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很多這種植物,你知道它的名稱以及用途嗎?

瑤鄉肖大姐


很明顯是農村隨處可見的苧麻,應注意與藿人蜇人的蠍子草和蕁麻分別開,切莫搞混淆了。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農村帶「麻」字的植物不少,如胡桃科的麻柳樹(化香樹)、餵豬的小赤麻、蜇人的蕁麻和蠍子草、大戟科的蓖麻、蘭科的天麻等,而蕁麻科的苧麻則是應用得較廣泛的一種經濟植物。


一、辨識苧麻

刺楸的屋前屋後就有好大一片苧麻,都是多年前栽種的,一經栽種,即便無任何管理,每年都長出一片來。經粗略辨識植株的葉、莖,無明顯的毛刺,認定其是苧麻而非蕁麻或蠍子草。

光是從苧麻的植株來看,它不同於一般的草,有木質化的莖稈,屬於而是灌木或者亞灌木,矮的能長到成人的膝蓋,高的可長到成人的肩膀。

葉子錯落有致地分佈在莖稈上,用植物學專業的說法就是互生,葉片形狀與蕁麻的差不多,呈卵形葉片背面為綠白色,葉緣有淺淺的齒狀,葉片正反兩面都有一種淺淺的毛;葉柄差不多與葉片等長。



二、苧麻在農村的常見用途

自從苧麻在古代的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經濟植物。

1、飼用價值。粗略一點的用途就是其飼用價值,可割其嫩點的葉子來餵豬,而在桑葉短缺時,採摘來代替桑葉喂蠶寶寶。


2、繩索、編織。苧麻莖稈上的皮含韌性強的纖維,是古代普通老百姓所穿麻布衣服的原料來源,能紡織製作成耐用的布匹和麻袋。 另外,成語「披麻戴孝」中提到的麻即來源於苧麻。

3、藥用。苧麻是一種中藥,其根和葉在採挖後經過炮製即為藥用苧麻。

4、種子榨油。與紫蘇籽和芝麻差不多,苧麻的種子因含植物油脂高,可把榨出的苧麻油用來食用和用到工業上,如製作肥皂。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苧麻的介紹,如果覺得回答得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這種植物在我們家鄉簡稱麻葉,小時候都是割來餵豬的,再後來麻葉就演變成我們壯家人的一道鄉野美食,我們壯語稱之為“麻葉饃”,是用純野生植物麻葉與糯米粉攪拌,以花生、芝麻為餡料用芭蕉葉包裹蒸制而成。

麻葉:清火、平肝、降壓、強心、利尿的功效。 芭蕉葉:性寒味甘、淡,具有清熱,利尿,解毒之功效。




下面就來說說麻葉饃的做法吧!新鮮麻葉採摘回來,只取嫩的葉子,將摘下來的嫩葉子洗乾淨。鍋中加入清水,水開後將洗淨的嫩麻葉放進鍋裡煮20分鐘,撈起用冷水沖洗至麻葉透亮。然後用手把麻葉捏成團擰乾水分,把擰乾水分的麻葉團放在菜板上用刀剁成泥狀。


盆中倒入少許糯米粉,把剁好的麻葉也倒入盆中,用筷子將糯米粉和剁碎的麻葉攪拌均勻,攪拌過程中如果覺得溼度不夠,再加點水,這個過程很重要,不能太溼也不能太乾,要不蒸出來的饃就不Q彈。



攪拌好的糯米麻葉醒5分鐘,現在來準備餡料,花生芝麻炒熟後搗碎,加入白糖,再加點炒熟的麵粉,加熟麵粉可以起到鎖住糖汁不外流,餡料就備好了。



接下來去割芭蕉葉,割來的芭蕉葉洗淨,鍋中燒水,水開後把洗淨的芭蕉葉焯一下,焯好的芭蕉葉用剪刀剪成正方形。



所有的配料都準備好了,下面我們就開始包麻葉饃吧,將醒好的糯米麻葉揉成麵糰,像包包子一樣包入花生芝麻餡包好,再用手揉成橢圓形,然後用芭蕉葉裹好上鍋蒸20分鐘。



特別提醒:為了不破壞饃的完全性,還沒裹芭蕉葉之前先給饃塗上一層薄薄的花生油,這個步驟很關鍵哦!


