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孩子,上學是唯一的出路嗎?

龍心止水


農村的孩子,長大要想有所作為,出人頭地,不只是要讀書,而且是要把書讀好才行,我們都知道,現在各行各業競爭激烈,一個沒有文化知識的人,別說是出人頭地,就是養家餬口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我前些年在機械廠上班的時候,同時進廠五人,我們都是學徒工,每人都有一位師傅傳授技術,剛進廠工資是一樣的,經過三年的學習,在我們這五個人中,出現了很大的差別,我是這五人中最笨的一個,但也是讀書最多的一個。在生產過程中,每個機械部件都是按圖紙生產的,所有的部件組裝在一起,就產生了一臺完整的機械設備,每道工序都離不開圖紙,如果一個沒讀過書的人,想把圖紙看明白,是非常困難的,雖然有師傅手把手的傳授,大學畢業和只上過小學的人相比,同樣學三年,那差距是太大了,我三年後成了副總工程師,有一位成了技術骨幹,有兩人成為合格的車床工人,有一位還沒有出徒。這種結果,就是讀書多少造成的,就是到現在,那位沒出徒的人,就連設備說明書也很難看懂,他現在非常後悔――小學沒畢業。


希望藍天



眼望光年


這個問題對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講,應該最深有體會了!他們親眼目睹了那些通過讀書的同學,讓農村人孩子終於改變了命運事實情況!

那個時候生活條件差,能夠全心全意培養,讓孩子讀書的家庭很少,得需要孩子自己的不斷努力,及家人的全力支持才能完成,只有在一家人齊心協力下,才能讓成績好的孩子,努力拼搏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有許多成績好的,因為家庭條件不有限,早早的被迫放棄了讀書學習的機會。

我的同學中,就有幾個通過自身的努力,家人的支持,後來考上了大專,讓他們脫離了貧困。這個同學住在我家隔壁,他們家裡一家四口,他有個妹妹的學習成績也相當好。可在農村,那個年代還有著比較重男輕女的想法。女孩子不必要讀書太多。他考試高中後,父母就讓她妹妹在初中畢業後,停學打工掙錢,全力以赴供她哥哥讀書。高考那年沒考上,又復讀了一年。可第二年還是沒發揮好。一直到第三年,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讓他考起了一所理想的學校。一路下去,妹妹幾年掙到的錢,全部奉獻給了她哥哥。直到哥哥學校畢業出來工作時,妹妹也遇到了心愛的人結婚成家。

後來,哥哥條件好了,也不忘妹妹的付出,把妹妹弄到他的城市發展,還給父母建造了別墅,讓父母享受享受天倫之樂!農村人靠讀書實現了夢想!



勿忘初忠GCJ


不管農村還是城市的孩子,讀書讀好書都是改變命運的機會和出路。什麼叫出路?就是有出息的路;什麼叫有出息?有出息就是有好職業,有可觀的收入,建立幸福家廷。農村的孩子讀好書,有了知識,而好多知識是貧困山區用不著的,走出大山,走出農村,用所學知識可以在科技領域工礦企業發揮所學之長,通過努力實踐和進步便改變了一生的命運。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沒有高的文化知識,就不能適應和接受科學理論和實踐。走出大山也是平平旦旦,比在農村也強不了哪去,就是生在城裡沒有文化有能幹什麼呢?"唯有讀書高"才是硬道理。

"學而優則士",古言道:有學文的人就可成志士,優於文化低或沒文化的人,有文化接受新事物科學理論就容易的多,在文化基礎上加強轉化實踐,就能完成沒有文化完不成的任務和事業。俗話說"叫有本事",有本事就能改變優化原先的生活條件和尚好的生活環境。什麼叫“有本事",有本事就是沒有文化做不了事,有了文化什麼事只要用心都可以做,而且會做的很好。由此可見,沒有文化是可怕的,所以不管農村的還是城裡的孩子,都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文化也叫學問,什麼是“學問",故之,學問學問,學問就是勤學好問得來的"學問"。要想真正的有"學問"就要謙虛好學,把一生有限的學生時代刻苦學習,掌握足夠的文化知識,進軍所有科學領域,接好班,完勝工作需要,掌握好命運,完成使命,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為建設強國更強努力奮鬥!


張師傅5107


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最好的出路。

我也是來自農村的孩子,經過高考,我沒有考上本科,但是呢?我也沒有重來一年。就帶著忐忑的心情進去了現在的大學,說實話在這個基本上都是本科班的學校了,我心中始終瀰漫著一種自卑的感覺,我發誓要好好學習。我家裡沒有錢,上邊沒有“人”,有的只是爸媽一雙粗糙的雙手。

之前爸爸總是讓我好好學習,有一句掛在嘴邊的話,“咱們莊稼人,你要是不好好學習,回來種地嗎?”以前我總是對這句話棄之以鼻,但是隨著慢慢的走入社會,人總是都會長大的,當我看到哪些已經不上學的同學,他們都在幹什麼呢?各種各樣,有個已經墮落,在一個工廠裡混著日子,一個月三四千工資,吃喝嫖賭。還要家裡寄生活費。還有個在開大車,一個月七八千工資,算是可以了。有時候我想,如果我畢了業之後能有七八千工資嗎?

