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食肉性魚類都吃小龍蝦,只有部分魚類吃,解釋在這裡

無論是從書上還是網上,都有這樣的一種觀點,就是都認為兇猛性食肉性魚類吃小龍蝦,所以在養殖小龍蝦的過程中,嚴禁養殖水體裡面有這些魚類的存在。應該說這個觀點流傳了很久,同時這個觀點基本正確但是不夠全面,也就是說不夠完全正確。部分肉食性魚類的確吃小龍蝦,但是也有部分食肉性魚類對小龍蝦的生長繁殖沒有太大的傷害。

不是所有的食肉性魚類都吃小龍蝦,只有部分魚類吃,解釋在這裡


如果從現實情況來看,黑魚和鱔魚這些食肉性魚類的確是吃小龍蝦的專業戶,但是像甲魚,青魚,鯰魚等等石頭心魚類一般是不怎麼吃小龍蝦的或者說吃不到,吃不了多少小龍蝦。

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淡水食肉性魚類都吃小龍蝦,這就是這篇文章的基本觀點所在,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也是這篇文章想和朋友們分享和分析的。


為了方便展考,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展開論述,具體如下:

小龍蝦的生理特徵

不同食肉性魚類的生理特徵

重疊的特徵決定了食肉性魚類對小龍蝦生存的危害

小龍蝦養殖戶的解決方法

不是所有的食肉性魚類都吃小龍蝦,只有部分魚類吃,解釋在這裡



小龍蝦的生理特徵

1,底棲性:小龍蝦更多的時候喜歡棲息在水底,尤其是在水草茂盛的地方。很多時候一直在淤泥裡面和水體裡面爬行,游泳能力比較差,而且游泳的行為也不是特別頻繁。所以這就決定了小龍蝦行動遲緩。因此,要想吃到小龍蝦的食肉新魚類必須具備兩個前提條件,一是行動速度快,其次是生活在水底,由此可以排除甲魚,烏龜,鯰魚,青魚這些食肉性魚類。

不是所有的食肉性魚類都吃小龍蝦,只有部分魚類吃,解釋在這裡


2,爬行生物:小龍蝦在某種程度上屬於爬行動物。爬行動物行動絕對比較緩慢,而且爬行動物一般都有外殼,所以這也決定了食肉性魚類一般都不能具有外殼,不然行動遲緩,比如甲魚烏龜等等食肉性魚類,這裡需要強調一下,烏龜裡面的草龜排除在外。其次還需要食肉性魚類具有底棲性,所以鯽魚,青魚這些主要在水體裡面活動的魚類可以排除在外。最後食肉性魚類需要很好的消化系統,能夠消化蝦殼裡面的幾丁質,所以鯰魚也排除在外,這樣剩下的就是黑魚和鱔魚了。

3,安靜活動少:小龍蝦很懶,喜歡安靜的地方,只要所處的地方溶氧量充足,食物充足,可以一直待著不動。所以一般來說水草茂盛的地方,浮游生物很多,小龍蝦的數量也很多,如果養殖水體食肉性魚類比較多的話,也最喜歡在這裡吃小龍蝦。

不是所有的食肉性魚類都吃小龍蝦,只有部分魚類吃,解釋在這裡


小龍蝦的以上生活習性決定了,必須要有速度快,喜歡生活在底層水體裡面的食肉性魚類才能夠對其構成傷害。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運用排除法來確定哪些食肉性魚類對小龍蝦構成生存威脅。

不同食肉性魚類的生理特徵

1,速度快慢:在比較典型的食肉性魚類裡面,甲魚和烏龜行動比較緩慢,這個缺陷也決定了它們不可能對小龍蝦構成威脅。而青魚鰱魚這些食肉性魚類,牙齒不夠鋒利,咬合力不夠,對小龍蝦成蝦的生存環境也構不成特別大的威脅。但是黑魚和鱔魚不同,這裡以黑魚為代表來說明,吃過黑魚或者釣過黑魚的人都不會陌生,黑魚張開口之後會露出鋒利的牙齒。如果人將手指放進去,也會被咬傷。鱔魚的牙齒可以參考蛇來考慮,又細又鋒利,這樣的情況下,吃硬殼小龍蝦也可以說是輕而易舉的事。


不是所有的食肉性魚類都吃小龍蝦,只有部分魚類吃,解釋在這裡


2,活動空間的高低:其實前面我也已經和朋友們介紹過了,食肉性魚類要和小龍蝦在同一水域同一場所才有攝食的行為發生,簡單來說就是小龍蝦喜歡在淤泥裡面活動,所以同樣喜歡在淤泥裡面活動的黑魚和鱔魚才最喜歡吃小龍蝦,當然也吃的到。所以,對於小龍蝦養殖戶來說,需要重點防範黑魚和鱔魚。

不是所有的食肉性魚類都吃小龍蝦,只有部分魚類吃,解釋在這裡

運用排除法,就可以得知,鱔魚和黑魚速度快生活在養殖水體底層,對小龍蝦的生長繁殖構成威脅,而甲魚和烏龜等食肉性魚類雖然生活在底層水體,但是行動緩慢,對小龍蝦構不成威脅,雖然鯰魚和黃骨魚行動快,但是一般生活在水體中上層,所以也對小龍蝦的生長繁殖構不成太大的威脅。因此養殖戶要預防的主要是鱔魚和黑魚這些魚類。在處理之前還要對這些魚類的危害性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重疊的特徵決定了食肉性魚類對小龍蝦生存的危害

