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釣鯽魚,釣魚該不該“露鉤”?新手老手為何截然不同

​  可能很多的新手才剛入門,接觸釣魚的時間還少,但是大家可能都有一個疑惑,那就是釣魚的時候到底要不要露鉤,按照常理來說,把尖銳的魚鉤露了出來可能會讓魚兒發現危險從而導致無魚上鉤,但是事情真的就是這樣嗎?並不是的。


冬釣鯽魚,釣魚該不該“露鉤”?新手老手為何截然不同


  用慣老一輩了傳統釣的釣魚人都會說露出鉤子會驚魚兒,但是這些年臺釣席捲迅猛,新手大多是臺釣入門的,而臺釣中的餌料大多是露鉤的,到底誰的做法更好不得不讓我們深思,冬釣鯽魚,釣魚該不該“露鉤”,新手老手為何截然不同?


  在以前臺釣沒興起的時候,我們傳統釣掛蚯蚓的時候總是要用蚯蚓把鉤子完全包裹住,而且師傅教的時候也說鉤子露在外面魚不吃鉤,只有在垂釣過程中剛穿好的蚯蚓下去有口,提幾竿不中魚以後就沒口了,提竿發現露鉤尖了,重新換上蚯蚓或者把鉤子整理好下竿又有口,好像驗證了露鉤魚不吃的道理。


冬釣鯽魚,釣魚該不該“露鉤”?新手老手為何截然不同


  但是隨著臺釣的興起,我們用商品餌的時候入水後往往都會露鉤,可是還是依舊上魚!體育頻道極為出名的《遊釣中國》節目中,李大毛穿蚯蚓的方法就得到傳統釣老人的質疑,老人認為他露鉤了,魚不會吃,傳統釣還真沒有像他那樣釣魚的。可是後來李大毛釣的漁獲並不少,這讓之前的說法不攻自破,這一點可以說是實在奇怪。


  近幾年,在科學的進步下,我們也逐漸知道了魚沒那麼聰明,視力也沒那麼好,更多的是通過嗅覺尋找食物,因此露鉤不露鉤對漁獲沒有太大的直接關係。說白了,魚類根本分不清顏色和靜止狀態的東西。魚進食主要還是靠的是味覺,這一點打窩的作用可以證明,比如小藥,比如窩子料裡的酒味,麝香味都能快速聚魚。


冬釣鯽魚,釣魚該不該“露鉤”?新手老手為何截然不同


  而且魚的眼睛是高度近視,只有對特別明顯的,移動的事物敏感。所以有時候半天沒口,逗一下魚餌,突然來口了,還有蚯蚓整條掛在魚鉤上,效果要明顯優於穿在魚鉤上。因為整條的蚯蚓在魚鉤上的話,誘魚效果明顯,魚兒容易發現動的事物,還有就是蚯蚓身上特殊的腥味,也是讓魚快速發現的原因。


冬釣鯽魚,釣魚該不該“露鉤”?新手老手為何截然不同


  還有,釣魚露不露鉤主要看釣什麼魚,鯰魚、黃顙魚嘴大,生性猛,一般夏天都是直接吞鉤。要是白條吃食猛,漏鉤也沒有問題。有時候可以略漏一點,那樣刺魚快,不跑魚。而傳統釣掛一整根蚯蚓的,要是有小魚,蚯蚓浪費的太快了。


冬釣鯽魚,釣魚該不該“露鉤”?新手老手為何截然不同


  所以這就是認知誤差上的原因,新手、老手各有各的習慣,總之,釣上魚才是重中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