我甚至在想我上的學有什麼用,但是啊,他們那些畢業的同學最多工資也就是八千,而且是拼了命的幹活,而那些在做一些腦力勞動,憑藉知識來謀生的呢,條件一定比他們好(工作環境方面)。所以我知道了,我爸想讓我過得生活是優越的不是和他一樣用自己的力氣來養家餬口,想讓我舒舒服服的坐在辦公室裡,讓我風吹不到雨淋不到。

而且我相信在我們這一代不會有餓死的人,只是生活質量的差距,讀書學習是提高你生活質量的最便捷的方法。也許有人會說,就算不讀書也可以創業啊,這樣的人不是沒有,但是中國這麼多人,你能確定下一個就是你嗎,讀書是最好的出去,不是唯一,也可能手機前的你就是那個唯一。(厚臉求贊)*^o^*



孔kong說歷史


我雖然出身教師家庭,但小時候也跟著爺爺奶奶在農村住過,後來五歲回到城裡上小學。

我們這一代人應該屬於比較幸運的,上山下鄉沒趕上,又幸運的趕上高考,經過努力考上大學,當時高考錄取率只有4%,本科就更低了。


進入大學以後,同學們大多數來自農村。我們宿舍七個同學,只有包括我在內兩個同學來自城市,其他同學都來自農村。

當時,大家的家庭都不富裕,學校給家庭困難的同學發放助學金,我是三級9.9元,別的同學都是一級、二級。每個月我20元就夠了,家裡寄來一半。


大學畢業以後,我們都分別回到各自的家鄉,分配了工作。我先分到中專學校,因為我學的專業是企業管理,很想去企業看看,我調到了全市最大的工業企業,後來又參加市政府的招聘考試,在一百多人中脫穎而出,考入市政府機關,後來又去了銀行,擔任高級管理人員,現在又來到大學,開始教書育人。

應該說,如果我沒有考入大學,進入一個大型國企或者稅務機關是不成問題的,但我那些來自農村的同學就不會那麼幸運了,他們應該還在農村當農民,或者來城市打工。


而現在,我宿舍的幾個來自農村的同學,目前都混得不錯。兩個在自己所在的縣擔任了縣級領導幹部,一個在省委農村工作部工作,兩個在大學當上了教授、博士生導師,應該說已經是出類拔萃了。

如果沒有高考這條路,他們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的位置上,取得如今的成績。


子龍威武煮酒談史


不是唯一出路,是基本出路。

從我記事起,到現在,我們村裡職位最高的人是五六十年代的老牌大學生。最有錢的是我們村第一個研究生。而那些在縣裡行政事業機關或企業裡有些職位或混得不錯的人,90%以上的全是大學生,中專生或師範生,沒學歷的也有,但極為少數!

當然,在村裡也有混得不錯的,相比也是書讀的比較多的人。

書讀的多,見識就多,機會也多。見識多了,想法就多,辦法也多。機會多了,選擇就多,成功的機率自然也多!

所以,現在的農村了,為了能讓孩子不在起跑線上輸的太多,都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多讀書。而且,現在就業的門檻也逐年增高,沒點學歷,以後的就業將非常困難,初非你選擇種地或當個低收入的工人。但是誰不想讓自己的下一代出人頭地?





大漠綠海和諧音


讀書是不是農村孩子的唯一出路?

答案肯定不是,但是,讀書出人頭地的幾率要比你幹別的出人頭地幾率大很多!

首先先說下,任何事情,無論幹什麼,有知識的就要比沒有知識的人見解多,方向性可能要多一點,你看一下各個國家的首富之類的,那個不是有知識底蘊?

沒有知識的人也可以出人頭地,但是又有幾個人能做到?

就我所知道的好像就那麼一個。

說下我身邊的確切例子,

我家在一個小城市,有一次,我的一個顧客從北京回來,讓我去給他家拍個全家福,說是家裡人來不了,約和時間,去了他家裡。

他家裡是農村的,家裡的地都賣了,在當地的鎮子開個小賣店,旁邊還有農機配件之類的店,一共兩個,店面都是自己家的,很小。家裡父母健在,還有個奶奶,他在家中是老大,有個妹妹和弟弟,妹妹排在中間。

其實到了他家一看兄弟幾個,就能看出來,哥哥細皮嫩肉,妹妹中等平庸,弟弟老實樸實。

哥哥大學畢業後,分配北京工作,後來自己做點買賣,沒用家裡一分錢,娶媳婦也沒用家裡,媳婦家北京的,這得需要多少錢…………農民幹一輩子都夠嗆能在北京買起樓。

妹妹在家沒啥乾的,讓哥哥在北京給找個工作,一直留在北京,靠著哥哥人脈混的也差不多。

弟弟也就在家看店了,這輩子也許就只能在那裡了…………

所以說知識決定命運,不為過,只不過幾率大很多很多!