廚娘阿庭


我是容姐,現在我來為你解答,如果滿意容姐的回答,那就點擊關注容姐吧。

這種植物叫苧麻,又叫野麻、家麻、白麻。多生長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江西、臺灣、浙江、湖北、四川等地方。一般生長在山谷林邊或者草坡海拔200~1700米的地方。苧麻有貼毛苧麻、青葉苧麻、微綠苧麻幾個品種。

苧麻的用途

  1. 苧麻的莖皮纖維可以用來織布,是做人造絲、人造棉的主要材料。
  2. 還可以用來製作麻繩,記得小的時候,我老爸做笤帚的時候,都會買苧麻來用的,然後自己做成麻繩,很結實的。每次老爸做麻繩的時候,我都會看著他做,也會問他那是什麼。
  3. 苧麻的葉子可以拿來養蠶,也可以用來做飼料,種子可以用來做肥皂和食用。

苧麻的藥用價值

苧麻的根有利尿解熱的作用,也有安胎的作用,苧麻的葉子是很好的止血藥材,可以有效的止血。

容姐是河北石家莊村裡人,在我們這裡,我也看到過這種苧麻,本以為是桑葚的,可是卻從來不結桑葚的,葉片也是這樣的,人們也說不上是什麼植物,現在容姐又認識了一種我們這也有的植物,謝謝了!


容姐花語


題主你好,根據你所提供的圖片來分析,這種植物的名稱叫苧麻,別名家麻、白麻等。

這種植物,在我們四川南充很常見,早些年,我奶奶還專門種植過這種苧麻,把苧麻杆子上的皮剝下來,經過處理後用來做扎布鞋底的麻繩。

下面,我詳細地說說如何用苧麻來搓麻繩扎鞋底。

剝苧麻皮,加工成麻絲


苧麻砍了以後,去掉葉子和果面的白色竿子,留下苧麻的皮。

把苧麻的皮在水裡浸泡24小時後,用那種專用的刮麻刀刮掉上面的青皮,留下白色的麻纖維絲,紮成一小支然後洗淨涼幹。

在曬麻的時候,千萬不要把麻絲弄亂了,一旦弄亂了,就會成了一團亂麻,再也理不出來了,失去利用價值了。


搓細麻繩

在我小的時候,最喜歡看我奶奶在她自己的膝蓋上方搓麻繩了。

只見她挽起褲腿,露出膝蓋上部分,然後把麻絲放在上面,手心沾一點水,就開始搓麻繩了。

搓麻繩都是用的兩股細麻絲,一邊搓一邊加麻,只要你願意,想搓多長就能搓多長。

用苧麻繩扎黊底

在70年代和80年代,農村的婦女農閒下來,大部分都會用這種苧麻繩來做布鞋的黊底。

鞋底納好以後,用那種大頭針穿上苧麻繩,就開始扎鞋底。

這種鞋底很厚實,在扎的時候,右手的中指上需要戴上那種鐵頂針才可以扎得動。也還是蠻辛苦的。

寫到這裡,我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就想起了以前小的時候,常常半夜醒來,還看見媽媽還在煤油燈下用苧麻繩為我扎鞋底的情景來。


李茗說鄉村


你好這種植物農村街邊、路邊、草坡邊都能常常見到,這種植物叫做苧(zhu)麻。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花草趣談】,我們一起來談天談地談植物。

苧麻葉最大的特點就是背面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白色氈毛,也就是我們將苧麻葉翻轉過來後見到的白色,像是沾了白粉,其實它是雪白色的氈毛。因此苧麻也叫“白葉苧麻”。

