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時浮漂產生的中魚信號,並不是魚吃餌造成的,其成因另有玄機

這篇文章可能會顛覆你對釣魚的認知,甚至懷疑自己多年的釣魚經驗並非可靠。而引起這一反應的就是關於浮漂出口信號的這一問題,在平常的理解中浮漂出現動作的原因是魚吸食餌料,然後帶動整個線組促使浮漂出現動作。但真正形成浮漂動作的成因卻不是如此,不信的話就先考慮以下這幾個問題。



1,浮漂出現動作的基礎條件是什麼?

2,浮漂出現動作大小差別的原因是什麼?

3,有時候浮漂不動卻中魚是什麼原因?

在看完這三個問題時,不知會不會引起心中的思考。甚至是經過些許的思考後,發現之前對於浮漂信號的理解觀念轟然坍塌。不過別急,這其中的答案或許會在原由的觀念上萌生新芽。

釣魚時浮漂產生的中魚信號,並不是魚吃餌造成的,其成因另有玄機


浮漂出現動作的基礎條件

無論在提出一個觀念,還是否定一個觀念時。單純的提出觀念是一個非常沒有品的行為,想要了解浮漂動作的真正成因,還需對浮漂出現動作的基礎條件說起。

浮漂出現動作的基礎條件就是在我們日常垂釣當中的調漂行為中,只有把鉛墜向下的重力和浮漂向上的浮力調整到一定的平衡時,浮漂才具備了出現動作的基礎條件。浮漂出現動作時就必須打破鉛墜和浮漂之間的平衡,而想要打破這個平衡的話,單單憑藉魚吸入嘴中的力氣是遠遠達不到的。


釣魚時浮漂產生的中魚信號,並不是魚吃餌造成的,其成因另有玄機


浮漂出現動作大小的原因

在認識了浮漂出現動作的基礎條件後,咱們再分析浮漂出現動作大小的原因。浮漂出現動作的大小又是一個對應相比的情況,所以還要根據以下兩種情況來對比分析。

  • 第一種是在相同溫度下不同個體的魚對浮漂信號大小產生的影響。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在夏季垂釣時,是不是無論大個體的青魚,草魚,鯉魚,還是小個體的鯽魚,白條,小雜魚都可以把浮漂拉黑。
  • 第二種是在魚體大小相等,魚種相等的情況下,對浮漂信號大小產生的影響。比如說在夏季黑坑垂釣中的鯉魚,在垂釣時所產生的信號往往都是有力的一頓或者黑漂。在冬季黑坑大棚垂釣鯉魚中,哪怕是輕微的下頓半目都是有效的中魚信號。

在這兩種對比的現象中,

包含了魚體大小和溫度變化兩個因素。對比內容表明,在同等的溫度下,魚體大小不會對浮漂信號的大小產生影響。但在魚體大小和魚種相同時,溫度的變化卻影響了浮漂動作的大小。就證明了浮漂動作大小跟溫度有關,而溫度又和那個因素相關聯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就能證明,浮漂出現動作的成因不是魚吸食鉤餌進嘴造成的。

釣魚時浮漂產生的中魚信號,並不是魚吃餌造成的,其成因另有玄機

浮漂不動卻中魚現象的原因

或許大家可以否定上面的內容,但是試問大家有沒有經歷過浮漂不動卻中魚的情況,這個又該作何解釋呢?如果咱們把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歸結為盲區,是不是可以解釋的通呢?而這個盲區又是什麼?

在這三個問題的困擾下,利用逆向的思路反推一下或許可以得到答案。首先根據浮漂出現動作的成因分析,那就是沒有打破浮漂和鉛墜之間力的平衡。而魚在吃餌的時候,第一牽動的是子線,當魚吃了鉤餌沒有拉動子線,子線又因為沒有被拉動,力就無法作用到鉛墜,浮漂也就無法產生信號,這就是盲區的概念。

通過定義瞭解盲區的概念後,是不是就可以反推出浮漂想要出現信號,就需要魚的力量能夠大於這個盲區範圍,而想要大於這個盲區的範圍魚也就要產生移動。如果在魚沒有移動的情況下,就出現了浮漂不動卻中魚的現象。

釣魚時浮漂產生的中魚信號,並不是魚吃餌造成的,其成因另有玄機


產生浮漂信號的成因

通過上文的內容就可以得出,促使浮漂產生信號的成因遠遠不是魚吸食餌料入嘴造成的。其真實的成因,在影響浮漂信號大小的原因和浮漂不中魚的原因裡就可以分析出來。

在影響浮漂信號大小的原因中,咱們可以得出是與溫度有關。而在魚類生活當中,溫度的變化又決定了魚活性的大小,而魚活性大小的差別就決定了魚在吃餌的時候,所產生的移動能不能大於這盲區,當小於這個盲區時浮漂就無法產生信號,大於這個盲區時信號才能產生。

在這樣的思路下就已經可以足夠證明,魚在吸食餌料時是無法產生浮漂信號的,只有在魚嘴產生移動的時候,才會出現浮漂信號。而在對魚類進食的觀察中,魚如果吸食餌料進嘴後,能夠進行二次吸入或者吸食完餌料產生擺頭現象時,浮漂就會出現信號。

釣魚時浮漂產生的中魚信號,並不是魚吃餌造成的,其成因另有玄機


促使浮漂信號產生的技巧

當知道造成浮漂信號產生的成因後,想要利用這其中的原理作用到釣魚上,還需要進行的思考就是,如何促使浮漂信號的產生,而解決辦法大致是在以下兩點思路中著手。

第一點,有效的增加魚類的二次吸入是關鍵,在魚類面對陌生餌料時,往往第一次吸入嘴中時,因為警惕心理的作用會去試探餌料。在試探完畢之後確保是想要的餌料後,才會二次吸入嘴中,從而促使浮漂信號產生。

第二點,促使魚產生擺頭現象,而這一點就是在大部分情況下,釣魚人所體會到的魚口信號。在促使魚產生擺頭現象時,除了魚類活性的影響外,周圍魚類數量的變化也會促使擺頭現象的產生。這是因為窩點內魚多了後,魚類有著護食的現象,普遍都會利用嘴含住餌料後,擺頭移動,從而促使了信號的產生。

釣魚時浮漂產生的中魚信號,並不是魚吃餌造成的,其成因另有玄機

在這兩點思路中,

想要完成第一點的二次吸入其實並不簡單。想要促使魚的二次吸入,就要求餌料狀態上首先要達標,並且餌料味道也不能出現偏差,這樣才會產生二次吸入的情況。但相比較來說第二點就比較簡單了,就是利用餌料誘進窩點更多的魚就是了。

最後的幾句

不知看到這裡的你,有沒有對浮漂信號的認識產生新的理解,或許是還繼續持有懷疑的態度去評判這個文章。但這種情況就像是自然間的萬物一樣,誰都可以不去承認它的存在,卻又不影響這種情況自然的發展,我相信總會有一天有人明白這世間萬物的根本。

我是書嶽釣魚,一位熱愛垂釣,喜愛分享,有點二但卻真實的釣魚人!

釣魚時浮漂產生的中魚信號,並不是魚吃餌造成的,其成因另有玄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