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70年,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變化有哪些?

北京衛視


感謝偉大的強大的祖國!我是一個農村人,農民的兒子,出生在70年代中,可以說經歷過很多的事情。祖國的變化是日新月異的,大的不說,咱們就從農村身邊的細節說起吧。

首先說衣服。從我記事的時候起,就沒有穿過時髦的衣服。在我的印象中,我只有兩身換洗的衣服,一套是天藍色的,另外一套是草綠色的,我的父母和姐妹也是如此穿著,所以換洗衣服的間隔很長,如果遇見天陰下雨,衣服曬不幹,穿在身上的時間更長。

後來慢慢的家裡有些錢了,過年的時候就會買一身新衣服穿。從小就知道自己家裡不太富裕,因此也不和小夥伴們比穿衣服。這個時間一直持續到我上初中,高中和大學的時候生活條件就好了很多,也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換洗衣服穿了。現在的穿衣打扮更不在話下,買衣服也不用考慮什麼的,只要喜歡就買買買了,包括給老人小孩和自己。


再說食。我小時候,記事的時候,好像剛從生產隊分田到戶家庭聯產責任制不久,農民種田積極性提高了已經。我的記憶中,已經沒有說吃不飽的了,但是飲食條件還是很簡陋的,一日三餐基本沒啥花樣翻新,大白饅頭是沒有的,但是粗糧花捲,麵條,管夠,吃肉平時是沒有的,逢年過節的家裡會趕集買肉包餃子吃。

現在更不用說了,想吃啥說話。開著車到街鎮超市,啥樣的蔬菜肉食管夠,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去街賣豬肉還要挑肥的帶豬油的,好回來煉油吃。現在農村人吃肉不稀罕了,盡挑瘦肉吃,牛羊肉雞鴨魚肉也是經常上餐桌的。肉食吃夠了,反而開始千方百計的做青菜和食用菌吃了,農村人也開始由吃堆兒向吃健康生態轉變。

接著說住。我記得70年代的時候,我們老家還有土胚房子的,現在很難見到了,翻新換代的很快。我們家雖然不是土胚房子,主屋是青磚青瓦的三間大瓦房,陪房的牛圈和廚房倒是土胚房不過繕的是青瓦,現在老家房子早已不住人了,院子裡的雜草樹木人把高。

我們的新家在公路邊上,出門就是寬闊的水泥路。新建的主屋是兩層樓,上下好幾間的樓房,可不是小樓。我們老家蓋樓都是又高又大的,顯擺唄一輩子建房不容易,一步到位。小院封閉的很嚴實,有主屋有陪房。以後孩子們有出息了,老家的樓房我就用來養老,種種花種種菜,也是一種活法。



最後說說行。農民很看重的就是衣食住行吧,能反映出來很多變化。當然行上包括道路和出行,以前住在老家農村的村子裡面,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成了泥巴路,出門辦事很麻煩,還要穿雨靴膠鞋,土路太泥濘了一腳拔不出來。交通工具最多也是架子車和自行車,真的很作難。

現在好了,農村村村通,組組通,水泥混凝土路修到各家門口,出門再也不是兩腿泥了。主路很寬,可以兩輛大車會車沒有壓力,村子裡面的水泥路相對窄些,不過不影響正常出行。農村人的交通工具,也是大變樣了。自行車少了,摩托車電動車多了,很多家裡都有小轎車了,尤其是農村年輕人,結婚的時候都會買小車。


從我個人的視角來說,建國70年來,農村身邊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如果非要說深刻的印象有哪些?總而言之,就是說農民的褲兜裡都有錢了,也不摳門都捨得花錢了。俗話說錢花錢花,掙錢就是花的,自己家人活的舒服一些,那才叫幸福。農村人就是這麼樸實,記得農村有句老話,叫越花越有,我覺得很對。以上就是農村老俗話對建國70年來,有深刻印象的變化的一些看法,有不同見解的老師和朋友可以交流反饋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