苧麻是蕁麻科苧麻屬植物,因為跟蕁麻有沾親帶故的關係,很多人將兩者弄混。最容易弄混的就是寬葉蕁麻。

寬葉蕁麻葉子上毛是帶刺的毛,植物學上稱其被有疏生刺毛和細糙毛。我們摸到蕁麻葉會哲人。所以蕁麻又叫螫麻。這個就比較形象了。(如下圖)

苧麻的植物價值

  • 1、苧麻是重要的纖維作物之一,用於製作衣物、繩索等。在新石器時代,長江中下游就有種植,考古出土過苧麻布和細麻繩。


小時候,家裡老人都在將苧麻的表皮剝下來,在將表皮要用特製的小鐵什,把表皮弄乾淨只剩下纖維,也就是白色的部分,將它曬乾後便是一縷縷約二三尺的長,然後再將其泡軟之後,一次一次的把它分細,分到不能分為止,這就是可用於紡制麻線和織夏布的成品麻。

苧麻布和亞麻布很多都分不清,一是外觀,苧麻布製品容易皺,稜角明顯。亞麻的褶皺大,但是自然,會散開,二是遇水苧麻佈會變硬,亞麻布會變軟。不過兩個都是很好的布料。

  • 2、藥用價值:苧麻的根是利尿清熱的良藥。不過在中醫裡講究炮製,所以我們藥用還是選擇正規藥鋪。

葉可以作止血劑,如果不小心割傷可以將苧麻葉弄碎敷在傷口上。

嫩葉可以養蟲子,比如小時候捉的天牛,我們就是餵食嫩葉;嫩葉還可以喂蠶。不過常用來喂蠶的葉子,我們一般還是選擇桑葉。

  • 總結:苧麻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哲人,背面是白色的。是一種纖維農作物,雖然現在的我們已經大多數用棉布和聚酯纖維,很少用苧麻,但是在古代它是重要的纖維作物之一。苧麻渾身是寶,根、葉可入藥,嫩葉還可以養蠶。


花草趣談


關注我【淺談植物】,更多關於植物方面的問題,歡迎一起交流學習。


辨認一種植物,我自己的經驗是至少從三個方面:看葉、觀花、識果。根據題主所提供的圖片,有葉片無花果,很難做到準確判斷。單純從葉片來看和苧(zhù)麻有些相像。

下面我主要從三個方面,對苧麻作一簡要回答。一是苧麻的基本情況;二是苧麻的形態特徵;三是苧麻的用途及價值。


苧麻的基本情況

苧麻是蕁(qián)麻科苧麻屬植物,全屬大約一百二十種,國產約三十二種。咱們常說的苧麻為原變種植物,產於西南地區、華南地區、西北地區、中原地區的一些省份。通常生長在海拔二百至一千八百米的林緣及山谷環境等。


苧麻的植物形態

苧麻一般為亞灌或者灌木,植株高由五十到一百五十公分不等。葉片草質互生,通常呈圓卵形或寬卵形,長六到十五公分、寬四到十一公分,葉柄長三到十公分,葉片葉尖驟尖,葉緣具牙齒狀,葉片背部細具白色氈毛。腋生花序呈圓錐狀,雌花花被呈橢圓形,雄花花被呈狹橢圓形,八到十月為開花期。瘦果光滑呈球狀,長約半公分。




苧麻的用價值及用途

① 編織:苧麻的莖皮是上等纖維物,可製作多種布匹、地毯、麻袋等。

② 造紙:苧麻的短纖維制是造紙、火藥的高級原料。

③ 飼料:苧麻的葉子蛋白質含量較高,可以用來養蠶。

④ 榨油:苧麻種子含油率較高(約13%~28%),可以榨油。

⑤ 製作肥皂:苧麻深加工可製作肥皂,嫩皮還可提純糠醛。



淺談植物


我來說一個你們不知道的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97000d3fc2cced5b49\

盧老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