逆向倒流


農村家庭的孩子,出人頭地是不是隻有讀書一條路?凡事無絕對,讀書顯然不是唯一的路,我舉幾個例子。

第一個是我的拜把子老弟,從小成績一塌糊塗,我們一起進的學校,但那時候考不及格的不許升級,他就唸成了“雙排座”,從一年級開始,每一級都念兩年。我們讀小學是五年制,我讀初一了他還在讀三年級。本來他父母不打算讓他讀書了,結果從四年級開始,學校不允許留級了,他就開始一年升一級,只比我低了三級。我高考落榜那年,他中考連普高也沒考上,卻找了個同班也同齡的女同學,兩個人初中畢業18歲不到就結婚了。

這小子除了讀書不行,其他方面還都在行,摸魚撈蝦啥的村裡無出其右。結婚後學電焊,在他叔叔辦的土造船廠裡幹活,竟然跟請來的大師傅後面學得一身好技術!二十來歲跑到市裡一個碼頭上幫人修船,很快挖到了第一桶金。之後,瞅準一個機會,買了一個小碼頭,供船隻停泊,他來負責維修、看護和提供給養。三十歲時,就成了百萬富翁,現在四十幾歲,資產早逾千萬了。在我們農村,他算是出人頭地了。

第二個例子是他堂弟,讀書也不行,但是人靈活,嘴巴會說。有個當年下放農村的知青,受到了他奶奶家的照顧。返城後,當到了副廳級的實權官員,對他堂弟照顧有加,安排了一個好工作,也是混出了頭。

第三個例子是我姑父的堂弟,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結婚時家徒四壁,負債累累。後來在建築工地上做瓦匠的時候,機緣巧合,幫了一個市裡的高官,還結了乾親。其後,得貴人相助,自己幹起了建築公司,掙得盆滿缽滿!房地產不景氣的那幾年,他在某市買了塊地辦製藥廠,就要破產的時候,趕上市裡重大規劃,把他的廠拆遷了,據說他拆遷款拿了一個多億!一下子鹹魚翻身。

舉這幾個例子是想說,農村人出人頭地並不僅僅靠讀書一條路。不過,相較起來,讀書仍然是最普適的路,不可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前面幾個例子,主人公都有助力,成功都充滿著偶然、幸運成分,不像認真讀書所帶來的成功那麼確幸。

我們村跟我年齡相差不大的幾個人中,除我之外,還有一個也是考了師專的,現在在市裡當老師,教數學,假時帶家教,收入槓槓的。他妹妹打小讀書最厲害,當年以全縣前三名的成績走了國家重點中專,現在省城醫院當護士長,而他弟弟讀書成績只能算一般,走的是高專,學的是建築設計,沒想到專業學得挺好,也在市裡一家公司謀到了薪水不錯的工作。

比我大十歲左右的,靠讀書走出去了,現在當縣局局長;比我小十歲左右的,靠讀書改變命運的不乏其人。因此,我想奉勸農村孩子,如果還能讀下去,千萬不要輕言放棄。


劍客談教育


關於農村的孩子讀書是不是唯一的出路,我個人認為還是見仁見智的,因為有些小孩兒天生不是讀書的料啊,在我還在老家的時候鄰居有個女孩兒上初二,我家裡是做批發生意的,所以我爸每天都是凌晨到市場去,他跟我們說每天去市場的時候鄰居小姑娘都在那背英語單詞,我們下午出門遛彎兒的時候也能看見默寫古文,我保證這小姑娘絕對是我們這邊學習最刻苦的一個!但是她月考還是每次都不及格,有時候還會倒數。可見讀書也是真的需要天分!還有的小孩兒天生就是生意人,我小舅家裡沒女孩兒,就兩個兒子。所以沒怎麼花心思在他們身上,兩個表弟基本屬於放養。

兩個男孩從小就惹禍,學校也不怎麼去,上樹下河偷雞摸狗什麼都會了就是不會念書,用我們這邊老人的話說就是坐不住,初中二年級的時候,哥哥因為傷了自尊打了學校的老師,具體原因我就不說了,從此以後輟學跟著我爸媽做生意,在我爸身邊待了幾年之後就開始自己幹,做了我爸媽的上線,開始全國各地的收貨買貨,回家卸了再加工,然後向外批發,到目前為止我表弟一年在家不超過2個月,他全權負責收購,家裡一切事物交給弟弟和舅舅,具體收入我不清楚,但是絕對是同齡人中的翹楚,談吐 眼界 辦事能力都比同齡人高出一截,忘了說我表弟今年差不多是二十三左右,他一個人就帶動了身邊的很多親戚一起發展,我爸就說他是天生的生意人!

其實,讀書不僅是為了出路,也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仔細的認識這個世界,而且如果你不認為自己是那個獨特的人,想要有更多出路就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