人員目標和工事而設計的,當阿富汗游擊隊遭遇蘇軍部隊立馬就往山上跑,蘇軍立馬就傻眼了,因為T64的懸掛很脆弱,在山地中作戰故障率很高,後勤疲於應對,更別提參與作戰了。

再說蘇軍的步兵作戰方式,由於二戰的傳統打法是利用坦克突擊到處級位置步兵下車伴隨作戰,但問題是阿富汗是反遊擊作戰,根本沒有出擊位置,隨時隨地就開打,結果步兵被當成了游擊隊的槍靶子,而坦克炮因為視角調轉慢的原因無法支援步兵。

而阿富汗的游擊戰術是盯著蘇軍的補給隊,經常半路就把蘇軍的補給品給截,導致蘇軍後勤補給困難。

能擊敗強大的德國,卻打不垮弱小的阿富汗,當年的蘇聯是偽強國?

不過在第二階段,蘇軍調整了武器配置,不再大量調集坦克,而是給士兵們配置了大量的BMP步兵戰車,嚴禁步兵乘坐在車頂行軍,重型火炮也大幅減少,增加了中型口徑迫擊炮的配置,從而產生了蘇軍在阿富汗作戰最著名的反游擊戰作戰方式。

在諸多反游擊戰神器的加持之下,在第二階段前期蘇軍壓制著阿富汗游擊隊,從而這一時期獨立支撐不住的阿富汗游擊隊開始請援,所以外國援助開始進入阿富汗戰場。

這給予了阿富汗游擊隊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比如我們熟知的 毒刺導彈,就成為了蘇軍航空隊的噩夢。

能擊敗強大的德國,卻打不垮弱小的阿富汗,當年的蘇聯是偽強國?

正是靠著外國援助,阿富汗游擊隊以極好的局面將戰事拖入了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阿富汗游擊隊躲到了巴基斯坦,通過不斷出擊從各方面騷擾蘇軍,於是蘇軍疲於奔命,很快就被打疲了,在防禦重點地區雙方誰也沒有再大的動作,直到蘇聯撤軍。

從場面上來說,雙方沒有議論勝敗,蘇軍沒有全滅游擊隊,而游擊隊也沒能正面趕走蘇軍,蘇軍是自己撤走的。

很多朋友可能認為,蘇軍在阿富汗損失這麼大,還不叫敗那叫什麼?

能擊敗強大的德國,卻打不垮弱小的阿富汗,當年的蘇聯是偽強國?

蘇聯損失大嗎?

說實話,在阿富汗的損失對於當時的 蘇聯而言完全不是問題,蘇聯當時還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霸主,流這點血簡直就是皮外傷。

其實重點是,當時的蘇聯不只是在流這一處血,而是身上到處都在流血,蘇聯當時需要輸血的地方太多了,多到已經嚴重傷身體了。

當然,最關鍵的是蘇聯最終想通了,打下阿富汗能夠得到什麼?

阿富汗有錢嗎?

沒有!

阿富汗有資源嗎?

也沒有!

能擊敗強大的德國,卻打不垮弱小的阿富汗,當年的蘇聯是偽強國?

那蘇聯打下阿富汗來能得到什麼?

得到一個傳說中的黃金十字路中心點,但全是飛沙走石的環境,別說不利於蘇聯人生存,連阿富汗人都不利於生存,於是蘇聯一拍腦袋就撤軍了。

我們說看蘇聯為什麼在軍事上能夠擊敗德國,卻沒有能打垮阿富汗。

打垮德國很簡單啊!佔領柏林就算打垮德國,但阿富汗呢?佔領什麼地方算打垮阿富汗?難道要蘇軍把阿富汗土地全部犁一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