1,導致小龍蝦減產:這個是顯而易見的,黑魚和鱔魚行動快,攝食小龍蝦方便,加上食量又大,消化也快,對環境的耐受能力強,繁殖能力也強,所以有少量黑魚和鱔魚存在的塘口和稻蝦田裡面,如果不進行人工干預,養殖水體裡面的黑魚和鱔魚會把小龍蝦吃完,所以,想專門養殖小龍蝦的養殖水體,絕對不能有黑魚和鱔魚存在。

不是所有的食肉性魚類都吃小龍蝦,只有部分魚類吃,解釋在這裡


2,導致小龍蝦品相差:小龍蝦其實不喜歡過多的運動,喜歡安靜的地方歇息,大部分時候都是呆在水草茂盛的地方,蛻殼和缺氧的時候趴附在水草上面,其它時候都是呆在水草附近的底層。如果黑魚和鱔魚過多,也喜歡呆在這樣的地方,這樣,小龍蝦在面臨天敵遇襲的情況下,即使沒有被吃掉,也會四處逃竄,這樣小龍蝦會一直處於不良應激狀態,會出現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的情況發生,這樣長出來的小龍蝦大部分都是鐵殼蝦。

不是所有的食肉性魚類都吃小龍蝦,只有部分魚類吃,解釋在這裡


3,破壞水體生態平衡:作為食肉性魚類的鱔魚和黑魚,屬於養殖水體裡面的消費者,吃小龍蝦和其他魚蝦,一方面增加了水體的耗氧量,其次導致底層生他環境惡劣,大量淤泥被攪動,會降低水體透明度,同時導致大量的有害病菌滋生。

正是因為這些鱔魚黑魚的存在,才最終導致了小龍蝦的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所以養殖戶肯定需要採取辦法來解決這個難題。根據不同的市場行情,具有兩種解決思路。

不是所有的食肉性魚類都吃小龍蝦,只有部分魚類吃,解釋在這裡


小龍蝦養殖戶的解決方法

一,養:

1,混養:雖然說黑魚和鱔魚不能同時和小龍蝦在同一水體裡面活動,但是養殖戶可以通過網箱套養的方式來解決這個難題,當然黑魚和鱔魚的網箱養殖技術相差不大,具體養殖技術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只是表明網箱套養這種混養模式將小龍蝦和黑魚以及鱔魚物理隔離開來。這樣兩者也就不相沖突。而且黑魚和鱔魚的餌料也是小龍蝦的適口餌料,同時還可以培育適量的浮游動物。

2,原因:混養的原因從經濟角度來考慮,有兩方面的表現,一是可以增加收入,小龍蝦收入加上黑魚和鱔魚收入肯定比單純養殖小龍蝦要高不少,而且不怎麼佔用小龍蝦的活動空間,其次可以有效規避單純養殖小龍蝦的所帶來的風險,通俗一點來說就是這個不行那個不錯,總有一種賺錢,就是這個道理。

不是所有的食肉性魚類都吃小龍蝦,只有部分魚類吃,解釋在這裡

二,滅:

1,清雜:如果是單純想養殖小龍蝦,或者是混養其他與小龍蝦不像衝突的經濟魚類的話,這時候就要對黑魚和鱔魚進行清雜。方法主要有防和治兩種。

2,具體方法:

(1),防:注意排水口的防逃網的網眼密度儘量小,當然不能影響水體流動,這樣可以有效防止黑魚和鱔魚帽子甚至是它們的魚卵放進養殖水體裡面,其他時候,在放水的時候同樣要做好過濾措施,防止野雜魚進入養殖水體。這都是提前預防的好方法。

不是所有的食肉性魚類都吃小龍蝦,只有部分魚類吃,解釋在這裡


(2),治:這裡推薦在投放蝦苗之前進行清雜處理,我們這裡以稻蝦田為例子,每年的8月份水稻收割之後,都會曬田翻耕,然後在種植區和環溝裡面使用大劑量的生石灰來清塘,生石灰可以殺死水體裡面所有的生物,當然也包括黑魚鱔魚和他們的魚卵。然後做好防護措施。

不是所有的食肉性魚類都吃小龍蝦,只有部分魚類吃,解釋在這裡


後話:

這裡我最後補充一點,像今年 小龍蝦的市場行情,還是比較適合投養適合的食肉性魚類在水體裡面來吃小龍蝦蝦苗來減少小龍蝦的養殖密度的,但是這裡建議千萬不要投放黑魚,黑魚適量很大,而且是小龍蝦的天敵,生命力和繁殖能力又強,投放之後,還真的可以撿滿塘的小龍蝦吃光,不僅僅吃苗子,而且成蝦也吃。這點與鱔魚是有所區別的,鱔魚由於體量的原因,一般吃成蝦比較困難。其次,黑魚繁殖能力強,投放知乎清塘很難清理乾淨。我記得我家那個塘口,原來有黑魚存在,基本上每年投放的蝦苗全部被吃光了,後來佣金辦法將裡面的14條黑魚全部捕撈上來之後,經過清淤清塘處理,最終才將黑魚清除乾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